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焦痹学说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理论机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宝成 李雪萍 +4 位作者 陈云慧 黄聪 魏蜀君 姚欢 高永翔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5-2538,共4页
中医对痹症的论述肇启于《黄帝内经》,并提出了痹症形成的病因病机及病症分类。后世医家据此理论基础予以诸多发挥,并根据临床病症发展规律予以相应的理法方药。而三焦痹的概念由清代医家喻嘉言根据《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病症予以... 中医对痹症的论述肇启于《黄帝内经》,并提出了痹症形成的病因病机及病症分类。后世医家据此理论基础予以诸多发挥,并根据临床病症发展规律予以相应的理法方药。而三焦痹的概念由清代医家喻嘉言根据《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病症予以明确提出,这是对痹症分类的进一步延伸,以及对痹症病因病机的更深入论述,而三焦痹的提出更能综合体现痹症的形成机制。故文章拟从三焦痹的形成,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理论机制,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桂枝芍药知母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基于三部三焦理论探索构建痹证的针灸辨治体系
2
作者 刘应超 鲍春龄 +3 位作者 黄海婷 李毅 东红升 东贵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40-2243,共4页
《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疾病认识和针灸治疗有大量的论述,但较为零散和复杂,故其辨治体系一直尚未完善。文章根据痹证的发病规律及中医诊治理念,基于三部三焦理论,对五体痹和五脏痹进行“两体相合,且应两脏”的整合,探索构建了... 《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疾病认识和针灸治疗有大量的论述,但较为零散和复杂,故其辨治体系一直尚未完善。文章根据痹证的发病规律及中医诊治理念,基于三部三焦理论,对五体痹和五脏痹进行“两体相合,且应两脏”的整合,探索构建了痹证的三部痹(皮脉痹、筋肉痹、筋骨痹)和三焦痹(心肺痹、肝脾痹、肝肾痹)辨证体系,并系统梳理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刺法,建立了包含五体刺法和五脏刺法的针灸辨治体系,以期为中医针灸临床治痹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导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三焦 三部 三焦 五刺 九刺 十二刺
原文传递
三焦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9期60-64,共5页
三焦痹为六腑痹之一,是按六腑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代中医文献中对三焦痹系统论述较少,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三焦痹认识不清。通过对三焦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三焦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三焦 六腑 风湿病(病) 三级 源流 规范化 虚邪瘀 文献
下载PDF
三焦痹的证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满意 刘红艳 +3 位作者 陈传榜 娄玉钤 张国胜 刘传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9期58-61,共4页
三焦痹为六腑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三焦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三焦痹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6型,邪实候(火郁饮热证、气血两燔证),正虚候(阴虚内热证、脾胃... 三焦痹为六腑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三焦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三焦痹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6型,邪实候(火郁饮热证、气血两燔证),正虚候(阴虚内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肾阳虚证),痰瘀候(肝郁血瘀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六腑 风湿病(病) 三级 证治 规范化 虚邪瘀
下载PDF
基于三焦痹学说探讨当归拈痛汤的组方配伍理论
5
作者 刘桂余 修文皓 +4 位作者 黄月婷 陈雯妍 牛文爱 刘刚 袁立霞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57-59,共3页
本文总结了三焦痹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上、中、下焦角度分别论述,通过结合三焦痹病因病机,分析出其治疗原则。当归拈痛汤是治疗湿热痹的代表方之一,根据其上、中、下三焦分消的组方特点,可运用于三焦痹之湿热证的治... 本文总结了三焦痹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上、中、下焦角度分别论述,通过结合三焦痹病因病机,分析出其治疗原则。当归拈痛汤是治疗湿热痹的代表方之一,根据其上、中、下三焦分消的组方特点,可运用于三焦痹之湿热证的治疗,对其组方配伍理论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拈痛汤 三焦 三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