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AMS V6.0的非感应起电机制评估和雷暴初期电荷结构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万莉 刘冬霞 +3 位作者 郄秀书 傅慎明 段树 陈羿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数值模式是研究雷暴内起电和电荷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将Takahashi(1978)和Saunders(1991)两种主流非感应起电机制加入最新版本的中尺度模式RAMS(Version 6.0),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电耦合中尺度雷暴云模式,据此对发生于北京的一次雷暴过... 数值模式是研究雷暴内起电和电荷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将Takahashi(1978)和Saunders(1991)两种主流非感应起电机制加入最新版本的中尺度模式RAMS(Version 6.0),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电耦合中尺度雷暴云模式,据此对发生于北京的一次雷暴过程首次放电前的电荷结构和水成物粒子起电情况进行了较成功的模拟.结果表明,Takahashi(1978)和Saunders(1991)方案模拟的雷暴电荷结构在电场达到击穿阈值时均呈现三极性特征,但Takahashi和Saunders方案模拟的雷暴电荷结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差异,Takahashi方案的电荷结构从起电到放电都是三极性特征,Saunders方案的电荷结构从反偶极性演变为三极性.此外,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表明雨滴是雷暴云低层的正电荷载体,聚合物和霰是高层的主要电荷载体,霰的电荷中心分布形态与雷暴云的总电荷分布形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 RAMS V6.0 极性 反偶极性
原文传递
超强台风“威马逊”的地闪活动及大气电场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过海 蔡小辉 +1 位作者 劳小青 余海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2期98-102,111,共6页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在海南岛内布设的地闪定位网、海口地区组网大气平均电场仪及雷达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过程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过程在海南岛过境(2014年18日12时至19日12时)时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闪电监测结果显...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在海南岛内布设的地闪定位网、海口地区组网大气平均电场仪及雷达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过程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过程在海南岛过境(2014年18日12时至19日12时)时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闪电监测结果显示,18日18时起,发生的地闪数目开始增多,至18日22时达到顶峰,至19日8时以前仍保持较强的频数。地电主要发生在东方市境内及近海,最大密度值出现于洋面,达到了4.7次/km^2(海面),陆地最大地闪密度为1.6次/km^2。通过对地面电场的演变特征分析来看,嵌于台风外围雨带里的对流云具有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这与大部分常规夏季雷暴云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活动 地面电场 “威马逊”台风 极性电荷结构
下载PDF
1907号台风“韦帕”登陆期间眼壁区的垂直电场探空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廷龙 余海 +6 位作者 陈阳 赵小平 陈洁 文中海 李哲 蒋贤玲 张茂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43-453,共11页
2019年夏季在海南文昌获取到1907号台风“韦帕”眼壁内的一次电场探空资料,本文利用卫星、雷达、地面电场及海南省地闪定位资料对该台风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探空路径区域内的电场廓线以及电荷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 2019年夏季在海南文昌获取到1907号台风“韦帕”眼壁内的一次电场探空资料,本文利用卫星、雷达、地面电场及海南省地闪定位资料对该台风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探空路径区域内的电场廓线以及电荷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海拔高度5.74-9.10 km之间共有4个正电荷区和3个负电荷区,这7个电荷区所处的温度区间在-2.4--16.7℃之间,自下而上各电荷区的平均电荷密度分别为0.63,-0.33,0.31,-1.03,1.70,1.57和-1.20 nC/m^(3),初步分析认为最上部的两个正电荷区应该为同一个电荷区,由此在综合考虑电荷区厚度的情况下,发现强度最大的三个电荷区分别为最下部的正电荷区、中部的主负电荷区与上部的主正电荷区,三者呈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其次为云上边界厚度较薄的负极性屏蔽电荷层,下部正电荷区与主负电荷区之间的两个电荷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电场廓线 地闪定位 极性电荷结构
下载PDF
三极性静电吸附阵列的结构优化及分析
4
作者 过金超 吕晨生 +1 位作者 李洪涛 曹宏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6-72,共7页
针对现有静电吸附方式吸附力不足问题,根据静电吸附阵列电场的分布特性构建了三极性静电吸附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以静电吸附阵列吸附力输出最大化为目的,对影响静电吸附阵列吸附力的电极间隙、电极宽度和绝缘层厚度等参数进行... 针对现有静电吸附方式吸附力不足问题,根据静电吸附阵列电场的分布特性构建了三极性静电吸附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以静电吸附阵列吸附力输出最大化为目的,对影响静电吸附阵列吸附力的电极间隙、电极宽度和绝缘层厚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三极性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电极之间击穿特性及绝缘层表面耐磨特性的前提下,应减小电极宽度和绝缘层厚度,增加电极对数,从而增加电极阵列的总体边缘长度,从而提高静电吸附阵列的吸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极性电极 绝缘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三值逻辑检错纠错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家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5,共8页
用三值逻辑构成的二值逻辑系统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本文提出了三值极性码(TP码)和三值逻辑检错纠错电路(EDC电路)TP码和EDC电路具有检错纠错能力强、电路结构简单等优点,能更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的差错率。
关键词 二值逻辑系统 值逻辑 检错和纠错功能 极性 数据传输系统 差错率
下载PDF
具有缓冲功能的三值极性变换GaAs电路
6
作者 万旭 《科技通报》 200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从三值 Ga As逻辑输出级电路的等效开关模型出发 ,探索了适用于指导 Ga As极性变换电路的设计 .设计的电路已用 PSPICE程序予以模拟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多值逻辑 GaAs电路 极性变换电路 缓冲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