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燕国布币考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何琳仪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2,44,共8页
-
文摘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
关键词
布币
方足布
方孔
中国历代货币
三孔布
代郡
钱币学会
圜钱
韩皋
战国时期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略谈“无终”三孔布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朱华
-
出处
《中国钱币》
1987年第3期44-46,共3页
-
文摘
1986年6月间,山西省公安部门在晋南缉获走私文物中发现两枚布币,一枚是“无终”三孔布,一枚是圆肩弧裆方足“共半釿”布(见拓片)。这是继“宋子”三孔布以后又一次新发现。
-
关键词
三孔布
共半釿
布币
方足
宋子
背文
晋南
圆足布
秦半两钱
尖足布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战国於疋布考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李家浩
-
出处
《中国钱币》
1986年第4期55-57,共3页
-
文摘
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的《东亚钱志》卷四页二四下著录一枚方足布,面文曰:於疋(图一)。此种布亦见于李光庭《吉金志存》1.13.7和倪模《古今钱略》6.7.4(图二)。此二书是木刻本,文字摹刻,略有失真。
-
关键词
方足布
倪模
李光庭
三孔布
木刻本
金志
币文
古泉
史记·秦本纪
六十四卦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余亡布币考——兼述三孔布地名
被引量:8
- 4
-
-
作者
何琳仪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4,共4页
-
文摘
最近出版《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册收录的几品日本银行所藏三孔布,是十分罕见的珍品。其中2482号,似未见于著录(图1)。布币面文二字,《大系》隶定“□余”,又于1112页“疑释亡余”。一般说来,三孔布的面文和背文多是自右向左读,此品宜颠倒《大系》的读法,改读为“余亡”。
-
关键词
三孔布
布币
中国历代货币
背文
隶定
币文
地理志
日本银行
余无之戎
文王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孔布币考
被引量:7
- 5
-
-
作者
何琳仪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6,82,共6页
-
文摘
三孔布币考何琳仪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笔者曾就其铭文中的地名写成两篇小文①。近见学者论著中涉及到三孔布地名②,又《中国钱币》1993年2期公布一枚三孔布新品。凡旧文中意有未尽,地望推测欠妥,以及间有新得者,均于本文补订之。下文所征引《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只写编号,不再写书名。一、地名新释1.“”《中国钱币》1993.2.48(图1)。或释“毛(尾)□”③。其中释“毛”旁可信。这类斜笔上增短横为饰的“毛”,在战国文字中司空见惯,下面试举几例:毛包山简37包山简269包山简179随县简9《古玺汇编》2444包山简27包山简279表包山简262随县简13《古玺汇编》2119受其影响,“”所从“人”旁也增短横为饰,参见战国文字“信”、“伐”所从“人”旁:《古玺汇编》4681《侯马盟书》306“”,从“人”,“毛”声,字书所无,例可读“毛”。三孔布铭文中类似布局者,尚有“阿”2489、“辕”2481等。“”是否可读“毛人”?“人”为习见地名后缀,诸如“中人”、“柏人”、“列人”、“霍人”等。然而文献中似未见“毛人”。考虑文献中“毛城”与“”关系密切,故不取“毛人”说。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关键词
三孔布
中国钱币
古玺汇编
中国历代货币
何琳仪
战国文字
其铭
方足布
柏人
布币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谈战国货币铭文中的“曲”字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吴振武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21,1,共7页
-
文摘
谈战国货币铭文中的“曲”字吴振武ONTHECURRENCYINSCRIPTION"QU"(曲)INTHEPERIODOFTHEWARRINGSTATES¥WuZhenwuAbstract:Thecharacter“”onthecoinsofPre-QinDynastyshouldbeexplainedas“Qu”.Theprimeformof“Qu”was,itwasgraduallyevolvedfromthebronzescharacter“Qu”oftheWesternZhouDynasty.1983年李零先生发表《战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以下简称《带钩》一文①。李先生在文中考释了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1第1页、王俅《啸堂集古录》第69页著录的一件战国晚期错金鸟书铭文带钩。在这件带钩腹铭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1)宜则,宜植(直)则直(图一:1②)字旧不识,李先生认为从它和下文中的“直”字相对来看,可以肯定是“曲”字。他同时又指出,这个字的释出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纠正过去人们对下列圆肩圆足三孔布的误释:(2)上阳③(图二:1)(3)下阳(背文“两”)④(图二:2)(4)下阳(背文“十二朱”
-
关键词
带钩
背文
薛尚功
三孔布
吴振武
集古录
鸟书
古玺汇编
箴铭
西周金文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孔布考辨
被引量:4
- 7
-
-
作者
张弛
-
出处
《文物春秋》
1990年第4期41-50,共10页
-
文摘
三孔布是我国先秦货币中极为珍贵的布币之一,因其形制为圆首、圆肩、圆足而且在布首及双足处各有一孔,故后世钱币学者称之为三孔布。自清嘉庆年间三孔布见著谱录后,甚为钱币界所重视。但由于三孔布出土极少和史载阙略的限制,前人对三孔布的研究考证一直未获大的进展,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三孔布的零星出土和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对三孔布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但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逐渐形成三家之说:即三孔布秦国说,赵国说和中山国说。“秦国说”,以三孔布背文用铢两计重,铢两为秦国币值单位,故将其定为秦币(1),或谓秦占领赵邑后出现的混合型铸币(2);“赵国说”,以三孔布币文纪地多是赵国城邑,而且战国晚期使用铢两计重并非秦一国的论点,故将其定为战国晚期赵国铸币(3);“中山国说”,则认为三孔布纪地城邑绝大部分在中山国境内,而且三孔布的货币单位重量较大不象战国晚期之物,故将其定为战国中期中山国的铺币(4)。
-
关键词
三孔布
圆足布
尖足布
战国晚期
布币
文纪
背文
方足布
圆首
中山国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黄盛璋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2-48,82,共8页
-
文摘
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黄盛璋1992年10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三孔市新品,据了解,系出土于陕西神木县。近年神木一带随基本建设的开展,时有古钱币自墓葬或窖藏出土,此枚三孔币出土情况虽无法考查,但经审定,断为真品无疑,《中国钱币》1993年2期发表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三孔布新品》,已将铭文拓本和照片刊布,并提出讨论。三孔币面文皆为铸地,已发现见于著录有数十枚,不同的铸地达30种,此枚背文“十二朱十”。“十二朱”表重量,“十”表编号,为三孔币背文所常见,至于面文二字则确为新品,过去没有见过,写法已比较特殊,在已刊布的先秦钱币文字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同者。它给先秦古文字提供两个新型写法,但更为重要者,是在历史地理上的价值,不论古文字,古钱币与历史地理都是我多年从事的研究领域,在此谨将这两方面研究结果供研究参考。此钱面文现已有两种不同考释:一是“封氏”,这就是程纪中三人文章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此枚三孔布面文为简笔和异书“封氏”二字。二是“毛(尾)□”,该文后面又指出:“对此市面文释读尚有不同意见,有的先生提出:或可考虑释为‘毛(尾)□’。”此布面文第一宇最为关键,首先排除它为“封”
-
关键词
中国钱币博物馆
古钱币
三孔布
背文
屯氏河
馆陶
布币
文释
二字
出土情况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介绍一枚新品“赤鞞”三孔布
- 9
-
-
作者
黄锡全
-
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中国钱币博物馆
-
出处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4期3-5,125,共4页
-
基金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先秦货币文字新编”(G142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河北石邑古遗址内发现的三孔布面文“赤鞞”,就是见于《路史》的“赤髀”。根据读音,当为“赤丽”,在今藁城境内,与出土地相距不远。
-
关键词
石邑
赤鞞
赤丽
三孔布
-
Keywords
Shiyi(石邑)
Chibi(赤鞞)
Chili(赤丽)
Three-bore Bu(三孔布)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谈谈先秦钱币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郭若愚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61,共6页
-
文摘
(一)扶沟出土的银布币 1974年8月,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18枚银质布币(见本刊1983年第3期),大小长短不一,其中有两枚特长,圆柄、平肩、平足,柄作圆锥状,有一枚柄未铸满。通高10—14、身长8.4—11.8、宽5.8—6.4厘米,实柄的一枚重162.7—206.4克;特长之两枚通高13.7—15.7,
-
关键词
布币
空首布
流通货币
蚁鼻钱
尖足布
圆足布
战国墓
三孔布
方足布
背文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日本银行及上海博物馆所藏博山刀考略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汪庆正
-
出处
《中国钱币》
1985年第3期3-6,2,共5页
-
文摘
一九八四年十月至十二月,我在日本受到各地博物馆、收藏家和钱币学界的款待,使我增加了对日本同行的了解。日本学术界对中国钱币的研究,作出过很大的贡献,特别是《昭和泉谱》和《东亚钱志》,在中国一向受到钱币界的重视。这次东渡,使我感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老一代学术界的凋零,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亟待培养新一代的迫切任务。日本最大报社之一“朝日新闻”名古屋本社社长濑户口正昭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地说:“
-
关键词
博山刀
上海博物馆
钱币学
中国钱币
泉谱
昭先
中国古代钱币
三孔布
燕刀
明刀
-
分类号
K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也说三孔布的国别和时代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杨科
-
出处
《中国钱币》
1988年第1期6-10,共5页
-
文摘
三孔布是秦,是赵,还是中山国的货币,其行使年代是战国中期还是战国晚期,钱币界尚未有定论。近人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和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均根据三孔布背有钱文“铢”、“两”这一点,定为秦币。朱活先生亦提出“有理由把三孔布看作是秦占领赵邑后,暂时出现的圆钱与布钱的混合型铸币”。
-
关键词
三孔布
古代货币
布钱
钱文
中国货币史
布币
战国晚期
中山国
战国中期
王毓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谈三晋方足小布的铸造年代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吴良宝
-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江苏钱币》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
文摘
方足小布是战国晚期流通于三晋、两周及燕国的货币。但是,方足小布开始铸造于何时,尚未有一致的意见;不同面文的方足小布的铸造时间如何,以往也少有学者讨论。比较早地涉及这个问题的学者是黄锡全先生。他在讨论三晋方足小布的种类及国别问题时,曾经讨论、推断过20余种方足布币的铸造时间。吴荣曾先生撰文根据墓葬中出土的钱币资料讨论断代问题,也曾涉及到这一问题。这种将钱币、史籍记载与考古、古文字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讨论方足小布的年代问题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由于燕国的方足小布铸造于战国晚期,两周方足小布面文只有寥寥数种,故本文只讨论三晋方足小布的铸造年代。
-
关键词
方足
布币
战国晚期
黄锡
尖足布
三孔布
河南新郑
魏国
安邑
曾先生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山西省朔县出土“宋子”三孔布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朱华
-
出处
《中国钱币》
1984年第4期7-10,共4页
-
文摘
1983年4月,在山西省朔县城东北8公里北旺庄配合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基建考古发掘中,于第一施工区第八号汉墓出土一枚面文“宋子”的“三孔”布。布为园首、园肩、园裆、园足,布首与两足端各有园形穿孔,所以钱币学家称之为三孔布。布周与孔皆有郭,面篆文“宋子”二字,背文“十二朱”(铢),文字严整。
-
关键词
三孔布
宋子
钱币学
背文
布币
汉墓
方足布
露天煤矿
考古发掘
尖足布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比堂”布新考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刘宗汉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9-32,1,共5页
-
文摘
“比堂”布新考刘宗汉ANEWTEXTUALRESEARCHFORSPADEMONEYOF“WUBITANGJIN”¥LiuZonghanThespademoneyof“WUBITANGJIN”wastheweightcurrencycastbythemerchantsofZhengAreaforthetradetoChuStaleduringthelateWarringStatesPeriodThemeaningofinscriptionontheobverseofthecoinwastheweightofbigspademoneyequalledtoweightunit“JIN”Theinscriptionofreversewouldbe“七货”,meaningthatthisspademoneyisworthsevenbronzeshellsofChuStateTheweightsystemProbablywasquarterlysysteminZhengArea,binarysysteminJinArea。
-
关键词
战国晚期
布币
平首布
背文
铜贝
中国钱币
中国历代货币
刘宗汉
三孔布
方足布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孔布奥秘试探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黄锡全
-
出处
《安徽钱币》
2000年第2期11-18,共8页
-
文摘
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自发现以来,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学者为之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年代问题,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未能达成共识^⑴。笔者不揣浅陋,现就这一问题,试图在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测其中的奥秘^⑵。
-
关键词
三孔布
先秦货币
中国
发行流通
铸币年代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從楚文字“原”的異體談到三晉的原地與原姓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鄔可晶
郭永秉
-
机构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出处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
文摘
新近發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所收《晉文公入於晉》,7號簡記晉文公重耳返晉建制之後:元年克葲(原),五年啟東道,克曹、五鹿……(下略)[1]整理者釋'葲'之字,原作如下之形:■整理者在注釋中指出,'葲'又見於郭店簡《性自命出》47號簡。[2]其形如下:■當初郭店簡的整理者即將此字隸定爲'葲'。[3]'葲'作爲偏旁,還見於郭店簡《成之聞之》11號簡:■整理者隸定此字爲'■'。
-
关键词
整理者
吴振武
晉文公
《性自命出》
三孔布
民之父母
《殷周金文集成》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再论几种平首布币的形制关系
- 18
-
-
作者
朱安祥
-
出处
《中国钱币》
2015年第2期16-19,I0009,共5页
-
文摘
前辈学者对布币形制的演变关系已经有过讨论和研究。如郑家相先生认为:"圆肩圆足布之铸,其时较晚……因感尖足之刺肤,改其制为类方足;又感方足之刺肤,改其制为类圆足,货币形制以便利为条件,至是已有渐趋圆形之势,而圆肩圆足布予以产生"1。
-
关键词
圆足布
尖足布
方足布
平首
何琳仪
布币
空首布
三家分晋
肩尖
三孔布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关于三孔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刘森
-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0,共8页
-
文摘
三孔布是我国战国时期颇为独特的一种青铜铸币。近年来,考古、钱币、历史学界对三孔布的国别、铸行时间、币制单位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拟在诸专家学者对三孔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三孔布币文与铸造国别战国时期,位于我国中、北部的韩、赵、魏、齐、燕诸侯国及周王畿所铸行的货币,多以地名为币文,这一现象成为我们今天判别战国货币国别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探讨三孔布的国别问题时,多以其面文所示地名为据。
-
关键词
三孔布
币文
中国历代货币
战国时期
圆足布
历史学界
汪庆正
铸钱
诸侯国
空首布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战国阏与、於疋布及其地望辨析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张润泽
孙继民
-
出处
《中国钱币》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
基金
2012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赵国交通城邑研究"
项目编号:HB12LS004
+1 种基金
2011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赵文化研究中心立项重点课题"先秦赵国地名考"
项目编号:Zwh1101001
-
文摘
笔者在考察阏与之战古战场的地望问题时,发现了前贤学者对战国与三孔布和於疋方足布的释读存在许多异议,而这两处钱币地名的释读关系到一直困惑学者们关于阏与地望的争议问题。基于此,笔者就战国阏与、於疋布及其地望进行辨析,以求方家批评指正。
-
关键词
阏与
战国时期
方足布
三孔布
批评指正
何琳仪
李家浩
黄锡
山西临县
史记·秦本纪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