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地层——以塔里木盆地陆相地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龙樟 刘海兴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以海平面变化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划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地层层序的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来建立基准面变化曲线和地层成因分析,划... 以海平面变化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划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地层层序的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来建立基准面变化曲线和地层成因分析,划分地层层序,从而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以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露头剖面中成功地解释了三叠系—侏罗系陆相层序,并可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层层序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变化 层序地层 三叠系-侏罗系 陆相地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剖面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孢粉组合与古气候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智 方琳浩 +8 位作者 吴涛 苗运法 张明震 王雪莲 吕沛宗 何秀娟 邱若原 杨涵 任嘉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1176,共16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TJB)发生了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ETE),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溃。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首当其冲,但是该时段的植物群变化的详细...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TJB)发生了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ETE),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溃。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首当其冲,但是该时段的植物群变化的详细数据还相对缺乏。本文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TJB地层系统采样研究,来揭示该过程的植物群响应。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含量变化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对古气候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TJB的气候演变经历了湿热—湿冷—干热的转换过程。同时对ETE和TJB两个重要界线及灭绝发生的期次关系进行了讨论,由孢粉数据结合前人植物大化石、有机碳同位素地层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和Hg/TOC全球对比的结果,指示ETE和TJB可能分别位于郝家沟组43层底附近和八道湾组49层底附近;并推测三叠纪末陆地植被的灭绝在高纬度的准噶尔盆地记录到3个期次。在ETE与TJB之间地层中发现了与全球多处记录到的孢子含量激增一致的现象,推测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波动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叠系侏罗系 孢粉 三叠纪末生物灭绝 古气候
下载PDF
湿润型风成沙丘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以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三叠系—侏罗系下Nia组为例
3
作者 韩杰 张志伟 +4 位作者 赵永斌 田作基 阳孝法 刘亚明 马中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共11页
风成沙丘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有着特殊的环境指示意义,其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风成沙丘研究较为关键。通过对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下Nia组风成砂岩的露头资料、岩心资料及相关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岩性为红色细粒长石砂岩或长石... 风成沙丘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有着特殊的环境指示意义,其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风成沙丘研究较为关键。通过对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下Nia组风成砂岩的露头资料、岩心资料及相关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岩性为红色细粒长石砂岩或长石质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高,宏观露头发育风成交错层理及黏附结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碟形撞击坑、红褐色铁质黏土套及硅质沉淀等风成特征,表明下Nia组为一套内陆沙漠风成沙丘沉积。针对岩性特征进一步总结出细粒砂岩、极细粒砂岩、泥质砂岩及细粒砂岩与泥质砂岩互层4类岩性组合,识别出丘间迁移界面与沙丘再活化面2类风成沙丘界面,并划分为沙丘及丘间2个亚相,组合成4个风成沙丘单元。结合湿丘间沉积特征认为下Nia组风成沉积长期受潜水面影响,发育与三叠纪—侏罗纪南美洲地区普遍湿润的古气候保持一致的湿润型风成沙丘沉积,湿润型风成沙丘既控制了极好物性的储层发育,也控制了分布广、沉积厚的风成沙丘堆积。研究成果为秘鲁地区下Nia组风成砂岩储层的整体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三叠系侏罗系 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 秘鲁
下载PDF
湖北当阳庙前—淯溪地区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特征及适用矿种调查评价
4
作者 黄德将 易涛 +2 位作者 万传辉 曾凯 刘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为优化矿业权设置、资源配置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切实加强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对当阳市庙前—淯溪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大致查明矿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质量的... 为优化矿业权设置、资源配置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切实加强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对当阳市庙前—淯溪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大致查明矿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质量的基础上,结合矿石实际开发利用现状及现行地质矿产行业规范,对其适用矿种进行综合评价,规范其定名,以期为更好地制定符合当地建筑陶瓷工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砂岩矿 矿种评价 开发利用现状 三叠系侏罗系 矿石质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孟繁松 陈辉明 李旭兵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565-572,i0002,共9页
对四川盆地几条典型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剖面的生物标志、岩性特点、沉积层序及古气候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发现Coniopteris属的始现为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双壳类Margaritifera(Qiyangia)的首现和孢粉中孢子与花粉百分含量在... 对四川盆地几条典型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剖面的生物标志、岩性特点、沉积层序及古气候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发现Coniopteris属的始现为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双壳类Margaritifera(Qiyangia)的首现和孢粉中孢子与花粉百分含量在界线上、下的显著变化也可作为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生物标志,三叠系-侏罗系界线之上的岩石组合大致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砾岩型、石英砂岩夹砾岩型、石英砂岩型和粉砂质泥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生物标志 沉积层序 古气候 四川盆地 四川
原文传递
西藏喜马拉雅瑞替阶和赫塘阶菊石组合及其生物年代学对比 被引量:11
6
作者 阴家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基于西藏聂拉木拉弄拉地区的格米格剖面新近逐层采集的菊石及缝合线研究,已识别出晚三叠世瑞替阶Choristoceras marshi组合,过渡带Neophyllites-Choristoceras组合,下赫塘阶Psiloceras calliphyllum组合和中赫塘阶Discamphiceras pleuro... 基于西藏聂拉木拉弄拉地区的格米格剖面新近逐层采集的菊石及缝合线研究,已识别出晚三叠世瑞替阶Choristoceras marshi组合,过渡带Neophyllites-Choristoceras组合,下赫塘阶Psiloceras calliphyllum组合和中赫塘阶Discamphiceras pleuronotum组合。作为东特提斯唯一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格米格菊石组合序列提供了特提斯范围内三叠/侏罗系界线菊石组合(或菊石带)以及地层对比的基础:Choristoceras marshi组合可以和欧洲,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MARSHI菊石带,北美的内瓦达,不列颠哥伦比亚(加拿大)等地CRICKMAYI菊石带比较。Neophyllites-Choristoceras组合可和北美的内瓦达侏罗系底部TILMANNI菊石带Neophyllites和Choristoceras共生动物群比较。Psiloceras calliphyllum组合能够和北阿尔卑斯地区CALLIPHYLLUM菊石带比较, 证明北阿尔卑斯地区三叠系和侏罗系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喜马拉雅地区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菊石组合 菊石 喜马拉雅 西藏 年代学 阿尔卑斯地区 不列颠哥伦比亚 生物
下载PDF
藏北色哇地区索布查组、曲色组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特征及三叠系与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永胜 郑春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4,共8页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层序地层 生物地层 索布查组 曲色组 三叠 侏罗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藏北
原文传递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古火灾事件研究:方法、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筱青 张国权 +6 位作者 席书娜 李丽琴 邓春涛 王岩 周宁 王永栋 宋宜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45,共15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为地质历史时期的五大灭绝事件之一,这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的古生态和古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众多研究已经发现,沉积地层夹层中煤和含煤层的煤岩学特征、惰质组含量、...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为地质历史时期的五大灭绝事件之一,这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的古生态和古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众多研究已经发现,沉积地层夹层中煤和含煤层的煤岩学特征、惰质组含量、植物化石形态、孢粉组合、碳同位素偏移等证据,均可以反映出古生态、古气候以及古环境的细微波动变化,因此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简称为TJB)古火灾活动及其古环境可以通过以上证据来进行判定与恢复。本文旨在介绍国际上古火灾事件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TJB古火灾事件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开展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古火灾事件与古环境、古生态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古火灾事件 古生态 古环境 煤岩学 植物形态学 孢粉学 欧洲 中国
原文传递
试论黔西北及邻区非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立亭 《贵州地质》 2002年第3期175-178,162,共5页
根据黔西北及邻区二桥组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 ,可将其分为两个组合 ;下部In dosinion -Permophorus组合及上部Qiyangia Hunanella组合。前一组合的时代为晚三叠世瑞替克期 ,后一组合的时代则为早侏罗世早中期。该区非海相三叠系 /侏罗系... 根据黔西北及邻区二桥组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 ,可将其分为两个组合 ;下部In dosinion -Permophorus组合及上部Qiyangia Hunanella组合。前一组合的时代为晚三叠世瑞替克期 ,后一组合的时代则为早侏罗世早中期。该区非海相三叠系 /侏罗系的界线应划在上述两个组合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二桥组 贵州 岩石地层单位
下载PDF
川中东北部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地层划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霞飞 龚昌明 +3 位作者 张闻林 刘德容 何逢阳 康仁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1-643,共13页
通过地震反射终端研究,认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J2x)与下侏罗统(J1z)的分界面为一层序界面(T3x被界面截削,J1z沿界面上超);因此可依据LUNA法则予以确定。LUNA认为,层序边界不整合可依据可容空间生成速率突变的岩层几何形态来识别,表现在... 通过地震反射终端研究,认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J2x)与下侏罗统(J1z)的分界面为一层序界面(T3x被界面截削,J1z沿界面上超);因此可依据LUNA法则予以确定。LUNA认为,层序边界不整合可依据可容空间生成速率突变的岩层几何形态来识别,表现在古河道规模和河道砂岩的叠置方式,而拼合砂岩体底面乃是层序界面(SB)之所在,在录井图上,表现为Gr、Rt曲线的转折点——由下伏层序的反韵律向上突变为上复层序的正韵律。此面与底部砾岩底面是一致的。通过测制华蓥山西缘界线上下短剖面以及取芯井岩芯描述,发现J1z与T3x在古生物—生态及沉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地质演变的不可逆性。古生物:主要为植物化石,T3x6黑页岩中植物化石十分丰富且保存完好,粗砂岩中常见茎杆印模;J1z化石罕见,可见炭化植物细碎屑或他生的煤"砾"。沉积与成岩特征:除菱铁矿结核分布于界面上下数米深度范围内,在J1z底、T3x6顶皆可见到外,其他特征都是大不相同的。剖面结构——T3x6中下部为大套灰白色中(粗)—细砂岩,厚数米至几十米,上部为浅灰、灰黄细砂—粉砂岩与黑页岩交互;J1z下部为浅灰、灰绿薄层粉砂岩与红色、杂色泥岩交互,上部泥岩变为灰色,砂岩亦变厚。成分——J1z下部粉砂岩石英含量高于T3x6砂岩,而燧石和变质岩屑显著低于后者。结构成熟度——J1z粉砂岩分选程度显著低于T3x6砂岩,J1z中的薄层浊积是T3x中见不到的。沉积构造——T3x中常见双粘土层、鱼骨状交错层、突然相变、透镜状和脉状层理、薄互层,是J1z中所没有的。硅质中砾岩——J1z底部砾岩为可靠分界标志,与T3x6底部者不难区分;风暴流砾石和牛角炭只见于T3x6;植物根系在J1z中常见,T3x中偶见。这些差异源于沉积环境的不同,T3x属浅海河口湾潮汐成因,J1z为陆相湖泊三角洲系统。它们在测井响应上也各有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东北部 三叠系侏罗系分界 LUNA法则 用岩屑确定钻达层位
下载PDF
中国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胜徽 卢远征 +1 位作者 樊茹 李鑫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4,共3页
2010年4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将侏罗系底界的GSSP放在奥地利Kuhjoch剖面的提案,将侏罗系底,即赫塘阶的底界,定义为菊石Psiloceras spelae Guex的trolicum Hillebrandt&Krystyn亚种的首现面。
关键词 生物地层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陆相地层 植物化石 孢粉组合 中国北方 中国南方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剖面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振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513-520,共8页
在实测四棵树剖面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其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1)Cameratitriletes和Zonotriletes-Protopinus-Cycadopites组合,2)Cyatheaceae-Pinaceae-Cycadopites组合,3)Cyatheaceae-Pinaceae-Quadraeculina-Cycadopites组... 在实测四棵树剖面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其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1)Cameratitriletes和Zonotriletes-Protopinus-Cycadopites组合,2)Cyatheaceae-Pinaceae-Cycadopites组合,3)Cyatheaceae-Pinaceae-Quadraeculina-Cycadopites组合,4)Cyatheaceae-Quadraeculina-Piceaepollenites组合和5)Cyatheaceae-Clas-sopollis-Pinaceae组合,分别产于上三叠统的小泉沟群、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结合岩性和沉积及区域资料,将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定于38层和39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孢粉组合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四棵树剖面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三叠系—侏罗系环境变化及界线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丽娟 师萌 +1 位作者 葛毓柱 郭优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300,共16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_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缺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总结国际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尤其是研究方法,对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环境变化 种群灭绝 中部大西洋岩浆省 古生物化石 碳同位素 元素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14
作者 方琳浩 彭博 +7 位作者 邓胜徽 卢远征 张新智 邱若原 彭佳里 张小宇 鲜本忠 师生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5-1648,共14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五次最大规模之一的生物灭绝事件、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喷发、泛大陆进一步裂解导致的中大西洋开启以及大气CO_(2)浓度急剧升高等。然而该时期中国各板块主要发育陆相沉积,其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JB)很难...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五次最大规模之一的生物灭绝事件、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喷发、泛大陆进一步裂解导致的中大西洋开启以及大气CO_(2)浓度急剧升高等。然而该时期中国各板块主要发育陆相沉积,其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JB)很难与定义于海相地层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进行精细对比。应用基于C3植物的碳同位素地层学,进行了两次独立地、系统地以高等植物木质部为研究对象的采样和测试,获得了可以指示同期大气CO_(2)的δ^(13)C演化和进行全球等时对比的碳同位素地层曲线。并在植物大化石和孢粉的生物地层约束基础上,首次完成了库车河剖面与海相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ETE)底界和TJB的精细对比;推测与全球其他剖面ETE等时的地层界线位于38层底部附近,与TJB的GSSP等时地层界线位于41层底部附近。海相与陆相的ETE和TJB层位附近均出现了δ13C负偏,指示全球性的碳同位素的波动,推论该时期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地表圈层的碳储库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生物大灭绝 地层对比 碳同位素地层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