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教学为例
1
作者 左永香 《环球慈善》 2022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三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问题驱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与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分享师生、生生间的智慧,促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学习的转变,让课堂教学... “三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问题驱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与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分享师生、生生间的智慧,促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学习的转变,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式 高中化学 教学模式 溶解平衡 应用
下载PDF
基于评价结果的“三动式”单元复习课堂实践
2
作者 闫瑞斌 《现代教学》 2023年第21期12-13,共2页
对比分析杨浦区“创智指数”的大量评价数据,发现我校学生在背默方面有优势,但分析、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分析其中原因,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课堂参与不足,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以物... 对比分析杨浦区“创智指数”的大量评价数据,发现我校学生在背默方面有优势,但分析、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分析其中原因,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课堂参与不足,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以物理学科为试点,基于单元复习课实施课堂教学改进,借助总项目组的指导,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三动式”学习为手段实施单元复习的有效经验,实现了基于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结果应用 单元复习 动式”学习
下载PDF
“三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3
作者 邓惠芳 范忠刚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动式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政治教学 中学
原文传递
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学文 邓宗全 +2 位作者 贾亚洲 姜生元 江旭东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设计了由三轴差速机构、管径适应机构组成的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对驱动单元在直管、弯管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在直管中运动时差速机构不起作用;在弯管运动时,根据管道拓扑环境实现自主差速... 设计了由三轴差速机构、管径适应机构组成的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对驱动单元在直管、弯管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在直管中运动时差速机构不起作用;在弯管运动时,根据管道拓扑环境实现自主差速,且行走轮运动状态为纯滚动,无寄生功率产生.所设计的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为机械自适应型差动式管道机器人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轴差动式驱动单元 结构设计 差速特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弯管通过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学文 邓宗全 +2 位作者 贾亚洲 姜生元 江旭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777-2781,共5页
为了描述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的弯管通过性,建立了驱动单元在弯管处的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分析了其在弯管处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理论分析表明,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弯管处自主差速,无寄生功率产生,驱动轮能够提... 为了描述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的弯管通过性,建立了驱动单元在弯管处的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分析了其在弯管处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理论分析表明,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弯管处自主差速,无寄生功率产生,驱动轮能够提供足够的拖动力,具有良好的机械自适应特性。建立的驱动单元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为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的机械自适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 驱动单元 弯管通过性 差速特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春华 李成仁 +1 位作者 宋利民 郐新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高校开设的实践环节最强的一门实验课程 ,也是高校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必要措施 .在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 ,指出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改...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高校开设的实践环节最强的一门实验课程 ,也是高校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必要措施 .在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 ,指出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论述六阶段教学过程、三循环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循环互动式教学方法 高校 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六阶段教学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