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丹参颗粒指纹鉴定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明科 张丽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建立三七丹参颗粒的HPLC定量和TLC定性指纹特征图谱。方法用TLC法对三七丹参颗粒中的主要成分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三七丹参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TLC特征图谱能明显地检出三七;HPLC法测得本品中的特征图谱可确定丹酚... 目的建立三七丹参颗粒的HPLC定量和TLC定性指纹特征图谱。方法用TLC法对三七丹参颗粒中的主要成分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三七丹参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TLC特征图谱能明显地检出三七;HPLC法测得本品中的特征图谱可确定丹酚酸B的含量在0.02068μg~2.58500μg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7%(n=5),RSD为1.8%。结论建立的指纹特征图谱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丹参颗粒 薄层鉴别 HPLC法 丹酚酸B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丹参颗粒中三七的3种有效成份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迪 金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三七丹参颗粒 HPLC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三七丹参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及Rb1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庆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运用HPLC法建立三七丹参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及Rb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NH2(4.6nm×150nm)流动相为乙腈:0.1%H3PO4(82:18);流速为0.8mm·min-1,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该法回收率为人参Rg1为99.73%,RSD为0.6%,人... 目的:运用HPLC法建立三七丹参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及Rb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NH2(4.6nm×150nm)流动相为乙腈:0.1%H3PO4(82:18);流速为0.8mm·min-1,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该法回收率为人参Rg1为99.73%,RSD为0.6%,人参Rb1为99.52%RSD为0.4%。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准确,为测定三七丹参颗粒中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丹参颗粒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HPLC
下载PDF
三七丹参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曾祎华 韦克先 张志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7期43-44,共2页
目的:建立三七丹参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三七丹参颗粒两味药材三七和丹参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的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均能检出三七和丹参;丹酚酸B在22.2~111.0mg/L范围内线... 目的:建立三七丹参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三七丹参颗粒两味药材三七和丹参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的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均能检出三七和丹参;丹酚酸B在22.2~1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55%,RSD=0.8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三七丹参颗粒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丹参颗粒 丹酚酸B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良良 殷志如 +3 位作者 曹光昭 夏裕发 张晶晶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2-1946,共15页
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组(褪黑素组,MT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 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组(褪黑素组,MT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XSD-L、XSD-M、XSD-H组)。进行旷场实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周期阻滞蛋白(p16)和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phosphorylated histone family 2A variant,γH2AX)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对control组、model组、XSD-H组的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得到代谢过程及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构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以及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阐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能明显改善D-gal小鼠衰老程度,显著改善D-gal小鼠总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减少休息时间;显著降低D-gal小鼠IL-6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16和γH2AX的表达;与model组相比,XSD-H组显著上调了66个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metabolites,DMs),下调了91个DMs;筛选出4条关键代谢途径(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赖氨酸降解)和1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赖氨酸、色氨酸、吲哚乙醛、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褪黑素等);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58个,关键靶点6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药物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筛选到涉及糖尿病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