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玲与萧军——丁玲研究的一个生长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漱渝 《武陵学刊》 2010年第1期70-77,共8页
丁玲和萧军都是被"五四"运动的"晨钟"唤醒且受过鲁迅作品启蒙的前辈作家,各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出过为对方无法取代的贡献。虽然丁玲和萧军在彼此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中都很少提及对方,但在新近披露的萧军日记... 丁玲和萧军都是被"五四"运动的"晨钟"唤醒且受过鲁迅作品启蒙的前辈作家,各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出过为对方无法取代的贡献。虽然丁玲和萧军在彼此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中都很少提及对方,但在新近披露的萧军日记中却有不少关于丁玲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发现不少新史料,这些史料是丁玲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萧军 丁玲研究
下载PDF
丁玲研究75年(1930—2004)的沉思——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
2
作者 陆文采 贾世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86,共6页
75年来,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创作,而震惊了30年代的文坛,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获奖而驰誉国际文苑。可是在"反右"风暴的浪涛里,丁玲竟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为令人齿寒的"复仇女神",从而湮没... 75年来,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创作,而震惊了30年代的文坛,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获奖而驰誉国际文苑。可是在"反右"风暴的浪涛里,丁玲竟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为令人齿寒的"复仇女神",从而湮没了24年。新时期丁玲复出后,丁玲研究者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将丁玲研究由"拨乱反正"而逐步走向深入;1986年丁玲逝世后,研究者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聚焦点上,去告别死去的丁玲,同时又去寻觅还活着的丁玲,让丁玲创作的"生命力"要在"承受过去,向着未来"的时代浪涛里,闪烁艺术美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研究 叛逆的绝叫 史诗 湮没 拨乱反正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导下的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性研究--汤尼·白露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9,共8页
美国马克思主义妇女史研究学者汤尼·白露的所著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是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一部杰出著作。此书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式、方法和策略分析,其研究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中国妇女主体性的近现代演变,并... 美国马克思主义妇女史研究学者汤尼·白露的所著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是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一部杰出著作。此书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式、方法和策略分析,其研究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中国妇女主体性的近现代演变,并指出决定妇女主体性问题背后是文化、政治和各种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过去的未来 词语误用 丁玲研究
下载PDF
厦门学者与丁玲研究
4
作者 王建中 李满红 《武陵学刊》 2010年第1期90-94,共5页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丁玲作品语言研究等等,取得丰硕成果,且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厦门 厦门学者 丁玲研究
下载PDF
丁玲与故乡常德
5
作者 王建中 王玮 《武陵学刊》 2014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丁玲生于常德长于常德,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母亲余曼贞和"九姨"向警予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影响着她一生的为人与为文。常德学者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丁玲的思想与创作,涂绍钧的《纤笔一枝谁与似——丁玲》和《图本丁玲传》... 丁玲生于常德长于常德,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母亲余曼贞和"九姨"向警予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影响着她一生的为人与为文。常德学者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丁玲的思想与创作,涂绍钧的《纤笔一枝谁与似——丁玲》和《图本丁玲传》是丁玲研究的佳作。丁玲故乡的学术期刊《武陵学刊》长期开设"丁玲研究"专栏,不仅为常德学者也为全国各地学者的丁玲研究成果提供了发表园地,为丁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常德 丁玲研究
下载PDF
美国汉学界的丁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婷 顾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作为20世纪登上文坛的湖南女作家,丁玲一直是国外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以美国最为突出。从线性历史的角度来梳理美国汉学界丁玲研究的三个阶段,并论析不同时期的美国汉学家如何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解读丁玲的作品及人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丁... 作为20世纪登上文坛的湖南女作家,丁玲一直是国外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以美国最为突出。从线性历史的角度来梳理美国汉学界丁玲研究的三个阶段,并论析不同时期的美国汉学家如何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解读丁玲的作品及人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丁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界 丁玲研究 三个阶段
下载PDF
“丁玲研究热”解读
7
作者 徐继英 《管理观察》 2010年第23期32-33,共2页
丁玲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表上,其文本所成就的高度令人瞩目。正因如此,对整个丁玲研究进行准确把握并做一种综合性的考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纵向分阶段梳理了丁玲研究论文并进行比较反思,试图在前人研究的根基上探寻更为广阔的... 丁玲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表上,其文本所成就的高度令人瞩目。正因如此,对整个丁玲研究进行准确把握并做一种综合性的考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纵向分阶段梳理了丁玲研究论文并进行比较反思,试图在前人研究的根基上探寻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研究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探索丁玲——日本女性研究者论集》
8
作者 秋山洋子 江上幸子 +2 位作者 前山加奈子 田畑佐和子 王中忱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928-930,共3页
本书的四位作者:秋山洋子、江上幸子、前山加奈子、田畑佐和子,是丁玲研究界知名的“四人帮”。她们从何时得有这一称号?还有,这究竟是自称还是他称?我都一无所知,也从没有向她们求问过。但我确实多次看到她们搭帮结伙地参加学术会议,... 本书的四位作者:秋山洋子、江上幸子、前山加奈子、田畑佐和子,是丁玲研究界知名的“四人帮”。她们从何时得有这一称号?还有,这究竟是自称还是他称?我都一无所知,也从没有向她们求问过。但我确实多次看到她们搭帮结伙地参加学术会议,还曾受邀参加过她们的读书会:在东京,田畑家充满艺术氛围的小客厅里,会读《萧军日记》在延安的部分,一个人准备了译稿,另外三人围绕译文和原文进行切磋讨论,从人物关系、事件原委到词语的理解,都逐一考索,那种寻根问底的态度,让一贯粗枝大叶读书如翻书的我深感汗颜,因此也留下了很深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研究 考索 寻根问底 学术会议 读书会 艺术氛围
原文传递
丁玲走后的日子——关于陈明的片段回忆(中)
9
作者 李向东 《传记文学》 2020年第4期68-75,共8页
六2000年夏天,我因病提前退休,原本第一个写作计划是写我的父亲母亲的革命经历和一生遭遇,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改变了。春节前,我在北京医院查出直肠癌,节后于正月初六入院,外科王在同主任亲自主刀。住院期间,我翻看了艾克恩编撰的《延... 六2000年夏天,我因病提前退休,原本第一个写作计划是写我的父亲母亲的革命经历和一生遭遇,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改变了。春节前,我在北京医院查出直肠癌,节后于正月初六入院,外科王在同主任亲自主刀。住院期间,我翻看了艾克恩编撰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厚厚的一本,以编年体形式记录了自1937年1月至1948年3月间延安文艺活动的资料,扉页上写着:"向东增如存陈明赠一九八七、七、一"。丁玲在1985年11月为该书写了序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诞辰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丁玲研究
原文传递
吉光片羽见真情——也谈严家炎先生与中国丁玲研究会
10
作者 涂绍钧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4,84,共10页
1986年6月,严家炎先生当选中国丁玲研究会第一任会长,至1996年8月因换届改任名誉会长。任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十年间,严先生一直恪尽职守,竭诚奉献。在专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同时,也潜心从事丁玲研究,撰写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开拓者... 1986年6月,严家炎先生当选中国丁玲研究会第一任会长,至1996年8月因换届改任名誉会长。任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十年间,严先生一直恪尽职守,竭诚奉献。在专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同时,也潜心从事丁玲研究,撰写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等多篇力作。严先生不仅在丁玲研究领域坚持严谨、求实、求真、开拓的精神,在学会工作中也能营造民主、团结、包容、和谐的氛围,这已然成为该会三十多年的优良传统。直至今日,中国丁玲研究会仍赓续这个传统前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家炎 中国丁玲研究 第一任会长
下载PDF
卷首语
11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本期重磅推出的两个专题,分别为“丁玲研究”与“柳青研究”,各由四篇文章组成,且均聚焦于两位作家的未完稿与佚作。今年是丁玲120周年诞辰,“丁玲研究”一组笔谈围绕其1955年底至1956年初的未完稿《杜秀兰》展开;“柳青研究”一组文章... 本期重磅推出的两个专题,分别为“丁玲研究”与“柳青研究”,各由四篇文章组成,且均聚焦于两位作家的未完稿与佚作。今年是丁玲120周年诞辰,“丁玲研究”一组笔谈围绕其1955年底至1956年初的未完稿《杜秀兰》展开;“柳青研究”一组文章,则以他落户长安县后的首部长篇小说,同样也是未完稿的《在旷野里》为研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研究 卷首语 柳青 旷野
原文传递
来信摘登
12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63,共1页
(一)关于本刊2021年第4期所刊《丁玲与谢旦如、上海鲁迅纪念馆》一文,上海鲁迅纪念馆前馆长王锡荣先生来信指出:"谢旦如没有参加筹备我馆,他是开馆后第二任负责人。实际上,就是第一任,也没有参加筹备。实际主导是冯雪峰,筹备工作... (一)关于本刊2021年第4期所刊《丁玲与谢旦如、上海鲁迅纪念馆》一文,上海鲁迅纪念馆前馆长王锡荣先生来信指出:"谢旦如没有参加筹备我馆,他是开馆后第二任负责人。实际上,就是第一任,也没有参加筹备。实际主导是冯雪峰,筹备工作的负责人是黄源,具体操作有唐弢等几个人。"(二)关于同期《1984年我对丁玲的一次访谈》,丁玲研究专家王增如来信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丁玲研究 冯雪峰 王锡荣 筹备工作 具体操作
原文传递
李美皆的B面——评《晚年丁玲形象研究》
13
作者 张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李美皆的文学评论,以明快而锐利见长,她似乎不屑于引经据典。而她的学术著作《丁玲晚年形象研究》,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旁征博引,占有资料宏富,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丁玲晚年,面相十分复杂,李美皆做出了清晰... 李美皆的文学评论,以明快而锐利见长,她似乎不屑于引经据典。而她的学术著作《丁玲晚年形象研究》,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旁征博引,占有资料宏富,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丁玲晚年,面相十分复杂,李美皆做出了清晰的勾勒。作为女性学者,李美皆怀着“理解之同情”走进丁玲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揣摩、描述丁玲的心路历程。她为丁玲辩诬,也毫不讳言丁玲的种种局限性。李美皆保持着一贯的清明和理性,她以理性还世界以清明。丁玲个案研究,却具有普遍意义,透视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共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美皆 《晚年丁玲形象研究 面相 精神共相
下载PDF
开启探寻中国当代作家命运的窗口——读《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14
作者 傅书华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9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当代作家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文化视野 文化格局 周扬
下载PDF
我与口述历史
15
作者 邢小群 《江淮文史》 2016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我是怎么介入口述史的 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教师,专业是中国当代文学。我的第一本口述历史专著是《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在此之前,1990年代我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录》的影响,做过关于右派的专题采... 我是怎么介入口述史的 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教师,专业是中国当代文学。我的第一本口述历史专著是《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在此之前,1990年代我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录》的影响,做过关于右派的专题采访,写成一本书叫《凝望夕阳》。这本书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文集。大部分篇章采用了人物专访的新闻体裁,只有少数篇章采用了口述历史体裁。但采访过程给了我很大启发。这时,我已经知道口述历史,就是通过采访历史当事人,用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人们生活中的事件和活动。它要求还原历史发生的真实景象。口述历史是采访记录者与讲述者双方合作的产物,口述者和采访者不能是同一个主体。口述历史的表达方式可以用受访者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呈现,也可以用采访者与口述者对话的方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人物采访录 中国当代文学 新闻体裁 90年代 专题采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