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毛海芳 王冬 《城市建筑》 2019年第8期82-85,共4页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建筑 云南民居 一颗 形态空间
下载PDF
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的源流追溯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大禹 王玲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2期1-15,共15页
广泛分布于云南省滇中地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类型之一。近年来,这种使用最普遍、适应性最强的传统民居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失。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调研,重新对这一被众多民族居住的“一颗印”... 广泛分布于云南省滇中地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类型之一。近年来,这种使用最普遍、适应性最强的传统民居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失。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调研,重新对这一被众多民族居住的“一颗印”传统民居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着重从建筑平面组合、空间特征、构架应用、文化表征等方面探讨“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典型特征,并力求通过追溯其历史演变,进一步挖掘“一颗印”传统民居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厘清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变化及成因,以更加完整地展现这一传统民居所具有的鲜明地域性、广泛适应性、灵活变通性以及独特的建构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 一颗 溯源 历史演变 适应性 变通性
下载PDF
皖南地区“一颗印”民居建筑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羽天 冯庆成 《四川水泥》 2023年第6期70-72,75,共4页
皖南地区“一颗印”建筑特征较为明显,受到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皖南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房屋密集,该建筑拥有云南“一颗印”建筑所没有的“马头墙”;不仅与当地地形、地貌、环境契合,同时融入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 皖南地区“一颗印”建筑特征较为明显,受到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皖南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房屋密集,该建筑拥有云南“一颗印”建筑所没有的“马头墙”;不仅与当地地形、地貌、环境契合,同时融入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适应性、变通性、精巧性很高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民居 建筑 皖南地区
下载PDF
昆明“一颗印”民居建筑装饰设计探析——以海晏村为例
4
作者 张浩然 刘艺 《福建建筑》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昆明的“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其建筑的装饰设计,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通过对保存较好的海晏村及周边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整... 昆明的“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其建筑的装饰设计,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通过对保存较好的海晏村及周边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从海晏村“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材料、色彩、装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析,探寻海晏村民居的装饰类型,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对当代艺术文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晏村 一颗 建筑 装饰 文化
下载PDF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峥 翟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一颗印"是云南滇中地区的典型民居,以昆明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整个云南省均有分布。本文以云南大理诺邓村中88号和127号民居为代表,分析该地区的"一颗印"民居的平面形式,建构技术做法及特色与常见的"一颗印&q... "一颗印"是云南滇中地区的典型民居,以昆明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整个云南省均有分布。本文以云南大理诺邓村中88号和127号民居为代表,分析该地区的"一颗印"民居的平面形式,建构技术做法及特色与常见的"一颗印"民居有何异同,以期对云南"一颗印"民居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对地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建筑创作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邓村 一颗 建构 地方传统做法
下载PDF
云南特色传统民居的现状研究和发展思考——以滇中地区“一颗印”古民居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洁如 吕胜凯 +1 位作者 曾蕾 李思佳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A01期24-29,共6页
"一颗印"古民居作为汉人南迁至滇中地区后,由中原"合院式"建筑演变而来的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云南特色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在云南民居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 "一颗印"古民居作为汉人南迁至滇中地区后,由中原"合院式"建筑演变而来的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云南特色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在云南民居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滇中地区的"一颗印"古民居却日渐减少。本文从滇中地区"一颗印"民居的形成说起,通过探讨滇中"一颗印"中所蕴含的艺术特点和现实状况,对"一颗印"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地区 一颗 古民居 特点 现状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环境、空间与历史记忆——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类型的文化意涵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艳姬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类型不仅体现了住屋建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其丰富的空间结构意义也反映出居住群体的文化空间认知结构,对其文化记忆的溯源更可以发现当中隐涉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本质及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随...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类型不仅体现了住屋建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其丰富的空间结构意义也反映出居住群体的文化空间认知结构,对其文化记忆的溯源更可以发现当中隐涉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本质及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随着近年来建筑研究的人文转向,对以"一颗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以人类学为视角的深入探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传统民居 建筑思想 建筑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浅析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之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梦思 田丹 《中外建筑》 2014年第5期99-100,共2页
本文以"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建筑生命本源及其形式与人类文化心理的永恒关系。通过剖析"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以... 本文以"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建筑生命本源及其形式与人类文化心理的永恒关系。通过剖析"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以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传统民居 建筑形态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地域性
下载PDF
散杂居民族传统民居形成演化机制研究--以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施润 《华中建筑》 2022年第3期179-184,共6页
该文首先分析指出云南散杂居民族具有历史变迁的流动性,自然地理与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两大特征。其后以兴蒙乡为典型样本梳理出能够体现历史、自然与民族特性的三个基础民居原型。进而在复杂文化生态条件下对散杂居民族传统民居的演化展... 该文首先分析指出云南散杂居民族具有历史变迁的流动性,自然地理与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两大特征。其后以兴蒙乡为典型样本梳理出能够体现历史、自然与民族特性的三个基础民居原型。进而在复杂文化生态条件下对散杂居民族传统民居的演化展开研究,得出以兴蒙乡为例的散杂居民族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民族 兴蒙乡 土掌房 一颗 云南汉式合院
下载PDF
昆明市“一颗印”商用民居公众体验情感分析
10
作者 李志英 薛梦柯 王晓云 《安徽建筑》 2023年第2期8-9,24,共3页
文章从公众体验角度出发,采用网络文本挖掘方法,以微博网站的点评内容为数据基础,搜索相应关键词,分析公众在三个商用型“一颗印”民居的公众体验活动中的满意度、空间分布、环境认知、服务与设施、文化认知及情感倾向,希望能够为其他... 文章从公众体验角度出发,采用网络文本挖掘方法,以微博网站的点评内容为数据基础,搜索相应关键词,分析公众在三个商用型“一颗印”民居的公众体验活动中的满意度、空间分布、环境认知、服务与设施、文化认知及情感倾向,希望能够为其他类型地方特色民居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商用民居 公众体验 网络文本分析
下载PDF
“一颗印”民居发展与保护探析
11
作者 刘羽天 王佳慧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第16期155-157,共3页
“一颗印”民居又称“一口印”,是我国典型的民间建筑风格,主要分布于云南、安徽、陕西等地区,与广西杆栏式、客家围龙屋、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并称为中国五大古建民居。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近些年“一颗印”大部分建筑面临残破不... “一颗印”民居又称“一口印”,是我国典型的民间建筑风格,主要分布于云南、安徽、陕西等地区,与广西杆栏式、客家围龙屋、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并称为中国五大古建民居。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近些年“一颗印”大部分建筑面临残破不堪、失修等亟待解决问题。“一颗印”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需要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的进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民居保护 建筑更新
原文传递
艺术乡建下昆明乌龙村“一颗印”建筑再利用研究
12
作者 谭爽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12期23-25,共3页
云南昆明乌龙村传统民居建筑“一颗印”与时代息息相关,更是滇池边上土与木书写的历史。由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带来的现代性对曾经使用普遍、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一颗印”产生强烈冲击,其传承与再利用逐步断裂。探讨在艺术乡建的大趋势... 云南昆明乌龙村传统民居建筑“一颗印”与时代息息相关,更是滇池边上土与木书写的历史。由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带来的现代性对曾经使用普遍、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一颗印”产生强烈冲击,其传承与再利用逐步断裂。探讨在艺术乡建的大趋势下,以及村落开始出现艺术的力量介入后,“一颗印”民居建筑的传承范式,以及更新再利用并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乌龙村 一颗 传统民居 再利用
下载PDF
“一颗印”建筑折射出的云南彝族居室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咪咪 徐钊 《艺术探索》 2010年第5期28-29,32,共3页
"一颗印"建筑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传统住屋形式,其在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它在展现云南人居文化的同时,折射出民族融合历程、家庭伦理观念、宗教信... "一颗印"建筑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传统住屋形式,其在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它在展现云南人居文化的同时,折射出民族融合历程、家庭伦理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云南彝族 民族建筑 居室文化
下载PDF
云南民居建筑传承与保护——昆明建筑“一颗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莹 《艺术品鉴》 2018年第14期176-177,共2页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特有的少数民族除汉族以外就有25个,各种各样的民族在这里生活,自然他的文化多样性也就越发的丰富。这次我们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昆明地区,对于云南昆明的民居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现存的'一颗印'建...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特有的少数民族除汉族以外就有25个,各种各样的民族在这里生活,自然他的文化多样性也就越发的丰富。这次我们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昆明地区,对于云南昆明的民居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现存的'一颗印'建筑特点以来考虑对于现代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触。在未来的设计创新当中,什么样的建筑要发展?什么样的建筑要保护?什么样的建筑装饰能运用到现代生活当中来?通过调研给了我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性思考。建筑作为人的生存活动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说,建筑的演化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而典型滇式'一颗印'建筑数量锐减,几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当中消失。本文将通过分析现存昆明地区'一颗印'的建筑结构.造型.空间.环境等方面来研究对于云南民居建筑承与保护,希望能够为以后的云南民居建筑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居 一颗 建筑
原文传递
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松 陈桔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5期124-127,共4页
历史上,滇池流域的居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百姓都热衷于一颗印民居的建造和居住。因昆明市的气候和地理原因,这种四周以厚实高墙围合、山墙不开窗的围合院落非常适合滇中地区的居民居住。但是,随着滇中地区城市规模的发展,传统的一... 历史上,滇池流域的居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百姓都热衷于一颗印民居的建造和居住。因昆明市的气候和地理原因,这种四周以厚实高墙围合、山墙不开窗的围合院落非常适合滇中地区的居民居住。但是,随着滇中地区城市规模的发展,传统的一颗印民居被破坏得极其严重。以昆明市为例,能够找到传统一颗印民居的遗迹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对传统滇中一颗印民居的保护和延续工作迫在眉睫。一颗印民居形成的历史悠久,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今的功能结构变化,以及未来的留存措施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讨论一颗印民居在历史性与时代性中的演变过程和延续方法,研究当代一颗印民居适应城市发展所发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和未来延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颗 滇池流域 合院空间 海晏村
下载PDF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一颗印”建筑的改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伟 苏瑞 +3 位作者 杜佳庆 柒心宜 杨恩双 康心蕊 《山西建筑》 2022年第24期16-20,共5页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增强了对乡村地区的改造力度,重视人居环境改造、历史文化传承等,通过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不断提高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地域特色营造、室内外环境质量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增强了对乡村地区的改造力度,重视人居环境改造、历史文化传承等,通过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不断提高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地域特色营造、室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技术实践等方面,主要以云南省宜良县狗街镇沈伍营村为例,针对当地人居环境现状、独特的建筑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建筑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激发村落活力,以便更好地对沈伍营村进行宜居性改造,提升当地生活环境水平。通过案例的具体应用,为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改造提供改造依据。通过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绿色技术的结合,实现地域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延续与再生,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传统民居 地域文化 室内设计 一颗
下载PDF
浅析传统民居中的建筑风水文化——以云南“一颗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容 杨毅 《城市建筑》 2018年第8期86-88,共3页
在建筑风水学热潮逐渐兴起的今天,本文通过对云南当地传统民居和建筑风水学进行研究,分析了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中体现出来的建筑风水学文化,阐述了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学的关系,研究了风水学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最后... 在建筑风水学热潮逐渐兴起的今天,本文通过对云南当地传统民居和建筑风水学进行研究,分析了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中体现出来的建筑风水学文化,阐述了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学的关系,研究了风水学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学在保护、传承与更新中应采取的态度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建筑风水文化 一颗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民居功能空间重构研究——以云南“一颗印”改造提升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旭 李慧峰 《重庆建筑》 2022年第8期13-16,共4页
“一颗印”是云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在村落空心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冲击下,民居中的游春、檐廊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被废弃,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消退日益加剧。该文基于SWOT理论,对云南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功能性空间进行重构分... “一颗印”是云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在村落空心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冲击下,民居中的游春、檐廊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被废弃,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消退日益加剧。该文基于SWOT理论,对云南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功能性空间进行重构分析,对该类传统民居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探寻“一颗印”传统民居的内部功能空间秩序重构手段,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传统民居的更新给出参考性建议,为云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模型 一颗 传统民居 功能空间重构
下载PDF
云南“一颗印”式民居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红丽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3期56-57,共2页
从云南"一颗印"名字的由来及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颗印"是符合当地特色的民宅,希望能保持自己的特色一直存下来,对民居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一颗 民居 特色
下载PDF
浅谈我国南北典型民居形式美的异同——“四合院”与“一颗印”形式美异同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锐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民居是人类建筑活动的源本,其涉及的范围至深至广,由抽象的文化传统意识到具体的技术材料都在其研究的范畴之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土幅员辽阔,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地方材料各异,加之各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各具特色,因而形成...   民居是人类建筑活动的源本,其涉及的范围至深至广,由抽象的文化传统意识到具体的技术材料都在其研究的范畴之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土幅员辽阔,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地方材料各异,加之各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各具特色,因而形成了形式多样、构建手段迥异的中国传统民居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院 四合房 民居形式 一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