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箱水温对CO_2热泵热水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吕静 任莹莹 +2 位作者 杨杰 豆君君 胡特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8,共6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循环加热和一次加热热水时,水箱水温对CO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循环加热工况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逐渐升高,功耗增加;气体冷却器的CO2进、出口温度升高,内侧CO2和外侧水的温差逐渐减小,换热量减...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循环加热和一次加热热水时,水箱水温对CO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循环加热工况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逐渐升高,功耗增加;气体冷却器的CO2进、出口温度升高,内侧CO2和外侧水的温差逐渐减小,换热量减小;CO2热泵系统的COP下降。一次加热工况时,进水温度一定,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稳定,COP基本保持不变。以水温度17℃为例,系统COP在3.5左右,远远高于循环加热的COP。实验结果表明水箱水温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水箱结构改进方案,使气冷器入口水温稳定在较低水平,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CO2热泵热水器 循环加热 一次加热 水箱水温 COP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形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剑飞 秦妍 《制冷与空调》 2011年第3期20-23,共4页
针对使用相同型号压缩机的一次加热式与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进行试验研究。分别对机组的主要参数如水流量、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吸气过热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者运转情况和除霜方式进行简要对比。
关键词 空气源 热泵热水器 一次加热 循环加热 性能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试验样品热处理后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凤霞 张延华 +3 位作者 王华 宋智彬 王野 孙鹤 《电线电缆》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电缆热历史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具有不同热历史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的热效应及其变化规律,可帮助分析电缆绝缘实际运行中的受热情况。将电缆绝缘试验样品置于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以模拟电...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电缆热历史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具有不同热历史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的热效应及其变化规律,可帮助分析电缆绝缘实际运行中的受热情况。将电缆绝缘试验样品置于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以模拟电缆绝缘的不同受热过程,然后采用DSC测量热处理后的绝缘试验样品在升温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对比分析得出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与DSC一次加热曲线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DSC一次加热曲线中吸热峰的数量、大小、峰值温度,及氧化诱导期等与试验样品的热处理温度、时间和氧气环境密切相关,尤其依赖热处理温度,可为初步分析电缆运行中是否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 差式扫描量热法 一次加热曲线 氧化诱导期
下载PDF
热紧固螺栓预设拉伸值与实际拉伸值关系及经验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艳军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5年第8期77-80,共4页
螺栓加热紧固法是普遍应用于大直径螺栓紧固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操作螺栓加热紧固的过程中,存在很难通过控制预设拉伸值来得到所需实际拉伸值的问题,通常需对螺栓进行反复加热,以调整其实际拉伸值至设计拉伸值。螺栓的反复加热造成了工... 螺栓加热紧固法是普遍应用于大直径螺栓紧固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操作螺栓加热紧固的过程中,存在很难通过控制预设拉伸值来得到所需实际拉伸值的问题,通常需对螺栓进行反复加热,以调整其实际拉伸值至设计拉伸值。螺栓的反复加热造成了工期的延误及人力物力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以五凌电力近尾洲水电厂(灯泡贯流式机组)桨叶连接螺栓加热紧固为例,对热紧固螺栓的预设拉伸值与实际拉伸之间的关系、热紧固螺栓一次加热到位经验值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同类型热紧固螺栓提供高效率紧固的方法,以推进工期、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加热紧固法 预设拉伸值 实际拉伸值 热紧固螺栓 一次加热到位经验值
下载PDF
无一次加热段组合空调机组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强 《通风除尘》 1998年第2期14-17,共4页
着重论述了在一次回风、双风机系统的组合式空调机组中,无一次加热段,采用回风作为冬季加热热源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散热损失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组合式空调机组 一次加热 散热损失
下载PDF
R32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器补气与变工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柏良 郑波 +1 位作者 梁祥飞 潘俊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10期83-87,91,共6页
针对R32一次加热式双级压缩热泵热水器进行补气和变工况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名义工况和7℃低温工况下,进水温度分别低于31℃和18℃时,开补气模式COP低于关补气模式;20℃名义工况进水温度39℃时,开补气模式COP比关补气模式高1.5%;... 针对R32一次加热式双级压缩热泵热水器进行补气和变工况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名义工况和7℃低温工况下,进水温度分别低于31℃和18℃时,开补气模式COP低于关补气模式;20℃名义工况进水温度39℃时,开补气模式COP比关补气模式高1.5%;7℃低温工况进水温度39℃时,开补气模式COP比关补气模式高3.9%;-20℃超低温工况下,开补气模式COP比关补气模式高3.3%~16.3%,排气温度低1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2 双级压缩 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器
下载PDF
中小型连杆模锻一次加热成形
7
作者 黄虹 胡亚民 王昶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4-45,共2页
通过对综合制坯模的设计,减少制坯模数量,使中、小型连杆能在一台模锻上一次加热成形,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 锻件质量,降低设备占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关键词 中小型连杆 模锻 一次加热成形
下载PDF
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研究
8
作者 许勇 潘立君 《制冷与空调》 2009年第4期36-39,35,共5页
通过对市场上存在的循环加热式和一次加热式2种传统形式的热泵热水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工程系统复杂,且由于系统水泵功耗会造成系统能效下降,而后者虽然工程得到简化,但由于长期高压比工作,能效低下。为此,作者设计出一种高效节能... 通过对市场上存在的循环加热式和一次加热式2种传统形式的热泵热水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工程系统复杂,且由于系统水泵功耗会造成系统能效下降,而后者虽然工程得到简化,但由于长期高压比工作,能效低下。为此,作者设计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热泵热水器形式——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既取消了循环泵,保持了一次加热式的工程优势,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压缩比,实现了高能效。本文重点阐述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性能优势和相关关键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与传统单级一次加热式相比,输入功率大幅下降,COP明显提高;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与循环加热式相比,省却循环水泵的功耗,COP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 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 串联水路 COP
下载PDF
燃煤电厂锅炉热一次风加热器的研制及开发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春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简要分析了大容量高参数锅炉制粉系统掺入大量冷风的原因,并简述了其冷风掺入量的变化范围及引起的锅炉排烟温度升高幅度,重点推荐一种旨在消除制粉系统掺入冷风的新技术,即热一次风加热器;并分析了其作用、优势及局限。分析认为:制粉... 简要分析了大容量高参数锅炉制粉系统掺入大量冷风的原因,并简述了其冷风掺入量的变化范围及引起的锅炉排烟温度升高幅度,重点推荐一种旨在消除制粉系统掺入冷风的新技术,即热一次风加热器;并分析了其作用、优势及局限。分析认为:制粉系统掺入冷风是造成大容量锅炉排烟温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制粉掺入的冷风量,甚至将其减小到0,进而有效地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同时,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可通过其冷却介质流量的调节,在20℃的范围内调节锅炉排烟温度,部分起到暖风器或热风再循环系统的作用,减少后者的投运时间,在各种降低排烟温度的措施中,这一作用是热一次风加热器所独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加热 冷风 排烟温度 制粉系统 暖风器 热风再循环 调节
下载PDF
降低燃煤锅炉烟气热量损失的各类技术措施及选择原则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春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8,共4页
简要介绍降低燃煤锅炉烟气热量损失的主要技术种类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锅炉运行状况的匹配性以及技术种类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结论:(1)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入口烟气流量非平衡控制技术以及空预器转子反转措施应作为常规... 简要介绍降低燃煤锅炉烟气热量损失的主要技术种类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锅炉运行状况的匹配性以及技术种类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结论:(1)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入口烟气流量非平衡控制技术以及空预器转子反转措施应作为常规技术在大容量锅炉中予以推广;(2)增加空预器面积应作为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的首选技术,其次为增加省煤器面积;(3)低压省煤器技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起到节能作用,且应在增加省煤器面积措施可行时与其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4)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只适应冷风掺入量较大的制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温度 空气预热器 省煤器 烟气余热利用 一次加热 热力系统
下载PDF
燃用无烟煤锅炉改烧烟煤的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春昌 王恩泽 张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1,共3页
采用烟煤型布置、取消卫燃带以及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等对某电厂2×135MW机组燃用无烟煤锅炉进行了改烧烟煤的改造,改造后在燃用以神华煤为主的烟煤时,锅炉的飞灰可燃物含量由原来的7%~10%降低到1%以下,锅炉排烟温度降低了20℃以上... 采用烟煤型布置、取消卫燃带以及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等对某电厂2×135MW机组燃用无烟煤锅炉进行了改烧烟煤的改造,改造后在燃用以神华煤为主的烟煤时,锅炉的飞灰可燃物含量由原来的7%~10%降低到1%以下,锅炉排烟温度降低了20℃以上,锅炉热效率提高了3.0%以上,机组的供电煤耗降低了10g/(kW·h)以上。而且,炉内结渣程度可控,制粉系统和送粉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系统 制粉系统 无烟煤 烟煤 一次加热 锅炉效率
下载PDF
某66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一次风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龙飞 梅隆 +3 位作者 赵峰 谢宁 兰勇 张永祥 《电站辅机》 2019年第4期30-34,共5页
褐煤由于其较高的挥发分、水分和灰分的特点,在煤粉制备过程中存在干燥出力不足等问题,合理的一次风系统对褐煤煤粉制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660 MW电厂褐煤锅炉一次风系统的一次风加热器、一次风干燥出力以及一次风机并列特性进行了分... 褐煤由于其较高的挥发分、水分和灰分的特点,在煤粉制备过程中存在干燥出力不足等问题,合理的一次风系统对褐煤煤粉制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660 MW电厂褐煤锅炉一次风系统的一次风加热器、一次风干燥出力以及一次风机并列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一次风加热器可以有效提高锅炉脱硝能力、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褐煤含水率以及风煤比均对磨煤干燥出力影响较大,风煤比在2~2.5,含水率提高1%,磨煤机入口温度需升高10℃,在大煤量风煤比较低情况下,磨煤机出口温度甚至难以达到设计温度。针对一次风机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并得出一次风机并列运行会离风机失速区较近,并提出一次风机的失速防控措施及发生抢风后的并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临界锅炉 褐煤 一次加热 一次风干燥出力
下载PDF
600 MW机组运用一次风电加热器实现节能降耗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华 刘书元 张启平 《节能》 2020年第10期34-35,共2页
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大,火电企业围绕机组经济运行不断进行摸索和科技创新。目前,大多数电厂均设置有启动锅炉,用于在机组启动期间提供辅汽。如果启动锅炉故障,势必要影响机组正常启动。启动锅炉占地面积大,耗油量大... 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大,火电企业围绕机组经济运行不断进行摸索和科技创新。目前,大多数电厂均设置有启动锅炉,用于在机组启动期间提供辅汽。如果启动锅炉故障,势必要影响机组正常启动。启动锅炉占地面积大,耗油量大,运行维护复杂,且必须至少要求两人以上才能运行。通过采用一次风电加热、不点启动锅炉的方法来进行机组启动,达到简化机组启动、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风电加热 启动锅炉 节能降耗
原文传递
热一次风蒸汽加热器在褐煤炉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绍成 张秀昌 +1 位作者 刘文建 冉燊铭 《电站系统工程》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针对中速磨磨制高水分褐煤出力不足的问题,开发了热一次风蒸汽加热系统以提高热一次风温度,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电厂两台660 MW超超临界对冲锅炉的运行情况证明了热一次风加热器能够解决此问题,配备热一次风蒸汽加热系统后锅炉效率高。
关键词 中速磨 褐煤 一次加热 对冲燃烧
原文传递
超临界锅炉热一次风加热器改造对排烟温度的影响分析及应用
15
作者 李玉军 薛宁 +2 位作者 张春洁 杨庚银 刘超 《节能》 2022年第6期57-61,共5页
分析锅炉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对排烟温度的影响,提出该技术的应用方案,解决燃煤电站超临界锅炉混煤掺烧排烟温度高的问题。对比改造前、后同工况、近参数的运行数据,计算锅炉余热。结果表明,改造后热一次风加热器可降低机组供电煤耗率约2... 分析锅炉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对排烟温度的影响,提出该技术的应用方案,解决燃煤电站超临界锅炉混煤掺烧排烟温度高的问题。对比改造前、后同工况、近参数的运行数据,计算锅炉余热。结果表明,改造后热一次风加热器可降低机组供电煤耗率约2.3 g/kWh,单台机组每年可节约1万吨标准煤,以期为锅炉解决排烟温度高现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一次加热 排烟温度 锅炉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