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周恩来与中国早期话剧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晓兵 徐忠 《中共党史资料》 200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关键词 周恩来同志 南开学校 早期话剧 一元钱 敬业乐群会 恩怨缘 南开中学 张伯苓 开国总理 一念
下载PDF
浅谈南开早期的话剧活动
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80-81,59,共3页
我国的话剧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话剧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新型剧种,当时称为新剧,以区别于传统戏曲。我国的话剧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传入的。一条是春柳社从日本间接移植到我国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各... 我国的话剧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话剧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新型剧种,当时称为新剧,以区别于传统戏曲。我国的话剧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传入的。一条是春柳社从日本间接移植到我国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各地流行的话剧。一九○六年,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春柳社,并于第二年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和根据林纾翻译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等话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柳社 传统戏曲 南开新剧团 部分成员 南开学校 导演制度 《茶花女》 欧阳予倩 日本新派剧 一念
下载PDF
银铃记
3
作者 陈卓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390-391,共2页
时间某日深夜地点盲女家内外人物盲女——十五六岁的盲人小女孩窃贼——即开头男子,约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幕启。【深夜,下着小雨,万籁俱寂。一男子上。幕后伴唱夜沉沉,月深深。人昏昏,雨涔涔。男子(唱)强使眼泪忍,无奈把心狠。老母头痛... 时间某日深夜地点盲女家内外人物盲女——十五六岁的盲人小女孩窃贼——即开头男子,约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幕启。【深夜,下着小雨,万籁俱寂。一男子上。幕后伴唱夜沉沉,月深深。人昏昏,雨涔涔。男子(唱)强使眼泪忍,无奈把心狠。老母头痛几度晕,欲进城来诊病情。如霜白发渐染鬓,家徒四壁不忍闻。我本是庄稼汉子老实人,谁不知一双大手不染尘。这几日为母病山穷水尽,跪医生求护士无人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白 大哥哥 小妹妹 你喜欢 一念 母生 回头浪 寿比南 中藏 危机时刻
下载PDF
白面书生(川剧·高腔)
4
作者 黄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7-70,共14页
人物筱月倩鸣儿白仲卿聂生筱文豹筱福贾怀刘氏刘香玉白义吴七王贵虎形衙役家奴丫头轿夫 [幕前曲:白面书生,尔雅温文.只因一念差,铸成千古恨。第一场猎遇 [幕启:深山、幽径. 聂生 (内唱)白额虎带伤逃……[虎形奔逃过场下. 聂生 (接唱)紧... 人物筱月倩鸣儿白仲卿聂生筱文豹筱福贾怀刘氏刘香玉白义吴七王贵虎形衙役家奴丫头轿夫 [幕前曲:白面书生,尔雅温文.只因一念差,铸成千古恨。第一场猎遇 [幕启:深山、幽径. 聂生 (内唱)白额虎带伤逃……[虎形奔逃过场下. 聂生 (接唱)紧追不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仲 一念 白义 前曲 刘香 福贾 白公子 虎豹豺狼 帘出 千金之体
下载PDF
《春柳》杂志与民初之戏剧改良
5
作者 陈均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在民初之平津地区,《春柳》杂志据说是第一份戏剧专刊[1],且影响颇大。以往之研究对这份刊物的关注多限于若干史料,如对春柳社之回忆、梅兰芳第一次东渡演剧之纪实等。但《春柳》杂志与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史之起点的春柳社之间有何关联?
关键词 春柳社 戏曲研究 中国话剧史 立言画刊 齐如山 南开学校新剧团 一念 姜妙香 七期 顺天时报
原文传递
荀派艺术初解——演京剧《红娘》有感
6
作者 朱俊好 《剧影月报》 2016年第5期71-74,共4页
今年是荀派京剧表演大师荀慧生先生诞辰115周年,我们用演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纪念他,不仅仅是回了怀念,更主要的是为了继承发展流派艺术,振兴京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京剧这块明珠文化瑰宝再现辉煌。
关键词 荀慧生 张生 莺莺 勘玉钏 宋长荣 民族优秀文化 一出戏 文化瑰宝 一念 娘拉
下载PDF
论曹禺与南开早期话剧运动——以《一念差》、《一元钱》、《新村正》为例
7
作者 王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胧身影,从曹禺名... 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胧身影,从曹禺名剧中能依稀寻找到开拓者的足迹。从南开早期话剧到曹禺,中国话剧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便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开早期话剧 曹禺 一念 《一元钱》 《新村正》
下载PDF
一念之“差”
8
作者 朱晖 《辽宁人大》 2011年第9期47-47,共1页
我常想,生活中每个人遭遇的问题常常都是相似的,大抵如生老病死,但为什么会有迥然不同的境遇和结局呢?
关键词 一念之""》 随笔 杂文 杂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