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实施“一口通商”政策的原因——以清代前期海关税收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声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89-94,共6页
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便于统一管理对外贸易,同时维护政治稳定,严防西方势力渗透;二是考虑社会稳定;三是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大国经济对海外贸易依赖有限。
关键词 清代前期 一口通商 海关税收
下载PDF
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清代广东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上) 被引量:9
2
作者 章文钦 《近代史研究》 1984年第3期167-197,共31页
官商是封建社会经济和专制政治制度的产物。清代的官商,以皇商、盐商和行商为著名。乾隆年间,随着封建政权对商人和商业资本压抑的加重,皇商和盐商逐步走上衰落破产的道路。至于行商,自1685年开海禁,设闽粤江浙四关,次年广东洋行制度建... 官商是封建社会经济和专制政治制度的产物。清代的官商,以皇商、盐商和行商为著名。乾隆年间,随着封建政权对商人和商业资本压抑的加重,皇商和盐商逐步走上衰落破产的道路。至于行商,自1685年开海禁,设闽粤江浙四关,次年广东洋行制度建立,成为垄断对外贸易的官商达半个世纪之久。乾隆廿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口通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行商 封建社会经济 广东洋行 一口通商 官商 专制政治 商业资本 制度建立 清政府 上衰落
原文传递
论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历史地理底蕴 被引量:6
3
作者 戴鞍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6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论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历史地理底蕴戴鞍钢1843年上海开埠后,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国内转口贸易和埠际的首要枢纽港,并因此对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变迁发生深刻影响①。然以往学者论及近代上海港的崛起,每多着眼于外来因素即... 论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历史地理底蕴戴鞍钢1843年上海开埠后,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国内转口贸易和埠际的首要枢纽港,并因此对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变迁发生深刻影响①。然以往学者论及近代上海港的崛起,每多着眼于外来因素即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活动的影响,忽略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港 近代上海 历史地理 中国对外贸易 太湖流域 吴淞江 一口通商 开埠后 长江口 拦门沙
原文传递
“十三行”名称由来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新吾 张简 《学术月刊》 1981年第3期22-23,81,共3页
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禁。康熙23年(1684)始开禁准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到乾隆22年(1757)则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当... 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禁。康熙23年(1684)始开禁准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到乾隆22年(1757)则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当时清政府在广州指定若干特许的行商(洋货行或外洋行)垄断和管理经营对外贸易,又被称为“十三行”。一直到鸦片战争后1842年订立江宁条约,才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十三行”的公行制度也随之瓦解。清代广东经营外贸业务的行商为什么又名“十三行”?过去的研究者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说是以广东行商有十三个行数而得名。二说是这个名称,明时已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闭关政策 广东行商 清政府 名称 清朝政府 广州 管理经营 清代 一口通商
原文传递
清代闭关锁国政策新论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映奇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5-69,共5页
学界在“一口通商”研究中,囿于“闭关”与“开放”二元对立思维定势,无法打破或闭关,或开放,或折中调和论的怪圈。用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它的形成和演变,从而打破思维习惯,在充满矛盾的意见或现象中找到潜在的统一逻辑,认为发展具有明显... 学界在“一口通商”研究中,囿于“闭关”与“开放”二元对立思维定势,无法打破或闭关,或开放,或折中调和论的怪圈。用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它的形成和演变,从而打破思维习惯,在充满矛盾的意见或现象中找到潜在的统一逻辑,认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口通商”不是一成不变的,18世纪的“一口通商”适应了历史的发展,19世纪的“一口通商”则不适应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关政策 一口通商 发展论 中西关系
下载PDF
“一口通商”与“澳门航道”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德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5-42,共8页
本文集中研究了清朝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原因与背景,并探求澳门的兴起对广州贸易的刺激作用以及鸦片战争前广州与澳门的内河航道,即“澳门航道”在交通、运输、贸易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一口通商 澳门航道 广州 清朝
下载PDF
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广东沿海民间火器利用与管理探析
7
作者 李贝贝 刘正刚 《历史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广东成为中外商贸的交流中心。清政府鉴于广东民夷杂处的特殊性以及海盗猖獗等原因,允许民间携带火器进行自卫,民间对火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利益驱使下,沿海地区火器的私造、贩卖也日益活跃。民间火器增加无疑会对... 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广东成为中外商贸的交流中心。清政府鉴于广东民夷杂处的特殊性以及海盗猖獗等原因,允许民间携带火器进行自卫,民间对火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利益驱使下,沿海地区火器的私造、贩卖也日益活跃。民间火器增加无疑会对地方秩序的稳定产生影响,清政府试图对民间火器进行管制,但已无法改变火器泛滥的趋势,火器问题成为困扰官府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口通商 广东 沿海 火器
原文传递
在欧洲大放异彩的广彩瓷
8
作者 李明晖 《奇妙博物馆》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广州为什么会诞生融汇中西文化的广彩瓷呢?原来,这里自古便有着面向大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在很多时候有着“一口通商”的政策优势,因此成为中西贸易的首选之地,像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外国商人在广州定制广... 广州为什么会诞生融汇中西文化的广彩瓷呢?原来,这里自古便有着面向大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在很多时候有着“一口通商”的政策优势,因此成为中西贸易的首选之地,像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外国商人在广州定制广彩瓷蔚然成风。据估计,仅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口西方的广彩瓷的数量就在3000万件以上。哇,这个数量实在太惊人了!那么,外国人买走这么多广彩瓷到底做什么用呢?告诉你吧,除了一些特别定制的格外精美的罐、瓶、盘、碟等会被购买者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其余大部分会成为购买者日常生活中的餐饮器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清代康熙 外国商人 一口通商 中西贸易 广彩瓷 地理优势 融汇中西
下载PDF
开埠通商与清代河口镇茶市兴衰变迁论略
9
作者 夏粉霞 周春芸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清代开埠通商之前,河口镇凭借着“八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越的制茶技术、清政府推行的“一口通商”外贸模式,成为区域茶叶制作、交易中心,造就了茶市的繁荣。1840年后,清政府因遭受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斗争的失败,中国主权深受侵犯,... 清代开埠通商之前,河口镇凭借着“八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越的制茶技术、清政府推行的“一口通商”外贸模式,成为区域茶叶制作、交易中心,造就了茶市的繁荣。1840年后,清政府因遭受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斗争的失败,中国主权深受侵犯,在中西贸易领域被迫开埠通商。中西多口通商,河口茶市不仅面临洋茶、洋商的竞争,而且消解了河口原有的市场、区位、技术等优势,最终由盛转衰。河口茶市的盛衰易位,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口通商 开埠通商 河口 茶市
下载PDF
广州通商制度与鸦片战争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卫民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72,共13页
历来有关鸦片战争起因之分析,均注重于鸦片贸易的危害性,这诚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探讨方向,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最终决定于各自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组织形态。因此,即便是探索一次对外战争的原因,也... 历来有关鸦片战争起因之分析,均注重于鸦片贸易的危害性,这诚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探讨方向,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最终决定于各自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组织形态。因此,即便是探索一次对外战争的原因,也必须将眼光投向所在国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广州通商制度是鸦片战争前80余年中外贸易和邦交的唯一渠道,也是清政府锁国封关的象征。它在战前引起中外日益频繁的磨擦和战后被彻底废除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夕 广州 商业制度 一口通商 粤海关 清政府 鸦片贸易 中外贸易 行商 官吏
原文传递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政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秀瑞 《广东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87-92,共6页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政策,长期以来被认定是“闭关锁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作一番分析和研究,则会得出大别于此的“有限制的开海贸易”的结论.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微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海外贸易政策 闭关锁国 一口通商 微观 清政府 丝绸之路 粤海关 对外贸易政策 郑成功 海上贸易
下载PDF
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兼论广州“一口通商”的始发港地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启臣 《岭南文史》 2014年第2期10-16,共7页
一、航线开通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国家通商贸易之路,亦是和平交往和文化交流之路。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一口通商 中美贸易 始发港 广州 清代 通商贸易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扇动风尚 18-19世纪融汇东西的中国风尚
13
作者 亦娃 宋雨霜 +2 位作者 刘昕怡 空气熊(图) 石头(图) 《龙门阵》 2023年第7期4-32,共29页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道“一口通商”的御旨颁布,粤海关从之前“江浙闽粤四口通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中西贸易的关口。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八十余年间,广州府成为中国造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道“一口通商”的御旨颁布,粤海关从之前“江浙闽粤四口通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中西贸易的关口。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八十余年间,广州府成为中国造工艺产品的集散地,琳琅满目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口通商 走向世界 工艺产品 江海关 中西贸易 特许经营 粤海关 闽海关
原文传递
“其昌”银店及其外销银器
14
作者 白芳 《收藏家》 2022年第4期57-62,共6页
外销银器是中国银匠按照西方银器的式样,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并销售给来华的西方人或接受洋风的中国人使用的金银类器皿。根据目前外销银器的流传现状可知,最早的外销银器始见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至民国... 外销银器是中国银匠按照西方银器的式样,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并销售给来华的西方人或接受洋风的中国人使用的金银类器皿。根据目前外销银器的流传现状可知,最早的外销银器始见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至民国持续发展,前后延续200余年。早期的外销银器主要产自广州,五口通商之后慢慢向香港、上海及近代以来的开埠城市扩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口通商”谕令的颁布,广州成为西方商人海路来华贸易官方唯一许可的通商口岸,广州由此垄断中西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城市 海路贸易 五口通商 通商口岸 康熙年间 一口通商 银器 道光年间
原文传递
洪仁辉与“一口通商”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月菊 《中国海关》 2010年第12期36-37,共2页
1757年,清政府开始"一口通商",广州港由此进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而这一切都与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洪仁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 一口通商 清政府 广州港 外国人
原文传递
柔性SHEIN的AB面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毅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年第7期34-37,共4页
"小单快反"模式的奥秘。从"一口通商"时期繁盛一时的十三行,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前沿的时尚服装生产批发市场,广州在服装制造业举足轻重。地处广州市中南部的番禺区,位于粤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番禺北部... "小单快反"模式的奥秘。从"一口通商"时期繁盛一时的十三行,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前沿的时尚服装生产批发市场,广州在服装制造业举足轻重。地处广州市中南部的番禺区,位于粤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番禺北部,面积仅47平方公里的南村镇曾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百亿美元跨境电商SHEIN的供应链,隐身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南村镇 一口通商 批发市场 供应链 全国综合实力 服装制造业 十三行
下载PDF
广府在古代中国外贸体制中的地位及其文化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广府文化在古代中国外贸体制中的地位。第一,三度一口通商彰显广府在中国外贸体制中最突出的地位。第二,历代外贸体制在广州的先行先试充分表现了广府对于中国外贸体制的贡献和地位。第三,通过广府外贸地位的文化分析:...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广府文化在古代中国外贸体制中的地位。第一,三度一口通商彰显广府在中国外贸体制中最突出的地位。第二,历代外贸体制在广州的先行先试充分表现了广府对于中国外贸体制的贡献和地位。第三,通过广府外贸地位的文化分析:地理环境和海外市场分析;海洋文化传统最早形成和成熟;海洋文化精神的强固,论证广府在中国外贸体制中获得显赫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府 一口通商 外贸体制先行 文化学分析
下载PDF
洪仁辉事件与单口通商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仕海 《百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1757年,清政府开始执行的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体制,其直接诱因是洪仁辉事件,其深刻动因是统治者的思想文化作祟,还有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使然。
关键词 洪仁辉 一口通商 乾隆 贸易
下载PDF
一口通商制度中的十三行与丝绸贸易 被引量:3
19
作者 冷东 阮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史称与西方国家"一口通商"时期。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史称与西方国家"一口通商"时期。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为广州十三行所垄断,对西方社会及中国社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衍生了中西丝绸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丝绸 海外贸易 一口通商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与清宫生活 被引量:2
20
作者 覃波 《紫禁城》 2004年第3期67-71,共5页
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特许专门经营对外通商贸易的垄断性商行,不仅曾在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过独特作用,而且还与紫禁城内的生活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洋货 洋行 粤海关 西洋人 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二年 奏折 宫廷 贡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