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站网协同规划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步祥 夏海东 臧天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了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基于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对能源站选址、设备选型定容和能源网络布局进行协同规划;同时考虑负荷的能源品位互补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站网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考虑... 为了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基于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对能源站选址、设备选型定容和能源网络布局进行协同规划;同时考虑负荷的能源品位互补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站网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考虑能源站和能源网络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能源站网协同投资模型;下层模型考虑负荷间的能源品位互补,以兼顾㶲效率的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建立能源站的运行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短路径理论的枚举法,采用CPLEX求解器进行模型求解。选取了北方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负荷间的能源品位互补,解决了传统规划时能源需求和能源供应品位不匹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梯级利用 站网规划 品位互补 效率 最短路径
下载PDF
基于置信间隙决策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春华 郑聪 +1 位作者 陈婧 孙惠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593-5603,共11页
为实现具有鲁棒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该文通过将高斯混合概率模型置信区间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IGDT)的鲁棒思想结合起来,提出新的基于鲁棒驱动的置信间隙决策理论,并以㶲效率最大和运行成本最低为... 为实现具有鲁棒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该文通过将高斯混合概率模型置信区间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IGDT)的鲁棒思想结合起来,提出新的基于鲁棒驱动的置信间隙决策理论,并以㶲效率最大和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置信间隙决策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然后根据不确定性理论将模型中的机会约束转化为等效确定性约束;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谐波混叠多目标复合微分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高效求解。所提出的置信间隙决策模型不仅可降低常规鲁棒决策的保守性,同时也克服IGDT模型中不确定集合的粗略性和目标偏差因子的主观性,从而可实现更为合理而准确的不确定性优化调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置信间隙决策 效率 鲁棒优化 自适应谐波混叠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膨胀机入口过热度实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绪飞 戚风亮 +2 位作者 刘秀龙 邹景煌 徐进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07-2014,共8页
在给定热源条件下,探讨有机朗肯循环(ORC)膨胀机入口过热度对膨胀机性能和ORC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带前置泵的ORC实验系统,采用涡旋式膨胀机,R123为工质,在140℃热源下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膨胀机转矩调节系统蒸发压力,从而实现对膨胀... 在给定热源条件下,探讨有机朗肯循环(ORC)膨胀机入口过热度对膨胀机性能和ORC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带前置泵的ORC实验系统,采用涡旋式膨胀机,R123为工质,在140℃热源下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膨胀机转矩调节系统蒸发压力,从而实现对膨胀机入口过热度的调节。实验获得最大膨胀机轴功和膨胀机实际运行效率分别为2.35k W和59.7%;ORC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为1.75k W、5.3%和21.8%。分析表明,随着膨胀机入口过热度递减,膨胀机机械效率递增,膨胀机等熵效率递减,膨胀机轴功和实际运行效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膨胀机入口过热度为20℃左右时,有最大膨胀机轴功、最大系统净输出功、最高系统热效率和最高系统?效率。此外,过热度影响系统的损失分布,随着膨胀机入口过热度减小,膨胀机?损呈先增后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过热度 效率 效率
下载PDF
涡轮增压柴油机余热利用的有机郎肯循环烃类高温工质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明涛 方筝 刘启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1-2727,共7页
通过能量分析和?分析,对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不同余热源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对余热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选取了10种烷烃类高温工质,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和?分析方程,研究了蒸发压力对不同烷烃类工质的热效率、单位质量烟... 通过能量分析和?分析,对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不同余热源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对余热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选取了10种烷烃类高温工质,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和?分析方程,研究了蒸发压力对不同烷烃类工质的热效率、单位质量烟气净功、?效率、系统?损和膨胀机体积流量比(VF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气再循环余热为最佳热源;所有工质的热效率、单位质量烟气净功、?效率和VFR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损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加减少;相同蒸发压力下,直链烷烃类工质的热效率、单位质量烟气净功、?效率和VFR随着工质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损随着工质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保证VFR≤50的工况下,环戊烷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烷烃类工质 柴油机 效率
下载PDF
基于㶲概念的转油站用能分析与节能研究
5
作者 丛剑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为实现转油站用能单元的详细分析及能耗优化,将转油站分为站内系统和站外系统两部分,依据㶲概念计算了不同系统的㶲损、㶲效率及各设备的㶲损系数,对薄弱设备的㶲损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以㶲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用能优化模型,在温度、压... 为实现转油站用能单元的详细分析及能耗优化,将转油站分为站内系统和站外系统两部分,依据㶲概念计算了不同系统的㶲损、㶲效率及各设备的㶲损系数,对薄弱设备的㶲损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以㶲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用能优化模型,在温度、压力等为约束条件前提下,利用非线性交叉因子和变异因子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了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转油站的站内系统具有较大的㶲损和较低的㶲效率;加热炉的㶲损系数最大,内部㶲损中冷却过程和传热过程的㶲损系数变化较大,外部㶲损中排烟过程和散热过程的㶲损系数较大;改进遗传算法在迭代至47次时,可达到收敛状态,优化后掺水温度和掺水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预计全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57.56万元。研究结果可为同类转油站的用能优化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油站 效率 损系数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㶲分析的天然气提氦联产LNG工艺优化
6
作者 蒋洪 刘清松 +1 位作者 祝梦雪 程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㶲分析是评估能量品位和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基于㶲分析结果,可以准确识别工艺流程中不可逆性损失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可为工艺优化提供方向。为提高某天然气凝液回收提氦联产LNG装置其关键设备的㶲效率,降低装置整体能耗,在采用... 㶲分析是评估能量品位和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基于㶲分析结果,可以准确识别工艺流程中不可逆性损失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可为工艺优化提供方向。为提高某天然气凝液回收提氦联产LNG装置其关键设备的㶲效率,降低装置整体能耗,在采用改进的㶲分析方法基础上,基于Aspen HYSYS软件,详细分析了该装置关键设备的效能,进而提出工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㶲损可划分为4类,改进的㶲分析方法能得出设备的各类㶲损占比,用于评估设备的改进潜力;②在大多数设备中,内源性㶲损大于外源性㶲损,压缩机和空冷器主要为可避免内源性㶲损,冷箱的主要㶲损类别各异,塔器主要为不可避免㶲损;③采用多级闪蒸提浓代替双塔提浓,即脱甲烷塔塔顶气先进入氦气提浓塔预提浓后,再进入液化单元进一步提浓,总压缩功较原方案降低11575 kW,有效能利用率更高。结论认为,改进工艺后的㶲损较原方案降低了约21648.4 kW,系统㶲效率提高了约14.75%,优化结果验证了改进㶲分析在天然气提氦联产LNG工艺中的可行性,为实际工程中提氦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液回收 提氦 LNG 分析 效率 节能降耗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车用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变工况㶲分析
7
作者 戴春江 李帅旗 +3 位作者 李江峰 吕杰 宋文吉 冯自平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9,共12页
为了确定影响车用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性能的因素,构建了车用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系统及各部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压缩机转速、气体冷却器进风风速、气体冷却器进风温度、蒸发器进风量和蒸发... 为了确定影响车用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性能的因素,构建了车用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系统及各部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压缩机转速、气体冷却器进风风速、气体冷却器进风温度、蒸发器进风量和蒸发器进风温度对系统㶲损、㶲效率和各部件相对㶲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压缩机转速、气体冷却器进风风速和温度对系统㶲损影响较大;系统最大的㶲损来自膨胀阀,在各工况下平均占系统总㶲损的36.54%,其次分别是气体冷却器、压缩机和蒸发器,分别占系统总㶲损的24.24%、20.47%和18.81%;系统的总㶲损随压缩机转速增加和气体冷却器进风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气体冷却器进风风速增加和蒸发器进风温度升高而减小,随蒸发器进风风速的增加先减后增;系统的㶲效率随压缩机转速增加和蒸发器进风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气体冷却器进风风速增加和风温的升高而升高,随蒸发器进风风速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 车用空调 效率
下载PDF
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变工况㶲分析
8
作者 杨永安 孙浩迪 《制冷技术》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搭建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研究了蒸发温度(t_(e))和冷凝温度(t_(k))对制冷量、性能系数(COP),各组成部件及系统㶲损和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_(e)从-30℃增至-10℃,系统总㶲损减小了0.722 kW,COP增大了0.75,系统总㶲效率... 本文搭建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研究了蒸发温度(t_(e))和冷凝温度(t_(k))对制冷量、性能系数(COP),各组成部件及系统㶲损和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_(e)从-30℃增至-10℃,系统总㶲损减小了0.722 kW,COP增大了0.75,系统总㶲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减小了2.68%。t_(k)从30℃增大至50℃,系统总㶲损增大了1.392 kW,COP减小了0.632,系统总㶲效率减小了22.01%。系统各部件中压缩机㶲损、低温级压缩机㶲损、高温级压缩机㶲损和冷凝蒸发器㶲损较大,且受t_(e)和t_(k)的影响较大,是系统薄弱部位所在。减小t_(k),增大t_(e)有利于降低系统的㶲损,提高系统的㶲效率和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系统 R410A 分析 损失 效率
下载PDF
闭式布雷顿循环热泵储电系统的㶲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智泉 王际辉 白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6-343,共8页
该文针对一种基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分析主要设备的㶲损失与㶲效率。对于压缩机和透平,发电系统中的压缩机由于工作温度区间跨越了环境温度,具有最高的㶲损失;对于换热器,工作在环境温度附近的低温换热器㶲效率最低(不考虑水冷... 该文针对一种基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分析主要设备的㶲损失与㶲效率。对于压缩机和透平,发电系统中的压缩机由于工作温度区间跨越了环境温度,具有最高的㶲损失;对于换热器,工作在环境温度附近的低温换热器㶲效率最低(不考虑水冷换热器),而㶲损失最大的为水冷换热器。计算得到本系统的㶲效率为59.27%。提高压缩机和透平的效率可提升系统㶲效率,且发电系统中的设备效率对系统㶲效率的影响更显著;此外,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或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热量均可以提高系统的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储存 布雷顿循环 热泵 损失 效率
下载PDF
LNG动力船冷能发电系统的模拟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选哲 孙文哲 +2 位作者 顾骁勇 侯龙 冯梦娇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3,共4页
提出用改进的直接膨胀法来回收LNG动力船上的冷能和余热的发电系统,并以4800k W的双燃料拖船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机入口温度和不同入口压力下都有一个最优的发... 提出用改进的直接膨胀法来回收LNG动力船上的冷能和余热的发电系统,并以4800k W的双燃料拖船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机入口温度和不同入口压力下都有一个最优的发电功率值;双机系统最大发电功率达177k W,完全可以减少一个150k W的主柴油机发电机组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该系统的?效率达到了0.4854,比传统的直接膨胀系统?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动力船 冷能 ASPEN PLUS 发电功率 效率
原文传递
卧式套管潜热蓄热单元偏心与肋片结构优化模拟
11
作者 张璐荻 周国兵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1029,共11页
利用偏心布置增强相变蓄热单元内部自然对流是提高相变蓄热系统性能的新思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偏心布置对相变蓄热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焓-孔隙率法建立了卧式套管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环形空间相变材料熔化过... 利用偏心布置增强相变蓄热单元内部自然对流是提高相变蓄热系统性能的新思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偏心布置对相变蓄热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焓-孔隙率法建立了卧式套管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环形空间相变材料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熔化过程流场、液相率及温度云图的分析,将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导热主导的初始阶段,随后是自然对流和导热的混合作用的阶段,以及导热再次占主导地位的最终阶段,并将相变材料环形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据此提出新的评价参数“偏心面积比”。结果表明:硬脂酸作为相变材料时较佳的偏心面积比位于16∶1附近,熔化时间相对于同心布置缩短了45.8%,但同时会使蓄热单元㶲效率略有降低,并且预测对于其他材料,预期的最佳偏心面积比与使用材料的自然对流强度和导热能力之间的比值有直接相关。利用偏心结构与肋片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传热,比较了螺旋肋、十字肋和X形肋三种肋片,发现X形肋具有较佳性能,与相应偏心无肋结构相比熔化时间缩短了36.7%,比螺旋肋和十字肋结构分别缩短了20.3%和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蓄热 偏心面积比 肋片 强化传热 效率
下载PDF
耦合LNG冷能及ORC的新型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要港 吴晓南 +1 位作者 廖柏睿 李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6-2006,共11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耦合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gas,LNG)冷能及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g cycle,ORC)系统的新型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期,LNG和液态丙烷的冷能共同液化压缩空气,从而存储能量。在用电高峰期,液态空气释能发... 本研究提出一种耦合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gas,LNG)冷能及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g cycle,ORC)系统的新型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期,LNG和液态丙烷的冷能共同液化压缩空气,从而存储能量。在用电高峰期,液态空气释能发电,LNG的冷能则被丙烷回收。该系统将LNG连续气化释放的冷能作为辅助能源与储能系统相结合,能够灵活释能发电。另外,该系统对LNG冷能进行梯级利用(冷能依次用于液化空气、ORC和数据中心冷却),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能量损失。本工作建立了耦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性评估模型,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循环效率和㶲效率分析,针对浙江宁波LNG接收站的地区电力价格,采用净现值法对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循环效率为110.20%,高于近期研究成果。㶲效率为59.71%,比常规液化空气储能系统㶲效率提高约10%。该储能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且峰时电价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该研究可为LNG冷能用于能量存储和电厂调峰的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空气储能 LNG冷能 循环效率 效率 经济性评估 ORC系统
下载PDF
化学回热的超临界水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晓东 韩巍 +1 位作者 金红光 王晓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为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的清洁、高效和低碳利用技术,以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回热的超临界水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采用燃气轮机高温排烟为气化过程提供反应热,将气化反应与动力循环通过热化... 为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的清洁、高效和低碳利用技术,以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回热的超临界水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采用燃气轮机高温排烟为气化过程提供反应热,将气化反应与动力循环通过热化学过程相耦合。分析了新系统和参比系统的热力性能,揭示了新系统㶲损失减小的原因,研究了新系统的变工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系统的净发电效率和㶲效率分别达到了53.37%、52.11%,较参比系统分别提升了6.24个百分点、6.09个百分点;在燃料转化过程,新系统的㶲损失减小了7.15MW,占总㶲输入的7.26%,是新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当燃机轮机透平入口温度从1 000℃提升到1 700℃时,新系统的净发电效率和㶲效率不断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均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燃气轮机的最佳压比不断提升,且其增速逐渐增加。所提新系统实现了燃料化学能和物理能的综合梯级利用,为煤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煤气化 化学回热 发电效率 效率 梯级利用
下载PDF
耦合液化天然气的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子睿 齐伟 +2 位作者 宋锦涛 崔双双 李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9-1596,共8页
为了提高液化空气储能(liquefied air energy storage,LAES)系统循环效率及㶲效率,对LAES系统的液化单元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液化天然气耦合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建立了传统LAES系统和耦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从导热油利用、系统㶲效率及循环... 为了提高液化空气储能(liquefied air energy storage,LAES)系统循环效率及㶲效率,对LAES系统的液化单元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液化天然气耦合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建立了传统LAES系统和耦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从导热油利用、系统㶲效率及循环效率等方面研究了耦合系统对与传统系统的改进。结果表明:耦合液化天然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高温导热油利用率可达92.47%,导热油热量利用率最高提升11.18%,耦合系统㶲效率最高达66.68%,相比传统LAES,最高可提升15.67%,系统循环效率可达67.60%,最高可提升17.30%。耦合系统有效地改善了LAES系统导热油利用不完全的缺陷,提升了系统的循化效率,为大规模推进储能发展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空气储能 液化天然气 效率 循环效率
下载PDF
露点蒸发冷却器㶲效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鹏 韩泽敏 +1 位作者 熊亚选 郑小兵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了从能的“量”和“质”两方面评价露点蒸发冷却器的能源利用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采用?分析法研究了进气温度、气流速度、相对湿度对该冷却器干湿通道内热能?、化学?、机械?的分布、变化以及?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冷却... 为了从能的“量”和“质”两方面评价露点蒸发冷却器的能源利用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采用?分析法研究了进气温度、气流速度、相对湿度对该冷却器干湿通道内热能?、化学?、机械?的分布、变化以及?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冷却器的效?率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由10.6%增大到36.7%;随着进气相对湿度的增大,由21.8%降低到9.5%;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由18.2%下降到9.1%。通过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效率可知该冷却器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结合?效率可以清楚地知道露点蒸发冷却器节能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出减少能源损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蒸发冷却器 热能 化学 机械 效率
下载PDF
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热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可 袁达忠 +1 位作者 胡和敏 姜玉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4-70,共7页
依据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能量传递守恒过程,建立相对应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系统进行热电性能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搭建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实验台,进行实际光照条件下的热电测试和验证,并分析冷却水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能量传递守恒过程,建立相对应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系统进行热电性能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搭建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实验台,进行实际光照条件下的热电测试和验证,并分析冷却水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系统发电效率为26.2%,总能利用率为75.4%,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近似评价系统热电性能;系统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受冷却水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冷却水流量对系统热利用效率、发电效率及㶲效率影响较大,需依据不同需求决定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涅尔透镜 高倍聚光 PVT 热利用效率 发电效率 效率
下载PDF
基于CFD的两种特朗勃墙的热性能分析
17
作者 颜一鸣 《区域供热》 2023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风道特朗勃墙的性能,设计了波纹双风道特朗勃墙,并通过CFD软件建立了波纹双风道特朗勃墙和普通双风道特朗勃墙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空气流量36~126 m^(3)/h的范围内,波纹双风道太阳墙的集热效率比普通双风道特朗勃墙...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风道特朗勃墙的性能,设计了波纹双风道特朗勃墙,并通过CFD软件建立了波纹双风道特朗勃墙和普通双风道特朗勃墙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空气流量36~126 m^(3)/h的范围内,波纹双风道太阳墙的集热效率比普通双风道特朗勃墙高1.83%~2.65%,且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波纹双风道特朗勃墙比普通折流板双风道特朗勃墙的效率提升更加明显。波纹板能有效提高空气与集热板的对流传热能力,在空气流量36~126 m^(3)/h的范围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提升效果从5.29%减小到1.77%。波纹风道结构能显著提升双风道特朗勃墙的㶲效率,在空气流量36~126 m^(3)/h的范围内,波纹双风道太阳墙的集热效率比普通双风道特朗勃墙高3.50%~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勃墙 集热效率 效率 热损系数
下载PDF
双热源驱动的双压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
18
作者 李晓宁 欧志华 +3 位作者 谢玉宝 杨嘉明 邓泽宇 郭淑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0,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双热源驱动的双压有机朗肯循环(DPORC)系统,以期解决传统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效率低和核电站低温废水排放造成的水域热污染问题。【方法】建立DPORC系统,研究在不同的干工质、湿工质和等熵工质下亚临界-亚临界有机朗肯循... 【目的】提出一种双热源驱动的双压有机朗肯循环(DPORC)系统,以期解决传统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效率低和核电站低温废水排放造成的水域热污染问题。【方法】建立DPORC系统,研究在不同的干工质、湿工质和等熵工质下亚临界-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SSORC)和跨临界-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TSORC)系统热效率、㶲效率和透平出口干度等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在SSORC中,R123的综合热力学性能最好,其热效率和㶲效率分别达到5.52%和56.21%;湿工质R717和R152a在透平内膨胀过程中有可能会进入两相区,损坏透平叶片;SSORC比TSORC在系统热效率和㶲效率上更具优势。本研究可为超低温热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 核电站废水 工质 效率 效率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流道高度优化
19
作者 孙陆萌 崔延昌 云腾 《节能》 2023年第10期39-41,共3页
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不同流道高度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SAH)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空气流量为0.009 0~0.055 6 kg/s时,流道高度从50 mm增加到150 mm,SAH的集热效率降低13.11%~2.98%,热损系数增加0.42%~2.63%,㶲效率降低23.05%~7.51%。研究... 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不同流道高度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SAH)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空气流量为0.009 0~0.055 6 kg/s时,流道高度从50 mm增加到150 mm,SAH的集热效率降低13.11%~2.98%,热损系数增加0.42%~2.63%,㶲效率降低23.05%~7.51%。研究表明,当SAH流道高度为50 mm时,集热效率与㶲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集热效率 效率 压力损失 热损系数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热解煤气制氢工艺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开坤 王勤辉 +3 位作者 张瑞月 朱瑶 余春江 方梦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2,共8页
本文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构建了煤炭热解煤气吸附强化重整制氢工艺流程,对强化重整、煅烧再生、蒸汽余热发电等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在钙碳比为2.75,水碳比为3.5,重整温度650℃条件下,对不同重整压力(0.5、1.0、1.5、2.0 MPa)工... 本文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构建了煤炭热解煤气吸附强化重整制氢工艺流程,对强化重整、煅烧再生、蒸汽余热发电等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在钙碳比为2.75,水碳比为3.5,重整温度650℃条件下,对不同重整压力(0.5、1.0、1.5、2.0 MPa)工况进行了模拟,利用热效率和㶲效率、制氢能耗、水耗和单位煤气制氢率等指标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价和优化。模拟结果显示,重整压力为0.5 MPa时,系统热力学性能最优。作为对比,开展了水蒸气重整工艺系统的模拟。对比结果显示:相同进料条件下,强化重整制氢氢气产量提升7.66%;能量转化效率达到79.55%,㶲效率从73.14%提高到77.6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综合系统效率和氢产量等指标,热解煤气强化重整制氢系统具有较优的技术性能,可作为现阶段煤气制氢的途径之一,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煤气 强化重整 制氢 效率 能量转化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