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郭沫若抗战史剧的侠文化内涵 |
韩云波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5
|
|
2
|
喝酒好店——石家庄刘大正驴肉火烧店 |
李寻
|
《休闲读品》
|
2024 |
0 |
|
3
|
郭沫若《屈原》:性与政治的偷情 |
沈庆利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08 |
3
|
|
4
|
历史的残片和人文的碎屑——论新历史主义的影像表征(续) |
高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5
|
《高渐离》得失论 |
王耘
王大敏
|
《郭沫若学刊》
|
1988 |
2
|
|
6
|
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声——试论河北梆子的艺术魅力 |
张川平
|
《大舞台》
|
2020 |
2
|
|
7
|
郭沫若历史剧《高渐离》的版本与修改 |
宋宁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8
|
筑·虎符及其它 |
马清福
|
《戏剧文学》
|
1984 |
0 |
|
9
|
自掘陷阱 |
魏伟
元元(图)
|
《中学生百科》
|
2023 |
0 |
|
10
|
古代刺秦剧“土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以《易水寒》和《秦廷筑》为例 |
刘丽文
代晨
|
《文史知识》
|
2023 |
0 |
|
11
|
论《高渐离》——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初论之一 |
蒋潇
|
《唐都学刊》
|
1986 |
1
|
|
12
|
复仇主题的非传统阐释——《高渐离》试论 |
方舟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3
|
秋风台 |
蔡楠
|
《短小说》
|
2009 |
0 |
|
14
|
“易水送别”谁“为歌” |
吴报晖
|
《语文学习》
|
1994 |
0 |
|
15
|
中国戏剧:抗战洪流中的“五四”启蒙主题 |
王勇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6
|
秋瑾:襟抱谁识? |
耿立
|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借刀 |
刘正权
|
《金山》
|
2009 |
0 |
|
18
|
船山先生年谱后编(续第十期) |
王之春
|
《船山学报》
|
1936 |
0 |
|
19
|
秦爱 |
海飞
|
《创作》
|
2006 |
0 |
|
20
|
古代世界奴隶的标记 |
李华强
|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