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观念与历史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铁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195,共11页
《隋书·文学传序》对南北文学的论述,构成了中国文学史“南北融合”论的基础。现代学者的质疑,揭示了“南北融合”论出于初唐史家建构的“观念”性质。综合考察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文学史进程,可以描绘出“观念”背后的“历史”:周...
《隋书·文学传序》对南北文学的论述,构成了中国文学史“南北融合”论的基础。现代学者的质疑,揭示了“南北融合”论出于初唐史家建构的“观念”性质。综合考察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文学史进程,可以描绘出“观念”背后的“历史”:周人在文学上尚质而轻文,明确颁行反对南朝文风的文化政策,这既是平陈战争动员的需要,亦是打压山东士族的政治现实所促成;旧齐文士多受南朝文风影响,在东西对峙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下,不少人回归乡里,造成学术和文学的地方化,由此,在反思南朝文风的同时回归本土的汉魏旧传统,展开了南北文学的曲折融合;陈人入隋后自藩府到秘书省的任职轨迹,彰显出其寄生于皇权的特质,南朝绮靡之风在北方京洛得以存续,却未能熔铸开新。《隋书》撰者多为齐人,《文学传序》以南北文风对立且并行,具有为北方文化争正统的意味。南北双向融合的审美理想,掩盖了北方效法南方文学这一单向的历史进程,南北融合“观念”的形成,正是从其遮蔽的“历史”中衍生而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文学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南北融合
齐人
原文传递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晓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7,共22页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诗坛
齐梁诗风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邢、魏之争与应用文在北朝的地位
被引量:
1
3
作者
青子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5,共7页
相较于南朝,北朝更重视应用文体。邢邵与魏收争名,主要是争胜于应用文写作;二人指责对方剽窃,是指对方所作应用文因袭南朝作家。祖珽根据沈约、任昉"笔"之优劣,对邢邵、魏收应用文写作的高下作出评定。《隋书·文学传序...
相较于南朝,北朝更重视应用文体。邢邵与魏收争名,主要是争胜于应用文写作;二人指责对方剽窃,是指对方所作应用文因袭南朝作家。祖珽根据沈约、任昉"笔"之优劣,对邢邵、魏收应用文写作的高下作出评定。《隋书·文学传序》论述南北文学特点时,所论北朝文学的核心亦是应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邵
魏收
体裁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应用文
原文传递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浅探
4
作者
贺东亮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89-190,共2页
魏征所作的《隋书·文学传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所表达的"文义"主要为"政教功用"论,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诗论的发展流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魏征
“美刺”
“政教功用”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观念与历史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铁浩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195,共11页
文摘
《隋书·文学传序》对南北文学的论述,构成了中国文学史“南北融合”论的基础。现代学者的质疑,揭示了“南北融合”论出于初唐史家建构的“观念”性质。综合考察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文学史进程,可以描绘出“观念”背后的“历史”:周人在文学上尚质而轻文,明确颁行反对南朝文风的文化政策,这既是平陈战争动员的需要,亦是打压山东士族的政治现实所促成;旧齐文士多受南朝文风影响,在东西对峙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下,不少人回归乡里,造成学术和文学的地方化,由此,在反思南朝文风的同时回归本土的汉魏旧传统,展开了南北文学的曲折融合;陈人入隋后自藩府到秘书省的任职轨迹,彰显出其寄生于皇权的特质,南朝绮靡之风在北方京洛得以存续,却未能熔铸开新。《隋书》撰者多为齐人,《文学传序》以南北文风对立且并行,具有为北方文化争正统的意味。南北双向融合的审美理想,掩盖了北方效法南方文学这一单向的历史进程,南北融合“观念”的形成,正是从其遮蔽的“历史”中衍生而出的。
关键词
隋代
文学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南北融合
齐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晓勤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7,共2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唐诗体格律问题研究"(13YJA751010)
文摘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诗坛
齐梁诗风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Keywords
Emperor T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poem field in Zhen’guan period
the poem style of Qi and Liang Dynasties
the Literary Biographer of Sui Book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邢、魏之争与应用文在北朝的地位
被引量:
1
3
作者
青子文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5,共7页
文摘
相较于南朝,北朝更重视应用文体。邢邵与魏收争名,主要是争胜于应用文写作;二人指责对方剽窃,是指对方所作应用文因袭南朝作家。祖珽根据沈约、任昉"笔"之优劣,对邢邵、魏收应用文写作的高下作出评定。《隋书·文学传序》论述南北文学特点时,所论北朝文学的核心亦是应用文。
关键词
邢邵
魏收
体裁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应用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浅探
4
作者
贺东亮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89-190,共2页
文摘
魏征所作的《隋书·文学传序》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理论中具有纲领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所表达的"文义"主要为"政教功用"论,这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诗论的发展流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
隋书
·
文学
传
序
》
魏征
“美刺”
“政教功用”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隋代文学南北融合的观念与历史
马铁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2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杜晓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邢、魏之争与应用文在北朝的地位
青子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4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浅探
贺东亮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