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钵中莲》传奇看“花雅同本”的演出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忌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4,共12页
《钵中莲》传奇一向被学界视为“明万历钞本” ,由于其中有西秦腔、四平等乱弹戏声腔 ,如此中国戏剧中的乱弹戏便被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本文从《钵中莲》的剧本体制、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证 ,认为《钵中莲》传奇的产生年代不当... 《钵中莲》传奇一向被学界视为“明万历钞本” ,由于其中有西秦腔、四平等乱弹戏声腔 ,如此中国戏剧中的乱弹戏便被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本文从《钵中莲》的剧本体制、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证 ,认为《钵中莲》传奇的产生年代不当为万历 ,而当在清初。文章还由《钵中莲》一剧生发开去 ,对昆剧发展史上存在的“花雅同本”现象及其演变过程给予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传奇 昆曲 乱弹戏 剧本体制 “花雅同本”现象 演变过程 艺术风格 西秦腔 演出形式
原文传递
明万历抄本《钵中莲》剧种归属考辨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华祥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97,共13页
根据玉霜藏明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曲牌、文词及所用新腔的来历、音乐特点等 ,考辨该剧的剧种归属 ,认为其主要曲牌为“弋阳腔”曲牌 ,新腔为“弋阳腔”系统内声腔和“弦索”系统声腔 ,剧本和其它“弋阳腔”剧本一样为民间文学... 根据玉霜藏明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曲牌、文词及所用新腔的来历、音乐特点等 ,考辨该剧的剧种归属 ,认为其主要曲牌为“弋阳腔”曲牌 ,新腔为“弋阳腔”系统内声腔和“弦索”系统声腔 ,剧本和其它“弋阳腔”剧本一样为民间文学作品 ,因而可以初步认定该剧属改革后的“弋阳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万历抄本 中莲 剧种归属 考辨 戏剧 文学研究 曲牌 文词 音乐特点 弋阳腔 声腔 玉霜簃
原文传递
《钵中莲》传奇写作时间考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志勇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3,共8页
1933年,杜颖陶首次在《剧学月刊》上发表玉霜簃藏《钵中莲》传奇,并将此剧的写作时间定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于《钵中莲》传奇中出现了一些地方声腔名称,因此此剧成为研究地方声腔的重要文献而受到学者的特别重视。其实,从玉霜簃藏《钵中... 1933年,杜颖陶首次在《剧学月刊》上发表玉霜簃藏《钵中莲》传奇,并将此剧的写作时间定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于《钵中莲》传奇中出现了一些地方声腔名称,因此此剧成为研究地方声腔的重要文献而受到学者的特别重视。其实,从玉霜簃藏《钵中莲》剧本的外部形态来看,它与晚明传奇体制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从内部元素而言,诸如曲词风格、曲牌连套方式、道情【耍孩儿】曲牌的使用,都显示出与清代戏曲一致的面貌。具体考察《钵中莲》第十四出《王大娘补缸》发现,此出不仅与全剧存在很多不协调之处,而且其中出现的几种声腔名称,都只见于康熙年间或稍后的文献。据此可得出结论:玉霜簃藏《钵中莲》不是明万历传奇抄本,而是清中叶梨园整理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玉霜簃藏 创作时间 清代整理本
原文传递
明傩与明剧 被引量:7
4
作者 麻国钧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7-71,56,共16页
明傩与明剧麻国钧傩,在变化中求得了生存。周代的傩入于礼,为礼仪的一种,但不入于祭祀,非祭祀仪式,因此巫不入傩。汉、南北朝、隋各代的傩仪,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有别于前代。唐傩,以宫廷傩而言,已格外庞杂,主持整个仪式的... 明傩与明剧麻国钧傩,在变化中求得了生存。周代的傩入于礼,为礼仪的一种,但不入于祭祀,非祭祀仪式,因此巫不入傩。汉、南北朝、隋各代的傩仪,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有别于前代。唐傩,以宫廷傩而言,已格外庞杂,主持整个仪式的既有由工人临时充当的方相氏,也有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吕洞宾 王道士 灌口二郎 二郎神 傩戏 王合瑞 傩仪 明杂剧 蚩尤
原文传递
西秦腔≠秦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正强 《当代戏剧》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自“西秦腔”于明万历(1522)年间在江浙人所作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一剧中首次亮相以来,因其有直接标明用[西秦腔二犯]曲调演唱的一段七字上下句反复叠唱的唱词,被人们视为中国板腔体声腔体制之先声而受到学术界高度... 自“西秦腔”于明万历(1522)年间在江浙人所作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一剧中首次亮相以来,因其有直接标明用[西秦腔二犯]曲调演唱的一段七字上下句反复叠唱的唱词,被人们视为中国板腔体声腔体制之先声而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全国不少专家学者为之纷纷撰文展开研讨。甚至还引动一些学者以毕生心血专门从事有关西秦腔问题的探研。但也有一些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腔 声腔体制 专家学者 中莲 学术界 唱词 演唱 曲调
下载PDF
《搬场拐妻》声腔解析
6
作者 苏子裕 《戏曲研究》 2023年第3期162-182,共21页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苏州宝仁堂刻印的《新订缀白裘六编文武双班合集》中收录《搬场拐妻》一剧,其采用的[西秦腔]与清初抄本《钵中莲》采用的[西秦腔二犯]是迄今为止所知比较早的西秦腔史料。学者对西秦腔与梆子腔的关系、西秦腔与皮...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苏州宝仁堂刻印的《新订缀白裘六编文武双班合集》中收录《搬场拐妻》一剧,其采用的[西秦腔]与清初抄本《钵中莲》采用的[西秦腔二犯]是迄今为止所知比较早的西秦腔史料。学者对西秦腔与梆子腔的关系、西秦腔与皮黄腔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西秦腔究竟是何种声腔,还是众说纷纭。笔者拟就《搬场拐妻》所保留的[西秦腔]做些具体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腔 皮黄腔 缀白裘 梆子腔 中莲 声腔 解析 清乾隆
原文传递
明万历弋阳腔《钵中莲》曲律辨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华祥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85,共18页
本文从戏曲、方言、音韵、音乐等角度辨析明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的曲律 ,总结出三大特点 :(一 )寻宫数调 ,以声传情 ;(二 )谨守曲牌体式 ,句法平仄分明 ;(三 )严遵《中原音韵》 ,用韵齐全准确。
关键词 弋阳腔 中莲 南曲
原文传递
为“西秦腔”探源寻踪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正强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6-103,共8页
“西秦腔”是甘肃古老地方剧种。 又称琴腔、西调、陇声、甘肃调、甘肃腔、陇西梆子等等,本是明代以前盛行于陇上甘肃的“西秦”之“腔”。自明末万历年间它在抄本《钵中莲》传奇中首次“亮相”以来,不仅被许多学者视为秦腔剧种的异名... “西秦腔”是甘肃古老地方剧种。 又称琴腔、西调、陇声、甘肃调、甘肃腔、陇西梆子等等,本是明代以前盛行于陇上甘肃的“西秦”之“腔”。自明末万历年间它在抄本《钵中莲》传奇中首次“亮相”以来,不仅被许多学者视为秦腔剧种的异名和化育我国北方梆子声腔剧种的开山鼻祖,同时又在其地域归属、声腔体制乃至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等诸多方面生出不少纷纭质疑。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腔 中莲 声腔体制 甘肃 工尺谱 兰州鼓子 同州梆子 调式色彩 西部文化 唱腔音乐
原文传递
明万历抄本《钵中莲》之[补缸调]的词谱考释 被引量:3
9
作者 板俊荣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31-35,共5页
人们普遍认为民歌《王大娘补缸》是仅仅流行于河南一带的民间小调,其实它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以[补缸调]及别称遍布全国的小曲曲牌,并在许多地方戏曲中得以广泛运用,在戏曲中它常以"曲名代戏名"的身影出现。由于古代戏曲文献... 人们普遍认为民歌《王大娘补缸》是仅仅流行于河南一带的民间小调,其实它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以[补缸调]及别称遍布全国的小曲曲牌,并在许多地方戏曲中得以广泛运用,在戏曲中它常以"曲名代戏名"的身影出现。由于古代戏曲文献多以文词抄录,所用曲调则处于约定俗成的"依声填配"地位,仅凭口头传承。世事变迁,时光流逝,许多曲调在口头传唱中消失了、变异了,结果使大量的戏文变成了"哑戏",仅可文字赏析,[补缸调]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补缸调] 表演形式 词格 音乐特点
下载PDF
再论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文革 《戏曲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357-367,共11页
关于梆子腔起源,盖有先秦、唐代、元明及各种梆子出于陕西秦腔~①等说法。本文从有关梆子腔史料的讹误辩证出发,通过对戏曲形态的变迁考察,讨论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就教于方家。一《滑台重修明福寺碑》副碑系伪证有关梆子腔起源于明代... 关于梆子腔起源,盖有先秦、唐代、元明及各种梆子出于陕西秦腔~①等说法。本文从有关梆子腔史料的讹误辩证出发,通过对戏曲形态的变迁考察,讨论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就教于方家。一《滑台重修明福寺碑》副碑系伪证有关梆子腔起源于明代弘治年间的说法,是据所谓明弘治十一年(1498)《滑台重修明福寺碑》副碑"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福寺 弘治年间 大弦戏 中莲 明弘治 绍兴乱弹 缀白裘 四平调 二凡 弋阳
原文传递
漫议宗教对中国鬼魂戏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祥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6-32,共7页
鬼魂观念虽不始于佛教和道教,但释道二教都毫无例外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并且发展了鬼魂观念;鬼魂观念也不始于儒学,可不少儒者同样相信宇宙存在着鬼神.毫无疑问一切鬼戏都在塑造鬼魂形象,敷演鬼的故事.于是鬼魂便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促... 鬼魂观念虽不始于佛教和道教,但释道二教都毫无例外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并且发展了鬼魂观念;鬼魂观念也不始于儒学,可不少儒者同样相信宇宙存在着鬼神.毫无疑问一切鬼戏都在塑造鬼魂形象,敷演鬼的故事.于是鬼魂便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促成了鬼戏与儒释道之间的联姻.就儒释道而论,它们有仅千方百计地把鬼戏用为传播各自思想的载体,而且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鬼戏的内容以及形态风貌.而就鬼戏而论,有些剧目的确忠实地接收了并宣传了儒释道的思想;但更多的剧目对儒释道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它们对儒释道所采取的态度是“拿来主义”,并将之进行改造以丰富自己,实现自己的剧旨.也还有这样的情况,即鬼戏把儒释道的思想引入剧中不是为了宣传它们,而是作为对立面进行评判.本文即谈儒释道同中国鬼戏之间的关系,重点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魂戏 儒释道 道教 中国佛教 《鱼儿佛》 中国鬼戏 中莲 鬼魂观念 神仙道化剧 天师道
下载PDF
秦腔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以《钵中莲》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8-91,共4页
秦腔由于早期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对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明代万历年间的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应是最重要、最权威的资料,它不仅出现了"西秦腔二犯"一词,又提供了秦腔板腔体形成的原始样式,它使用的七言句式... 秦腔由于早期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对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明代万历年间的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应是最重要、最权威的资料,它不仅出现了"西秦腔二犯"一词,又提供了秦腔板腔体形成的原始样式,它使用的七言句式是秦腔板腔体产生的直接证据,它通俗的剧情和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是秦腔产生于民间的重要佐证,勾勒了中国戏曲由曲联体向板腔体转型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秦腔 板腔体
下载PDF
试谈秦腔的源流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豹隐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89,共2页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东一带,流行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陕、甘、宁、青、新等省(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放眼三秦大地,无论是田间陌上,还是塬头崖畔,男女老少大都能哼几句秦腔,以解闷歇乏,...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东一带,流行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陕、甘、宁、青、新等省(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放眼三秦大地,无论是田间陌上,还是塬头崖畔,男女老少大都能哼几句秦腔,以解闷歇乏,抒发性情,自娱其乐。关于秦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腔 源流 戏曲研究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唱腔音乐 戏曲艺术 形成发展的过程 《扬州画舫录》 中莲 《广阳杂记》
原文传递
弘扬传统 与时俱进——论秦腔的艺术传统与改革发展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逵夫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4年第1期3-14,共12页
一、秦腔的艺术渊源秦腔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剧种。有的学者认为产生于元末明初,但因为没有可靠的证据,尚未获得公认。但明代万历年的《钵中莲》传奇手抄本中,有一段标明为"西秦腔二犯"的唱词,是上下句的七言句,与今日秦腔... 一、秦腔的艺术渊源秦腔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剧种。有的学者认为产生于元末明初,但因为没有可靠的证据,尚未获得公认。但明代万历年的《钵中莲》传奇手抄本中,有一段标明为"西秦腔二犯"的唱词,是上下句的七言句,与今日秦腔的唱词一致。这说明四点:(一)在明代末叶"秦腔"作为一种有系统声腔的剧种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艺术渊源 元末明初 七言 戏剧研究 艺术传统 南北文化 发展问题 新编历史剧 中国古代小说
原文传递
《钵中莲》民间社会思潮探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华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钵中莲》传奇是明代万历民间佛教信仰高涨尤其是观音崇拜膨胀的产物,再现了民间宗教勃兴、教派众多、争拉教徒、百姓纷纷入教的乡土社会现实,反映了民间佛教信仰之上升和地方家堂神灵崇拜之下降的两大社会思潮。佛教教义深得人心,道... 《钵中莲》传奇是明代万历民间佛教信仰高涨尤其是观音崇拜膨胀的产物,再现了民间宗教勃兴、教派众多、争拉教徒、百姓纷纷入教的乡土社会现实,反映了民间佛教信仰之上升和地方家堂神灵崇拜之下降的两大社会思潮。佛教教义深得人心,道教教义冷却人心,恐怕这是造成两大社会思潮的一大原因。蔑视礼教、纵欲淫乐的个性解放思潮,是万历时期又一民间社会思潮。《钵中莲》在对此充分展示的同时,又以严厉的手段打压着这一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民间宗教 社会思潮
下载PDF
论《钵中莲》的演唱艺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华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7,共6页
本文对明代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演唱艺术展开深入研究,总结出弋阳腔后台帮"合"与场上之唱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中莲 弋阳腔 “合”
下载PDF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祥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51-55,72,共6页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在文艺创作中,鬼魂长期占有...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在文艺创作中,鬼魂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鬼魂形象 艺术形态 戏曲家 中莲 志怪小说 搬上舞台 “隐” 审美 《牡丹亭》
下载PDF
试论秦腔中的电子音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玮 《当代戏剧》 2006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秦腔 电子音乐 中莲 西北地区 梆子腔 起义军 李自成 陕西
下载PDF
西调是秦腔吗?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雪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2,共2页
在关涉秦腔的专著与论文中.就秦腔历史发展的渊源这一问题除引用明代万历年的《钵中莲》传奇手抄本中“西秦腔二犯”的曲调外.还有李自成喜“西调”的记载。有很多文章认为西调就是秦腔.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杨荫浏先生:“李自成是... 在关涉秦腔的专著与论文中.就秦腔历史发展的渊源这一问题除引用明代万历年的《钵中莲》传奇手抄本中“西秦腔二犯”的曲调外.还有李自成喜“西调”的记载。有很多文章认为西调就是秦腔.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杨荫浏先生:“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爱听的西调,就是陕西梆子。可见陕西梆子在1644年以前已经流行”。再如吴钊、刘东升!“李自成是陕西人.这种‘西调’有可能就是秦腔,而且琥珀、阮等乐器确知自清代以来就是秦腔的伴奏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腔 伴奏乐器 中莲 李自成 陕西 手抄本 杨荫浏 梆子
下载PDF
《钵中莲》传奇考论(上)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铁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8年第1期295-309,共15页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从剧本构成要素和所演内容来看,三者存在明显的依次递变关系,十二出本在其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随着内容的增删调改,在篇...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从剧本构成要素和所演内容来看,三者存在明显的依次递变关系,十二出本在其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随着内容的增删调改,在篇幅不断缩减的同时,《钵中莲》的故事发展更为简洁,情节衔接渐趋紧凑,叙事逻辑愈加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剧本由民间进入宫廷,以及同一剧目在清宫内演出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莲 剧本 宫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