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黄子平
陈平原
钱理群
|
《文学评论》
|
1985 |
449
|
|
2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 |
王瑶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6 |
32
|
|
3
|
关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私小说” |
潘世圣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4
|
学术史上的“现代文学” |
陈平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0
|
|
5
|
从《南社丛刻》浅谈南社的几个问题——以文类分布为核心 |
林香伶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1
|
|
6
|
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综述 |
华茗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9
|
|
7
|
苔丝悲剧成因探究 |
韩明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1
|
|
8
|
时代的牺牲品——《儿子与情人》的悲剧人物瓦尔特·莫雷尔 |
郭瑞芝
邓鹏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9
|
|
9
|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旧文学的过渡 |
蒋英豪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10
|
“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志贺直哉 |
蓝泰凯
|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0
|
|
11
|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座谈 |
孙玉石
严家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0
|
|
12
|
近代传播与文学的互动历程 |
包礼祥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3
|
二十世纪初文学变革中的新旧之争——以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的冲突与交锋为例 |
关爱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4
|
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与创作主题 |
关爱和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5
|
流亡者的歌哭——论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 |
逄增玉
|
《文学评论》
|
1986 |
6
|
|
16
|
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须重新划定 |
高旭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7
|
文人结社与近代文学的地域格局 |
曾娟
袁志成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8
|
秋瑾的自我艺术形象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学 |
乔以钢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7
|
|
19
|
“海洋”的抒情与叙事: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意象探讨 |
陈旋波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1 |
4
|
|
20
|
近代外交官廖恩燾詩歌考論 |
夏曉虹
|
《中国文化》
|
200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