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生态世界
1
作者 李金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1-57,共7页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教师,薪火相传,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诗经》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经》文本 研究生态 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关雎》组诗论发微
2
作者 徐正英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2期88-89,共2页
春秋之前诗乐一体,少见单独评论《诗经》文本的言论。至春秋,随着外交场合“赋诗言志”活动的风行,歌词逐渐走向独立,但其性质为“赋诗断章”,赋者只是根据需要对《诗经》篇中某句的字面意思做出联想、借题发挥,往往与全诗内容主旨本身... 春秋之前诗乐一体,少见单独评论《诗经》文本的言论。至春秋,随着外交场合“赋诗言志”活动的风行,歌词逐渐走向独立,但其性质为“赋诗断章”,赋者只是根据需要对《诗经》篇中某句的字面意思做出联想、借题发挥,往往与全诗内容主旨本身无关,唯征引诗句以佐证说理时方蕴含其对诗句本义的体认,所以评论《诗经》文本整体意涵的言论也相对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诗断章 《关雎》 赋诗言志 上博简《孔子诗论》 《诗经》文本 借题发挥 诗乐一体 字面意思
原文传递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生态世界
3
作者 李金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今存者仅有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瑜《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等四部。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今存者仅有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瑜《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等四部。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薪火相传,文脉赓续,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经》文本 研究生态 文学传统
下载PDF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的生态世界
4
作者 李金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4-69,共6页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的状况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的状况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有不少人既是学者,又是老师,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文脉赓续,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孔颖达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杰出《诗经》学成果。《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经》文本 研究生态 文学传统 唐诗 生态世界
下载PDF
汉代《诗》学先秦探源
5
作者 王聿发 胡建军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6-59,共4页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如陆玑《草木虫鱼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诗》学 汉代《诗》学 “诗经”文本流传史
下载PDF
汉代《诗》学先秦探源
6
作者 王聿发 胡建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关系,如同《草木虫鱼疏》、《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诗》学 汉代《诗》学 “诗经”文本流传史
下载PDF
汉代《诗》学先秦探源
7
作者 王聿发 胡建军 《淄博师专学报》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其实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如陆玑《草木虫鱼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诗》学 汉代《诗》学 “诗经”文本流传史
下载PDF
《毛传》《郑笺》的训释差异与《诗经》的文本异同——以《诗经》“逑”“仇”为例
8
作者 李林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1,共8页
《毛传》和《郑笺》的训释常常有异。关于差异之由,前人多归因于郑玄据三家之说易毛。但现有研究已指出旧所谓之三家学说多有不可靠处,促使从新的角度思考差异之因。以毛郑对《诗经》中"逑""仇"二字的训释为例,全... 《毛传》和《郑笺》的训释常常有异。关于差异之由,前人多归因于郑玄据三家之说易毛。但现有研究已指出旧所谓之三家学说多有不可靠处,促使从新的角度思考差异之因。以毛郑对《诗经》中"逑""仇"二字的训释为例,全面考察传世与出土材料,梳理"逑""仇"的形义从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可知毛郑异解实是缘于所据《诗经》文本不同所致,并受到了"逑""仇"常用义项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郑笺 训释 诗经文本
下载PDF
试论《诗经》之文本意义的历史演化——兼论《毛诗正义》的文本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方 《诗经研究丛刊》 2003年第1期58-76,共19页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阅读文本“版本”阅读 文本阅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