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注礼,以礼笺诗:郑玄对《诗》义之解析
1
作者 李申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成了郑玄注经的特色,也造成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偏差和误读。这些注解为今人观察理解先秦礼乐之制与《诗》之义解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经》 三礼 注礼 以礼笺
下载PDF
先秦两汉礼制兴衰与《诗》义阐释变迁
2
作者 王学军 《船山学刊》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衰密切相关。《诗经》文本的形成源于周礼之兴,在编辑、结集的过程中,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对《诗》义加以系统整合和重新解释,于作者意义之外首次重建《... 《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衰密切相关。《诗经》文本的形成源于周礼之兴,在编辑、结集的过程中,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对《诗》义加以系统整合和重新解释,于作者意义之外首次重建《诗》义阐释体系。春秋末至秦末,周礼衰败,乐官流散,《诗经》入乐传唱和《诗》义传播工作停滞,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建立的《诗》义阐释体系解体。伴随汉礼之兴,汉儒重建《诗》义阐释体系,在儒家义理框架下,《毛序》视《诗经》为历史文献,常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解读主旨、训释字词,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旨,使超越个别篇章的系统化解读成为可能。由于《诗》义阐释体系的两次重建,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层垒形成的《诗》的三重释义:先秦作者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形成对先秦作者之义的双重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礼制兴衰 阐释 变迁
下载PDF
周代地域文化与《国风》的风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6,共7页
周代地域文化与《国风》的风格王洲明(一)《诗经》的十五国风,为分布在周代十五个地区的160首诗歌。这160首诗歌,应该是经过了后人的一道加工。郭沫若同志就曾说:“音韵的一律就在今天都很难办到,南北东西各有各的方言。音... 周代地域文化与《国风》的风格王洲明(一)《诗经》的十五国风,为分布在周代十五个地区的160首诗歌。这160首诗歌,应该是经过了后人的一道加工。郭沫若同志就曾说:“音韵的一律就在今天都很难办到,南北东西各有各的方言。音韵有时相差甚远。但在《诗经》里却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地域文化 《齐风》 “二南” 《秦风》 《七月》 风格特点 经》 三家集疏》
下载PDF
汉代《齐诗》传授的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67-76,共10页
汉代《齐诗》传授的特点王洲明《诗》在汉代的传授有四家: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就是它们最早的经师。特别是在文、景之际,鲁、齐是最重要的两大宗。研究《齐诗》传授的特点,就首先... 汉代《齐诗》传授的特点王洲明《诗》在汉代的传授有四家: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就是它们最早的经师。特别是在文、景之际,鲁、齐是最重要的两大宗。研究《齐诗》传授的特点,就首先遇到材料问题。据《隋书·经籍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 含神雾》 《毛 推度灾》 三家 《鸿雁》 毛序 《汉书》 三家集疏》
下载PDF
引愁泄忧 结偶遇合──《诗经》中的舟船意象 被引量:8
5
作者 白显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7-59,共3页
引愁泄忧结偶遇合──《诗经》中的舟船意象白显鹏黑格尔说过,“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美学》第2卷)儒勒... 引愁泄忧结偶遇合──《诗经》中的舟船意象白显鹏黑格尔说过,“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美学》第2卷)儒勒·莫罗阿在论述文学的象征问题时也曾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舟船 文学意象 《毛传》 相似性 象征主 客体对象 象征意 三家集疏》 君臣遇合
下载PDF
《诗三家义集疏》评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凤礼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6-98,共3页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四十七岁告归后,即潜心撰述,一生著作宏富,以治学严谨、涉猎广博、撰著辑集丰赡而著称。《诗三家义集疏》(以下简称《集疏》)即是王氏潜心集辑撰写的一部研究《诗经...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四十七岁告归后,即潜心撰述,一生著作宏富,以治学严谨、涉猎广博、撰著辑集丰赡而著称。《诗三家义集疏》(以下简称《集疏》)即是王氏潜心集辑撰写的一部研究《诗经》的学术著作。《集疏》初名《三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集疏》 《毛传》 经》研究 王氏 《郑笺》 三家《 研究成果 《雅》 《毛 今文经学
下载PDF
经学盛衰与曹操诗歌革新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怀东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经》 曹操 歌创作 古文经学 《东山》 三家集疏》 三家 歌艺术 汉代 学观念
下载PDF
诗经通诂叙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雒江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3,10,共4页
本文是雏江生教授撰写的《诗经通诂》一书的序言.该书即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经作者同意,特将序言在本刊转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经》研究 三家 四家《 郑《笺》 集传》 《通释》 三家集疏》 《毛 经世本古 《经传释词》
下载PDF
以古非古: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的一种释《诗》理路
9
作者 李有梁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是清代“三家诗”校注、辑佚的集大成之作。该著用今文经学的观点对《毛传》《郑笺》《孔疏》等古文经学经典做了汇总式大批判。但王先谦往往也借用《周礼》《左传》等古文经传来否定《毛传》《郑笺》的观点,或...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是清代“三家诗”校注、辑佚的集大成之作。该著用今文经学的观点对《毛传》《郑笺》《孔疏》等古文经学经典做了汇总式大批判。但王先谦往往也借用《周礼》《左传》等古文经传来否定《毛传》《郑笺》的观点,或直接列举《毛传》《郑笺》之说以彰其舛误;对《说文解字》以及古文时贤名家亦颇为注重,或以之为批判对象,或以之为论证材料,其最终目的仍在于非“古”是“今”。《诗三家义集疏》这种借古文经典来否定古文经说的入室操戈式释《诗》理路,极具创新意识,在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意义甚大,理应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先谦 三家集疏》 经》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怀归主题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53-61,共9页
论《诗经》中的怀归主题及其文化意蕴方勇缠绵温馨而又凄楚忧伤的思乡怀归之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被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个性的人接连不断地演唱了数千年,而这出大合唱的领唱者,则无疑是《诗经》中那些内心造成痛苦难消的思乡情... 论《诗经》中的怀归主题及其文化意蕴方勇缠绵温馨而又凄楚忧伤的思乡怀归之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被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个性的人接连不断地演唱了数千年,而这出大合唱的领唱者,则无疑是《诗经》中那些内心造成痛苦难消的思乡情结,口中反复吟唱着“怀哉怀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农业人生 怀归 集传 序》 农耕文化 《东山》 人文精神 三家集疏 文化背景
下载PDF
评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76,共6页
《辞海》文学分册说:“[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二十八卷。辑集西汉时齐、鲁、韩三家今文《诗》说,兼取后人疏解,并加考核说明,使久已失传的今文诗学比较可以稽考。”这个词条写得颇为简要,特别是其中“比较可以稽考”一语,分寸把握... 《辞海》文学分册说:“[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二十八卷。辑集西汉时齐、鲁、韩三家今文《诗》说,兼取后人疏解,并加考核说明,使久已失传的今文诗学比较可以稽考。”这个词条写得颇为简要,特别是其中“比较可以稽考”一语,分寸把握得很好,既对该书的作用与意义作了相当充分的肯定,也表明该书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未尽人意之处。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具体评述王氏《集疏》的成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 三家集疏》 《毛 王先谦 《商颂》 《齐 《毛序》 经》 《鲁 《易林》
下载PDF
论《毛诗》与三家诗的异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启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9-50,74,共3页
关键词 三家 《毛 经》研究 《毛序》 《鲁 《齐 学派 古文经学 三家集疏》 都人士
下载PDF
《左传》、《国语》与汉四家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德兴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用《 四家 三家集疏》 春秋战国 《韩外传》 “类” 比喻用法
下载PDF
乐府诗二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道衡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4-11,共8页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共十二句写的却是游子思乡的内容。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乐府集》 经》学 《毛 《齐 《鲁 《毛序》 三家集疏》 《艺文类聚》 《四库总目》
下载PDF
关于《诗经》的用历与《诗经》的断代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南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63-67,共5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大多认为她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学者,如汉代的《毛诗》学派,宋代的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代诗集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大多认为她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学者,如汉代的《毛诗》学派,宋代的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代诗集传》),清代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姚际恒(《诗经通论·商颂》)、方玉润(《诗经原始 》)、吴闿生(《诗义会通》)、王夫之以及当今的杨公骥、李松如、刘毓庆(《商诗非宋人作考》)、陈子展(《诗经直解》)、张启成(《论商颂为商诗》)、梅显懋(《商颂作年之我见》)、常教(《商颂作予殷商述考》)、黄挺(《诗·商颂作年作者的再探讨》)、赵明(《殷商旧歌商颂论述》)、程俊英(《诗经详注》)等人认为:《诗经》绝不全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其中也有殷商时代的东西,如《商颂》便是.近年张松如先生著《商颂研究》(1995年6月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对《商颂》进行了绎释和考证.张松如先生指出:“所谓商颂,就是殷商的颂歌.”是“殷商奴隶主贵族祭祖其先公先王时所歌唱的.其制作年代不可译考,或非出于一时,盖当殷商晚期,在武丁之子若孙从祖庚祖甲到康了武乙及其以后,直到帝辛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夏历 《商颂》 《七月》 《夏小正》 经今注》 殷商时期 公刘 三家集疏》 高亨先生
下载PDF
《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志慧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7年第3期115-118,共4页
《诗经· 伐檀》共三章, 每章结句分别是: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 “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 “ 彼君子兮. 不素飨兮” 。对其中的“ 君子” 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责族,... 《诗经· 伐檀》共三章, 每章结句分别是: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 “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 “ 彼君子兮. 不素飨兮” 。对其中的“ 君子” 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责族, 但事实上, 在原典中. 人们使用“ 君子” 一词都极谨慎持重, 略无轻忽戏谑的表示, 如《诗经》中“ 君子” 一词凡1 86 见,《论语》中凡1 07 见, 《孟子》中凡82 见, 以上37 5 个“ 君子” 中, 按下《伐檀》一诗的三个“ 君子” 不论, 其他37 2 个“ 君子” 也从无学者和注本作过反语和讽刺的解读, 此可疑者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檀》 经·国风》 经》 素餐 魏风 《论语》 三家集疏》 《硕鼠》 误读 《韩外传》
原文传递
血缘家族繁衍的生殖灵物“兰”——郑国“执兰”(秉蔄)的民俗与“梦兰得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厚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4-88,共5页
人类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除了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外,还要从事“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但在古代社会,当“蕃衍”受某种自然力支配而不为原始人群理解时,他们便凭着自身的经验、心理和行为,设想或幻想自然界的种种因... 人类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除了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外,还要从事“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但在古代社会,当“蕃衍”受某种自然力支配而不为原始人群理解时,他们便凭着自身的经验、心理和行为,设想或幻想自然界的种种因果关系.“生殖灵物”的出现,便是这种原始观念的产物.人们希望以祈祷、献祭以及巫术之类的方式,求得大自然的免灾赐福.“生殖灵物”所具备的威力,不是由其本身自然形态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人体本身和社会现象中的神秘力量……是原始人通过神秘的因果关系来实现的.”在中国古代社会,菊科泽兰属的植物“兰”(即下文《诗经·溱洧》的“(艹问)”,古今注家无异议.亦即“佩兰”.并非今之兰科兰属兰花.古今“兰”的对接,当在唐以后),就曾被视为“生殖灵物”.作为一种原始信仰,也许并未真正达到西方人所说的“崇拜”的程度.这大抵是作为农耕民族的华夏,其崇拜观念较为淡薄,而儒家的崇“礼”——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家的“无为”——追求心灵上的“物我合一”影响深远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家族 郑国 生殖 因果关系 梦兰 民俗 三家集疏》 灵物 春秋时代 源远流长的历史
下载PDF
释《七月》“于貉”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固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89,共2页
《幽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献豜于公。”“于貉”二字,毛传:“谓取狐狸皮。”郑笺:“往搏貉。”朱熹《集传》:“谓往取狐狸也。”陈奂:《传疏》:“取貉皮。”王先谦《诗三家义... 《幽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献豜于公。”“于貉”二字,毛传:“谓取狐狸皮。”郑笺:“往搏貉。”朱熹《集传》:“谓往取狐狸也。”陈奂:《传疏》:“取貉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貉,通假作貌。《说文》:(豸舟),似狐,善睡兽。《论语》:狐貉之厚以居。”现代各家或继承古注,或释“貉”为动词,“于”为动词词头。 诸注皆将“貉”释为“狐”,或似狐之兽,或变其体。我们认为,若如此训释,则《诗》义将和《周礼》等古代文献不合,恐怕不是诗人作诗的本意。唯王夫之《诗稗疏》曾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狐狸皮 词头 王先谦 三家集疏》 为动 貉皮 狐貉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序》对《毛诗序》的理论重构
19
作者 谢建忠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z1期5-6,共2页
钟嵘<诗品序>抽去了<毛诗序>一系列理论概念的政教伦理内涵,重构出审美的诗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新里程碑.
关键词 之用 之怨 之至
下载PDF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雒江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集疏》 校订 标点符号 毛《传》 郑《笺》 假借字 古今字 语法 礼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