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新解 被引量:6
1
作者 裴植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古代汉语 论语·子路》
原文传递
孔子的“使民”思想──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丕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77-81,共5页
孔子的“使民”思想──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吴丕1孔子所讲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至今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论语》没有对这句话提供特定的背景条件。迄今为止,... 孔子的“使民”思想──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吴丕1孔子所讲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至今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论语》没有对这句话提供特定的背景条件。迄今为止,人们对这段话的各种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愚民思想 论语译注 统治者 中国古代 商君书 愚民政策 下愚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孰与”句的结构和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文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38,共5页
“孰与”句的结构和作用方文一一、“孰与”句的形成“孰与”句指含有固定结构“孰与”的句子,它主要用来表示比较,有时也用来表示取舍或反诘。这种句子春秋末期就出现了,到战国时代已经用得相当广泛。春秋末期可举的例子不多。如:... “孰与”句的结构和作用方文一一、“孰与”句的形成“孰与”句指含有固定结构“孰与”的句子,它主要用来表示比较,有时也用来表示取舍或反诘。这种句子春秋末期就出现了,到战国时代已经用得相当广泛。春秋末期可举的例子不多。如:(1)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内容 《战国策》 焦点 现代汉语 “孰” 形容词 孟尝君 疑问语气 客体 论语译注
下载PDF
束脩别解
4
作者 刘军 《群言》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论语·述而》载孔子言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中“束脩”一词,据程树德撰《论语集释》,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作为贽见薄礼的10条肉干,二是指言行的约束整饬。接受前者的更多,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道:“脩是干肉... 《论语·述而》载孔子言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中“束脩”一词,据程树德撰《论语集释》,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作为贽见薄礼的10条肉干,二是指言行的约束整饬。接受前者的更多,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道:“脩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挺),十脡为一束。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但这一礼物是菲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论语·述而》 杨伯峻 程树德 束脩 礼物 十条
原文传递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商榷
5
作者 富金壁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笔者自幼学习《论语》,即用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本(中华书局,1958年5月版)。因此书影响颇大,故笔者就其不甚允确或欠周详处,略申管见。一、《学而》:“有朋自远方来。”有朋,杨先生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注:“古本有作‘友朋’的... 笔者自幼学习《论语》,即用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本(中华书局,1958年5月版)。因此书影响颇大,故笔者就其不甚允确或欠周详处,略申管见。一、《学而》:“有朋自远方来。”有朋,杨先生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注:“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曰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杨伯峻 有朋自远方来 诗书礼乐 宋翔凤 论语 中华书局
下载PDF
要将儒家思想观点生活化——《〈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6
作者 张玉彩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说“章章金句,字字珠玑”。如何从青少年生活的角度将儒家的思想观点融入现实生活?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我以青少年生活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思想含量和当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论语译注 十二章 教学反思 学习态度 字字珠玑 儒家思想 论语
下载PDF
“宰予昼寝”新说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昌宁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71-72,共2页
“宰予昼寝”新说陈昌宁读《论语》的人都会注意到"宰予昼寝"这桩公案,注《论语》的人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原文是这样的(见《公治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上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 “宰予昼寝”新说陈昌宁读《论语》的人都会注意到"宰予昼寝"这桩公案,注《论语》的人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原文是这样的(见《公治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上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予昼寝 三年之丧 论语 孔子 居丧期 孔老夫子 论语译注 战国秦汉 子曰 区区小事
下载PDF
孤、寡人、不谷浅识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兆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夏渌先生在《中国语文》八三年第四期撰文,题为《孤、寡人、不谷新诠》,对《辞源》、《辞海》等辞书和一些教科书注释“孤”、“寡人”,“不谷”为“王候自谦之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夏文认为:“孤、寡、寡人,本当解释为‘独一无二’... 夏渌先生在《中国语文》八三年第四期撰文,题为《孤、寡人、不谷新诠》,对《辞源》、《辞海》等辞书和一些教科书注释“孤”、“寡人”,“不谷”为“王候自谦之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夏文认为:“孤、寡、寡人,本当解释为‘独一无二’也就是‘天无二日,人无二王’的意思”,“不谷,实际是‘不谷食’。‘不谷’作为王侯的自称,并不是什么谦虚,和孤、寡人一样,同样是表示自己与众不同,至高无上。”(按夏文述及,“不谷食”有“不吃带糠壳的粗粮”之意。)为此,笔者想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浅识 二王 夏文 礼记·曲礼 论语译注 谦词 杨伯峻 论语词典 文述
下载PDF
孔子与爱默生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径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4-51,共8页
孔子与爱默生杨径青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那充满伦理理性的人学思想对其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生活的目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之一。爱默生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具有极为重... 孔子与爱默生杨径青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那充满伦理理性的人学思想对其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生活的目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之一。爱默生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他奠定了美国人的精神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孔子 自我依靠 人学思想 论语 论语译注 人伦关系 上帝 社会责任感 天人关系
下载PDF
仁学是人际关系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世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4-92,共9页
仁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正因为这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便成了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难题。从《论语》看,自首席大弟子颜渊以至被讥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都曾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据杨伯峻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 仁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正因为这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便成了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难题。从《论语》看,自首席大弟子颜渊以至被讥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都曾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据杨伯峻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是讨论得最多的道德标准(见《论语译注》第16页)。可见早在当日孔门,仁已是教学上争议的中心之一;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弄清它的本来意义,其困难自然又增加了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人际关系学 论语 孔子思想 论语译注 道德标准 杨伯峻 关键问题 颜渊 朽木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献疑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敏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在当代《论语》诠释著作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美玉微瑕,如对"节用爱人"、"有耻且格"、"父母唯其疾之忧"、"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无適也,无莫也"、"...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在当代《论语》诠释著作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美玉微瑕,如对"节用爱人"、"有耻且格"、"父母唯其疾之忧"、"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无適也,无莫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何有于我哉"、"譬如为山、……譬如平地"、"式负版者"、"色斯举矣"等语句的注译,即存有欠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译注 质疑
原文传递
《论语》“蓧”字解诂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智荣 李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论语 解诂 论语译注 译注 古汉语 古代 杨伯峻 工具
原文传递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笑非 《北方论丛》 CSSCI 1996年第4期93-95,共3页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几个问题闫笑非这篇文章选自《论语·先进篇》,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散文选本和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选了这篇文章,可见这篇文章确实很有价值、很受重视。但在...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几个问题闫笑非这篇文章选自《论语·先进篇》,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散文选本和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选了这篇文章,可见这篇文章确实很有价值、很受重视。但在教学中也确实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路 曾皙 中国古代文学 思想内容 侍坐 冉有 论语译注 论语 礼乐治国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二则
14
作者 金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72-74,共3页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思而不学则殆”与“多见阙殆”所做的注释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考证《论语》及其同时代与“殆”字相关的文献,对此进行商榷。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商榷
下载PDF
“毋吾以也”正诂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齐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82-85,共4页
《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千百年来迄无定诂。从语意上大致可分为“诱导说”和“怨世说”两家;在字词训诂上则有“省略说”和“潜语说”。语意上以“诱导说”为胜;字词训诂上的“省略说”、“潜语说”则... 《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千百年来迄无定诂。从语意上大致可分为“诱导说”和“怨世说”两家;在字词训诂上则有“省略说”和“潜语说”。语意上以“诱导说”为胜;字词训诂上的“省略说”、“潜语说”则均缺乏根据。“毋吾以也”里的“以”是“已”的通假字,表已止义,“吾”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 “以” 《古代汉语》 通假字 中华书局 论语译注 成分残缺 “吾” 孔安国 复印报刊资料
下载PDF
中西传统诗学的入思方式及其历史性建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虹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49,共14页
中西传统诗学的入思方式及其历史性建构余虹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分析了中西诗学史上两对原初性个例,由此揭示中西传统诗学最一般的入思方式和历史性建构。结论是:1中西传统诗学的历史性建构与结构性紧张基于一系列相关的二元论价值之... 中西传统诗学的入思方式及其历史性建构余虹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分析了中西诗学史上两对原初性个例,由此揭示中西传统诗学最一般的入思方式和历史性建构。结论是:1中西传统诗学的历史性建构与结构性紧张基于一系列相关的二元论价值之思。2中西传统诗学的相似之维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主义 道家诗学 中西传统 荷尔德林 道德理性 理性主义 入思方式 生存论 海德格尔 论语译注
下载PDF
孔子重农的特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兴林 《古今农业》 1996年第1期7-12,共6页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重农思想占据显著位置。当今学者谈重农,论及孔子,多以其无建树,而以《论语》中“吾不如老农”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作为孔子不知农、不重农甚至贱农的力证。诚然,孔子算不上种田的行家里手,在他的言论中也缺少...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重农思想占据显著位置。当今学者谈重农,论及孔子,多以其无建树,而以《论语》中“吾不如老农”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作为孔子不知农、不重农甚至贱农的力证。诚然,孔子算不上种田的行家里手,在他的言论中也缺少醒目的重农口号,但是否“五谷不分”,是否贱农,还须认真分析。笔者认为,孔子重农是实在的,其重农思想体现在他的治国方略、仁政礼治之中,并以服务政治为宗旨,国家安宁为归宿。因而有必要就孔子“贱农”的误解略事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重农思想 论语译注 论语 子路 丈人 杨伯峻 治国方略 “不” 四体
下载PDF
“人”和“民”的混淆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9-130,共2页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 “人”和“民”的混淆(香港)黄展骥在今天,我们享有空前的物质文明。遗憾的是,粮神生活却被忽视,以至于生活空虚、精神萎缩。常情而论,如果社会物质建设太过于缺乏,则难于发展精神生活。但是,今天却有倒转过来的倾向!人类的精神智慧远远追赶不上科学、技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论语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勿施于人 《孟子》 “己所不欲 黄展骥 论语译注 深圳大学 儒家学说
下载PDF
孔门风范──论孔子与孔门弟子
19
作者 李剑亮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3期8-12,30,共6页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史记》 子贡 论语译注 转相传授 颜渊 三年之丧 内在特征 子曰
下载PDF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三则商榷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精盛 吴青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译注》把“求”解释为“要求”,有不准确之嫌;《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易”与“奢”对文义近,是“盛”(盛大)的意思,而《论语译注》解为“仪文周到”,既缺乏根据,又不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译注 论语 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