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强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建设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小英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期2-5,共4页
关键词 “理性” 精神建设 大学生 中国古代哲学 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史 灵魂 亚里士多德 认识活动
原文传递
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差别——德尔图良《论灵魂》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朝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 ,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 ,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 ...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 ,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 ,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 ,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 ,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基督教 德尔图良 灵魂 灵魂 灵肉整全 灵肉二元 柏拉图主义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对情感的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博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8,共6页
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涉及到情感的部分主要出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1](以下简称EN.)Ⅱ.5、《优台谟伦理学》[2](以下简称EE.)Ⅱ.1220b8开始、《论灵魂》E33(以下简称De an.)1.9.403a2开始和《修辞术》[4](以下简称Rhet.... 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涉及到情感的部分主要出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1](以下简称EN.)Ⅱ.5、《优台谟伦理学》[2](以下简称EE.)Ⅱ.1220b8开始、《论灵魂》E33(以下简称De an.)1.9.403a2开始和《修辞术》[4](以下简称Rhet.)Ⅱ.1.8—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 情感 灵魂 简称 修辞术
原文传递
在场与光亮:对亚里士多德视觉理论的一种阐释
4
作者 裴延宇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2,共10页
当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虽然普遍承认视觉在感觉中的特殊地位,但并未充分揭示视觉的形而上学意蕴。视觉活动既是一种运动和质变,也是一种实现活动,其核心概念就是光。在视觉活动中,就形式之传递而言,作为透明体的媒介是空气等物质性元素... 当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虽然普遍承认视觉在感觉中的特殊地位,但并未充分揭示视觉的形而上学意蕴。视觉活动既是一种运动和质变,也是一种实现活动,其核心概念就是光。在视觉活动中,就形式之传递而言,作为透明体的媒介是空气等物质性元素;而就作为实现活动而言,这一媒介就是光自身。同时,亚里士多德的“主动努斯”被比喻为光,这是视觉理论的重要延伸。用视觉的语言来说,主动努斯就是受动努斯之为受动努斯的实现活动。光作为最高本原就是最高的永恒在场性,同时也是这一实现活动的媒介。以“光喻”代替“日喻”,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重要继承与改造。光亮之于在场就像善之于存在,同样起到了显明照亮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光喻 在场 主动努斯
原文传递
灵魂论在中国的第一个文本及其来源——对毕方济及徐光启《灵言蠡勺》之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梅谦立 黄志鹏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神学和哲学的传统划分如何被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灵魂 耶稣会哲学 毕方济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主动理性与神圣实体
6
作者 曹青云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灵魂的内在部分,以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与人的灵魂和身体相分离的神圣实体,而当代的物理主义者认为主动理性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解释理性活动的理论预设。本文支持一种经过更新的“主动理性是神圣实体”的解释。它表明,《形而上学》十二卷第6—9章补充了《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的内容;主动理性不是形式和知识的全体,也不是理性活动的普遍动力原则,而是在作为宇宙的“原初动力因”和“最终目的因”的意义上“制造”了可思对象和人的理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主动理性 神圣实体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与布伦塔诺论意向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忠伟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2期78-109,共32页
<正>在当代哲学中,是布伦塔诺重新确立了意向性概念,并进而分别通过胡塞尔和齐硕姆的发展,使之成为现象学与心灵哲学中的核心主题。布伦塔诺在《基于经验立场的心理学》中指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指向着其(内在)对象,而且,'没... <正>在当代哲学中,是布伦塔诺重新确立了意向性概念,并进而分别通过胡塞尔和齐硕姆的发展,使之成为现象学与心灵哲学中的核心主题。布伦塔诺在《基于经验立场的心理学》中指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指向着其(内在)对象,而且,'没有其他任何现象展现此种特征'~②。也即是说,所有且仅有心理现象才有意向性。由此,意向性成为心理现象的'标志',成为布伦塔诺用来划定心理学领域的独特屙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意向性 齐硕姆 意向活动 感知对象 当代哲学 灵魂 表象主义 内在主义 心理现象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论感知:物理运动抑或精神活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青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2,共8页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二章的开篇说"感知是接受可感形式而不带有质料",这个描述的确切涵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可以整合成两大类型:一类可称之为"物理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二章的开篇说"感知是接受可感形式而不带有质料",这个描述的确切涵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可以整合成两大类型:一类可称之为"物理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句说的是感觉器官接受可感形式的物理运动;另一类可称之为"精神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句指的是一种不包含任何物理变化的精神活动和认知过程。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感知既不是感官"在字面意义上"接受并复制可感性质的普通的物理运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发生在感官中的特殊的运动。感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灵魂作为内在的原因在身体器官中产生的,因此它既是物理运动又是灵魂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感知 灵魂 运动 灵魂
下载PDF
灵魂作为第一重要知识——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中雨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在梳理和辨析前辈哲学家关于灵魂问题论述的基础上,以实体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质料—形式"、"潜能—现实"问题的探究,引入了躯体与灵魂关系问题来解释生命现象,确定了"灵魂作为生... 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在梳理和辨析前辈哲学家关于灵魂问题论述的基础上,以实体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质料—形式"、"潜能—现实"问题的探究,引入了躯体与灵魂关系问题来解释生命现象,确定了"灵魂作为生命的本原"的观点。他认为:灵魂是潜在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在灵魂与躯体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灵魂的两个部分":一是使有生命的躯体实现的灵魂;一是使理智实现的灵魂。灵魂的这两个部分,既是感觉的实现又是思维和欲望的实现,形成了"灵魂作为第一重要的知识"的观点,建构起了古希腊确定的知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灵魂 实体 灵魂 躯体 感觉 思维 欲望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感觉理论中的生理要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冀 《理论界》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解释一度大行其道。功能主义立场坚持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字面解释,而意向性解释立足于对文本的意会理解(spiritual reading)。本文力图调和这两种立场,在维护意向性解释的同时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解释一度大行其道。功能主义立场坚持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字面解释,而意向性解释立足于对文本的意会理解(spiritual reading)。本文力图调和这两种立场,在维护意向性解释的同时肯定生理过程在亚里士多德感觉理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灵魂 感觉理 意向性
原文传递
“论灵魂”——伊本·西那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晓凤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伊本·西那(Ibn Sīnā,980-1037),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思想自成体系,并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 伊本·西那(Ibn Sīnā,980-1037),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思想自成体系,并对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的认识论中都对灵魂论有所研究,伊本.西那号称"亚里士多德第二",他走亚里士多德的路线,并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很多进步方面。"论灵魂"就是伊本.西那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伊本.西那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灵魂观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伊本.西那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尼撒额我略的灵魂观
12
作者 刘玉玲 《中国天主教》 2020年第6期28-32,33,34,共7页
在现时代的世界里,一些人沉溺于物质消费、身体享乐而忘记了人的生命本质。四世纪教父尼撒额我略的"灵魂观"对生命的本质做出了清楚表述,探索生命意义及灵魂归宿,引导基督徒回归生命和天主。因其特殊的神学造诣,额我略成为基... 在现时代的世界里,一些人沉溺于物质消费、身体享乐而忘记了人的生命本质。四世纪教父尼撒额我略的"灵魂观"对生命的本质做出了清楚表述,探索生命意义及灵魂归宿,引导基督徒回归生命和天主。因其特殊的神学造诣,额我略成为基督教思想史上的一流人物。其著作《论人的造成》和《论灵魂和复活》中的灵魂观念对于后世神学的天主论、人论、德行论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尼撒额我略的"灵魂观",能够启迪我们深思生命、重视德行,通过默观天主,净化自我,最终在幸福中面见无限超越的天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灵魂 人的生命 物质消费 天主 德行 基督徒 生命的本质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研讨会精彩辩论实录
13
作者 田书锋(整理) 张文霞(整理) +2 位作者 王楚标(整理) 范启明(整理) 陈初阳(整理) 《伦理学术》 2022年第2期140-168,共29页
一、探讨灵魂的方法论与身心关系问题葛天勤(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第一,《后分析篇》中的灵魂... 一、探讨灵魂的方法论与身心关系问题葛天勤(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第一,《后分析篇》中的灵魂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法继续被分析为一个谓述结构,也就无法通过三段论的形式加以研究,但《论灵魂》中的灵魂却可以通过证明法加以探究。第二,在《后分析篇》中,原因是三段论的中项,它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优先于被解释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亚里士多德 探究方法 身心关系 方法 谓述 本体 三段
原文传递
伊本·西那论教育
14
作者 盖双 《阿拉伯世界》 2004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伊本·西那 阿拉伯地区 《治国策》 灵魂 商务印书馆 教育思想 教育阶段 教师条件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光之美
15
《全国新书目》 2022年第1期26-29,共4页
圣奥古斯丁在《论灵魂之伟大》中阐述了一种基于几何规律性的美学理论。他说,等边三角形比非等边三角形美丽,因为它们更"均等"(aequalitas)。正方形比等边三角形美丽。最美的则是圆,它没有棱角,圆周连贯的均等性不会被破坏。... 圣奥古斯丁在《论灵魂之伟大》中阐述了一种基于几何规律性的美学理论。他说,等边三角形比非等边三角形美丽,因为它们更"均等"(aequalitas)。正方形比等边三角形美丽。最美的则是圆,它没有棱角,圆周连贯的均等性不会被破坏。但在所有这些图形之上是点——它不可分,是自身的中心、开端和结局,是圆的生成源点,是所有图形中最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奥古斯丁 等边三角形 灵魂 美学理 均等性 图形 正方形 最美
原文传递
《论灵魂》水手与船类比再考察:新柏拉图主义的水手能否登上漫步派的船?
16
作者 赵越 《外国哲学》 2019年第2期25-55,共31页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卷二中水手与船在灵魂学研究中的类比,因其与漫步派灵魂定义的复杂关系引起了许多古代评注者的注意。本文试图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比较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与菲洛庞努斯两位古代作者对这一类比的不同态度并讨论其...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卷二中水手与船在灵魂学研究中的类比,因其与漫步派灵魂定义的复杂关系引起了许多古代评注者的注意。本文试图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比较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与菲洛庞努斯两位古代作者对这一类比的不同态度并讨论其背后哲学论证的背景,指出亚历山大拒斥这一类比的做法,相比后者运用可分离的现实性这一概念来接受这一类比的做法,既能够在释经立场上更好地解释亚历山大文本中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哲学上更合乎漫步派观点的理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灵魂 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 菲洛庞努斯 类比 现实性
原文传递
执行主编的话
17
《外国哲学》 2019年第2期1-3,共3页
本期《外国哲学》由六个栏目组成: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美国实用主义研究、青年之窗。"希腊哲学研究"栏目刊登了两篇论文,分别是吕纯山教授的《亚里士多德论理智德性与求真品质》和赵... 本期《外国哲学》由六个栏目组成: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美国实用主义研究、青年之窗。"希腊哲学研究"栏目刊登了两篇论文,分别是吕纯山教授的《亚里士多德论理智德性与求真品质》和赵越博士的《<论灵魂>水手与船类比再考察:新柏拉图主义的水手能否登上漫步派的船?》。论文出自两个年轻学者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柏拉图主义 外国哲学 希腊哲学 中世纪哲学 美国实用主义 理智德性 灵魂 近代哲学
原文传递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关系评析
18
作者 黄传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中所禀赋的特征差异,认为《自然诸短篇》比《论灵魂》更具经验性(特征论);(3)基于对亚氏对问题的论述逻辑,认为《自然诸短篇》是对《论灵魂》的推进(逻辑论);(4)基于整体性、融合性视角,认为《自然诸短篇》与《论灵魂》所阐释的思想是相互支撑与加强(互惠论)。这些解读各有千秋,不仅对深入理解亚氏灵魂思想具有启发性的意义,而且也对诠释亚氏整体思想体系具有方法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灵魂 《自然诸短篇》 关系
下载PDF
论灵魂
19
作者 海男 《广州文艺》 202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何谓灵魂?我们经常使用灵魂这个词,并且乐此不疲地使用它,仿佛在这个高于一切肉体的词汇中,我们就能卸下从视觉里看过去的满天乌云的沉重和灰暗。很多时辰,这个词,仿佛是一个存在而又看不见的伟大的神,在引渡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这是我... 何谓灵魂?我们经常使用灵魂这个词,并且乐此不疲地使用它,仿佛在这个高于一切肉体的词汇中,我们就能卸下从视觉里看过去的满天乌云的沉重和灰暗。很多时辰,这个词,仿佛是一个存在而又看不见的伟大的神,在引渡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这是我置身怒江大峡谷的一个早晨,我走在江岸——一条铺满砾石的岸滩。我蹲下去,触抚脚下的砾石。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过来了,他们边走边说话,声音节律仿佛在唱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大峡谷 灵魂 小学生 乐此不疲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简析
20
作者 朱开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6-89,85,共5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和“最伟大的思想家”。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亚里...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和“最伟大的思想家”。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但对其作专门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够。为此,笔者愿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思想 政治动物 古代希腊 专门系统 城邦国家 人生问题 灵魂 理智德性 道德价值 古希腊城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