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真假
1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 2023年第5期8-9,共2页
线段、线段,直线上“截”下来的一段,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小朋友,你认识线段了吗?请你在线段下面的括号里画“√”。
关键词 认识线段 真假 线段
下载PDF
着眼整体 揭示关联——“‘长方形和正方形’期末复习”磨课历程与思考
2
作者 帅莉 《小学数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41-44,共4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由于学生尚未系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也未曾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由于学生尚未系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也未曾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还处在较为具体的层面。同时,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在三年级下册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之后,不少学生常常不能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并由此导致对一些实际问题的错误理解。为此,在组织期末复习时,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希望通过期末复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感悟知识拓展和延伸的基本方向,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提升认识水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相关知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现将我们的磨课历程以及相应的思考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课 苏教版教材 平面图形 期末复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图形的认识 认识线段 正方形
原文传递
巧用“插叙”,拓展任务驱动学习空间
3
作者 朱润 严育洪 《小学数学教育》 2023年第6期7-8,共2页
回溯数学史,我们容易发现,教材呈现的顺序未必遵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例如,数学知识体系中是先描述直线概念,然后才定义射线和线段,但教材通常引导学生先认识线段,再认识射线和直线。这样的教学顺序虽然与数学知识的发展逻辑不符... 回溯数学史,我们容易发现,教材呈现的顺序未必遵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例如,数学知识体系中是先描述直线概念,然后才定义射线和线段,但教材通常引导学生先认识线段,再认识射线和直线。这样的教学顺序虽然与数学知识的发展逻辑不符,但却符合学生的认知现实——因为生活中看到的都是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知识体系 教学顺序 插叙 数学史 任务驱动学习 认识线段 教材呈现 认知现实
原文传递
在“做数学”中实现概念的建构——以《认识线段》一课为例
4
作者 袁敬丰 《我爱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做数学”,动脑与动手有机结合,师生在实践中深化数学概念,在动手中感悟数学乐趣,进而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做数学” 数学思维 认识线段
下载PDF
凸显数学本质 深化概念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仇飞舟 徐娟 《江苏教育》 2021年第52期152-152,154,共2页
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它既有抽象性,又包含具体内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教师应从儿童出发,遵循儿童的认识特点,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概念教学。下面以苏教版二上《认识线段》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 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它既有抽象性,又包含具体内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教师应从儿童出发,遵循儿童的认识特点,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概念教学。下面以苏教版二上《认识线段》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认识线段 概念教学 表象
下载PDF
在“做”中感知 在“悟”中建构——“角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刘旭 《小学数学教育》 2021年第24期29-31,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例1、例2以及相应"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线段、角,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例1、例2以及相应"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线段、角,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线和角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最基本的概念,建立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表象,掌握它们的特征是后续学习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认识多边形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 后续学习 角的度量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原文传递
基于“生活—数学”视角的概念教学——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的教学为例
7
作者 董春华 《数学教学通讯》 2021年第34期66-67,共2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概念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程。对于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而言,以利用生活模型寻找教学起点、基于儿童思维提炼概念本质、回归生活应用促进素养提升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颇为有效。
关键词 生活 儿童思维 概念教学 认识线段
下载PDF
无丝有线细操作 心手相连悟知源——以“认识线段”的教学为例探究数学课堂的有效动手操作
8
作者 曾潇洁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8年第9期39-40,共2页
好的数学活动是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并能充分体现数学本质的活动,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行针步线”“飞针走线”,化无形为有... 好的数学活动是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并能充分体现数学本质的活动,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行针步线”“飞针走线”,化无形为有形,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手操作 数学课堂 认识线段
下载PDF
一条毛线“玩”出数学内涵——《认识线段》教学实录
9
作者 张冬梅 《教育视界》 2019年第4期18-20,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2.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2.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3.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表象,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线段 小学数学 教学实录 “玩” 数学学习能力 平面图形 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从知识传递到素养提升——特级教师张冬梅《认识线段》课例解读
10
作者 丁昌桂 《教育视界》 2019年第4期21-23,共3页
“学科教学应当体现育人价值、落实育人目标”,一直是个说来容易却很难落地的问题。2018年12月26日,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冬梅在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执教的《认识线段》这节课,给我们带来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惊喜。短短的40分钟,张冬梅老师不... “学科教学应当体现育人价值、落实育人目标”,一直是个说来容易却很难落地的问题。2018年12月26日,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冬梅在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执教的《认识线段》这节课,给我们带来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惊喜。短短的40分钟,张冬梅老师不仅展示了她温暖亲和的教学风格,而且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提升的课堂转变,展现了教学的发展性特征,让所有与会教师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线段 特级教师 知识传递 张冬梅 素养 解读 课例 学科教学
下载PDF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说明
11
作者 龚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8年第11期57-58,共2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
关键词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二年级上册 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 苏教版
下载PDF
立足数学本质 促进儿童发展——《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思考
12
作者 张冬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18-21,共4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关键词 认识线段 教学本质 教学设计 儿童发展 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苏教版
下载PDF
关于低年级几何概念教学的思考——以“认识线段”教学为例
13
作者 章莲君 方晓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几何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几何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为例,说明低年级几何概念教学需要:为学生寻得概念的“发源地”,... 几何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几何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为例,说明低年级几何概念教学需要:为学生寻得概念的“发源地”,变模糊认识为清晰理解;为学生打造概念的“探究所”,化知识学习为活动体验;为学生创设概念的“应用场”,从知识巩固到思想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 几何概念教学 认识线段 抽象
下载PDF
聚焦“四个”过程 构建有效探索——《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反思
14
作者 王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年第6期6-8,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度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关键词 认识线段 教学实录 聚焦 反思 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
下载PDF
《认识线段》教学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施春燕 《小学教学设计》 2020年第29期50-51,共2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知师:红红的家在这个点的位置,另一个点是蓝蓝的家,想想看两家之间可以修一条怎样的路?把它的形状画下来。(学生设计路的形状)师: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学生介...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知师:红红的家在这个点的位置,另一个点是蓝蓝的家,想想看两家之间可以修一条怎样的路?把它的形状画下来。(学生设计路的形状)师: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师:听了你们的介绍,小蚂蚁会怎么选择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激趣 教学内容 共同评价 引入新知 苏教版 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原文传递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线段和射线
16
作者 宋煜阳 《小学数学教师》 2022年第1期75-76,共2页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以下活动认识线段和射线。一、辨认线段,丰富端点的含义1.动态演示拉紧的一段线,回忆线段的名称和特点。2.出示"一根直吸管""一束光射到墙上""一个动点向正东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等材料,...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以下活动认识线段和射线。一、辨认线段,丰富端点的含义1.动态演示拉紧的一段线,回忆线段的名称和特点。2.出示"一根直吸管""一束光射到墙上""一个动点向正东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等材料,讨论:哪些可以看成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演示 认识线段 射线
原文传递
低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发展形象思维的策略——以“认识线段”为例
17
作者 王琴 《名师在线》 2021年第5期65-66,共2页
低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要把握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情境导入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操作探究... 低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要把握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情境导入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操作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巩固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 认识线段 情境创设 操作探究 巩固应用
下载PDF
“角的度量”教学实践与反思
18
作者 武恒美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21年第11期72-73,共2页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角的度量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具体说,...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角的度量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具体说,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的度量 开口方向 量角器 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中心点 教学实践与反思
原文传递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教学设计
19
作者 樊月婵 《名师在线》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教材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2.能力目标: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教材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2.能力目标: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事物 数学与生活 第一课时 冀教版 教学设计 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线段
下载PDF
基于“问题发现”的类比学习——再认识线段和角
20
作者 侯文静 《数学之友》 2020年第4期61-63,65,共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重要.在学习完线段与角的相关知识后,基于线段与角的相似之处,利用学习的通性套路让学生领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从而能自主学习.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促探究,以“问题”促创新.本文借助线段与角的通性,借助类比思想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学习 类比思想 自主学习 路径与方法 认识线段 义务教育 数学课堂 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