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读马王堆帛书《衷》篇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5,共13页
承接前文,本文系对《衷》篇后半部分的解读,作者对这部分文字作了详细的辨析疏理,比照贯通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揭示出帛书《衷》篇丰富的易学内涵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今文易
下载PDF
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共7页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当为“四千”之误;同时进一步考定帛书《要》的篇首当为今本《系辞》的第十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篇名 字数
下载PDF
帛書《衷》篇校釋兩則
3
作者 范育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帛書《衷》篇中的兩處釋文、注釋作了補充、更正。第4行无妄卦内容中的“■”字,應释作“昔”,是其戰國寫法的遺留,“昔”讀作“束”,訓爲約束、收斂。第19行中的“五行”非《二三子》《要》篇所説的“地...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帛書《衷》篇中的兩處釋文、注釋作了補充、更正。第4行无妄卦内容中的“■”字,應释作“昔”,是其戰國寫法的遺留,“昔”讀作“束”,訓爲約束、收斂。第19行中的“五行”非《二三子》《要》篇所説的“地之五行”“天之五行”,而是與郭店簡、帛書《五行》篇中的“五行”一致,指“仁、義、禮、智、聖”五種德行,“五言”則是此“五行”在言語方面衍生的一個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書 所以嗇故也 五行 五言
下载PDF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新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9,共10页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川》之详说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衷》篇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共7页
本文主要系对帛书《衷》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作者不仅对《衷》篇所释诸卦之文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而且又将其所释之义与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参照互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认为《衷》篇解卦时使用了"旁通"... 本文主要系对帛书《衷》篇前半部分的解读,作者不仅对《衷》篇所释诸卦之文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而且又将其所释之义与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参照互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认为《衷》篇解卦时使用了"旁通"说;通过文句格式的比较,发现《衷》篇前文所释诸卦之文字应早于《衷》篇后文及今本《系辞.下》的"三陈九卦";通过对《说卦》相关文字的解读,证明在今、帛本"天地定位"章的差异问题上,应以帛本之说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三陈九卦 天地定位
下载PDF
读马王堆汉墓帛书《衷》篇札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化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 《周易》
下载PDF
帛书《衷》篇新释八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彬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3,共5页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孟》之卦有罪?死,无功而赏",?""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下载PDF
论帛书《衷》篇的象数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8,共6页
帛书《易传》《衷》篇具有丰富的象数思想,除学者所讨论的"卦气"说外,还包含以下思想:"得中"说,"爻变"说,以及"《乾》《离》同居、《坤》《坎》一体"说等。其中"得中"说与《衷》篇... 帛书《易传》《衷》篇具有丰富的象数思想,除学者所讨论的"卦气"说外,还包含以下思想:"得中"说,"爻变"说,以及"《乾》《离》同居、《坤》《坎》一体"说等。其中"得中"说与《衷》篇的得名密切相关,《衷》(中)篇篇名即取自于"得中"说的象数学背景。"《乾》《离》同居、《坤》《坎》一体"说不见于通行本《易传》,是帛书《衷》篇独特使用的象数学说。通过对帛书《衷》篇象数思想的挖掘,可以大大深化对《衷》篇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象数思想
原文传递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新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卜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坤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卜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坤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也",侍,读为待,言以待起用。"首福又皇",首当训为守,言守福而得休美。"龙不侍光而僮",光读为广,大义,言龙不待大而动。"让善之胃也",让善即让禅,为同义重复词语,礼让之义;"善而治",当读为禅而治,即禅让而治,表现了先秦儒家禅让治理天下的思想。"□□人与蠪相以",阙文可补"大",疑为"□[大]人与蠪相以",蠪即龙,以读为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键》之详说
下载PDF
帛书《易传》三篇阴阳观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4,共11页
帛书《易传》谈及阴阳概念集中在《二三子问》《衷》和《缪和》这三篇解《易》文献中,《二三子问》开篇言'龙之德',以'龙'之神能总述阴阳变易观,包含能阴能阳和变与不变两方面的内涵,以此突出由变化之极而衍生的宇宙万... 帛书《易传》谈及阴阳概念集中在《二三子问》《衷》和《缪和》这三篇解《易》文献中,《二三子问》开篇言'龙之德',以'龙'之神能总述阴阳变易观,包含能阴能阳和变与不变两方面的内涵,以此突出由变化之极而衍生的宇宙万物化生之义。《衷》开篇即提出'《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将抽象的阴阳概念落实到阴卦与阳卦、刚爻与柔爻上,核心是刚柔之变化,由此引申出乾坤、刚柔、动静、天地、文武之大义。《缪和》篇则从天道处立言,其曰:'凡天之道,一阴一阳。''阴阳',诸家多以'四季'解,其实不然,'阴阳'当谓'日月',此乃古书常例。此言天道对立转换的客观规律,可称之为自然天道观,与荀子的天论有某些相同之处。综上,帛书《易传》以阴阳变易观总述事物发展的两重性特征,又以刚柔变化和自然天道观深化之,具体地阐发、运用了传世本《易传》的阴阳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三子问》 《缪和》 阴阳
原文传递
《周易》与周文王关系补论
11
作者 李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0,共5页
《周易·系辞》中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等语,对于周文王与《周易》的关系有所论述。但是崔述认为这些话"皆为疑词而不敢... 《周易·系辞》中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等语,对于周文王与《周易》的关系有所论述。但是崔述认为这些话"皆为疑词而不敢决",此后信从者渐多。廖名春先生已经根据帛书《衷》篇,指出崔述之说不可信。但是他只讨论了"《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其实前一句也见于《衷》,但廖先生的释文仍然在句末用问号。本文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凡物流行》等文例及其语境,指出"《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也不是"皆为疑词而不敢决",而是表示陈述、肯定的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系辞》 帛书 《凡物流行》
下载PDF
张锡纯运用乳香、没药经验 被引量:25
12
作者 余玮 李苗 张聪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8-1240,共3页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近200余首,其中与乳香、没药相关方药多达22首,可见其对乳香、没药的运用确有其独到见解。张锡纯认为乳香味淡、气香、味窜,善于透窍理气,没药味辛、微酸、气味淡薄,擅长于化瘀理血,两者性皆微温,并用...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近200余首,其中与乳香、没药相关方药多达22首,可见其对乳香、没药的运用确有其独到见解。张锡纯认为乳香味淡、气香、味窜,善于透窍理气,没药味辛、微酸、气味淡薄,擅长于化瘀理血,两者性皆微温,并用则可达到宣通脏腑、流通经络的功效,故凡是胁腹、心胃、关节、肢体诸痛皆可治。对于乳香、没药多以生用为主,配伍比例多以1∶1为主,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妇等科及寒热虚实诸证。本文旨在进一步整理总结张锡纯运用乳香、没药药对的临床经验,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广的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中参西录》 乳香 没药 张锡纯
下载PDF
浅析蒋益兰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琳 蒋益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52-954,共3页
蒋益兰教授基于恶性肿瘤"虚、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理论,从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临证辨治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病证结合,分期论治,衷中参西的论治观,提倡带瘤生存和以人为本的肿瘤辨治观,重视肿瘤病人的心理疏导等五个... 蒋益兰教授基于恶性肿瘤"虚、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理论,从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临证辨治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病证结合,分期论治,衷中参西的论治观,提倡带瘤生存和以人为本的肿瘤辨治观,重视肿瘤病人的心理疏导等五个方面形成了诊疗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病证结合 中参西 蒋益兰
下载PDF
张锡纯应用石膏撷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丽 李成文 郭凤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6-2539,共4页
张锡纯溯源《神农本草经》,根据临床应用石膏的丰富经验,质疑石膏药性非大寒而为微寒,并亲自在家人身上进行试验,认为石膏具有凉而能散、透表解肌功效。扩大其主治范围与适应症,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多达72种,灵活应用含有石膏经方... 张锡纯溯源《神农本草经》,根据临床应用石膏的丰富经验,质疑石膏药性非大寒而为微寒,并亲自在家人身上进行试验,认为石膏具有凉而能散、透表解肌功效。扩大其主治范围与适应症,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多达72种,灵活应用含有石膏经方,并根据临床病情创制许多石膏新方,重视石膏配伍,拓展给药方法;尤其是喜欢大剂重用,每日用量多达1两-12两之间,其中治疗温热火毒病证每日用6两者较为多见。详细记录石膏治验医案,以案证论,理论结合临床,值得后辈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石膏 医学中参西录 药性 治验医案
原文传递
心脑共主神明之理论体系建构探讨 被引量:18
15
作者 肖倩 张光霁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8,12,共4页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神明藏于脑,发于心"的创见,探讨心脑共主神明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应用,提高其临床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医理、法、方、药四方面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理论阐述。其次,以现...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神明藏于脑,发于心"的创见,探讨心脑共主神明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应用,提高其临床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医理、法、方、药四方面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理论阐述。其次,以现代医学对心、脑生理病理的研究及临床案例佐证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合理性。最后,尝试将心脑共主神明学说与中医藏象理论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中参西录 张锡纯 心脑共主神明 理法方药 中医理论体系
下载PDF
张锡纯论大气下陷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贾建义 周维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研究张锡纯大气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大气下陷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大气下陷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大气的内涵与功用,大气下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大气下陷及其兼证的治疗。[结果]张锡... [目的]研究张锡纯大气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大气下陷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大气下陷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大气的内涵与功用,大气下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大气下陷及其兼证的治疗。[结果]张锡纯认为:生理上",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病理上,"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治疗上",若其下陷或仅一半,其剧者或至强半,皆可挽回其下陷之气以复其本位",并创制升陷汤及其系列方以治疗大气下陷证。[结论]张锡纯系统地阐述了大气的学术内涵及大气下陷的辨治经验,首创升陷汤及其系列方以治疗大气下陷证,补前人之未备,并在继承中逐步完善和创立了系统的胸中大气学说,发扬和丰富了中医学理论,是对中医学术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下陷 张锡纯 医学中参西录 大气论 升陷汤 治疗经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张锡纯治疗心悸辨证用药特色探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黄文娟 熊丽辉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中、下3册心悸医案的分析,探讨张锡纯治疗心悸的辨证用药特色,为临床辨证治疗心悸病提供实用而科学的指导。方法:采用Excell人工录入医案,进一步规范名词术语,进行结构化处理,并进行频数的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中、下3册心悸医案的分析,探讨张锡纯治疗心悸的辨证用药特色,为临床辨证治疗心悸病提供实用而科学的指导。方法:采用Excell人工录入医案,进一步规范名词术语,进行结构化处理,并进行频数的分析。结果:常见的诱因为劳累、产后;常见的脉象为数脉、无力脉、弱脉等;常用药物依次为:山茱萸、山药、生白芍、黄芪等;常用的药对为:龙骨与牡蛎、山茱萸与白芍、山茱萸与山药等。结论:张锡纯独具特色的论治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发病诱因、脉诊资料以及药物选择3个方面的重视,符合个体化的诊疗思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中参西录》 张锡纯 心悸 辨证用药特色
下载PDF
经营过程重构的时间、质量和成本折衷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永华 陈禹六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企业要成功地实施经营过程重构需要有定量的方法论作指导 ,才能对重构的效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时间、质量和成本折衷考虑模型作为重构及优化的依据。本文基于阶梯形CIM体系结构所给出的企业模型框架 ,进一步阐... 企业要成功地实施经营过程重构需要有定量的方法论作指导 ,才能对重构的效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时间、质量和成本折衷考虑模型作为重构及优化的依据。本文基于阶梯形CIM体系结构所给出的企业模型框架 ,进一步阐述了经营过程重构的概念。通过引入相应于不同质量等级的单位时间成本的概念 ,建立了时间、质量和成本折衷考虑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重构及优化 ,有助于避免经营过程重构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支持经营过程的持续改进 ,从而可有效地减少经营过程重构的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过程重构 时间 质量 成本拆模型 企业
下载PDF
张锡纯对黄芪认识之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玮 金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392,共3页
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表虚体弱所致的自汗、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虚性水肿,中气下陷而致的子宫脱垂、脱肛及疮疡溃破等诸证,具有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 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表虚体弱所致的自汗、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虚性水肿,中气下陷而致的子宫脱垂、脱肛及疮疡溃破等诸证,具有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且对黄芪的研究及应用也颇具特色。然而近代医学家张锡纯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独辟新义,认为黄芪不仅能利尿、补升脾胃大气,辨证得当还能补肝气。不仅如此,黄芪在祛外风、息内风、治疗肢体痿废、开寒饮以及滋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独特的运药经验打破了惯有的思维,扩大了黄芪的临床运用范围。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黄芪独到的的功效、配伍以及用量作了详尽的阐述,在临床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用药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功效 《医学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下载PDF
张锡纯三焦膜原理论探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塑宇 李春苹 汪剑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366-1369,共4页
张锡纯主张三焦有形有质,为网络周身脏腑表里之膜;借三焦膜原论以阐发三焦气化内涵,认为膜原是人身之气周流全身的媒介;并站在形气一体观的角度论治三焦膜原病变,颇具临床实用性。其论述引经据典,旁参西医,为揭示三焦内涵提供了新视角,... 张锡纯主张三焦有形有质,为网络周身脏腑表里之膜;借三焦膜原论以阐发三焦气化内涵,认为膜原是人身之气周流全身的媒介;并站在形气一体观的角度论治三焦膜原病变,颇具临床实用性。其论述引经据典,旁参西医,为揭示三焦内涵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三焦理论的临床应用,对三焦现代科研思路带来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膜原 张锡纯 医学中参西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