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天华的三首琵琶曲解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1-56,共6页
《歌舞引》《改进操》《虚籁》是刘天华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创作的三首琵琶作品,各曲无论从作品立意、乐曲结构还是演奏技法运用上皆有其突出的特点。在琵琶音乐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以后的琵琶音乐创作产... 《歌舞引》《改进操》《虚籁》是刘天华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创作的三首琵琶作品,各曲无论从作品立意、乐曲结构还是演奏技法运用上皆有其突出的特点。在琵琶音乐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以后的琵琶音乐创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歌舞引》 《改进操》
下载PDF
融会贯通 洋为中用——试析刘天华先生和他的琵琶作品《虚籁》 被引量:7
2
作者 盛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8年第3期38-39,共2页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革新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每提起刘天华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在二胡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刘天华先生在琵琶曲...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革新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每提起刘天华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在二胡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刘天华先生在琵琶曲的创作上也是一位开创先河的人物。他精通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并将西洋乐器及音乐中的大量元素运用到民族乐器演奏与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中,将民族乐器之间,中西乐器之间的演奏技法、记谱方法融会贯通,互相借鉴,洋为中用,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做出了典范。本文将试着就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琵琶曲《虚籁》的记谱、演奏中的西方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对琵琶这件乐器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与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民族音乐 融会贯通 创新 中西结合
下载PDF
暗吟天地间的华彩——《虚籁》探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逯凯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20世纪二十年代一首暗含着刘天华先生国乐改革思想的琵琶曲《虚籁》悄然而行。在这首代表着他三首琵琶曲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中,见证着刘天华先生的夙愿与中国哲学精神。本文从刘天华先生的生平入手,在先生为改进国乐所做的努力中寻找《虚... 20世纪二十年代一首暗含着刘天华先生国乐改革思想的琵琶曲《虚籁》悄然而行。在这首代表着他三首琵琶曲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中,见证着刘天华先生的夙愿与中国哲学精神。本文从刘天华先生的生平入手,在先生为改进国乐所做的努力中寻找《虚籁》的创作本源,以及对《虚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意韵拿捏等一系列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旨在寻找刘天华先生在《虚籁》中所给我们留下的音乐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国乐改革
原文传递
静夜思——浅析王范地演奏的《虚籁》之艺术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宏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由刘天华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虚籁》,是传统的琵琶文曲。乐曲风格清幽雅致,而且还借鉴了古琴、京韵大鼓等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别具一格。王范地的《虚籁》演奏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二度创作。他不但借鉴了诸如二胡、河北... 由刘天华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虚籁》,是传统的琵琶文曲。乐曲风格清幽雅致,而且还借鉴了古琴、京韵大鼓等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别具一格。王范地的《虚籁》演奏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二度创作。他不但借鉴了诸如二胡、河北梆子等更多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方式,而且还对演奏乐曲时的指法、肢体动作以及乐曲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尤其对臂重的控制和四指轮连挑等有十分精细的要求,从而使乐曲呈现出更为细腻、更富神韵的听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王范地 琵琶 二胡 河北梆子 臂重 四指轮连挑 艺术特点
原文传递
谈析琵琶曲《虚籁》左手揉弦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珍君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2期67-69,共3页
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在中国音乐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虚籁》作为刘天华先生的器乐作品中琵琶最为经典的三部作品之一,饱含着刘天华先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本文就琵琶曲《虚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左手揉弦技巧以及由琵琶曲... 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在中国音乐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虚籁》作为刘天华先生的器乐作品中琵琶最为经典的三部作品之一,饱含着刘天华先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本文就琵琶曲《虚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左手揉弦技巧以及由琵琶曲《虚籁》所产生的思考四个方面来分析整首作品,意在通过作品分析,能够在舞台演奏过程中对技巧性的把握、情感的拿捏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曲 左手揉弦
下载PDF
简析刘天华艺术风格及琵琶曲《虚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欣洁 《北方音乐》 2017年第3期94-94,99,共2页
在我国的民族器乐领域有一位伟大的演奏家,他的名字便是刘天华。他在对西乐进行吸收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对国乐进行改革,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虚籁》的剖析,从而进一步体味刘天华的艺术创作、艺... 在我国的民族器乐领域有一位伟大的演奏家,他的名字便是刘天华。他在对西乐进行吸收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对国乐进行改革,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虚籁》的剖析,从而进一步体味刘天华的艺术创作、艺术风格和演奏特点。随即探索将我国传统音乐进程与外国音乐发展加以融合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艺术风格 琵琶曲 二胡演奏家
下载PDF
国乐先驱者的心声——琵琶曲《虚籁》漫笔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曙鸣 《音乐爱好者》 1992年第1期8-9,共2页
任何一个演奏家都要对自己所演奏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把自己理解、感受到的美带给欣赏者,力争取得大家的认同。因此,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部作品会在演奏家中获得一致的解释。”但另一方面却因为许多名曲都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解... 任何一个演奏家都要对自己所演奏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把自己理解、感受到的美带给欣赏者,力争取得大家的认同。因此,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部作品会在演奏家中获得一致的解释。”但另一方面却因为许多名曲都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解释和因袭的处理,从而造成了演奏家的某些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曲 刘天华 国乐改进社 演奏实践 病中吟 音乐教育 人生旅途 空弦 音乐系
下载PDF
《虚籁》何谓“虚”?--对刘天华先生音乐意蕴的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丽荧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曲《虚籁》,又名《今夕》《长夜吟》,曲风委婉含蓄,意境深远,蕴含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关于本曲,刘先生并未留有音响资料,也没有任何关于乐曲的描述,多年来,许多专家及演奏者对此曲曲名的涵义进行了论证,异同互见。其实,...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曲《虚籁》,又名《今夕》《长夜吟》,曲风委婉含蓄,意境深远,蕴含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关于本曲,刘先生并未留有音响资料,也没有任何关于乐曲的描述,多年来,许多专家及演奏者对此曲曲名的涵义进行了论证,异同互见。其实,《虚籁》意指"无声"或"空虚的声音"这种论点不尽合理,从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刘天华先生的美学观等角度出发,《虚籁》的涵义更应从哲学范畴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音乐意蕴 静说
下载PDF
刘天华琵琶作品的音乐结构及风格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欣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9期74-75,共2页
琵琶被誉为“弹拨乐之王”,蕴含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刘天华对其进行改良,吸取各种乐器先进的演奏方法运用到作品创作中,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创作了《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三首琵琶曲,使琵琶艺术在保留琵琶古老韵味的同时又注... 琵琶被誉为“弹拨乐之王”,蕴含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刘天华对其进行改良,吸取各种乐器先进的演奏方法运用到作品创作中,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创作了《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三首琵琶曲,使琵琶艺术在保留琵琶古老韵味的同时又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三首琵琶作品,无论从作品立意、乐曲结构还是演奏技法运用上皆有其突出特点,对琵琶艺术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琵琶音乐由传统过渡到现代,三首作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歌舞引》 《改进操》 音乐结构 风格特点
下载PDF
《虚籁》,美的曲音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叶 《创作评谭》 2004年第11期59-60,共2页
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三首琵琶曲分别是《歌舞引》(1927年)、《改进操》(1927年)和《虚籁》(1929年)。这三首作品虽然写作的背景与动机都大不相同,但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鲜明地体现了刘氏风... 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三首琵琶曲分别是《歌舞引》(1927年)、《改进操》(1927年)和《虚籁》(1929年)。这三首作品虽然写作的背景与动机都大不相同,但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鲜明地体现了刘氏风格。而《虚籁》是三首作品中被琵琶艺术家弹奏得最为广泛的一首。这首乐曲无论是从教学还是从演奏的角度而言,都堪称琵琶作品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音 刘天华 改进操 民族乐器 写作手法 音乐教育家 音乐文献 音乐语言 乐艺
原文传递
意之所向 心之所至——刘天华琵琶曲《虚籁》探析
11
作者 梁懿琦 《岭南音乐》 2023年第3期73-77,共5页
琵琶曲《虚籁》是刘天华先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一方面在乐器音色、技法上体现了探索与革新,另一方面则在音乐发展和审美意趣上显现出对传统的继承与延续。本文从音乐发展、结构布局、演奏技法、音色表现等角度出发,探析曲中内在... 琵琶曲《虚籁》是刘天华先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一方面在乐器音色、技法上体现了探索与革新,另一方面则在音乐发展和审美意趣上显现出对传统的继承与延续。本文从音乐发展、结构布局、演奏技法、音色表现等角度出发,探析曲中内在的统一与动静、虚实、明暗之对比映衬所带来的音乐张力。由此体会音乐之“境”,探寻其背后超乎世俗的意蕴及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展衍 实相生 音色意味
原文传递
解析刘天华琵琶曲《虚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娴 《艺术科技》 2016年第3期182-182,211,共2页
一首琵琶曲于20世纪20年代悄然盛行,曲中暗含着刘天华先生国乐改革的进步思想。《虚籁》是他生平三首琵琶曲中最为典型的一首,饱含刘天华先生振兴国乐的满腔热情。本文就《虚籁》的曲名,及《虚籁》所承载的刘天华先生的美学观和哲学思... 一首琵琶曲于20世纪20年代悄然盛行,曲中暗含着刘天华先生国乐改革的进步思想。《虚籁》是他生平三首琵琶曲中最为典型的一首,饱含刘天华先生振兴国乐的满腔热情。本文就《虚籁》的曲名,及《虚籁》所承载的刘天华先生的美学观和哲学思想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琵琶曲 解析
下载PDF
琵琶文曲与慢板抒情乐段教学偶拾
13
作者 潘凤鸣 《音乐探索》 1987年第3期13-17,共5页
(一) 在琵琶众多的曲目中,譬如《小月儿高》、《飞花点翠》、《春江花月夜》、《塞上曲》、《月儿高》以及刘天华先生的《虚籁》、阿炳的《大浪淘沙》等乐曲都具有传统文曲和抒情曲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文曲 月儿高 刘天华 阿炳 抒情曲 塞上曲 板乐 《春江花月夜》 浪淘沙
下载PDF
浅析琵琶独奏曲《虚籁》的音乐处理及演奏技巧
14
作者 焦静修 《戏剧之家》 2023年第4期103-105,共3页
《虚籁》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作品,又名《今夕》《长夜吟》。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博采众长、贯通中西的创作手法,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本文通过剖析《虚籁》这首作品,对其音乐结构、音乐演... 《虚籁》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作品,又名《今夕》《长夜吟》。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博采众长、贯通中西的创作手法,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本文通过剖析《虚籁》这首作品,对其音乐结构、音乐演奏及处理技巧进行解读,着重分析其音乐处理及演奏技巧,以期对后学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琵琶艺术的健康发展以及本曲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下载PDF
道之虚静——再谈《虚籁》
15
作者 贾怡中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丹青一理,庸奇全赖以人品。音乐亦然,作品的奇俗与作曲家自身的格调有莫大关系。近代以来的琵琶新作,好听的不少,高格的却不多,《虚籁》1得其中的上品,因其绝去了甜俗之气,以虚实互衬的手法、超脱飘逸的风格及以“无”代有的意像,彰显... 丹青一理,庸奇全赖以人品。音乐亦然,作品的奇俗与作曲家自身的格调有莫大关系。近代以来的琵琶新作,好听的不少,高格的却不多,《虚籁》1得其中的上品,因其绝去了甜俗之气,以虚实互衬的手法、超脱飘逸的风格及以“无”代有的意像,彰显出了极高的艺术品位和纯熟作品之灵气。与当代部分难为受众理解的新作品、难脱传统巢臼的新曲、及卖弄技巧以造玄虚令人耳内喧哗的作品所不同的是,刘天华仅用了最简洁的音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音乐舞蹈 中国音乐 音乐语言 民族音乐 高格 艺术品位 林石城
原文传递
轮指在琵琶演奏中的运用
16
作者 姚莉娟 《剧影月报》 2014年第5期61-62,共2页
琵琶,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属弹拨类弦鸣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琵琶的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为民族乐器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其技法繁多,包括弹挑... 琵琶,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属弹拨类弦鸣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琵琶的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为民族乐器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其技法繁多,包括弹挑、轮指、扫拂、摇指等。如果说琵琶饱满、明亮、独特的音响效果源于其丰富的技法,那么轮指就是其技法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演奏 弦鸣乐器 乐器之王 民族乐器 《十面埋伏》 唱支山歌给党听 手型 文曲 演奏过程
下载PDF
两首传统琵琶曲的教学设计
17
作者 赵瑾 《黄河之声》 2013年第18期62-65,共4页
《虚籁》、《飞花点翠》是两首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琵琶传统乐曲。这两首乐曲也是学习琵琶者必学的乐曲,本文通过对这三首乐曲进行教学设计,着重将多种不同的技术语言如何运用于音乐表现方面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 《飞花点翠》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论琵琶曲《虚籁》中的教育指导作用
18
作者 张子越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8-30,共3页
通过对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虚籁》的学习,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国乐所处的环境危机和发展矛盾入手,探讨作者所表达的乐思到创作中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探讨其对当今民族音乐,国乐继承和发展所起到的教育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刘天华 国乐
下载PDF
乐曲《虚籁》演奏及教学感悟
19
作者 梁宁 《大舞台》 2017年第3期83-85,共3页
刘天华先生,这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贡献的艺术家生前创作了三首琵琶独奏曲,分别是《虚籁》《歌舞引》《改进操》。三首乐曲的音乐风格都有着突出的特点,所代表的琵琶音乐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起到了很好的承上... 刘天华先生,这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贡献的艺术家生前创作了三首琵琶独奏曲,分别是《虚籁》《歌舞引》《改进操》。三首乐曲的音乐风格都有着突出的特点,所代表的琵琶音乐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以后的琵琶音乐创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音乐创作 近代音乐 改进操 教学感悟 文曲 下滑音 把位 民族音乐
原文传递
中阮移植琵琶曲《虚籁》之我见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琪琪 杨靖 《乐器》 2019年第7期46-49,共4页
琵琶曲《虚籁》具有承传统、启现代的意义,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思想。通过对《虚籁》的作品分析,结合两种乐器的演奏实践,笔者根据琵琶曲《虚籁》移植改编了同名中阮曲。本文论述了在移植过程中调式定弦、演奏技法、音乐风格、审美内... 琵琶曲《虚籁》具有承传统、启现代的意义,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思想。通过对《虚籁》的作品分析,结合两种乐器的演奏实践,笔者根据琵琶曲《虚籁》移植改编了同名中阮曲。本文论述了在移植过程中调式定弦、演奏技法、音乐风格、审美内涵的诠释与再创造,并且总结概括这首中阮移植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琵琶 中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