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现代绘画观(下)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剑父 《美术》 1986年第3期57-59,共3页
五 新国画之表现 新国画除保留旧国画之形样(象)技法与精神外,更注意于气候,空气与物质之表现。 表现气候 气候于绘画上,实占重要的位置。如画春景,令人觉得春光明媚,如在春风之中;秋景,使你会感到秋到人间,金风荡漾的季节。
关键词 现代绘画 高剑父 经营位置 搜尽奇峰打草稿 风尘 风雨归舟 石涛 艺术思想 师造化
原文传递
慧远与“莲社”传说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昌武 《五台山研究》 2000年第3期9-17,共9页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贤”结“白莲社”之事 ,考之史实 ,大半是虚构。其中 ,属于儒的六人 ,虽然确有其人 ,并和慧远有关系 ,但从现存资料看 ,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 ;属于僧的十二人中 ,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贤”结“白莲社”之事 ,考之史实 ,大半是虚构。其中 ,属于儒的六人 ,虽然确有其人 ,并和慧远有关系 ,但从现存资料看 ,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 ;属于僧的十二人中 ,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元元年(40 2 )的这次结社活动 ;慧持、道生虽与慧远有交往 ,但此时也未在庐山 ;其余七僧 ,有的与庐山有因缘 ,有的资料缺为。因此说 ,这十位僧人不过是后人撮合的“庐山诸道人”的缩影。总之 ,慧远等“十余贤”结社之事 ,不是史实而是传说 ,但传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往往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面和制造这些传说人的真实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十八贤 白莲社 传说 净土信仰 教合一 居士佛教
全文增补中
英藏斯2073卷子敦煌话本故事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维平 《敦煌学辑刊》 1996年第2期34-39,共6页
英藏斯2073卷子敦煌话本故事探源周维平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斯2073号的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①(后或简称《话》),为北宋初年(972年)的抄本,是现存的一篇比较完整的话本小说。一、话本产生与流传的年代汤用彤... 英藏斯2073卷子敦煌话本故事探源周维平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斯2073号的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①(后或简称《话》),为北宋初年(972年)的抄本,是现存的一篇比较完整的话本小说。一、话本产生与流传的年代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唐代关于远公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远公话》 敦煌话本 《高僧传》 涅般木 东林寺 大藏经 净影寺慧远 全上古代秦汉国六朝文 民间艺人
下载PDF
庐山和庐山诗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19,共11页
【正】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 【正】 当长江突破三峡天险夺夔门而出宜昌之后,它的狭窄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变得宽广而平舒,它的两岸除了偶然出现起伏的丘陵,就全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就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基本景色。这条诞生在万山丛中的大江只有当它流过鄱湖平原的浔阳古郡时,才重新面对那似曾相识的回崖沓嶂,才重新在自己的江面映上山丛的青黛光影。这群秀出南斗旁而又贴近长江边的名山就是庐山。它如镶嵌在万里长江素练上的一颗晶莹透剔的绿色宝石,吸引着无数长江中下游旅行者恋恋不舍的目光。唐代诗人孟浩然从襄阳乘船东发,经过无尽的平野,才发现这座巍峨的名山,立刻吟下了“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的诗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朱元璋 山南 公元 陆修静 文化中心 明太祖 宝石 和尚
下载PDF
庐山“虎溪三笑”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怿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发生在庐山东林寺的"虎溪三笑"故事,虽非真实,却在宋代被广泛流传,反映了三教合流的时代趋势,表达了人们期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庐山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还体现了庐山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发达。
关键词 庐山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试析“虎溪三笑”人物故事画中的“道释”思想及关系
6
作者 彭姗姗 《荣宝斋》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虎溪三笑”是中国人物故事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它通过对六朝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这三个人物形象的描绘,体现了“三教合一”(儒道释)结合的思想倾向。这一题材自五代开始,就受到了众多画家的关注,相关作品甚多。本文在故事文本与... “虎溪三笑”是中国人物故事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它通过对六朝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这三个人物形象的描绘,体现了“三教合一”(儒道释)结合的思想倾向。这一题材自五代开始,就受到了众多画家的关注,相关作品甚多。本文在故事文本与图像对照的基础上,对这一题材中的人物体容比例和选型风貌、人物位置布局、以及山水衬景做了深入审美分析,揭示了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文化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释 思想内涵 艺术表现
原文传递
一团和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稼句 《苏州杂志》 2008年第3期77-78,共2页
"一团和气"这个词,出现并不太早,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说程颢待人接物和蔼平易,"明道先生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所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虽然这个词后来有多种释义,但将它来专指一... "一团和气"这个词,出现并不太早,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说程颢待人接物和蔼平易,"明道先生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所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虽然这个词后来有多种释义,但将它来专指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图 苏州 绘画形式 儒者 道士 成化 和尚 合一
原文传递
高丽文人笔下的“虎溪三笑”典故——以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崔雄权 《东疆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30-38,111,共9页
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三位文人生活在高丽后期武臣乱政后的黑暗年代。他们通过承袭了从新罗末开始的解读陶渊明的传统并通过留学中国的高丽僧人亲身耳闻以及当时文坛刮起的苏轼热接受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三位文人切入的角... 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三位文人生活在高丽后期武臣乱政后的黑暗年代。他们通过承袭了从新罗末开始的解读陶渊明的传统并通过留学中国的高丽僧人亲身耳闻以及当时文坛刮起的苏轼热接受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三位文人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倾向性有所不同,但其诗文都阐明了儒、释、道合流的观点,赞扬了典故中表现出来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脱离世俗的向往,肯定了陶渊明与慧远法师的人格。但文化冲撞中的误读现象也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李奎报 李齐贤 苏轼热
下载PDF
论朝鲜诗文中虎溪三笑与《三笑图》的题咏
9
作者 赵维国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4,共9页
晋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自梁代之后被佛家神化,渐渐演绎出虎溪三笑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画家题咏、绘事的主要题材。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文化渊源,慧远"虎溪三笑"的传说和《三笑图》在高丽王朝时期流入朝鲜半岛。... 晋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自梁代之后被佛家神化,渐渐演绎出虎溪三笑的传说,成为历代诗人、画家题咏、绘事的主要题材。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文化渊源,慧远"虎溪三笑"的传说和《三笑图》在高丽王朝时期流入朝鲜半岛。由于虎溪三笑传说所体现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与高丽后期的思想观念相契合,高丽文人以此作为素材创作了很多诗文。所以到了朝鲜王朝时期,随着政治斗争激烈、宦途险恶,士子文人往往借虎溪三笑典故或《三笑图》寄寓政治苦闷,抒发归隐山林之思,表现了朝鲜文人复杂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 题咏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虎溪花园 一个有故事的花园
10
作者 马克.基恩 凯.基恩 金兰兰 《风景园林》 2016年第9期88-97,共10页
虎溪花园是位于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新翼的庭院花园。该设计采用极简抽象艺术的风格,使用石头和苔藓为基本元素表达了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虎溪三笑"。因此,花园不是一个热闹的场所,而是将舒适和安静作为设计意图的空间... 虎溪花园是位于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新翼的庭院花园。该设计采用极简抽象艺术的风格,使用石头和苔藓为基本元素表达了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虎溪三笑"。因此,花园不是一个热闹的场所,而是将舒适和安静作为设计意图的空间。这是一处有意义的场所,是一个有故事的花园。"虎溪三笑"讲述的是三个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如何克服分歧实现共同友谊的故事。这个寓言故事对于现今这个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故事的主人公是佛教的高僧慧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元素表 garden 慧远 赫伯 山水园林 TIGER 自然式 项目区位
下载PDF
虎年·虎地·虎联
11
作者 葛磊 《今日中国》 1998年第1期61-63,共3页
虎年·虎地·虎联葛磊1998年是农历的戊寅年,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寅属虎,今年应为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 虎年·虎地·虎联葛磊1998年是农历的戊寅年,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寅属虎,今年应为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险要的关口称为“虎口”。在中国不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山 对联 牢关 生动形象 陶渊明 祁连山 石达开 剑门关 石头城
下载PDF
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香炉图像考
12
作者 赖晓兰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4,F0002,F0003,共7页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香炉,炉腹通景绘有一幅人物故事图。其所绘是何故事,故事源流如何?今从图像、文献、实物等多角度考证,该图像应源于唐宋以来流传的“虎溪三笑”故事。一、香炉器型及图像内容分析该香炉为敞口,颈微内...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香炉,炉腹通景绘有一幅人物故事图。其所绘是何故事,故事源流如何?今从图像、文献、实物等多角度考证,该图像应源于唐宋以来流传的“虎溪三笑”故事。一、香炉器型及图像内容分析该香炉为敞口,颈微内收,鼓腹,圈足。口沿下绘一周双弦纹。腹部采用通景式构图,用山石、瀑布、树木为隔景,将全图划分为二部分,即交谈、送别之景(封二:图一、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人物故事图 圈足 鼓腹 香炉 图划分 通景
原文传递
韩国高丽朝李奎报对“虎溪三笑”的接受与解读
13
作者 崔雄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9-46,共8页
韩国高丽文人李奎报通过苏轼、来华僧人以及韩国古代文人之间的传承等方式接受了"虎溪三笑"典故,并创作了众多别具风格的有关"虎溪三笑"典故的诗文作品,可谓造意与造语神采兼备。其中,李奎报对"虎溪三笑"... 韩国高丽文人李奎报通过苏轼、来华僧人以及韩国古代文人之间的传承等方式接受了"虎溪三笑"典故,并创作了众多别具风格的有关"虎溪三笑"典故的诗文作品,可谓造意与造语神采兼备。其中,李奎报对"虎溪三笑"典故或化用、或转用、又或直用,创造了"虎吼"、"陶令饮"、"陶潜卮"等别具新意的诗歌形象,以及彰显儒释对举、诗酒风流、回归田园等哲学文化诉求。不仅增添和丰富了"虎溪三笑"典故的内涵,也生动地展示了韩国文学创作传统的某些特性,并展现出了富有韩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奎报 儒释对举 诗酒风流 回归田园
下载PDF
虎年话虎联
14
作者 葛磊 《中州今古》 1998年第2期45-46,共2页
虎年话虎联文/葛磊鼠去牛走闻虎啸。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寅属虎,今年应是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老虎作为英武的形象,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 虎年话虎联文/葛磊鼠去牛走闻虎啸。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寅属虎,今年应是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老虎作为英武的形象,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险要的关口称为“虎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城山 对联 牢关 生动形象 东林寺 陶渊明 石头城 太平天国革命 岗峦起伏
下载PDF
中韩诗文中的三笑题咏
15
作者 曹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5,共6页
据旧题晋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载,慧远雅重陶渊明与陆修静,打破“送客不过虎溪”的惯例,“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尽管不乏学者对这类逸闻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唐宋以来“虎溪三笑”不时出现在艺术家笔下,成为诗文或绘画... 据旧题晋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载,慧远雅重陶渊明与陆修静,打破“送客不过虎溪”的惯例,“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尽管不乏学者对这类逸闻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唐宋以来“虎溪三笑”不时出现在艺术家笔下,成为诗文或绘画中的有趣题材。这一题材也受到海东艺术家与文学家的关注,不仅引来丹青摹绘,还出现诗文题咏。他们或向往“一笑乾坤窄”的“千古风流”,或追究三贤是否“同调”,或解析慧远“破戒”之因,诸多题旨既可形成与中国相关诗文的参照,也可反映域外文学家对慧远等三贤的评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陶渊明 陆修静 莲社 《莲社高贤传》
原文传递
日本五山诗僧笔下的“虎溪三笑”
16
作者 吴春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6,共7页
“虎溪三笑”故事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日本五山禅林的思想影响很大,五山诗僧以此为素材进行了大量汉诗文创作。诗僧们在“三笑”作品中歌颂三教一致、追慕高士风流,表现出对宋元“三笑”诗歌主题的基本承袭。同时也围绕“... “虎溪三笑”故事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日本五山禅林的思想影响很大,五山诗僧以此为素材进行了大量汉诗文创作。诗僧们在“三笑”作品中歌颂三教一致、追慕高士风流,表现出对宋元“三笑”诗歌主题的基本承袭。同时也围绕“三笑”不断进行有意识的、富有意味的诗意言说,创作出一系列与“三笑”原型不尽相同、甚至独具特色的诗作。表现出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特点,显示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与崇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文学 诗僧
下载PDF
七十年来关于傅抱石人物画研究述评
17
作者 张鹏 《荣宝斋》 2016年第8期138-149,共12页
众所周知,傅抱石(一九○四——一九六五)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他集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卓然。单言绘画,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峰并峙,而相对其山水画而言,学界对其人物画的关... 众所周知,傅抱石(一九○四——一九六五)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他集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卓然。单言绘画,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峰并峙,而相对其山水画而言,学界对其人物画的关注与研究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中国绘画史 美术史论家 国画家 美术教育家 人物画创作 仕女画 画中 山水画家
原文传递
东林送客处 笑别庐山远——作品《虎溪三笑》创作中画意的借鉴
18
作者 李福生 《宝藏》 2014年第7期28-29,共2页
名画一般深藏在博物馆或一些私人手中,常人很难见到,更不用说手摸。记得早在2006年,我就有把历代名画用高浮雕、圆雕等雕刻手法表现出来的愿望,后来由于材料等原因,目前只做出4件: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名画一般深藏在博物馆或一些私人手中,常人很难见到,更不用说手摸。记得早在2006年,我就有把历代名画用高浮雕、圆雕等雕刻手法表现出来的愿望,后来由于材料等原因,目前只做出4件: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佚名的《虎溪三笑》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寿山石雕《虎溪三笑》的创作首先要从一块奇石说起。2006年,说来凑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山石雕 富春山居图 韩干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 画意 高浮雕 夜宴图
原文传递
傅抱石与《虎溪三笑图》
19
作者 杨程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6期30-31,共2页
“虎溪三笑”题材绘画反映了中国古代儒、道、释的三教融合,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符合文人的理想追求,历来受到画家们的青睐。傅抱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史学家,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 “虎溪三笑”题材绘画反映了中国古代儒、道、释的三教融合,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符合文人的理想追求,历来受到画家们的青睐。傅抱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史学家,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其作品笔墨豪放潇洒、淋漓酣畅,情感强烈、真挚,画风雄健。傅抱石兼通文史,擅长绘制文学、历史题材绘画,《虎溪三笑图》即为此类绘画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慧远
下载PDF
秋之韵
20
作者 子曰 《天工》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幼年时我就爱上了麦秆画。那是20世纪60年代,我和表哥来到湖北的仙桃(时称沔阳),那时正是麦收的季节,步入眼帘的是遍地金黄的麦浪和挥舞着、闪烁着的银镰。可能是年幼好奇,我竟然用麦秆在地上自鸣得意地拼成一幅风景。师范学习美术专... 幼年时我就爱上了麦秆画。那是20世纪60年代,我和表哥来到湖北的仙桃(时称沔阳),那时正是麦收的季节,步入眼帘的是遍地金黄的麦浪和挥舞着、闪烁着的银镰。可能是年幼好奇,我竟然用麦秆在地上自鸣得意地拼成一幅风景。师范学习美术专业,在毕业创作的时候,我居然想做一幅麦杆画作品,可是最后不成,因为真正做起来才知道麦杆画的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之韵 麦杆画 遍地金 毕业创作 工艺美术大师 美术基础 书画家协会 羽毛画 工艺美术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