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识得破与忍不过
1
作者
潘铎印
《中华魂》
2024年第5期35-36,共2页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耐人寻味。唐朝时,一位录事薛某发高烧,在睡得昏昏沉沉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耐人寻味。唐朝时,一位录事薛某发高烧,在睡得昏昏沉沉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去。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冯梦龙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渔夫
耐人寻味
原文传递
唐人食鲙
2
作者
周岩壁
《文史知识》
CSSCI
2011年第8期106-110,共5页
明代才子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薛录事鱼服证仙》,是对唐李复言的传奇《薛伟》(《续玄怪录》卷2,《太平广记》卷471)的演绎。在细节上,它无意中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但弄不清绘,而且把鲜与绘混为一谈:“元来做童乍...
明代才子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薛录事鱼服证仙》,是对唐李复言的传奇《薛伟》(《续玄怪录》卷2,《太平广记》卷471)的演绎。在细节上,它无意中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但弄不清绘,而且把鲜与绘混为一谈:“元来做童乍的,最要刀快,将鱼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滚水里面一转,便捞起来,加上椒料,泼上香油,自然松脆鲜美。”(《醒世恒言》卷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唐人
《醒世恒言》
《续玄怪录》
《太平广记》
《
薛
伟》
冯梦龙
常识性
原文传递
徘徊于雅俗之间——从一篇小说的改写谈拟话本小说的夭折
3
作者
汝艳红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以往学术界对于拟话本夭折原因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对拟话本所处外部环境的指责和其自身缺陷的分析上,至于造成拟话本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则鲜少涉及。文章以《薛录事鱼服证仙》为例,拟从文人写作心态的角度入手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其...
以往学术界对于拟话本夭折原因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对拟话本所处外部环境的指责和其自身缺陷的分析上,至于造成拟话本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则鲜少涉及。文章以《薛录事鱼服证仙》为例,拟从文人写作心态的角度入手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其与原始作品的比较,指出在其改写为拟话本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雅化与俗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反映了文人写作中既想表达自我又要取悦市民的矛盾心态,而正是两种倾向的相互抵消造成了拟话本作品的平庸品格,致使拟话本的文人化无功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拟话本
雅化
俗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之比较
4
作者
宋茜茜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而来。《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主题思想、情节设置、叙事方式上又保留了日本文学的固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应鲤
鱼
》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识得破与忍得过
5
作者
张明
《启迪与智慧(上)》
2021年第3期32-33,共2页
《醒世恒言》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香饵诱惑,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来。作者冯梦龙点评道:...
《醒世恒言》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香饵诱惑,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来。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忍”是自我克制的能力。“识得破”需要聪明和智慧,“忍得过”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定力。“识”和“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自我克制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渔夫
几种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6
作者
刘勇强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卡夫卡在他的《变形记》中让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人的异化。而在16世纪前后,——如果不把更早的同题材文言小说算在内的话,一位中国的话本小说家竟也有类似的描写。在这位不知名的小说家笔下...
卡夫卡在他的《变形记》中让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人的异化。而在16世纪前后,——如果不把更早的同题材文言小说算在内的话,一位中国的话本小说家竟也有类似的描写。在这位不知名的小说家笔下,主人公变成了一条金鲤鱼。虽然两者的差异很大,但无论是大甲虫,还是金鲤鱼,小说家都是有意利用人的变形这种反常的形式,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醒世恒言》
小说
变形题材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如何跳出腐败陷阱
7
作者
冯灿锐
《工商行政管理》
2014年第21期77-77,共1页
《醒世恒言》中有个《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大意是: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官名)薛伟因病发高烧,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知是钓钩,但鱼饵实在诱人,到了口边,...
《醒世恒言》中有个《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大意是: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官名)薛伟因病发高烧,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知是钓钩,但鱼饵实在诱人,到了口边,他自思虽然暂时变成了鱼,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于是,到船周围游了一遭,怎奈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最终,薛录事难忍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腐败
《醒世恒言》
渔翁
钓钩
鱼
饵
故事
出身
原文传递
题名
识得破与忍不过
1
作者
潘铎印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魂》
2024年第5期35-36,共2页
文摘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耐人寻味。唐朝时,一位录事薛某发高烧,在睡得昏昏沉沉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去。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冯梦龙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渔夫
耐人寻味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人食鲙
2
作者
周岩壁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史知识》
CSSCI
2011年第8期106-110,共5页
文摘
明代才子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薛录事鱼服证仙》,是对唐李复言的传奇《薛伟》(《续玄怪录》卷2,《太平广记》卷471)的演绎。在细节上,它无意中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但弄不清绘,而且把鲜与绘混为一谈:“元来做童乍的,最要刀快,将鱼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滚水里面一转,便捞起来,加上椒料,泼上香油,自然松脆鲜美。”(《醒世恒言》卷26)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唐人
《醒世恒言》
《续玄怪录》
《太平广记》
《
薛
伟》
冯梦龙
常识性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徘徊于雅俗之间——从一篇小说的改写谈拟话本小说的夭折
3
作者
汝艳红
机构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文摘
以往学术界对于拟话本夭折原因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对拟话本所处外部环境的指责和其自身缺陷的分析上,至于造成拟话本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则鲜少涉及。文章以《薛录事鱼服证仙》为例,拟从文人写作心态的角度入手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其与原始作品的比较,指出在其改写为拟话本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雅化与俗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反映了文人写作中既想表达自我又要取悦市民的矛盾心态,而正是两种倾向的相互抵消造成了拟话本作品的平庸品格,致使拟话本的文人化无功而终。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拟话本
雅化
俗化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之比较
4
作者
宋茜茜
机构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文摘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而来。《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主题思想、情节设置、叙事方式上又保留了日本文学的固有特色。
关键词
《梦应鲤
鱼
》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比较
Keywords
Mengyingliyu
Xuelushiyufuzhengxian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I3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识得破与忍得过
5
作者
张明
机构
不详
出处
《启迪与智慧(上)》
2021年第3期32-33,共2页
文摘
《醒世恒言》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香饵诱惑,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来。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忍”是自我克制的能力。“识得破”需要聪明和智慧,“忍得过”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定力。“识”和“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关键词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自我克制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渔夫
几种关系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6
作者
刘勇强
出处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文摘
卡夫卡在他的《变形记》中让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人的异化。而在16世纪前后,——如果不把更早的同题材文言小说算在内的话,一位中国的话本小说家竟也有类似的描写。在这位不知名的小说家笔下,主人公变成了一条金鲤鱼。虽然两者的差异很大,但无论是大甲虫,还是金鲤鱼,小说家都是有意利用人的变形这种反常的形式,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认识。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醒世恒言》
小说
变形题材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如何跳出腐败陷阱
7
作者
冯灿锐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工商局
出处
《工商行政管理》
2014年第21期77-77,共1页
文摘
《醒世恒言》中有个《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大意是: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官名)薛伟因病发高烧,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知是钓钩,但鱼饵实在诱人,到了口边,他自思虽然暂时变成了鱼,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于是,到船周围游了一遭,怎奈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最终,薛录事难忍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
关键词
《
薛
录事
鱼
服
证
仙
》
腐败
《醒世恒言》
渔翁
钓钩
鱼
饵
故事
出身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识得破与忍不过
潘铎印
《中华魂》
2024
0
原文传递
2
唐人食鲙
周岩壁
《文史知识》
CSSCI
2011
0
原文传递
3
徘徊于雅俗之间——从一篇小说的改写谈拟话本小说的夭折
汝艳红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之比较
宋茜茜
《安康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识得破与忍得过
张明
《启迪与智慧(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刘勇强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原文传递
7
如何跳出腐败陷阱
冯灿锐
《工商行政管理》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