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片《舞蹈·非遗》:用镜头记录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冉 韩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纪录片《舞蹈·非遗》通过对我国非遗舞蹈代表性项目"云上舞""山中舞""水之舞""田间舞""海边舞"五大类别分别进行个案纪实,系统梳理了非遗舞蹈文化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与... 纪录片《舞蹈·非遗》通过对我国非遗舞蹈代表性项目"云上舞""山中舞""水之舞""田间舞""海边舞"五大类别分别进行个案纪实,系统梳理了非遗舞蹈文化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存续,实现了纪录片《舞蹈·非遗》对传播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舞蹈· 舞蹈 文化传播与传承
原文传递
我国舞蹈类非遗的影像化传播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妮 《北京文化创意》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舞蹈类非遗影像指包含舞蹈类非遗元素的纪录片、综艺节目、短视频、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在当代,非遗影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成为舞蹈类非遗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目前学界对传播模式的研究多从传播学这一传统视角出发,忽... 舞蹈类非遗影像指包含舞蹈类非遗元素的纪录片、综艺节目、短视频、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在当代,非遗影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成为舞蹈类非遗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目前学界对传播模式的研究多从传播学这一传统视角出发,忽视了对传播作品自身的关注。本文聚焦传播作品自身的创作方式,提出目前舞蹈类非遗影像化传播有两种模式,即原生态舞蹈记录模式与衍生态舞蹈创编模式,并从传播模式的六要素即传播主体、内容、方式、平台、目的以及影像化表现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舞蹈类非遗影像化传播的优化策略:扩大地域排查,完善影像档案;聚焦舞蹈事项,打造精品IP;引入跨界人才,提升传播能力。以期助力舞蹈类非遗的影像化传播,促进舞蹈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影像 影像化传播
原文传递
我国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3
作者 熊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个阶段,发文机构以舞蹈类高校以及二级舞蹈学院为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舞蹈类非遗的内涵、价值、传承、教学研究以及各种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运用研究。舞蹈类非遗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水平与合作亟待提升;缺少价值评估研究;尚未构建起传承体系;传承路径研究针对性不强;研究对象同质化严重,对知名度较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非遗研究不足;需要加强社会教学研究,推进跨学科运用与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CITESPACE 物质文化 传统民间舞蹈
下载PDF
舞蹈类“非遗”与地方高校专业教育的耦合模式研究——以肇庆地区为例
4
作者 兰寻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落实教育部对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肇庆地区舞蹈类非遗为抓手,以本地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文化传承双重职能为契机,深入探讨其结构功能,分析其耦合关系,探索具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落实教育部对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肇庆地区舞蹈类非遗为抓手,以本地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文化传承双重职能为契机,深入探讨其结构功能,分析其耦合关系,探索具有地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耦合模式,旨在为各地舞蹈专业教育与非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共同促进深刻变革,发挥领域间的有效耦合效应,激活其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肇庆 地方高校 舞蹈专业 耦合模式
下载PDF
活态传承视角下传统舞蹈类非遗发展新策略——以省级非遗舞貔貅为例
5
作者 张镇豪 赖彩辉 +2 位作者 陈莉纯 曾楚莹 胡思慧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10期0052-0054,共3页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舞貔 貅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还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基于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学习周期长、传承者老龄化、市场 推广不足等多重难题,本文通过现场考察和面对面访谈,深 入了解了舞貔貅当...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舞貔 貅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还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基于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学习周期长、传承者老龄化、市场 推广不足等多重难题,本文通过现场考察和面对面访谈,深 入了解了舞貔貅当前的发展状况。基于社会需求,文章提出 推行“大学生进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以期为 省级非遗舞貔貅注入新鲜血液,并促进其与社区居民生产生 活的融合,实现其活态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貔貅 活态传承 传统舞蹈
下载PDF
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娟 《艺术教育》 2022年第11期94-97,共4页
文章以传统舞蹈类非遗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的田野考察基础上,解析传统舞蹈类非遗的概念、特点、分类、保护现状,并针对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现象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传统舞蹈 保护 传承
原文传递
红河流域传统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两创”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迟燕琼 熊妮 《民族音乐》 2023年第5期47-52,共6页
舞蹈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当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 舞蹈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当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观在当代中国新的理论表达,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当代路径。红河流域是由红河流经地区所形成的多民族区域,流域内有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舞蹈类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为有效促进云南红河流域舞蹈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建构其传承与发展的“两创”路径,一是表演化,扩大舞蹈类非遗场域性;二是产业化,开发舞蹈类非遗新产业;三是教育化,通过教育促进非遗传承;四是数字化,借助数字媒体传承传播;五是生活化,强化舞蹈类非遗自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流域 “两创” 舞蹈 物质文化
下载PDF
国外图书馆参与舞蹈类非遗保护的理念及其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婷婷 《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外图书馆参与舞蹈类非遗保护的理念,并结合国内舞蹈类非遗资源库的实际建设情况,提出对我国图书馆进行舞蹈类非遗保护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国外图书馆 物质文化 舞蹈
下载PDF
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制度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曼君 郑书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4期174-177,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践中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却存在着利益分配的群体性矛盾、权利归属的分配性缺位、权利保护的垄断性冲突等现实困境。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践中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却存在着利益分配的群体性矛盾、权利归属的分配性缺位、权利保护的垄断性冲突等现实困境。在总结民间舞蹈类非遗作品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困境,该文提出完善版权登记和司法确权制度以增强权利明确性、从单一式保护到包容性增长以促进利益共享化、明确传播链主体的告知义务以提高传播透明度的制度构建进路,以期为提升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质量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继承创新 权益冲突 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下载PDF
肇庆舞蹈类非遗在地方高校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10
作者 兰寻 巩露遥 《大观(论坛)》 202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舞蹈类非遗作为地域文化的符号标志,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观念的载体。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广东肇庆地区各高校相继承担起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尽管形势渐好,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紧扣国家指导方向,对肇庆舞蹈类... 舞蹈类非遗作为地域文化的符号标志,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观念的载体。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广东肇庆地区各高校相继承担起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尽管形势渐好,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紧扣国家指导方向,对肇庆舞蹈类非遗融入当地高校进行研究,提出以理念为先导、教育为核心、数字化建设为拓展的活态传承路径,为地方高校教育注入生机的同时使肇庆的舞蹈类非遗活起来,使其被继续传承、传播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 舞蹈 地方高校 活态传承
原文传递
吉林市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宇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8期245-245,248,共2页
本文结合吉林市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实际,分析在现代化语境下非遗项目面临的传承困境以及影响非遗传承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根植于农耕社会,传承方式自身具有封闭、保守的特点,要不断加强宣传把非遗纳入到城市文化,促使非遗项目走... 本文结合吉林市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实际,分析在现代化语境下非遗项目面临的传承困境以及影响非遗传承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根植于农耕社会,传承方式自身具有封闭、保守的特点,要不断加强宣传把非遗纳入到城市文化,促使非遗项目走出乡村,真正拉近非遗和群众文化生活的距离,最后,文章提出了保护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舞蹈项目 传承 影响因素 方法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