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68
篇文章
<
1
2
…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说新语》刘注浅探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传武
《文献》
1986年第1期3-12,共10页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原貌怎样?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和作用?还有些什么不足之处?本文试就这几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刘孝标
不足之处
庄子
文学
刘义庆
考
异
德行
贾充
流传
原文传递
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漆永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3期13-16,共4页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法引起的。《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顾氏《礼记考异》据唐石经无“有文”二字,故认为二字乃衍文;段氏则认为“‘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行文之常法也。”因此以理断之,校二字为正文。《礼·曲礼》:“二名不徧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学
顾氏
乾嘉时期
乾嘉学术
吴派
段玉裁
考
异
底本
古本
古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万国公法》
版本问题
清廷
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
异
翻译
国家关系
闭关自守
清政府
中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享年考辨
被引量:
5
4
作者
袁行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35,共14页
享年问题是关于陶渊明的一大疑案,聚讼纷纭,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圆满解决。其中以主六十三岁说者最为普遍,自(宋)王质《栗里谱》以来至(清)陶澍《陶靖节年谱考异》、今人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均主此说,当今许多学...
享年问题是关于陶渊明的一大疑案,聚讼纷纭,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圆满解决。其中以主六十三岁说者最为普遍,自(宋)王质《栗里谱》以来至(清)陶澍《陶靖节年谱考异》、今人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均主此说,当今许多学者以及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享年
考
辨
文学史教材
诗文系年
逯钦立
考
异
年谱
原文传递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洁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77,共4页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张洁《文选》李善注中的反切和直音,是研究唐初语音的重要资料,对研究《切韵》音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李善注曾多次易稿,传抄本不一定是定本,流传中又几经缮写和翻刻,并经历了与五臣本合并、分裂的过程,...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张洁《文选》李善注中的反切和直音,是研究唐初语音的重要资料,对研究《切韵》音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李善注曾多次易稿,传抄本不一定是定本,流传中又几经缮写和翻刻,并经历了与五臣本合并、分裂的过程,以致讹误颇多。历代有很多学者著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文选》李善注
《
考
异
》
《上林赋》
《集韵》
《鲁灵光殿赋》
音切
《说文》
《长笛赋》
六臣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被引量:
5
6
作者
钦伟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0,F003,共18页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上 ) (下 )〉的续篇。一般认为 ,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 ,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 ,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 ,认为从隋唐五代至...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上 ) (下 )〉的续篇。一般认为 ,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 ,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 ,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 ,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 ,《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 ,当时 ,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 ,《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 ,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 ,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 ,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 ,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 ,实际与《参同契》无关 ,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 ,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 ,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 ,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 (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 )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 ,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 ,作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朱熹
经文
南宋初期
演变史
文献形态
隋唐五代
《道藏》
基本情况
南宋后期
宋末元初
道教研究
学理论
注本
先天
思想
考
异
易学史
无名氏
丹经
所知
文本
状态
安定
解释
起源
内丹
邵雍
认识
原文传递
改“冤屈”为“怨恨”:《窦娥冤》初译本考异
7
作者
斯维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1838年,《窦娥冤》由启蒙思潮下重视女性平民主人公的法国汉学家巴赞首次翻译。比勘译本与所据臧本发现,他总体上强调“极致审慎忠实”,唯对窦娥唱词改持“翻译不是屈从”的理念。巴赞把窦娥的“冤”,译为由休谟列入悲剧情绪的“怨恨”...
1838年,《窦娥冤》由启蒙思潮下重视女性平民主人公的法国汉学家巴赞首次翻译。比勘译本与所据臧本发现,他总体上强调“极致审慎忠实”,唯对窦娥唱词改持“翻译不是屈从”的理念。巴赞把窦娥的“冤”,译为由休谟列入悲剧情绪的“怨恨”,对应汉语同音字“怨”。不过,译本里主人公的“正义怨恨”,已迥异于休谟意义上属于观众且与社会整体“正义”对立的“怨恨”,法学出身的巴赞使用的是另一位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斯密《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改造后的概念。通过作为批评的翻译,巴赞把窦娥重塑为有别于古典标准的现代悲剧主人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悲剧主人公
巴赞
《道德情操论》
考
异
窦娥
启蒙思潮
法国汉学家
原文传递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燕永成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7,共7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卷《长编》中,李焘用功最勤的是治平至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录》
《神宗实录》
运用状况
李焘
《
考
异
》
熙宁
绍圣
宋会要辑稿
王安石
史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尚书》与历代“石经”(续完)
被引量:
4
9
作者
刘起釪
《史学史研究》
198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三、唐石经唐石经,又专称《开成石经》、《雍石经》。此石经开始刻于唐大和七年(833),成于开成二年(837)。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共二百二十七石。刻《易》、《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等九经及《孝经》、《论语》、《尔...
三、唐石经唐石经,又专称《开成石经》、《雍石经》。此石经开始刻于唐大和七年(833),成于开成二年(837)。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共二百二十七石。刻《易》、《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等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种,计160卷。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二种。(至清康熙三年陕抚贾汉复补刻《孟子》九石,康熙廿二年,麻尔图又刻《大学》、《中庸》二石。但《孟子》在唐时列于子而不列于经,《大学》、《中庸》则原刻在《礼记》中)。《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
国子监
孟子
孝经
春秋三传
考
异
金石文字
北宋
罗振玉
论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骚》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解
被引量:
5
10
作者
金开诚
《文学遗产》
1985年第4期12-17,共6页
《离骚》是一篇内容明确、结构谨严的古典抒情杰作,但因流传年代久远,难免在原作的解释中发生种种分歧;篇中“三求女”与“灵氛占卜”“巫氛降神”各节尤为聚讼纷纭之点。由于这几节的问题主要不在词句训诂、文字考异方面,
关键词
《离骚》
体结构
求女
抒情
古典
原作
灵氛
考
异
原文传递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枳实”考异
被引量:
5
11
作者
朱毓梅
李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7-428,共2页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虽都有药物枳实,但实质不同,《神农本草经》中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主产于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不但药物基原发生...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虽都有药物枳实,但实质不同,《神农本草经》中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主产于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不但药物基原发生变化,且从用药上分出枳实、枳壳二种,故宋本《伤寒论》中的枳实,是药物品种变迁及分化后的枳实。《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名实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宋代
伤寒论
枳实
考
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与宋代刻书
被引量:
5
12
作者
曹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
【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漳州、潭州;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侍讲。庆元六年(1200)病死。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称徽国公。朱熹一生在学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唐仲友
吕祖谦
枢密院
江西
徽州
史学
举正
漳州
考
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汉书·挹娄传》考异
被引量:
5
13
作者
林树山
《黑河学刊》
1989年第1期77-81,共5页
只要认真对照一下《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分别所载的〈挹娄传〉,今人则不难发现:前者基本上是对后者的照转照录。这一点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亦为两部史书撰写者的生年(《三国志》的撰写者西晋大史学家陈寿为公元233~297年,而《后汉...
只要认真对照一下《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分别所载的〈挹娄传〉,今人则不难发现:前者基本上是对后者的照转照录。这一点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亦为两部史书撰写者的生年(《三国志》的撰写者西晋大史学家陈寿为公元233~297年,而《后汉书》的撰写者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为公元398~445年)所证实。令人惋惜的是,范晔在转录史料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本来不应出现的贻误后学的纰谬、出入和疏漏。为对照方便,现将两部史书的有关部分照录如下: 《后汉书·挹娄传》(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挹娄
夫余
《三国志》
沃沮
贻误后学
句丽
勿吉
范哗
历代学者
考
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大昕学术思想述略——兼论对乾嘉学者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俊义
《史学集刊》
1984年第1期45-54,共10页
钱大昕是人们熟悉的乾嘉学者,以其所著《二十二史考异》与王鸣盛、赵翼齐名。长期来,一些著述论及钱大昕在学术上的功过得失时,总是列举其如何勘正旧史之疏漏,校订史书传写刊刻之衍脱,及考证历来史注之舛谬,如此等等。似乎他只是一个纯...
钱大昕是人们熟悉的乾嘉学者,以其所著《二十二史考异》与王鸣盛、赵翼齐名。长期来,一些著述论及钱大昕在学术上的功过得失时,总是列举其如何勘正旧史之疏漏,校订史书传写刊刻之衍脱,及考证历来史注之舛谬,如此等等。似乎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考史学家,是乾嘉学派中“为考证而考证”的典型代表。也有些论者举钱大昕做过清朝的官,还曾自题像赞曰:“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笈,不为不富;研思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清代学术
学术思想
乾嘉学派
王鸣盛
乾隆
《元史》
评价问题
学者
考
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辨
被引量:
5
15
作者
杨志玖
《文献》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故事》与《谏录》都是记载唐初大臣魏徵谏诤言行的专集,过去有人认为是一部书。由于后书现存而前书已佚,无从断其是非。据笔者探索,似以认其为二书为宜。申述如下。一《新唐书》卷58《艺文志·史部·故事类》
关键词
故事
艺文志
点校本
新唐书
考
异
古籍出版
著录
资治通鉴
封禅
司马光
原文传递
从《通鉴考异》看《通鉴》的史料来源与选材特点
被引量:
4
16
作者
邱居里
《史学史研究》
1985年第3期10-21,共12页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
异
司马光
史料来源
资治通鉴
正史
史料价值
隋唐五代
封建统治者
五代史
三个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历史考据学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
被引量:
4
17
作者
邹志峰
《文献》
2000年第4期117-140,共24页
宋代学术以理学为特色,与之相应,在史书的修纂中形成了义理史学一类,以孙甫《唐史论断》、范祖禹《唐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为代表,主张在史学中以微言大义为旨,不太重视历史事实的考据.……
关键词
唐史论断
范祖禹
孙甫
史著
容斋随笔
本证法
考
异
新唐书纠谬
修纂
《通鉴》
原文传递
关于刘恕参加《通鉴》编修的补充说明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曾瑜
《文史哲》
1980年第5期62-64,共3页
仓修良同志撰写《【通鉴】编修的“全局副手”——刘恕》一文(见《杭州大学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科学报告会论文集》),对我在《文史哲》1977年第三期《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有必要作一补充说明。关于刘恕参加...
仓修良同志撰写《【通鉴】编修的“全局副手”——刘恕》一文(见《杭州大学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科学报告会论文集》),对我在《文史哲》1977年第三期《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有必要作一补充说明。关于刘恕参加《通鉴》的丛目与长编的编修,到底是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还是五代十国部分,历来众说歧异。例如宋人晁说之说:“自三国历九朝而隋则刘道原,唐迄五代则范纯甫。”而徐度《却扫编》卷下说:“司马温公编修《资治通鉴》,辟刘贡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资治通鉴
五代十国
司马光
范祖禹
文史哲
熙宁
考
异
后五代
洛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集传本及校理源流管窥
被引量:
3
19
作者
常思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
考
异
》
欧阳修
韩愈集
《顺宗实录》
《韩集举正》
石本
东雅堂本
五百家注
校本
《四库全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被引量:
3
20
作者
李云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藉,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勘误
司马光
胡三省
史学著作
《
考
异
》
《新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说新语》刘注浅探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传武
机构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文献》
1986年第1期3-12,共10页
文摘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原貌怎样?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和作用?还有些什么不足之处?本文试就这几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刘孝标
不足之处
庄子
文学
刘义庆
考
异
德行
贾充
流传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漆永祥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3期13-16,共4页
文摘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法引起的。《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顾氏《礼记考异》据唐石经无“有文”二字,故认为二字乃衍文;段氏则认为“‘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行文之常法也。”因此以理断之,校二字为正文。《礼·曲礼》:“二名不徧讳”。
关键词
校勘学
顾氏
乾嘉时期
乾嘉学术
吴派
段玉裁
考
异
底本
古本
古书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开玺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万国公法》
版本问题
清廷
第二次鸦片战争
考
异
翻译
国家关系
闭关自守
清政府
中外
分类号
D99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G256.2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享年考辨
被引量:
5
4
作者
袁行霈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35,共14页
文摘
享年问题是关于陶渊明的一大疑案,聚讼纷纭,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圆满解决。其中以主六十三岁说者最为普遍,自(宋)王质《栗里谱》以来至(清)陶澍《陶靖节年谱考异》、今人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均主此说,当今许多学者以及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关键词
陶渊明
享年
考
辨
文学史教材
诗文系年
逯钦立
考
异
年谱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洁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77,共4页
文摘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张洁《文选》李善注中的反切和直音,是研究唐初语音的重要资料,对研究《切韵》音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李善注曾多次易稿,传抄本不一定是定本,流传中又几经缮写和翻刻,并经历了与五臣本合并、分裂的过程,以致讹误颇多。历代有很多学者著书校...
关键词
《广韵》
《文选》李善注
《
考
异
》
《上林赋》
《集韵》
《鲁灵光殿赋》
音切
《说文》
《长笛赋》
六臣本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被引量:
5
6
作者
钦伟刚
机构
东京大学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0,F003,共18页
文摘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上 ) (下 )〉的续篇。一般认为 ,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 ,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 ,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 ,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 ,《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 ,当时 ,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 ,《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 ,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 ,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 ,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 ,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 ,实际与《参同契》无关 ,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 ,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 ,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 ,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 (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 )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 ,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 ,作成了?
关键词
《参同契》
朱熹
经文
南宋初期
演变史
文献形态
隋唐五代
《道藏》
基本情况
南宋后期
宋末元初
道教研究
学理论
注本
先天
思想
考
异
易学史
无名氏
丹经
所知
文本
状态
安定
解释
起源
内丹
邵雍
认识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改“冤屈”为“怨恨”:《窦娥冤》初译本考异
7
作者
斯维
机构
重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8—19世纪戏曲传播史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23CDJSKJC07)成果。
文摘
1838年,《窦娥冤》由启蒙思潮下重视女性平民主人公的法国汉学家巴赞首次翻译。比勘译本与所据臧本发现,他总体上强调“极致审慎忠实”,唯对窦娥唱词改持“翻译不是屈从”的理念。巴赞把窦娥的“冤”,译为由休谟列入悲剧情绪的“怨恨”,对应汉语同音字“怨”。不过,译本里主人公的“正义怨恨”,已迥异于休谟意义上属于观众且与社会整体“正义”对立的“怨恨”,法学出身的巴赞使用的是另一位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斯密《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改造后的概念。通过作为批评的翻译,巴赞把窦娥重塑为有别于古典标准的现代悲剧主人公。
关键词
《窦娥冤》
悲剧主人公
巴赞
《道德情操论》
考
异
窦娥
启蒙思潮
法国汉学家
分类号
H32 [语言文字—法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燕永成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7,共7页
文摘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卷《长编》中,李焘用功最勤的是治平至靖...
关键词
《实录》
《神宗实录》
运用状况
李焘
《
考
异
》
熙宁
绍圣
宋会要辑稿
王安石
史官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书》与历代“石经”(续完)
被引量:
4
9
作者
刘起釪
出处
《史学史研究》
1984年第1期74-81,共8页
文摘
三、唐石经唐石经,又专称《开成石经》、《雍石经》。此石经开始刻于唐大和七年(833),成于开成二年(837)。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共二百二十七石。刻《易》、《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等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种,计160卷。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二种。(至清康熙三年陕抚贾汉复补刻《孟子》九石,康熙廿二年,麻尔图又刻《大学》、《中庸》二石。但《孟子》在唐时列于子而不列于经,《大学》、《中庸》则原刻在《礼记》中)。《尚书》
关键词
石经
国子监
孟子
孝经
春秋三传
考
异
金石文字
北宋
罗振玉
论语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骚》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解
被引量:
5
10
作者
金开诚
出处
《文学遗产》
1985年第4期12-17,共6页
文摘
《离骚》是一篇内容明确、结构谨严的古典抒情杰作,但因流传年代久远,难免在原作的解释中发生种种分歧;篇中“三求女”与“灵氛占卜”“巫氛降神”各节尤为聚讼纷纭之点。由于这几节的问题主要不在词句训诂、文字考异方面,
关键词
《离骚》
体结构
求女
抒情
古典
原作
灵氛
考
异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枳实”考异
被引量:
5
11
作者
朱毓梅
李明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7-428,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07CB52600)
文摘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虽都有药物枳实,但实质不同,《神农本草经》中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主产于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不但药物基原发生变化,且从用药上分出枳实、枳壳二种,故宋本《伤寒论》中的枳实,是药物品种变迁及分化后的枳实。《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名实不合。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宋代
伤寒论
枳实
考
异
分类号
R281.2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与宋代刻书
被引量:
5
12
作者
曹之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文摘
【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漳州、潭州;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侍讲。庆元六年(1200)病死。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称徽国公。朱熹一生在学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
关键词
朱熹
唐仲友
吕祖谦
枢密院
江西
徽州
史学
举正
漳州
考
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汉书·挹娄传》考异
被引量:
5
13
作者
林树山
出处
《黑河学刊》
1989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摘
只要认真对照一下《后汉书》与《三国志》中分别所载的〈挹娄传〉,今人则不难发现:前者基本上是对后者的照转照录。这一点已为历代学者所公认,亦为两部史书撰写者的生年(《三国志》的撰写者西晋大史学家陈寿为公元233~297年,而《后汉书》的撰写者南朝宋史学家范晔为公元398~445年)所证实。令人惋惜的是,范晔在转录史料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本来不应出现的贻误后学的纰谬、出入和疏漏。为对照方便,现将两部史书的有关部分照录如下: 《后汉书·挹娄传》(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
关键词
挹娄
夫余
《三国志》
沃沮
贻误后学
句丽
勿吉
范哗
历代学者
考
异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大昕学术思想述略——兼论对乾嘉学者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俊义
出处
《史学集刊》
198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文摘
钱大昕是人们熟悉的乾嘉学者,以其所著《二十二史考异》与王鸣盛、赵翼齐名。长期来,一些著述论及钱大昕在学术上的功过得失时,总是列举其如何勘正旧史之疏漏,校订史书传写刊刻之衍脱,及考证历来史注之舛谬,如此等等。似乎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考史学家,是乾嘉学派中“为考证而考证”的典型代表。也有些论者举钱大昕做过清朝的官,还曾自题像赞曰:“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笈,不为不富;研思经史,
关键词
钱大昕
清代学术
学术思想
乾嘉学派
王鸣盛
乾隆
《元史》
评价问题
学者
考
异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辨
被引量:
5
15
作者
杨志玖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系
出处
《文献》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文摘
《故事》与《谏录》都是记载唐初大臣魏徵谏诤言行的专集,过去有人认为是一部书。由于后书现存而前书已佚,无从断其是非。据笔者探索,似以认其为二书为宜。申述如下。一《新唐书》卷58《艺文志·史部·故事类》
关键词
故事
艺文志
点校本
新唐书
考
异
古籍出版
著录
资治通鉴
封禅
司马光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通鉴考异》看《通鉴》的史料来源与选材特点
被引量:
4
16
作者
邱居里
出处
《史学史研究》
1985年第3期10-21,共12页
文摘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
关键词
考
异
司马光
史料来源
资治通鉴
正史
史料价值
隋唐五代
封建统治者
五代史
三个时期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历史考据学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
被引量:
4
17
作者
邹志峰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系宋史专业
出处
《文献》
2000年第4期117-140,共24页
文摘
宋代学术以理学为特色,与之相应,在史书的修纂中形成了义理史学一类,以孙甫《唐史论断》、范祖禹《唐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为代表,主张在史学中以微言大义为旨,不太重视历史事实的考据.……
关键词
唐史论断
范祖禹
孙甫
史著
容斋随笔
本证法
考
异
新唐书纠谬
修纂
《通鉴》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刘恕参加《通鉴》编修的补充说明
被引量:
3
18
作者
王曾瑜
出处
《文史哲》
1980年第5期62-64,共3页
文摘
仓修良同志撰写《【通鉴】编修的“全局副手”——刘恕》一文(见《杭州大学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科学报告会论文集》),对我在《文史哲》1977年第三期《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有必要作一补充说明。关于刘恕参加《通鉴》的丛目与长编的编修,到底是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还是五代十国部分,历来众说歧异。例如宋人晁说之说:“自三国历九朝而隋则刘道原,唐迄五代则范纯甫。”而徐度《却扫编》卷下说:“司马温公编修《资治通鉴》,辟刘贡甫、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资治通鉴
五代十国
司马光
范祖禹
文史哲
熙宁
考
异
后五代
洛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集传本及校理源流管窥
被引量:
3
19
作者
常思春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
考
异
》
欧阳修
韩愈集
《顺宗实录》
《韩集举正》
石本
东雅堂本
五百家注
校本
《四库全书》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被引量:
3
20
作者
李云
机构
北京大学图书馆
出处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摘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藉,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勘误
司马光
胡三省
史学著作
《
考
异
》
《新注》
Keywords
Zizhitongjian
proofreading
SIMA Guang
HU San-xing
分类号
K204.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说新语》刘注浅探
徐传武
《文献》
1986
13
原文传递
2
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
漆永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陶渊明享年考辨
袁行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5
原文传递
5
《文选》李善音切校议
张洁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钦伟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5
原文传递
7
改“冤屈”为“怨恨”:《窦娥冤》初译本考异
斯维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8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
燕永成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尚书》与历代“石经”(续完)
刘起釪
《史学史研究》
198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离骚》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解
金开诚
《文学遗产》
1985
5
原文传递
11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枳实”考异
朱毓梅
李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朱熹与宋代刻书
曹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后汉书·挹娄传》考异
林树山
《黑河学刊》
198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钱大昕学术思想述略——兼论对乾嘉学者的评价问题
王俊义
《史学集刊》
198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辨
杨志玖
《文献》
北大核心
1993
5
原文传递
16
从《通鉴考异》看《通鉴》的史料来源与选材特点
邱居里
《史学史研究》
198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宋代历史考据学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
邹志峰
《文献》
2000
4
原文传递
18
关于刘恕参加《通鉴》编修的补充说明
王曾瑜
《文史哲》
198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韩愈集传本及校理源流管窥
常思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李云
《洛阳大学学报》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