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高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60,共16页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相隔一衣带水,自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元朝建立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高丽王朝。元与高丽之间,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老乞大》和《朴通事》两书,便是这种联系的很好的例证。
关键词 《朴通事》 通事 朝鲜半岛 高丽僧人 经济文化 文化交流 《西游记》 取经故事
原文传递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 被引量:20
2
作者 汪维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5,共8页
《老谚》、《朴谚》的汉文部分跟《训世》成书时间仅相差约十年,又同是朝鲜人所编写的汉语口语教科书,可是它们的语言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三个表格列出"老朴"与《训世》的词汇差异一百多项,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 《老谚》、《朴谚》的汉文部分跟《训世》成书时间仅相差约十年,又同是朝鲜人所编写的汉语口语教科书,可是它们的语言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三个表格列出"老朴"与《训世》的词汇差异一百多项,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老谚》《朴谚》有些词沿用《原老》《原朴》而未改;方言背景不同;文体和内容有异;编者个人用词习惯不同。文章举例分析了其中的前两个方面。初步结论是:《老谚》《朴谚》与《训世》的方言背景不同,《训世》中存在南方官话的成分;《老谚》《朴谚》使用的语言是明代前期(15世纪后期)的北方官话,其中还保留了一些元代"汉儿言语"的成分,《朴谚》中可能还存在少量南方官话的成分;《训世》编者李边所习得的可能是15世纪后期朱明皇朝上层人士所说的口语,其中的南方官话成分或许是北上的皇室集团从江淮地区带过去的,因此跟《老谚》《朴谚》所反映的地道的北京话相比呈现出若干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通事 《训世评话》 词汇差异 近代汉语
原文传递
朝鲜对音文献浅论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基石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8,共10页
1443年朝鲜文字──训民正音创制以后,朝鲜李氏王朝刊行了《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四声通解》、《译语类解》、《翻译老艺大·扑通事》等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这些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 1443年朝鲜文字──训民正音创制以后,朝鲜李氏王朝刊行了《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四声通解》、《译语类解》、《翻译老艺大·扑通事》等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这些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对汉语语音做了较全面、精确的描写论述,其中近代音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系统整理朝鲜对音文献,并同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可弥补国内近代音资料的遗缺,为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较为可信的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对音文献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 《朴通事》 韵书 司译院 汉语音韵学 等韵图经
原文传递
《训世评话》词语考释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美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训世评话》①上下两卷,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古朝鲜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它是古朝鲜汉语译学家李边(1391—1473)编著的。其成书年代大约相当于明代成化年间。全书共编写了六十五则故事,先以文言叙述,后译为... 《训世评话》①上下两卷,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古朝鲜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它是古朝鲜汉语译学家李边(1391—1473)编著的。其成书年代大约相当于明代成化年间。全书共编写了六十五则故事,先以文言叙述,后译为白话文。从内容上看,主要纂集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世评话》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朴通事》 通事 古朝鲜 人称代词 汉语口语
下载PDF
古汉语反复问句源流探查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海棻 邹晓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81-94,共14页
作者曾于十年前写过《古汉语反复问句源流初探》一篇短文(《语文教学通讯》)1981.8期).近几年,我们又就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诸多典籍补充搜集了许多资料,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古代汉语 敦煌变文 甲部 现代汉语 五灯会元 元杂剧选注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曲选
下载PDF
“得”字句札记 被引量:3
6
作者 聂志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2-49,共8页
§0 说明 本文描写的是述补结构的一个小类:“得”后为程度补语或结果补语(有的叫情态补语或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得”后为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从语言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我们以北京话的典范作品──老舍和... §0 说明 本文描写的是述补结构的一个小类:“得”后为程度补语或结果补语(有的叫情态补语或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得”后为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从语言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我们以北京话的典范作品──老舍和著名民间评书艺人陈士和的作品──为主要考察对象,也兼及其他作家作品的语言现象,以资参照比较。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得”前的谓词记作X,“得”后补语记作R。 §1 X与R的互选性 部分“得”字句,X与R有互选性。大体情况如下: R=很 凡此类“得”字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补结构 性质形容词 程度副词 介词短语 儿女英雄传 名词性成分 后置状语 时态助词 《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明清时期朝鲜韵书中的见晓精组字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基石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2,共5页
见晓组和精组字为、、,是现代汉语北方话音系与《中原音韵》音系相区别的重要特征。本文根据朝鲜韵书中的谚文注音资料,指出《汉清文鉴》(1776)到《重刊老乞大》(1795)时期是近代汉语实现颚化的过渡期。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原音韵》 韵书 颚化 精组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通事 过渡阶段
原文传递
论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兼说《朴通事谚解》中所引《西游记平话》非元代产物 被引量:6
8
作者 熊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5-76,共12页
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断定元代产生了一部《西游记平话》(以下简称《平话》)。例如赵景深先生的《谈<西游记平话>残文》、胡明扬的《<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所见的汉语和朝鲜语对音》、中国... 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断定元代产生了一部《西游记平话》(以下简称《平话》)。例如赵景深先生的《谈<西游记平话>残文》、胡明扬的《<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所见的汉语和朝鲜语对音》、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周双利和王坤的《杨景贤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日本学者小川环树的《中国小说史研究》、矶部彰的《元本<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形成》等等。他们立论的根据,除了《永乐大典》残文《梦斩泾河龙》一段题后有“西游记”三字之外,主要是古代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平话》的若干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景贤 小川环树 中国小说史 生平思想 残文 唐僧 吴承恩 《中国文学史》 中所
下载PDF
《翻译老乞大》与《老乞大谚解》的比较与解析
9
作者 金永寿 金熙晶 《民族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F0003,共11页
《老乞大》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末期编撰的汉语学习教材。朝鲜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后,曾多次修改并翻译出版了《老乞大》系列文献。由于《老乞大》系列文献体现了元、明、清时期汉语口语的变化和16世纪以后朝鲜语的发展脉络,因而该系列文献... 《老乞大》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末期编撰的汉语学习教材。朝鲜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后,曾多次修改并翻译出版了《老乞大》系列文献。由于《老乞大》系列文献体现了元、明、清时期汉语口语的变化和16世纪以后朝鲜语的发展脉络,因而该系列文献是研究这一时期汉语和朝鲜语接触、发展、变化的重要史料。本文从朝鲜语历史演变的角度,以历史语言学和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比较分析16世纪初出版的《翻译老乞大》和17世纪后半叶出版的《老乞大谚解》所呈现的朝鲜语书写规范、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语史 《翻译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老乞大谚解》中古入声字分派情况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葆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71-82,29,共13页
0.1 《老乞大谚解》中有220个古入声字,共出现2943次。这些入声字有规律地分派到阳平和去声中去,分派条件与《中原音韵》完全不同。《中原音韵》和与其同一系统的《中原雅音》入声派入阴声九韵,每韵之下,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全浊字派入... 0.1 《老乞大谚解》中有220个古入声字,共出现2943次。这些入声字有规律地分派到阳平和去声中去,分派条件与《中原音韵》完全不同。《中原音韵》和与其同一系统的《中原雅音》入声派入阴声九韵,每韵之下,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全浊字派入阳平,全清、次清字(影母字除外)派入上声,次浊字(另含影母字)派入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声 中古入声字 《中原音韵》 等韵图经 情况研究 韵母 声母 代北
下载PDF
《老乞大谚解》所见之元代量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官长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8-22,共5页
量词应用的普遍化是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汉语量词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古汉语里量词远不如现代汉语发达,计数时很少用量词,两汉以后名量词逐渐多起来,而表示动作时仍很少用量词。前辈语法学者早就注意到量词的存在,《马... 量词应用的普遍化是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汉语量词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古汉语里量词远不如现代汉语发达,计数时很少用量词,两汉以后名量词逐渐多起来,而表示动作时仍很少用量词。前辈语法学者早就注意到量词的存在,《马氏文通》已提到“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但尚未为量词专立名目。黎锦熙先生把这类词专门叫做量词,并且说:“运用量词是一个待整理的特点。”可是仅仅把它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量词独立成类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了。关于量词的历史发展情况,我们现在还不能理出比较清楚的线索,因此,对量词的段代描写和专书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元代是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的重要阶段,弄清楚元代量词的情况,对于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的建立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除了利用大量的小说戏曲资料外,还把眼光移到了《老乞大谚解》这样的外国人学汉语的会话手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量词 近代汉语 黎锦熙先生 现代汉语 类词 专书 《马氏文通》 动量词 崔世珍
下载PDF
《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动词“在”的用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葆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6-,96,共2页
《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动词“在”的用法吴葆棠《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在”字,除参与构成“在前”、“在先”、“在下”、“在生(即在世)”和“自在”等共15个复合词以外,多用作表存在义的动词。1、动词“在”参与构成... 《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动词“在”的用法吴葆棠《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在”字,除参与构成“在前”、“在先”、“在下”、“在生(即在世)”和“自在”等共15个复合词以外,多用作表存在义的动词。1、动词“在”参与构成的句法构造有三种:1)在x,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通事》 “在” 中动词 “在”字句 不及物动词 通事 现代汉语 体词性成分
下载PDF
《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官长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5-30,共6页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和现代汉语量词从体系和范畴来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方面,如量词词缀化构词法、量词的重迭形式等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有的类别词如“匹”、“个”、“隻”等还不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量词 类别词 汉语口语 学话手册 现代汉语 崔世珍 语法特征 称量词 单音节
下载PDF
《老乞大谚解》中的语气助词“了”小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雯 《文教资料》 2009年第8期37-38,共2页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部会话书,是研究元末明初汉语的珍贵材料。本文以《老乞大谚解》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语气助词"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收集,旨在展示元末明初人们对"了"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了” 语法化
下载PDF
中古日母字的演变与朝鲜韵书的谚文注音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基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中古汉语日母字在近代汉语里演变为零声母和卷舌音,但是对它的分化条件与演变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无确切的定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15~19世纪朝鲜韵书的谚文注音资料。
关键词 日母字 《中原音韵》 《华音启蒙 朴通事 韵书 汉语语音史 等韵图经 明清时期 近代汉语
下载PDF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名量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育花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名量词种类丰富、使用频繁,是《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的共同特点。两书在名量词的使用上表现为"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名量词的数量上、种类上,《朴通事谚解》都更胜一筹;表示同一事物,两书中... 名量词种类丰富、使用频繁,是《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的共同特点。两书在名量词的使用上表现为"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名量词的数量上、种类上,《朴通事谚解》都更胜一筹;表示同一事物,两书中所用的名词量词也有所不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两书的内容有关,《老乞大谚解》内容相对较为单一,而《朴通事谚解》取材极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通事 名量词
下载PDF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将”字句翻译研究
17
作者 洪艺花 《中国朝鲜语文》 2022年第6期57-67,共11页
本文整理出17世纪的《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出现的“将”字句,考察了“将”的语法特点和翻译特点。两个文献中的“将”主要用做助词、动词和介词。助词置于主动词之后,其后必须带一个趋向动词。动词“将”之后带趋向动词“来... 本文整理出17世纪的《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出现的“将”字句,考察了“将”的语法特点和翻译特点。两个文献中的“将”主要用做助词、动词和介词。助词置于主动词之后,其后必须带一个趋向动词。动词“将”之后带趋向动词“来”、“去”等补语成分。介词“将”之后几乎不带趋向动词而带其他动词。谚解本中,助词“将”主要译成主动词的副词语形式,如“-■/■■-,-■/■■■■-,■/■■■■■,-■/■■”等;动词“将”主要译成“■■,■■■,■■■,■■■,■■■■”等。介词“将”不同于前两种情况,大部分译成“-■■■”形式,部分译成“-■■■”形式,也有索性不翻译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通事 翻译
原文传递
北京话元音音位系统新探——现代北京话有十五个元音音位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毓英 《汉字文化》 CSSCI 1991年第3期54-61,共8页
现代北京话的音位系统问题是北京话语音研究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了解北京话的现状和历史有着直接的、重要的意义。而元音音位系统的确立又是北京话音位学研究的关键。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现代音位学理论建立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 现代北京话的音位系统问题是北京话语音研究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了解北京话的现状和历史有着直接的、重要的意义。而元音音位系统的确立又是北京话音位学研究的关键。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现代音位学理论建立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北京话音位系统的研究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此国内外学者曾提出过多种方案,但迄未有一个相对公认的结论,在元音音位的研究上尤其意见分歧,一直未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位系统 语音研究 北京语音 音段音位 意见分歧 声调音位 十九世纪 二合元音 声韵调
原文传递
谚文漫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振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43-44,共2页
朝鲜半岛南北两方所说的“谚文”,是对古代朝鲜文字的俗称,正式称呼叫“训民正音”。李氏王朝时期的朝鲜,朝野崇尚中华文化之风甚盛,文人们认为汉语是一种文明的高层次语言,称其为“官话”;而把本国创制的训民正音认作是一种粗俗的低层... 朝鲜半岛南北两方所说的“谚文”,是对古代朝鲜文字的俗称,正式称呼叫“训民正音”。李氏王朝时期的朝鲜,朝野崇尚中华文化之风甚盛,文人们认为汉语是一种文明的高层次语言,称其为“官话”;而把本国创制的训民正音认作是一种粗俗的低层次语言,称为“谚文”。在训民正音即谚文创制之前,朝鲜先后采用吏读、乡札、口诀等形式来记写自己的语言。这些记写方法,总起来说,就是通过音义结合的手法用汉字来记录朝鲜语言。此法局限性很大:一是汉字本身难学难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朝鲜 乡札 吏读 朝鲜人 燕山君 发音器 世宗 朝鲜文
下载PDF
《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使用纸币的情况——兼论解读《老乞大谚解》的一种方式
20
作者 易舜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由《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前来汉地经商所获利润丰厚,在使用纸币时,高丽商人无法辨别纸币真伪,对纸币品质要求严格。为维护自身利益,高丽商人愿意接受品质优良的料钞与上等择钞,拒绝接受烂钞与昏钞。择钞的收受与否是当时市场... 由《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前来汉地经商所获利润丰厚,在使用纸币时,高丽商人无法辨别纸币真伪,对纸币品质要求严格。为维护自身利益,高丽商人愿意接受品质优良的料钞与上等择钞,拒绝接受烂钞与昏钞。择钞的收受与否是当时市场交易双方谈判的重点之一。解读《老乞大谚解》,或可从元至明初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本 元代 高丽商人 纸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