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文学”概念:维兰德首创 被引量:7
1
作者 贺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182,共7页
维兰德在1790至1813年间的一则手记中首创了"世界文学"这个新词。他将"世界文学"界定为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世界各国文学的典范作品总集,其"世界文学"概念带有浓重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文化精英主义色彩。与... 维兰德在1790至1813年间的一则手记中首创了"世界文学"这个新词。他将"世界文学"界定为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世界各国文学的典范作品总集,其"世界文学"概念带有浓重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文化精英主义色彩。与赫尔德或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相比,维兰德首创的狭义的"世界文学"概念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典范作品 精神财富
下载PDF
移民、腹语与意识形态:《维兰德》中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的北美殖民控制策略
2
作者 彭晨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325-338,共14页
《维兰德》中,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费城内部三个不同种族的政治文化共同体(盎格鲁-撒克逊、德裔、爱尔兰)竞争北美殖民地的殖民控制权。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利用会腹语的“爱尔兰”人卡文破坏了德裔维兰德家庭成员间的信任,成功瓦解了维兰... 《维兰德》中,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费城内部三个不同种族的政治文化共同体(盎格鲁-撒克逊、德裔、爱尔兰)竞争北美殖民地的殖民控制权。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利用会腹语的“爱尔兰”人卡文破坏了德裔维兰德家庭成员间的信任,成功瓦解了维兰德家庭共同体。卡文拒绝接受爱尔兰革命导师勒德洛的同化,回归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以卡文为代表的英格兰移民成功粉碎了爱尔兰移民的北美殖民阴谋。布朗对美国建国前故事的回写旨在为解决18世纪90年代美国内部政治文化危机提供参考:族裔属性各异的移民共同体与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该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控制移民与异质文化、维持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确保美国政治文化属性与国家稳定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移民 腹语 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 殖民控制
下载PDF
“中国孤儿”故事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传播——以《赵氏孤儿》的改编为核心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至少出现了六部以“中国孤儿”故事为基础的改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改编思路。伏尔泰改编的“五幕孔子道德剧”《中国孤儿》融入了启蒙精神,宣扬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意大利剧作家梅塔斯塔西奥的《中国英雄》褒扬了博爱与忠诚;英格兰作家哈切特和爱尔兰剧作家墨菲的《中国孤儿》突出了对暴政及侵略军的反抗;德国作家维兰德的《金镜》将“中国孤儿”故事与“重返自然”的教育思想融为一体;弗里德里希的《中国人或命运的公正》则宣扬了善恶有报、天命难违的观念。这些欧洲作品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中国孤儿”故事中的优秀元素,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伏尔泰 梅塔斯塔西奥 维兰德 中学西传
下载PDF
古巨龟:白垩纪海舟
4
作者 江泓 张铁(绘图) 《博物》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史上第一海龟今天美国中西部的广袤平原,在距今7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曾被海洋覆盖,沧龙、蛇颈龙、鲨鱼....等各种巨型海怪游弋其中。海洋消失后,海怪们的化石被深埋在地层中。1895年,古生物学家乔治.维兰德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寻找化石时... 史上第一海龟今天美国中西部的广袤平原,在距今7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曾被海洋覆盖,沧龙、蛇颈龙、鲨鱼....等各种巨型海怪游弋其中。海洋消失后,海怪们的化石被深埋在地层中。1895年,古生物学家乔治.维兰德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寻找化石时,就发现了一具异常庞大的白垩纪海龟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家 蛇颈龙 南达科他州 美国中西部 维兰德 海龟
原文传递
匿名的声音——《维兰德》中的杂志文化印迹与布朗的文学政治理念
5
作者 李宛霖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布朗研究主要还是围绕他于1798至1800年间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展开,而纵贯他一生的杂志文学生涯却很少受到关注。但布朗的杂志生涯对他的小说创作影响至深,忽略这些联系不仅会人为割裂布朗的职业生涯,模糊它内在的连续... 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布朗研究主要还是围绕他于1798至1800年间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展开,而纵贯他一生的杂志文学生涯却很少受到关注。但布朗的杂志生涯对他的小说创作影响至深,忽略这些联系不仅会人为割裂布朗的职业生涯,模糊它内在的连续性,也不利于我们了解那个年代不同文学文化领域之间融会贯通的状态。本文以《维兰德》为例,联系布朗的杂志文学背景解读他的小说,关注杂志文化对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塑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布朗的小说及创作思想。笔者认为,《维兰德》中匿名的声音既体现了杂志文化的影响,又展现了布朗对民主的思考以及对文学改造力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布朗 杂志文学与文化 维兰德 匿名的声音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的首创权之争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树博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21-136,I0002,共17页
1827年的歌德谈话是所有学者探讨世界文学命题时必须征引的第一文献。然而,歌德首创世界文学这个认识是逐渐被强化和经典化的。魏茨《维兰德是“世界文学”一词的首创者》和沙莫尼《施略策1773年首创“世界文学”概念》的先后发表对既... 1827年的歌德谈话是所有学者探讨世界文学命题时必须征引的第一文献。然而,歌德首创世界文学这个认识是逐渐被强化和经典化的。魏茨《维兰德是“世界文学”一词的首创者》和沙莫尼《施略策1773年首创“世界文学”概念》的先后发表对既有观念形成挑战。通过词源学考察,我们发现在世界文学的谱系图上,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家在处理同一概念时存在差异。从一个区域性概念到一个世界通用语,不同区域的学者基于各自的文学史数据调整了世界文学的时间指向性,丰富了其意涵。“世界文学”的首创权之争并不止于文献学意义。至少在21世纪的世界文学理论之中,我们能找到与施略策和维兰德所指相类似的内容。前者扩大了世界文学的地理空间范围,后者拓展了世界文学的历史长度。总体而言,施略策和维兰德的世界文学言说迥异于歌德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施略策 维兰德 歌德 首创权
下载PDF
“君主镜鉴”还是“修养小说”?——从体裁史角度看维兰德小说《金镜》对《赵氏孤儿》的接受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深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的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的小说《金镜》。本文试图从维兰德... 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的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的小说《金镜》。本文试图从维兰德小说的文学形式入手,从体裁史角度考查《金镜》中"梯方成长故事"所体现的"君主镜鉴"与"修养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并发掘这两种体裁传统在"梯方成长故事"中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以及由此折射出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的个体化与市民化倾向;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赵孤"题材在"梯方成长故事"中与以上两种文学体裁传统的具体结合方式,为研究维兰德对于《赵氏孤儿》的接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金镜》 《赵氏孤儿》 君主镜鉴 修养小说 体裁史
原文传递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故事、图像及伦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磊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7,154,共10页
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曾讲述过赫拉克勒斯成年时在"美德"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的故事。这一故事在古典时代屡经重述和改写,用于表达不同的伦理含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故事重新受到关注,并成为极为流行的绘画题材。... 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曾讲述过赫拉克勒斯成年时在"美德"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的故事。这一故事在古典时代屡经重述和改写,用于表达不同的伦理含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故事重新受到关注,并成为极为流行的绘画题材。赫拉克勒斯普遍被视为美德的化身,"赫拉克勒斯的选择"被认为表达了注重个人和现世荣誉的时代精神。至17和18世纪,这一故事得到了更多艺术形式的呈现和思想性的讨论,其伦理含义也注入了启蒙精神。浪漫主义终结了对赫拉克勒斯的道德化解释,这一故事逐渐湮没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 色诺芬 文艺复兴 维兰德 歌德
原文传递
启蒙时期的德国国家小说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珏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4,共7页
国家小说最初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后来被借用到文学领域,用来命名一个特殊的文类,即那些描绘理想国度和社会的虚构作品。其中以托马斯·莫尔爵士(SirThomasMore)的《乌托邦》(Deoptimoreip,st... 国家小说最初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后来被借用到文学领域,用来命名一个特殊的文类,即那些描绘理想国度和社会的虚构作品。其中以托马斯·莫尔爵士(SirThomasMore)的《乌托邦》(Deoptimoreip,statu,dequenova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乌托邦》 维兰德 德国启蒙运动 启蒙时代 《远征记》 孟德斯鸠 理想君王 霍布斯 天赋人权
原文传递
制度侨易的“变”与“常”——从维兰德小说《金镜》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4,共8页
文章尝试从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出发,通过凸显这部小说所关联的跨文化语境下"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化"与"不变"之维度,为"制度侨易"的理论概念提供文学世界与历史现实中的例... 文章尝试从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小说《金镜》出发,通过凸显这部小说所关联的跨文化语境下"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化"与"不变"之维度,为"制度侨易"的理论概念提供文学世界与历史现实中的例证。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亲耕"仪式于十八世纪由中国至欧洲的"制度侨易",其"变化"维度体现为这一制度所承载的重农主义思想其本质上的现代意义,其"不变"维度则体现为这一制度始终具有的"政治演示"属性;此二者即可视为这一"制度侨易"现象中的"变"与"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 维兰德 《金镜》 亲耕 重农主义 政治演示
下载PDF
《维兰德》:美利坚早期共和国的文化政治再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璐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108,共21页
《维兰德》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布朗出版于1798年的哥特小说,讲述了同名主人公受神秘怪声蛊惑、手刃至亲的家庭悲剧。本文拟从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阐释出发,探索小说文类形式和叙事机制下隐蔽的意识形态矛盾,揭示作者对... 《维兰德》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布朗出版于1798年的哥特小说,讲述了同名主人公受神秘怪声蛊惑、手刃至亲的家庭悲剧。本文拟从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阐释出发,探索小说文类形式和叙事机制下隐蔽的意识形态矛盾,揭示作者对早期共和国复杂政局的深刻反思。由于《维兰德》的哥特主题复现了美国建国初期的党派斗争,文本的叙事策略流露出作者对民粹主义政治的愤懑,小说的求爱叙事副线则折射出作者试图破解新旧生产方式冲突的乌托邦投影。该作品超越了一般的个体家庭悲剧,既勾勒出新兴共和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尖锐政治危机,亦构成布朗无意识地参与国家政治讨论、隐秘地表达其政治态度、想象性地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政治无意识” 党派斗争 民粹主义政治
原文传递
指涉现实、反思自身、诉诸道德--从维兰德小说《金镜》中的《自然之子故事》看18世纪下半叶的德语启蒙乌托邦文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深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6,158,159,共13页
在情节上几乎独立成章的《自然之子故事》是维兰德小说《金镜》(第一版1772/第二版1794)的重要组成部分;孤立来看,《自然之子故事》本身也是一篇相对完整的乌托邦小说。通过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分析,本文一方面尝试凸显《自然之子故事》... 在情节上几乎独立成章的《自然之子故事》是维兰德小说《金镜》(第一版1772/第二版1794)的重要组成部分;孤立来看,《自然之子故事》本身也是一篇相对完整的乌托邦小说。通过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分析,本文一方面尝试凸显《自然之子故事》与整部小说的有机关联,从而达致对维兰德小说《金镜》的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另一方面,本文尝试从《自然之子故事》出发,探讨18世纪下半叶的德语启蒙乌托邦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色所在,即这一时期的德语启蒙乌托邦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指涉性、自我反思功能和道德诉求;同时,本文亦尝试凸显以上三种特色在《自然之子故事》中的交织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金镜》 《自然之子故事》 乌托邦 启蒙文学
原文传递
《维兰德》:交流的无奈与可能
13
作者 李娟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5年第5期18-21,共4页
一于斯塔德警局的科特·维兰德警探日子并不好过:长年累月地与死尸、罪恶为伴,父亲患有阿兹海默症,与妻子协议分居,因疏忽家人被女儿指责,依赖酒精和安眠药,花白的头发、满脸的胡子茬儿和虚胖疲惫的身体——科特已经陷入人到中年的... 一于斯塔德警局的科特·维兰德警探日子并不好过:长年累月地与死尸、罪恶为伴,父亲患有阿兹海默症,与妻子协议分居,因疏忽家人被女儿指责,依赖酒精和安眠药,花白的头发、满脸的胡子茬儿和虚胖疲惫的身体——科特已经陷入人到中年的困境,他的愿望是离开这一切,买座小农场种胡萝卜。'胡萝卜?'那位邀请科特喝一杯'聊一聊'的性格分析师困惑地问。'噢……就是胡萝卜之类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兰德
原文传递
出奇制胜 张德培教你几招
14
作者 沈超凡 《网球大师》 2013年第3期93-93,92,共2页
怎样在与对手的对抗中达到出奇制胜?以下是来自法网冠军张德培的独家秘籍——他曾在1989年法网对阵伊万·伦德尔的比赛中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下手发球。虽然其中有些招数听起来鬼马十足,但在业余比赛中,如果你在正确的时机使用,真的很... 怎样在与对手的对抗中达到出奇制胜?以下是来自法网冠军张德培的独家秘籍——他曾在1989年法网对阵伊万·伦德尔的比赛中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下手发球。虽然其中有些招数听起来鬼马十足,但在业余比赛中,如果你在正确的时机使用,真的很有效。适时使用下手发球"谁都不想被对手猜到自己的击球意图,下手发球就是出其不意的一招。是安德烈·阿加西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下手发球是如此有用,它足以让你的对手阵脚大乱。在12岁和14岁以下年龄组的比赛中,下手发球都让阿加西尝到了不少甜头。下手发球迫使对手要时刻注意你的发球变化,随时保持警惕。1989年我在法网第四轮对阵伊万·伦德尔的比赛中,使用了下手发球,那也就是脑子一瞬间闪过的决定。我对自己说:‘也许我发出一记每小时69英里的发球,能改变一下对手的接球节奏。’果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德培 网球运动员 伦德尔 阿加西 安德烈 年龄组 维兰德 我在 心理防线 给你
原文传递
观片指南——2005年双周影片推荐
15
作者 孙信理 《大众电影》 2005年第1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主要演员 病房护理 维兰德 情节片 影片 沃尔夫 电影频道 癌症 片名 导演
原文传递
认同的困惑——电影《普罗米修斯》的心理学解读
16
作者 董开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3,共3页
一、认同——电影的永恒话题之一"认同"一词起源于拉丁文"identity",最早由弗洛伊德引入心理学领域,一般认为"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同一性和... 一、认同——电影的永恒话题之一"认同"一词起源于拉丁文"identity",最早由弗洛伊德引入心理学领域,一般认为"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同一性和一贯性,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因此,这个概念又用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1]一般将认同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用来确认我是什么、我是谁的过程,社会认同则是确认我们是谁、个体归属于哪个群体的过程。无论国内外,认同一直是电影创作的永恒话题之一,像台湾眷村电影《艋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话题 主体性 维兰德 社会认同威胁 我是谁 海上钢琴师 辛德勒 无间道 男主角 社会比较
下载PDF
歌剧《魔笛》的故事(二)
17
作者 薇薇 蔡成恩 《琴童》 2016年第2期14-15,共2页
《魔笛》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最杰出的歌剧之一,是一部二幕或四幕歌唱剧。这部歌剧取材自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故事,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1791年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 《魔笛》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最杰出的歌剧之一,是一部二幕或四幕歌唱剧。这部歌剧取材自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故事,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1791年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担任指挥。《魔笛》是一部具有哲理意味的德国民族叙事歌剧。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运用通俗易懂的神话剧形式,体现了他的理想,即善良战胜邪恶、黑暗战胜光明、智慧战胜愚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笛》 塔米诺 维兰德 神话剧 魔笛 德国民族 唱剧 二幕 米娜 盖诺
原文传递
安德烈·阿加西正手抽击
18
作者 汤尼.特拉伯尔特 杜家瑶 《贵州体育科技》 1989年第1期26-29,共4页
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是一位这些年来最富有刺激性的青年运动员,是美国最佳的并最有光辉希望的网球名手。当我看到他在1988年法国公开赛的半决赛上负于那个最终取得优胜的马滋·维兰德时,我气得几乎发疯。我曾想阿格西... 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是一位这些年来最富有刺激性的青年运动员,是美国最佳的并最有光辉希望的网球名手。当我看到他在1988年法国公开赛的半决赛上负于那个最终取得优胜的马滋·维兰德时,我气得几乎发疯。我曾想阿格西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但他失去了作为我们在巴黎取得单项锦标的一个美国人的机会。在18岁时阿加西就已取得过若干锦标和排列到男子选手的第四名。阿加西的打法是独特的,可称为爆发式的网球。他用如此放肆的打法抽出每一个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西 安德烈 维兰德 格西 重量转移 握拍法 来球 体育科技 关建 切线方向
下载PDF
冒牌货
19
作者 石坚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61,共5页
一九四五年五月,纳粹帝国的首都——柏林在燃烧,德国兵做着垂死之前的最后抵抗。帝国总理府的院子里,几名党卫队队员从地下掩体里拖出两具尸体:一具是着灰色军装的中年男子,另一具是头上戴着新娘花环的年轻的金发女郎,他们将两具尸体翻... 一九四五年五月,纳粹帝国的首都——柏林在燃烧,德国兵做着垂死之前的最后抵抗。帝国总理府的院子里,几名党卫队队员从地下掩体里拖出两具尸体:一具是着灰色军装的中年男子,另一具是头上戴着新娘花环的年轻的金发女郎,他们将两具尸体翻进弹坑。一个党卫队员将年轻的女尸裙子拉好,又取出一把小梳子给男尸分好头发,拔去几根胡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 维兰德 希特勒 日记 爱娃 党卫队 浴衣 游艇 赫尔 美国兵
原文传递
赫利尔锌铅矿扩建
20
作者 滕建刚 胡际平 《采矿技术》 1989年第11期14-15,共2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赫利尔(Hellyer)矿的扩建于1988年初开始,目的在于通过增建一座新选厂和相应增加矿山生产量,把年磨矿能力从25万吨提高到100万吨。1987年,阿伯福伊尔公司对该项目投资1.12亿澳元。
关键词 利尔 塔斯马尼亚岛 磨矿 选矿厂 混合精矿 维兰德 汽车运输 半自磨机 铅精矿 塔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