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分裂句的语义结构及其语篇功能——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
1
作者 陈文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1期228-230,共3页
汉语中的分裂句概念是借用于英语。汉语中的分裂句形式通常采用“是……的”形式。本文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为封闭语料,根据句法结构对汉语分裂句进行主位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语篇功能。
关键词 青年十二封信 汉语分裂句 语义结构 语篇功能
下载PDF
情感启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朱光潜美学的社会起源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浪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5,共13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为朱光潜的早年成名作,虽未直接论述美学问题,却暗藏着理解其美学起源的重要讯息。在应对“后五四”时期青年中普遍流行的烦闷问题时,朱光潜提出了以文艺来平衡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纾解思路,而这又根源于他把情感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为朱光潜的早年成名作,虽未直接论述美学问题,却暗藏着理解其美学起源的重要讯息。在应对“后五四”时期青年中普遍流行的烦闷问题时,朱光潜提出了以文艺来平衡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纾解思路,而这又根源于他把情感视作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本质的认识,他与杜亚泉关于“问心的道德”与“问理的道德”的论争,便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方法论。从思想史视野来看,朱光潜对情感的重视及其认为情感生活优于理智生活的观点,既是对科玄论战中梁启超方向的接续,也体现了其在急遽政治化的“主义”氛围下对启蒙理念的坚守。可以说,正是这一情感启蒙进路,在促成朱光潜政治反感态度的同时,也形塑了他以个体完善来进行社会改良的美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青年十二封信 烦闷 情感启蒙
原文传递
用“大概念”建构自读名著读写共生教学——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
3
作者 李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0-72,共3页
初中统编教材里的自读名著的教学价值往往被教师忽略。本文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结合文本特点,将书信体作为学科“大概念”,从读写共生角度探索自读名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剖析、理解、运用和思辨的方式实现深度阅读,同时提高写... 初中统编教材里的自读名著的教学价值往往被教师忽略。本文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结合文本特点,将书信体作为学科“大概念”,从读写共生角度探索自读名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剖析、理解、运用和思辨的方式实现深度阅读,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读名著 读写共生 “大概念” 青年十二封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