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被引量:90
1
作者 阎庆民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共4页
当前,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思路,正如《纽约时报》1月9号所说“中国正在引领绿色革命”。科学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既是中国金融业在新时期、新阶段不可回避... 当前,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思路,正如《纽约时报》1月9号所说“中国正在引领绿色革命”。科学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既是中国金融业在新时期、新阶段不可回避的一种经营挑战、管理压力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创新动力、发展引导和良好前景。由于低碳经济的投融资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资本密集要求、技术创新要求、环境互动要求、产业合作要求与国家政策要求等“五高特点”,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应围绕“五新机制”: 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金融业 纽约时报 经济发展 投融资体系 产业优化 经济转型
原文传递
“中国梦”随想 被引量:62
2
作者 叶再春 《前线》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1)这一刻。我们沐浴在梦想的光辉里。 2012年10月5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 (1)这一刻。我们沐浴在梦想的光辉里。 2012年10月5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美国梦” 随想 纽约时报 可持续发展 弗里德曼 专栏作家 托马斯
下载PDF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54
3
作者 王晓波 焦建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年,慕课在中国高校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迅速成为慕课的拥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基础教育 教育形态 中小学 实践 ONLINE 纽约时报 北京大学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对2009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范勇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以2009年全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所有译入英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为研究样本,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了《纽约时报》在表达中国文化特色概念时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了该报在处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时的种种"显异"手法... 本文以2009年全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所有译入英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为研究样本,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了《纽约时报》在表达中国文化特色概念时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了该报在处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时的种种"显异"手法;本文讨论了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外宣翻译的种种启示,并认为在保证国外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异化方法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以达到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翻译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 纽约时报 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之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范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7,共6页
本文以《纽约时报》2009年上半年所有涉华报道为语料,梳理和分析了其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的各种翻译策略,并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了这些翻译策略的总体异化倾向。作者结合这些中国特色词汇所在的语篇上下文,从新闻传播学、新闻文体学、意识形... 本文以《纽约时报》2009年上半年所有涉华报道为语料,梳理和分析了其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的各种翻译策略,并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了这些翻译策略的总体异化倾向。作者结合这些中国特色词汇所在的语篇上下文,从新闻传播学、新闻文体学、意识形态、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视角探讨了影响《纽约时报》对中国特色词汇处理手法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中国特色词汇 翻译策略 新闻传播学
下载PDF
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 被引量:37
6
作者 朱春阳 张亮宇 《中国报业》 2014年第15期46-49,共4页
作为全球时政类报纸的标杆,《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以“付费墙”为标志,试图从和用户之间直接交易来改变广告收入严重下滑的困境。向用户收费的转型模式因此具有为报业整体寻找未来方向的标本价值。但是,十分遗憾的是,2013年的《... 作为全球时政类报纸的标杆,《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以“付费墙”为标志,试图从和用户之间直接交易来改变广告收入严重下滑的困境。向用户收费的转型模式因此具有为报业整体寻找未来方向的标本价值。但是,十分遗憾的是,2013年的《纽约时报》收入只有6年前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模式 媒体融合 报纸 时政 纽约时报 新闻 广告收入 数字化
原文传递
《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 被引量:20
7
作者 潘志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5,共4页
媒体如何报道一个国家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当时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不会太好,这在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关键词 纽约时报 对华报道 中国形象 美国媒体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讲座 第一讲 智能配电网概述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丙垠 李天友 +1 位作者 薛永端 金文龙 《供用电》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配电网 智能化 讲座 纽约时报 国家电网公司 经济振兴 电网发展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断裂的新闻框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扶贫”与“人权”议题的双重话语 被引量:35
9
作者 史安斌 王沛楠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16,共13页
中国的扶贫减贫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被认为是推动人权发展的一项重要成就。但这一具有正面效应的'中国故事'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并没有获得公正的报道,而是与'人权'议题一起呈现出'断裂的框架'的特... 中国的扶贫减贫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被认为是推动人权发展的一项重要成就。但这一具有正面效应的'中国故事'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并没有获得公正的报道,而是与'人权'议题一起呈现出'断裂的框架'的特征。本文基于'扶贫'与'人权'的关系,考察了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在这两个议题上的涉华报道,分析西方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在'扶贫'和'人权'的议题框架及其所表现出的'西方中心'的偏见性认知,从而揭示了建立一套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语境的人权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人权 纽约时报 涉华报道 新闻框架
原文传递
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样本分析——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2009-2010)的一项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范勇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英语"频频出现在国际知名英文报刊上,它们是确定"中国英语"规范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09-10年全部涉华报道为语料,从中找出共532条"中国英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英语"频频出现在国际知名英文报刊上,它们是确定"中国英语"规范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09-10年全部涉华报道为语料,从中找出共532条"中国英语"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了这些"中国英语"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英语"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英语” 纽约时报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报纸已死,报纸万岁——报纸转型的关键策略 被引量:28
11
作者 胡泳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22,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两家报纸——一家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纯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新秀《赫芬顿邮报》,另一家是百年老店、在新时代要完成转型的《纽约时报》——的案例分析,指出:一个新的、多样化的新闻业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报纸正处于一个长... 本文通过对两家报纸——一家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纯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新秀《赫芬顿邮报》,另一家是百年老店、在新时代要完成转型的《纽约时报》——的案例分析,指出:一个新的、多样化的新闻业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报纸正处于一个长期性的结构变化的初始阶段。在转型中,有四个关键性的策略,让报纸高管们彻底改变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转型 赫芬顿邮报 纽约时报
原文传递
新新闻主义的复活 被引量:23
12
作者 楼坚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曾为批评界所猛烈抨击,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九十年代“新新闻主义”却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新新闻主义”为什么能够卷土重来?围绕着它的复苏,又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论?刊于《美国新闻...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曾为批评界所猛烈抨击,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九十年代“新新闻主义”却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新新闻主义”为什么能够卷土重来?围绕着它的复苏,又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论?刊于《美国新闻评论》杂志1994年10月号的一篇文章对此作了分析。现编译出供读者参考。该文作者查理斯·哈维曾是《华盛顿时报》的记者,现在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任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新闻主义 汤姆·沃尔夫 描写性 《华盛顿邮报》 《今日美国》 纽约时报 创造性 倒金字塔 新闻评论 弗兰克林
原文传递
VR新闻及对媒体融合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金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9-51,共3页
传统媒体的转型,常因跟在不断更新升级的新媒体后"亦步亦趋"而倍感迷惘,饱受诟病。因此,当看到有消息称,《纽约时报》已经凭借最新的VR技术来"报道"新闻并实现盈利时,业内给予了极大关注。甚至有观点称,VR的出现,"令传统媒体看到... 传统媒体的转型,常因跟在不断更新升级的新媒体后"亦步亦趋"而倍感迷惘,饱受诟病。因此,当看到有消息称,《纽约时报》已经凭借最新的VR技术来"报道"新闻并实现盈利时,业内给予了极大关注。甚至有观点称,VR的出现,"令传统媒体看到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虚拟现实 VR 纽约时报 更新升级 视频广告 计算机仿真系统 真人秀节目 传播视角 虚拟世界
下载PDF
2006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司国安 苏金远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在涉及国际新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文本分析 涉华报道 国家形象 意识形态倾向 中国 工业革命 拟态环境
下载PDF
中美两国在对方主要媒体中的写照——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1998年报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翟峥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109,共22页
本文以中美两国主要媒体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为切入点 ,总结中美两国在对方媒体中的形象 ,归纳两国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所采用的主要技巧 ,并分析形成两国报道侧重点与风格的主要原因。文章以 1998年《人民日报》中有关美国的报道、《... 本文以中美两国主要媒体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为切入点 ,总结中美两国在对方媒体中的形象 ,归纳两国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所采用的主要技巧 ,并分析形成两国报道侧重点与风格的主要原因。文章以 1998年《人民日报》中有关美国的报道、《纽约时报》中有关中国的报道 ,以及两份报纸中有关中美关系的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纽约时报 中国 美国 中美关系 数量分析 质量分析 新闻报道 媒体
原文传递
西方媒介话语中中国形象的“变”与“不变”——以《纽约时报》十年涉华报道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明华 王中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61,共6页
近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原有权力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在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等语境也悄然发生转变。中国的国家形象从最初的被边缘化和妖魔化,逐步得到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这... 近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原有权力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在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等语境也悄然发生转变。中国的国家形象从最初的被边缘化和妖魔化,逐步得到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这与西方媒体对中国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关注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将跨度为十年的两次换届党代会(十六大和十八大)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媒体的话语建构中发生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已经认可中国在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报道视角从过去的俯视和轻蔑转变为平视和理解,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建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在长期迥异的意识形态作用下,西方媒体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其报道背后折射的价值取向仍禁锢于既有的对华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纽约时报 党代会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偏见词汇与“中国形象”塑造——基于对《纽约时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范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偏见的左右,这不仅表现在涉华报道的内容、主题、倾向等宏观层面,也体现在报道的遣词上。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像《纽约时报》这样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的话语方式...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偏见的左右,这不仅表现在涉华报道的内容、主题、倾向等宏观层面,也体现在报道的遣词上。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像《纽约时报》这样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的话语方式上依然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纽约时报 意识形态 偏见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事实核查类新闻的兴起:救赎还是纵容? 被引量:20
18
作者 史安斌 饶庆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5-87,共3页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大选对美国民众的吸引力胜过了以往两届,有91%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周内通过电视、广播或网络了解大选的相关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常被认为不太关心政治新闻的“千禧一代”当中,竟...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大选对美国民众的吸引力胜过了以往两届,有91%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周内通过电视、广播或网络了解大选的相关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常被认为不太关心政治新闻的“千禧一代”当中,竟然有高达83%的受访者表示正在持续关注本届大选。超高的关注度意味着公众希望看到更多高品质的政治新闻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 政治新闻 社交媒体 美国民众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线 纽约时报 特朗普 普利策新闻奖 煽情新闻
下载PDF
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从水门事件中的“深喉”说开去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力丹 费杨生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3,共3页
随着在“水门事件”中为记者提供关键线索的神秘人物“深喉”的身份公开,匿名消息来源与新闻真实的讨论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指出,匿名消息来源能帮助媒体揭示事实真相,也可能造成新闻失实... 随着在“水门事件”中为记者提供关键线索的神秘人物“深喉”的身份公开,匿名消息来源与新闻真实的讨论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指出,匿名消息来源能帮助媒体揭示事实真相,也可能造成新闻失实,并由此引发与审判公正的冲突。为了避免负作用的产生,新闻界、法律界应制定出行业内部可操作性的规则,在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匿名消息源与新闻真实之间做出慎重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门事件 审判公正 新闻真实 隐匿权 美国联邦调查局 纽约时报 消息来源 媒体报道 尼日利亚 《时代》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葛浩文 潘佳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来临,文学翻译依旧前途未卜。马丁·阿诺德(MartinAr—nold)在《纽约时报》(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八日)上写道:“总的来说,外国译著在美国的销售,就像一瓶所剩无几的剃须膏,只有一点儿空气和泡沫。”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美国 纽约时报 文学翻译 阿诺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