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电影《第三度嫌疑人》的反类型研究
- 1
-
-
作者
喜君
-
机构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
文摘
凭借着《无人知晓》而在日本影坛声名鹊起,被认为是日本新时代代表人物的是枝裕和,一直不断通过家庭题材影片确立自己的影像风格,早已被视为侯孝贤的台湾写实主义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的家庭伦理片的继承者。而其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悬疑题材,让人看到了是枝裕和似乎对转型有所期待。但不难发现,《第三度嫌疑人》绝非典型的悬疑类型片,在电影中,是枝裕和甚至有意进行了反类型的尝试。
-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
是枝裕和
反类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第三度嫌疑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 2
-
-
作者
柴冒臣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140,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经费项目"20世纪法国文学发展潮流及作品中的人物特点研究"(项目编号:1353MSYQN047)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经费项目(项目编号:1353MSYQN019)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B2018007)
-
文摘
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可以视为一个存在主义悲剧。电影中的人,生活在一个荒谬的、缺乏理性的世界中,而只能做出有限的反抗,主人公对于他人来说,都是"地狱"式的存在。而面对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生的孤独和痛苦,人的选择很难不背离自己的初衷。如果说,是枝裕和之前的电影,虽然也有存在主义图景,但多少都会有一抹亮色,《第三度嫌疑人》就是是枝裕和电影之中,少有的将灰暗的色调、阴沉的氛围保持全篇的作品。
-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
是枝裕和
存在主义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第三度嫌疑人》:灰色人性的罪与罚
- 3
-
-
作者
杨柏宏
-
机构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3,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以自学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编号:JG17DB09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电影的核心魅力往往来源于剧本的精良、导演的功力与演员的演技,而非现在许多大片中出现的特技与音效,也非画面中唯美的画质与画风。故事的共情作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动人的力量。笔者分析《第三度嫌疑人》,选择的视角是人性与公义,事实上,世间难有绝对公义可言,研究分析仅仅是从电影学术角度出发联系逻辑公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案件的第三度嫌疑人,而现实中的确很难做到绝对身份抽离,希望能带动思考,带动更多的社会探讨。
-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
人性灰色地带
公义
法律
罪与罚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第三度嫌疑人》中新历史主义文本叙事
- 4
-
-
作者
干瑞青
-
机构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2-154,共3页
-
文摘
影片《第三度嫌疑人》以特有的叙事文本来包含了是枝裕和导演对人性和社会法律体制的深沉思考。影片在一次次呈现犯罪嫌疑人三隅杀人动机的过程中,把律师重盛拖入了真相叙述的旋涡中。影片中,三隅高司的自我阐述充斥着对杀人事件的涂抹修改,律师重盛及检察官等在杀人案件解析过程中的不断地排除与简约,而女孩咲江及美津江关于杀人动机的另类叙述文本等都显露出导演展开的是一次新历史主义的文本叙事实践。
-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叙事
新历史主义
文本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