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蓝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农场 客家文化 流变
下载PDF
记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62-65,共4页
一九八○年八月五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爱国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 主持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同志,在致词中,对钟理和先生,作了高度的评价,... 一九八○年八月五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爱国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 主持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同志,在致词中,对钟理和先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中国作家协会 原乡人 作协副主席 一九 新文学作品 农场 人民文学 学史 中国作协
下载PDF
地景、生态与宰制性社会——钟理和的《笠山农场》再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清波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环境议题在今天备受关注,钟理和早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笠山农场》中前瞻性地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笠山农场垦殖行动的失败,是建立在日本会社对台湾种植农场主的不平等压榨上,展示了殖民地经济如何被迫卷入帝国主义跨国资本的流动,... 环境议题在今天备受关注,钟理和早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笠山农场》中前瞻性地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笠山农场垦殖行动的失败,是建立在日本会社对台湾种植农场主的不平等压榨上,展示了殖民地经济如何被迫卷入帝国主义跨国资本的流动,也显现日本帝国对殖民地台湾的"生态宰制"。《笠山农场》蕴含了钟理和对日本殖民体制的批判和现代化进程的思考,透过不同人物对待土地的态度,彰显了人与"土地社群"互赖共生的环境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农场 地景空间 生态殖民 环境伦理
原文传递
钟理和创作中的客家书写——以《笠山农场》为例
4
作者 申亚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钟理和作为客籍作家,始终把客语作为其思考语言进行写作,在其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描绘出了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传统客家人的典型形象,呈现了客家民系独具特色的民俗。这不仅呈现出客家文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加贴... 钟理和作为客籍作家,始终把客语作为其思考语言进行写作,在其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描绘出了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传统客家人的典型形象,呈现了客家民系独具特色的民俗。这不仅呈现出客家文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加贴切、深入地了解客家人的真实生活景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生活景象 客家女性 客家风俗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钟理和文学作品《笠山农场》中的客家文化意象
5
作者 黄秋菊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0-43,共4页
《笠山农场》是台湾客籍作家钟理和的代表作,阅读其文学作品多带有乡土气息,创作的字里行间带有其母语思维,让读者咀嚼文字特别有土地认同感与客家文化的亲近性。以钟理和先生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为例,探究该文学作品里的客家文化元... 《笠山农场》是台湾客籍作家钟理和的代表作,阅读其文学作品多带有乡土气息,创作的字里行间带有其母语思维,让读者咀嚼文字特别有土地认同感与客家文化的亲近性。以钟理和先生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为例,探究该文学作品里的客家文化元素及意象,以符应台湾文学关注的文学地景潮流,并有助于台湾客家文化政策的客语使用之活化,以及客家文化的传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文化 农场
下载PDF
台湾客家文学中的客家婚礼仪式
6
作者 段馨君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3-28,共6页
在台湾四部客家文学作品《寒夜》、《笠山农场》、《相亲》与《福春嫁女》中,蕴含丰富的台湾客家婚礼仪式的信息及意义。本文根据西方表演研究理论中布西亚的"模拟"概念和葛特玛的"本文与诠释"论述,来研讨台湾客家... 在台湾四部客家文学作品《寒夜》、《笠山农场》、《相亲》与《福春嫁女》中,蕴含丰富的台湾客家婚礼仪式的信息及意义。本文根据西方表演研究理论中布西亚的"模拟"概念和葛特玛的"本文与诠释"论述,来研讨台湾客家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思想、文本诠释与表演再现。如在李乔的《寒夜三部曲》中的上篇《寒夜》中,婚姻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契约,婚礼是实行一种签约的仪式;钟理和的《笠山农场》透过小说的形式,抗议台湾早期客家庄内禁止同姓结婚的根深蒂固旧礼俗;黄娟的短篇小说《相亲》,检视女姓对于自由恋爱与相亲的挣扎,年轻一代追求婚姻自主权;台湾首出客家歌舞剧《福春嫁女》,在舞台上戏剧化地模拟实际生活,再现了客家传统礼俗及现代婚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学 客家婚礼仪式 《寒夜》 农场 《相亲》 《福春嫁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