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伟业的戏曲创作——兼评案头戏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垂超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吴伟业的三部戏曲是他在顺治初期选择继续“隐居”或“仕清”的情况下写成的,它们是梅村体诗风格的延伸与拓展,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是其鲜明特征,反映了他极其矛盾的思想感情。他创作戏曲,借鉴了别人成果,也融入了他自己对戏曲乃至文学的... 吴伟业的三部戏曲是他在顺治初期选择继续“隐居”或“仕清”的情况下写成的,它们是梅村体诗风格的延伸与拓展,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是其鲜明特征,反映了他极其矛盾的思想感情。他创作戏曲,借鉴了别人成果,也融入了他自己对戏曲乃至文学的认识。同他的诗词文一样,他的戏曲曲辞雅化,也是抒写性情的案头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清初众多案头戏中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戏曲创作 历史剧 案头戏 杂剧 《临阁》 《通天台》
下载PDF
清代三部以南京为场景的传奇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美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阐说产生于清代初、盛、衰不同时期的《秣陵春》、《桃花扇》和《秣陵秋》之间的承传 ,以及它们各自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气息。
关键词 桃花扇 吴伟业 孔尚任 徐鹤孙
下载PDF
“梅村体”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异质同构:题材、主题与叙事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诗歌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悬殊。正统诗学排斥戏曲的影响,然而明清发达的戏曲文化仍难免渗透到诗歌中。吴梅村既是清初诗坛领袖,又是曲界名手。"梅村体"歌行与其三部剧作在题材、叙事模式、主题上都有鲜明的相似性。即以&... 诗歌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悬殊。正统诗学排斥戏曲的影响,然而明清发达的戏曲文化仍难免渗透到诗歌中。吴梅村既是清初诗坛领袖,又是曲界名手。"梅村体"歌行与其三部剧作在题材、叙事模式、主题上都有鲜明的相似性。即以"易代"为中心,作"传奇化"处理的题材;以时间"前—后"之"安荣—危困"的对比为基本叙事模式;以时代动荡中个人身不由己的悲哀为共同主题。这些相似显示了吴梅村没有严守诗歌与戏曲的尊卑界限,而是倾向于两者的融通。这一方面是清初戏曲抒情化潮流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吴梅村诗学观的开放。戏曲的影响增强了"梅村体"包容世情百态的能力;也说明融合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或许可以为古典诗歌活力的更新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村体 通天台
下载PDF
论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4
4
作者 戴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122,共6页
《秣陵春》传奇因涉及易代之变、亡国之恨,以及鼎革之际文人出处等时政内容,颇能满足贰臣、遗民等特定民众的审美需求,因而社会反响较大。其在清代之传播乃"文本阅读"与"搬演观赏"并行,但后者作用更为突出。经南昌... 《秣陵春》传奇因涉及易代之变、亡国之恨,以及鼎革之际文人出处等时政内容,颇能满足贰臣、遗民等特定民众的审美需求,因而社会反响较大。其在清代之传播乃"文本阅读"与"搬演观赏"并行,但后者作用更为突出。经南昌沧浪亭、如皋水绘园等雅集搬演,剧作内容、作者意旨等皆得充分解读与研讨,从而产生更大传播效力。而通过对此剧"读后感"与"观后感"的比较可知,场上传播在接受效果、群体切磋、理解深透等方面皆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宴集 文学接受
下载PDF
执著与彷徨:《秣陵春》传奇思想内涵的双重复杂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果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0-63,共4页
清初士人(包括众多遗民)心态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缅怀前朝故君,故国之思强烈而执著;另一方面随着亡国日久、新朝渐稳又不能不牵念于现实利害,这使得他们在仕与不仕的问题上艰于选择与彷徨不定。顺治中期,著名诗人吴伟业即处在这... 清初士人(包括众多遗民)心态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缅怀前朝故君,故国之思强烈而执著;另一方面随着亡国日久、新朝渐稳又不能不牵念于现实利害,这使得他们在仕与不仕的问题上艰于选择与彷徨不定。顺治中期,著名诗人吴伟业即处在这一矛盾困惑之中,所撰《秣陵春》传奇也由此混合着执著与彷徨的双重内涵,客观上展示了清初士人的普遍心态。迄止目前,学者们多关注吴伟业的诗文,对其剧作则研究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故国之思 道德情感 士人心态
下载PDF
“白发填词吴祭酒”——吴梅村戏曲创作论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星琦 姜爱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吴梅村共写戏曲三种,其中《临春阁》、《通天台》二种为杂剧,《秣陵春》为传奇。三种剧作都是乙酉之后,应诏北上之前隐居乡里时所作,又都是假借历史故事,以发挥作者胸中苦闷之作。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吴梅村这一时期特定的创作心态,也在一... 吴梅村共写戏曲三种,其中《临春阁》、《通天台》二种为杂剧,《秣陵春》为传奇。三种剧作都是乙酉之后,应诏北上之前隐居乡里时所作,又都是假借历史故事,以发挥作者胸中苦闷之作。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吴梅村这一时期特定的创作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遗民剧的格调倾向和情绪寄托。因此,研究吴梅村剧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戏曲创作 创作心态 历史故事 特殊意义 白发 杂剧 普遍性 作品
下载PDF
求奇与重情:离魂戏的志怪传统和嬗变历程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瑜芩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本文以离魂戏的代表作品《倩女离魂》、《画中人》和《秣陵春》为解读对象 ,追溯离魂戏的志怪源头 ,分析其求奇与重情的嬗变历程 ,认为求奇和重情是离魂戏的价值所在 ,作家用奇幻来拓展创作空间 。
关键词 离魂戏 嬗变历程 志怪传统 《倩女离魂》 《画中人》 爱情 人性 离魂题材 审美风格
原文传递
《秣陵春》作期新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则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79-81,共3页
《秣陵春》作期新考朱则杰《秣陵春》传奇,清初吴梅村撰。它有同时代离国居士李宜之序,作于顺治十年“癸已孟秋七日”;这是唯一可以参考的有关《秣陵春》作期的一个确切时间,说明该剧至迟在顺治十年已经完成。道光中顾师轼撰《梅村... 《秣陵春》作期新考朱则杰《秣陵春》传奇,清初吴梅村撰。它有同时代离国居士李宜之序,作于顺治十年“癸已孟秋七日”;这是唯一可以参考的有关《秣陵春》作期的一个确切时间,说明该剧至迟在顺治十年已经完成。道光中顾师轼撰《梅村先生年谱》,将《秣陵春》系于“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大哀赋》 南词 思想艺术特色 夏完淳 《琵琶行》 古籍出版 家国兴亡 明清易代
下载PDF
“天上人间”——《秣陵春》的思想艺术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则杰 《文学遗产》 198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一 《秣陵春》传奇,清初吴梅村撰。梅村在明代仕途得意,二十三岁举崇祯辛未科,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时犹未娶,特撇金莲宝炬、花币冠带,赐归里第完姻,于明伦堂上行合卺礼。盖自洪武开科,花状元给假,此为再见。士论荣之。嗣后... 一 《秣陵春》传奇,清初吴梅村撰。梅村在明代仕途得意,二十三岁举崇祯辛未科,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时犹未娶,特撇金莲宝炬、花币冠带,赐归里第完姻,于明伦堂上行合卺礼。盖自洪武开科,花状元给假,此为再见。士论荣之。嗣后回翔馆阁,不十年荐升至宫詹学士;金鼎沙堤,旦暮间物耳’’①。但明亡之后,这一切全都烟消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艺术特色 吴梅村 传奇 崇祯
原文传递
“史情相间”:论吴伟业传奇《秣陵春》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潘懿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吴伟业仕清之前创作的传奇《秣陵春》有“史情相间”的艺术特色。吴伟业“史情相间”的书写策略是多元而巧妙的,在虚与实、情思的载体、“情”与“史”的互动关系中深发了深厚的审美意蕴和情感内涵。促成吴伟业“史情相间”叙事模式的... 吴伟业仕清之前创作的传奇《秣陵春》有“史情相间”的艺术特色。吴伟业“史情相间”的书写策略是多元而巧妙的,在虚与实、情思的载体、“情”与“史”的互动关系中深发了深厚的审美意蕴和情感内涵。促成吴伟业“史情相间”叙事模式的因素是复杂的,其既根植于明清深厚的文学土壤,又来自时代风云的浸染与个人文学心态的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史情相间 书写策略 成因
下载PDF
情感的双声重奏——论吴梅村《秣陵春》传奇的隐喻修辞
11
作者 江合友 胡宪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诱导下,梅村在《秣陵春》传奇的标题、开场、开头和结尾、主题、叙述层面、背景和人物、篇章层面灵活地运用隐喻,形成蕴纳情感双声重奏的文本结构,实现了作者“寄慨兴亡”的创作意图。同时戏曲的意义深度得以拓... 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诱导下,梅村在《秣陵春》传奇的标题、开场、开头和结尾、主题、叙述层面、背景和人物、篇章层面灵活地运用隐喻,形成蕴纳情感双声重奏的文本结构,实现了作者“寄慨兴亡”的创作意图。同时戏曲的意义深度得以拓展,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认知和深切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传奇 隐喻
下载PDF
论吴伟业《秣陵春》中的感伤主义
12
作者 张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75-76,共2页
通过解读吴伟业的传奇《秣陵春》,可以了解明末清初感伤主义文艺思潮已经在其中有所体现。而《秣陵春》一剧之所以凝结着这样深刻又多层次的感伤主义色彩,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也有作家个人遭际经历的原因。
关键词 吴伟业 感伤主义
下载PDF
离合之情相近,兴亡之感不同——清初文人传奇主题的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秀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3,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士子面临人生仕隐进退的抉择,一批历史传奇借离合之情,抒发兴亡之感。虽然它们离合之情相近,但由于创作主体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抒发兴亡之感的具体内涵有巨大差异。以清初《秣陵春》、《西湖扇》、《桃花扇》三部传...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士子面临人生仕隐进退的抉择,一批历史传奇借离合之情,抒发兴亡之感。虽然它们离合之情相近,但由于创作主体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抒发兴亡之感的具体内涵有巨大差异。以清初《秣陵春》、《西湖扇》、《桃花扇》三部传奇为例,剖析士子们的心路历程,即眷恋与徘徊——接受与期冀——反思与史鉴,从而探寻文人传奇主题的演变轨迹,再现时代变革在人们心理上的深刻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扇 桃花扇 主题嬗变
原文传递
试析《秣陵春》的“诞”
14
作者 刘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33,共4页
试析《秣陵春》的“诞”刘敏《秣陵春》传奇为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所作。不少研究者指出,《秣陵春》“变幻神奇,恍惚迷离”①;在情节处理上是幻想奇特,甚至是荒诞诡谲的”②。事实上,这部戏一问世,即有人疑其为“诞”了。吴伟业... 试析《秣陵春》的“诞”刘敏《秣陵春》传奇为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所作。不少研究者指出,《秣陵春》“变幻神奇,恍惚迷离”①;在情节处理上是幻想奇特,甚至是荒诞诡谲的”②。事实上,这部戏一问世,即有人疑其为“诞”了。吴伟业《秣陵春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为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伟业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佛教史 艺术构思 试析 知识分子 神不灭论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怀柔政策
下载PDF
漫说高阳的史家功夫
15
作者 刘舒曼 《学习博览》 2012年第3期46-47,共2页
体认古人心境,注重描幕细节《红楼梦断》是我所读的第一部高阳作品。由于个人对《红楼梦》的偏爱,这些年重读《红楼梦断》及其续篇《三春争及初春景》、《大野龙蛇》也是最多的。12年前,我刚读大学,偶有一日,看专业书累了,转到小... 体认古人心境,注重描幕细节《红楼梦断》是我所读的第一部高阳作品。由于个人对《红楼梦》的偏爱,这些年重读《红楼梦断》及其续篇《三春争及初春景》、《大野龙蛇》也是最多的。12年前,我刚读大学,偶有一日,看专业书累了,转到小说类书架前,发现了高阳的《红楼梦断》四部盐。那天抽出《秣陵春》一读,便放不下手,三天内将《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四部曲全部读完,仍意犹未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 《红楼梦》 史家 专业书 小说类
原文传递
无处可藏的眷念和忧伤——读庄因散文《秣陵春》
16
作者 朱献华 《语文月刊》 2013年第11期89-90,共2页
庄因,1933年生,北京人。著名学者,散文家。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著有散文集《杏庄小品》《八千里路云和月》《山路风来草木香》等。
关键词 散文家 庄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八千里路云和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 忧伤 著名学者
原文传递
一个明朝遗民的“心史”——吴伟业《秣陵春》传奇简析
17
作者 周维培 《文史知识》 1987年第9期37-40,共4页
吴伟业历仕崇祯、弘光两朝,先为翰林,后拜少詹事;入清以后又应清室之召,为国子监祭酒。他身为明朝遗臣,却不能克终晚节;黍食新朝禄俸,又怀念旧朝恩眷。这种尴尬的身份和经历使他后半生陷入矛盾、自责的痛苦之中。
关键词 詹事 弘光 朝恩 后半生 梅村家藏稿 戏曲创作 诗歌成就 大哀赋 李后主
原文传递
“豫章沧浪亭观演《秣陵春》”集会唱和考
18
作者 朱则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学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那些重要、著名的集会唱和,其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在诗歌史上有过比较大的影响,自然更加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甚少,需要不断地拓展与...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学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那些重要、著名的集会唱和,其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在诗歌史上有过比较大的影响,自然更加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甚少,需要不断地拓展与深入。通过对清初"豫章沧浪亭观演《秣陵春》"集会唱和的研究,对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召集的主人和参加的人物、创作的作品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做一些基本的考索,同时纠正若干相关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集会唱和 南昌 李明睿
下载PDF
静逸秀雅书法 因人废字者何——谈吴梅村书法
19
作者 介子平 《书法》 2015年第11期54-57,共4页
吴梅村乃通家,明末清初文魁星。《四库全书总目》论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评价相当的高。论成就,诗为最。一生作诗千余首,大江南北,莫不晓诗名... 吴梅村乃通家,明末清初文魁星。《四库全书总目》论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评价相当的高。论成就,诗为最。一生作诗千余首,大江南北,莫不晓诗名。其作专模唐人格调,辞藻华丽,长于七言歌行,尤工古诗,且以史实入诗,称“梅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七言歌行 初文 梅村体 泥金帖 圆圆曲 吴骏公 龚鼎孳 论书
原文传递
《秣陵春》寓史于虚的另类曲史演绎
20
作者 伏蒙蒙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0,共8页
《秣陵春》将男主角设计为历史上既忠南唐又仕宋朝的徐铉之子,同时又以北宋末期为国死难的英雄徐适之名来命名,吴伟业曲史用心深厚。《秣陵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一些人与事改造镶嵌进剧作中,情节虚构的拟历史化程度高。《秣陵春》细节... 《秣陵春》将男主角设计为历史上既忠南唐又仕宋朝的徐铉之子,同时又以北宋末期为国死难的英雄徐适之名来命名,吴伟业曲史用心深厚。《秣陵春》巧妙地将历史上的一些人与事改造镶嵌进剧作中,情节虚构的拟历史化程度高。《秣陵春》细节表现带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晋唐法帖、烧槽琵琶、澄心堂印等烘托了南唐的历史存在。《秣陵春》虽然所写为假人假事,却达到了“似真”的效果,《秣陵春》属于是表现了历史本质真实的另类性“仿历史剧”,属于遗民心态历史情境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历史剧” 历史情境 拟历史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