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禛扬州词事与清初词坛风会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宏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8,共12页
王士稹在扬州展开的词学活动,继承了他在济南以秋柳相唱和的策略,求得前辈揄扬,成为词坛中心,评点时流,建立经典,体现了鲜明的群体意识和领袖意识。他的词学思想中,更多继承了明代尊崇《花间》、《草堂》的传统,而和朱彝尊有很大区别。... 王士稹在扬州展开的词学活动,继承了他在济南以秋柳相唱和的策略,求得前辈揄扬,成为词坛中心,评点时流,建立经典,体现了鲜明的群体意识和领袖意识。他的词学思想中,更多继承了明代尊崇《花间》、《草堂》的传统,而和朱彝尊有很大区别。但这种词学资源本身也有豪放的路数,因此对后来阳羡词派是一个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桥 群体 选政 浙西 阳羡 王士禛 扬州 清初 词学思想
原文传递
同性欲望叙述中的他者与界限——论郁达夫小说《茫茫夜》《秋柳》 被引量:4
2
作者 禹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3,共12页
本文借助酷儿理论,对郁达夫小说《茫茫夜》《秋柳》进行分析,指出其同性欲望叙述背后的性政治运行轨迹和男性霸权意识,以及同性欲望叙述对作者的工具意义。在对小说的细读中,通过文本中的裂隙一窥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笔下的性别话语和内... 本文借助酷儿理论,对郁达夫小说《茫茫夜》《秋柳》进行分析,指出其同性欲望叙述背后的性政治运行轨迹和男性霸权意识,以及同性欲望叙述对作者的工具意义。在对小说的细读中,通过文本中的裂隙一窥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笔下的性别话语和内心的性别意识。这两篇一直被边缘化的作品是现代中国性别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茫茫夜》 同性欲望
原文传递
顾炎武《赋得秋柳》诗新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8-71,79,共5页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年被清人俘虏的德王朱由枢,并进而表达亡国之悲。此诗的解读有助于对王渔洋《秋柳》四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徐夜
下载PDF
《苏曼殊年谱》(三)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以君 《佛山师专学报》 1986年第3期91-108,共18页
2月中旬(一月),在惠州破庙,不堪僧家生活之苦,窃取其已故师兄遣凡(法名“博经”),在广州府雷峰海云寺的戒牒,及其师银洋二角逃走。自此便以戒牒所署的“新会慧龙寺赞初长老弟子博经”自称,并取法号“曼殊”。
关键词 苏曼殊 海云寺 少年时代 曼殊大师 绳侯 实业学堂 刘师培 陆丹林 黄克强
下载PDF
王渔洋《秋柳》四章会释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仲翔 《丽水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46-47,9,共3页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祇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马总)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干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祇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马总)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干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板渚隋堤 永丰坊 残照西风 玉关 三弄 黄竹 诗四章
下载PDF
姑娘无价
6
作者 操良玉 《黄梅戏艺术》 1993年第4期60-68,共9页
人物 齐主任——女,50岁,信用社主任。 翠柳——女,25岁,专业户。 晓秋——男,25岁,信贷员。时间 现代。地点 大别山区。 [翠柳家正堂,设桌、凳。 [幕启,齐主任上。
关键词 信用社主任 大别山区 看新娘 你说我 鸟声 我自己 儿小
下载PDF
历代咏盐城诗注析
7
作者 也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5-119,114,共6页
登东亭南城夕眺,同以宾、趾振、松弟分韶吴嘉纪各怜荒堞不归去,四面旷然寒我魂。远塔立残村雾影,枯榛生满夕阳痕。望中恰遇一天霁,空处偏留今日暄。鸟送凄音童送茗,苦吟趺坐到黄昏。
关键词 吴嘉纪 苦吟 陋轩诗 湘灵鼓瑟 杳冥 虎墩 隐逸诗 首联 离情别绪
下载PDF
对《蒲松龄和陈淑卿》的几点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枝忠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6-61,共6页
田泽长先生的《蒲松龄和陈淑卿》一文对蒲松龄所撰《陈淑卿小象题辞》作了一番诠释和考证之后,得出结论:陈淑卿乃是蒲松龄于刘氏之外的另一位在患难中结褵的夫人,《题辞》“表达了他和陈淑卿生死离别的情感”。 可是,我们细读《题辞》,... 田泽长先生的《蒲松龄和陈淑卿》一文对蒲松龄所撰《陈淑卿小象题辞》作了一番诠释和考证之后,得出结论:陈淑卿乃是蒲松龄于刘氏之外的另一位在患难中结褵的夫人,《题辞》“表达了他和陈淑卿生死离别的情感”。 可是,我们细读《题辞》,並参考已知的蒲氏生平材料,怎么也无法得出“田文”那样的结论。我们认为:蒲松龄决没有经历过这么一段不寻常的遭遇,《题辞》并不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而是应别人请托代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离别 淄川县 孙蕙 田文 代作 射雉 中结 聊斋志异 秦邮
下载PDF
关于一道围墙的争议——大明湖外传
9
作者 吴越 《齐鲁周刊》 2014年第17期14-15,共2页
为什么要费尽笔墨去书写大明湖?该怎样描述这座优美的湖泊?曾经和济南人的生活联系密切的大明湖,后来距离是如此之远。被围起来的大明湖,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之殇。开放还是封闭,实际是民生和决策的对抗。大明湖对于济南的意义,在于它的... 为什么要费尽笔墨去书写大明湖?该怎样描述这座优美的湖泊?曾经和济南人的生活联系密切的大明湖,后来距离是如此之远。被围起来的大明湖,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之殇。开放还是封闭,实际是民生和决策的对抗。大明湖对于济南的意义,在于它的胸怀宽阔,湖纳百泉;还在于它的平民性,是沿湖居民谋生的鱼塘和稻田;还在于它的名士风范,无论是铁铉、辛弃疾,还是后来的辛铸九、路大荒,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文化品格无不融入了大明湖的烟波浩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人 辛铸九 路大荒 铁铉 百泉 文化品格 王统照 平民性
原文传递
庞坚三首
10
作者 龐堅 《词学》 CSSCI 2013年第1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庞坚 太常引 阮亭 七言 江月 逢辰 孤光 雨花臺
原文传递
古诗词鉴赏·明清诗歌
11
作者 戴桂娥 胡群华 《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 2014年第1期33-34,F0003,共3页
关键词 诗词鉴赏 明诗 竹林答问 诗所 陈仅 尾联 夜归 白云 以俗为雅
原文传递
王士禛神韵说例析
12
作者 刘硕伟 《淄博师专学报》 2017年第4期55-60,共6页
《秋柳》四章是"一代诗宗"王士禛的成名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士禛早期"典远谐则"的诗学主张。"典远谐则"已启渔洋先生诗论核心"神韵"之门。神韵者,得其神、传其韵也。它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一种审... 《秋柳》四章是"一代诗宗"王士禛的成名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士禛早期"典远谐则"的诗学主张。"典远谐则"已启渔洋先生诗论核心"神韵"之门。神韵者,得其神、传其韵也。它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一种接受原则。正是这种"神韵",导致对《秋柳》诗的多样解读甚至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神韵
下载PDF
清代和王士禛《秋柳》诗初探
13
作者 汤志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21,共7页
王士禛《秋柳》四章一出,整个清代都一直唱和不断,但《秋柳》主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群体的和诗,可以看出其用典与主旨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对《秋柳》和诗的分析,探讨原诗旨意,可以看出王士禛作《秋柳》... 王士禛《秋柳》四章一出,整个清代都一直唱和不断,但《秋柳》主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群体的和诗,可以看出其用典与主旨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对《秋柳》和诗的分析,探讨原诗旨意,可以看出王士禛作《秋柳》时并无太多"本事"蕴含其中,诸多本事说的产生,与最初的遗民诗人群体不断追和与阐释有着重大关系,而清廷的文字狱政策及《秋柳》模糊的意象神韵,也是促使《秋柳》众多主旨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和诗 本事说
下载PDF
抒怀·寓意·言志
14
作者 吴玲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5期140-141,共2页
咏物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状物抒怀,直写物象绘形绘声绘色;浓妆淡抹,以求逼其传神;二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状物抒怀"之"状"意为描摹、描绘,鉴赏此类诗就是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物象逼真传神的描摹来抒情达意... 咏物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状物抒怀,直写物象绘形绘声绘色;浓妆淡抹,以求逼其传神;二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状物抒怀"之"状"意为描摹、描绘,鉴赏此类诗就是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物象逼真传神的描摹来抒情达意的。此类诗不存在"借题发挥,由此及彼"的问题,如果作过多的迁延分析,就可能犯牵强附会或故意拔高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怀诗 抒情达意 托物 抒情言志 咏物 兴寄 李商隐 雍裕之
下载PDF
诗词四首
15
作者 王达津 《诗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9-39,38,共2页
关键词 危亭 湘月 朝市 鹭屿 游人如蚁 留园 水复山重 水木清华 镶头
原文传递
大明湖的桥(三)
16
作者 朋星 《走向世界》 2015年第51期100-101,共2页
百花桥:凝雪桥南行30米即朗园,朗园南邻是百花桥,为曾堤的最南端。这是一座"立交桥":桥上通路,桥下中间的桥洞通航,南端的桥洞可供人步行穿越。桥西亭廊临水,景色如画。芦花桥:竹韵桥东南方向约70米,是芦花桥。大明湖秋天的代表景... 百花桥:凝雪桥南行30米即朗园,朗园南邻是百花桥,为曾堤的最南端。这是一座"立交桥":桥上通路,桥下中间的桥洞通航,南端的桥洞可供人步行穿越。桥西亭廊临水,景色如画。芦花桥:竹韵桥东南方向约70米,是芦花桥。大明湖秋天的代表景观是"秋容芦雪",故称芦花桥。桥栏颇为精致,桥南是小湖,桥东北方向可见超然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桥 东南方向 南行 东北方向 渔洋 西亭 王士 北渚
原文传递
王荆公张江陵合论
17
作者 前人 《船山学报》 1937年第1期198-200,共3页
王荊公张江陵。皆中国近代之大政治家也。当国家晏安日久。暮气已深。朝野泄沓。上下媮惰。日甚一日。虽无敌国外患。终亦必亡。有政治家起而振作其精神。综核其名实。废者举之。弛者张之。庶可以奋兴于一时。然有行之而获效者。有行之... 王荊公张江陵。皆中国近代之大政治家也。当国家晏安日久。暮气已深。朝野泄沓。上下媮惰。日甚一日。虽无敌国外患。终亦必亡。有政治家起而振作其精神。综核其名实。废者举之。弛者张之。庶可以奋兴于一时。然有行之而获效者。有行之而无功者。大抵因乎时代遭遇之殊。未可一概而论也。夫宋明两朝。至两神宗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荆公 神宗 无功 李成梁 行略 混然 王斗 蒙些 张之
下载PDF
明湖镜中天
18
作者 杜枫 《走向世界》 2013年第8X期32-33,共2页
一部《还珠格格》让我们记住了乾隆与夏雨荷,也记住了大明湖畔。众泉汇集的大明湖,如一颗天赐的明珠,镶嵌在济南老城区的繁华都市中。这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大明湖风景秀丽,是济南三大名... 一部《还珠格格》让我们记住了乾隆与夏雨荷,也记住了大明湖畔。众泉汇集的大明湖,如一颗天赐的明珠,镶嵌在济南老城区的繁华都市中。这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大明湖风景秀丽,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风景的最好写照。驻足湖畔,依湖而望,整座城市的繁华、儒雅、恬静尽收眼底。从空中俯瞰大明湖,就像一块安放在城中的碧玉,透着清,闪着绿,含着韵。"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与诗友会饮于大明湖南岸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4章,诗中句句写柳,通篇却不见一个柳字,境界高远。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出小清河入渤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珠格格》 天然湖泊 济南城 残照西风 王渔洋 城湖 夏雨 城中 ELEGANT
原文传递
漫谈“诗无达诂”
19
作者 蒋凡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1期32-37,共6页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西汉董仲舒 经生 繁露 悠然见南山 王渔洋 以意逆志 伐檀 魏风
原文传递
关于长阳南曲词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20
作者 陈哈林 《三峡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363-366,共4页
长阳南曲是流传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一个曲艺品种,其词高贵典雅,其曲抒情动听,为长阳民间艺术的"阳春白雪"。《春去夏来》和《悲秋》就是典型的段子。随着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南曲也有其自身的新的发展要求,无... 长阳南曲是流传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一个曲艺品种,其词高贵典雅,其曲抒情动听,为长阳民间艺术的"阳春白雪"。《春去夏来》和《悲秋》就是典型的段子。随着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南曲也有其自身的新的发展要求,无论是词曲还是表现形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规范。现就南曲词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发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南曲 曲词 物质文化需求 高贵典雅 生命精神 青青 唐诗宋词 江游 檐前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