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破窑记》看元代文人的“入仕”情结 被引量:2
1
作者 虞江芙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本文从《破窑记》中男主角的命运变化,元代歧视与鄙薄文人儒士的社会现状,封建儒生寻求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三个层面,分析了王实甫蕴涵于《破窑记》中的愤世与自慰心态,并指出,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文人们传统的“入仕”情结之上的。
关键词 元杂剧 破窑 “入仕”情结
下载PDF
略论元杂剧中的科举考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颖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2-85,共4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写,但他们借写元以前各代的故事,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来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中状元之时是唐贞元年间,《破窑记》中的吕蒙正与寇准是好兄弟,寇准是宋朝著名宰相,吕蒙正的得第自然是在宋朝.再比如关汉卿的作品,《陈母教子》中寇莱公的出现说明陈氏三兄弟参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谢天香》中的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状元及第也必发生在宋朝,《拜月亭》写的是金末时的故事,离元代较近,但主人公蒋世隆的中举也不是在元代本朝.总之,这三十余部作品,没有一部写的是元代的科举考试.元杂剧作家这样费尽心思采用曲笔的方法写科举考试,说明元代中下层知识分子在被剥夺仕进权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科举考试,这三十余部有关科举考试的元杂剧的存在,就是他们仍关心科举考试的最好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元杂剧作家 知识分子 关汉卿 科举制度 郑元和 神仙道化剧 白敏中 破窑 元以前
下载PDF
“寒窑”母题的嬗变:从《破窑记》到《王宝钏》 被引量:2
3
作者 牛刚花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传统戏曲中有一类关于"寒窑"题材的剧目,主要讲述富家女甘心下嫁乞丐,苦守寒窑,终盼得丈夫得官归来,同享荣华的故事。从文学母题学的角度出发,这类剧目构成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寒窑"母题。从元杂剧《破窑记》到... 传统戏曲中有一类关于"寒窑"题材的剧目,主要讲述富家女甘心下嫁乞丐,苦守寒窑,终盼得丈夫得官归来,同享荣华的故事。从文学母题学的角度出发,这类剧目构成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寒窑"母题。从元杂剧《破窑记》到清代花部戏《王宝钏》,"寒窑戏"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嬗变过程:从"破窑"发展到"寒窑",故事的中心意象得以定型;故事的主人公也逐步完成了从刘月娥到王宝钏、从吕蒙正到薛平贵的过渡,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窑 母题 破窑 《王宝钏》
下载PDF
从《破窑记》看王实甫的愤世与自慰心态 被引量:2
4
作者 虞江芙 《江汉学术》 1996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从《破窑记》中男主角的命运变化,元代歧视与鄙薄文人儒士的社会现状以及封建儒生们寻求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三个层面分析了王实甫蕴涵于《破窑记》中的愤世与自慰心态,并指出,这种心态是建立在“入仕”思想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 王实甫 元代杂剧 破窑
下载PDF
简析《破窑记》和《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的宣扬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达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破窑记》是王实甫除《西厢记》外存世不多的又一佳作,而《秋胡戏妻》则是石君宝根据历代史实改编而成的著名剧作。这两部剧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两位作者对于各自剧中女主人公贞节的着力强调与宣扬,深刻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状况。运用... 《破窑记》是王实甫除《西厢记》外存世不多的又一佳作,而《秋胡戏妻》则是石君宝根据历代史实改编而成的著名剧作。这两部剧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两位作者对于各自剧中女主人公贞节的着力强调与宣扬,深刻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状况。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剧本特殊的情节设置和典型的人物刻画两方面入手,探寻了两部剧作宣扬女性贞节的相同之处,并剖析了元杂剧作家极力宣扬女性贞节的社会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窑 《秋胡戏妻》 女性 贞节
下载PDF
“发迹”母题的嬗变:从悲愤之音到欢乐赞歌——以元杂剧《破窑记》和明传奇《彩楼记》为例
6
作者 杨亚楠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1期31-33,共3页
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都属于“发迹”题材,二者在情节变化、形象塑造、思想内涵上有种种变化:情节逐渐丰富曲折,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立体,思想内涵由关注文人的生存命运到关注婚姻爱情。这显示了“发迹”母题由元到明的嬗变... 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都属于“发迹”题材,二者在情节变化、形象塑造、思想内涵上有种种变化:情节逐渐丰富曲折,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立体,思想内涵由关注文人的生存命运到关注婚姻爱情。这显示了“发迹”母题由元到明的嬗变路径:从悲愤之音到欢乐赞歌。这种嬗变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迹 破窑 《彩楼
下载PDF
这一个“崔氏”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看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彦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小剧场京剧 朱买臣 合理性 泼水 角色转换 中国剧场史 传统剧目 剧中人物 科举制度 破窑
原文传递
论《破窑记》本事来源及其社会意义——兼与《西厢记》比较其得失 被引量:1
8
作者 罗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4-76,共3页
《破窑记》和《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两部爱情戏,然而,在后世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它们却境遇不同:《西厢记》自问世起,便以它鲜明的主题、宏伟的结构、优美的曲词'天下夺魁',而《破窑记》却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拟就《破窑... 《破窑记》和《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两部爱情戏,然而,在后世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它们却境遇不同:《西厢记》自问世起,便以它鲜明的主题、宏伟的结构、优美的曲词'天下夺魁',而《破窑记》却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拟就《破窑记》的故事本事论及剧本主题的社会意义并通过与《西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 破窑 本事 吕蒙正
原文传递
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延霖 《西域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92-100,共9页
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郝延霖元代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原来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得以进入当时的京城和中原其他地区,学习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在散曲文坛上,也出现了一批西域少数民族作家,如... 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郝延霖元代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原来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得以进入当时的京城和中原其他地区,学习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在散曲文坛上,也出现了一批西域少数民族作家,如贯云石①、薛昂夫②、阿里西瑛③、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散曲家 贯云石 薛昂夫 喜剧性 喜剧色彩 审美意识 破窑 自我形象 严子陵 作品
下载PDF
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之比较
10
作者 张绍冬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明传奇 破窑 《彩楼
下载PDF
我对陈瘦竹同志的印象——兼及他和我们大家所共有的强烈愿望
11
作者 孙家琇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和瘦竹同志过往的机会不算多,但却总觉得有一种互相了解和信任的感觉。他是我的老同事、老同行;正是通过他,我从一般大学文科教学跨到戏剧教育领域中来的。抗战胜利后不久,由于迁居南京的原因,我从武汉大学转到了金陵大学任教。他受当... 和瘦竹同志过往的机会不算多,但却总觉得有一种互相了解和信任的感觉。他是我的老同事、老同行;正是通过他,我从一般大学文科教学跨到戏剧教育领域中来的。抗战胜利后不久,由于迁居南京的原因,我从武汉大学转到了金陵大学任教。他受当时去英国的余上沅校长委托,来我家聘我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兼职教师,讲授西洋戏剧文学及理论。我感到很兴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金陵大学 文科教学 兼职教师 喜剧作品 破窑 田本相 喜剧论 社会主义文艺
原文传递
建立南戏学的学术意义
12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共2页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与"杂剧""传奇""花部"并列的四大古典戏曲形式,而在这四种古典戏曲形式中,南戏形成最早,产生于南北宋之际,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与"杂剧""传奇""花部"并列的四大古典戏曲形式,而在这四种古典戏曲形式中,南戏形成最早,产生于南北宋之际,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留给我们的丰富多彩文化遗产。在其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温州杂剧 戏曲史 中国古代戏曲 《琵琶 戏曲形式 《宋元戏曲史》 破窑 中国戏曲
下载PDF
元杂剧《破窑记》与京剧《彩楼记》之比较
13
作者 刘新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5-87,126,共4页
元杂剧实为中国戏剧之源头。元杂剧《破窑记》与京剧《彩楼记》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在艺术处理上,后者更具有创造性。考证其演化过程以及与史实的关联、版本的流传等问题有利于厘清中国戏剧史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破窑 彩楼 剧情异同 史实虚构 版本流传
下载PDF
无悔的生涯——记“老戏改”文忆萱
14
作者 里逊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9-82,共4页
一三十年代初,地处湘西的洪江码头景象繁华,号称“七冲八巷九条街,四十八个半戏台”。对此,洪江人引以为自豪。那些戏台下,常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起脚,仰着小脑袋,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的演出,如痴如果。熟悉内情的老人呶着嘴轻声... 一三十年代初,地处湘西的洪江码头景象繁华,号称“七冲八巷九条街,四十八个半戏台”。对此,洪江人引以为自豪。那些戏台下,常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起脚,仰着小脑袋,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的演出,如痴如果。熟悉内情的老人呶着嘴轻声说:“喏!文家屋里的细妹子,外公当过会同知县,如今破落了。”细妹子单薄而瘦削,是因为早逝的母亲没有给她足够的爱抚;通晓文墨的父亲,却给她取名“忆萱”,让母亲在她的记忆中长存。细妹子在神庙、会馆的戏台前发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河高腔 文忆萱 地方戏曲 八个半 辰河戏 黔阳专区 彩楼 邵阳花鼓戏 衡阳湘剧 破窑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选目
15
作者 吴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9-66,共8页
[引言]拙编《古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拟分剧本选集、散出选集、零曲选集三类,尚未定稿,现每类酌选一二条目,诸凡内容、体例等,并请各位师友不吝赐教。[目录]1、古名家杂剧2、墨憨斋定本传奇3、乐府菁华4、缀白裘(暂略)4... [引言]拙编《古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拟分剧本选集、散出选集、零曲选集三类,尚未定稿,现每类酌选一二条目,诸凡内容、体例等,并请各位师友不吝赐教。[目录]1、古名家杂剧2、墨憨斋定本传奇3、乐府菁华4、缀白裘(暂略)4、旧编南九宫谱古名家杂剧元明杂剧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选本 墨憨斋 龙子犹 中国古代 元杂剧 《西厢 关汉卿 《断发 《拜月亭》 破窑
下载PDF
泉州梨园戏传统剧目《吕蒙正》研究
16
作者 吴榕青 卢湘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梨园戏《吕蒙正》是泉州"七子班"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泉州梨园戏《吕蒙正》与明传奇旧抄本《彩楼记》在文本上存在继承关系,可能受现存明末南管选本《吕蒙正》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定... 梨园戏《吕蒙正》是泉州"七子班"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泉州梨园戏《吕蒙正》与明传奇旧抄本《彩楼记》在文本上存在继承关系,可能受现存明末南管选本《吕蒙正》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定的影响。对比元、明二本,泉本《吕蒙正》在剧本上呈现出情节细腻、人物言行并重的创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窑 梨园戏 吕蒙正 彩楼
下载PDF
宋元南戏与洛阳考论
17
作者 叶天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宋元南戏既反映了古代洛阳的人文实况,又为洛阳增添了文学趣味。在《琵琶记》剧本中,洛阳承担着重要的空间背景任务,是作品安排场次的要点。《破窑记》虽经艺术处理,但作者依然把蒙正觅瓜的地点放在洛阳。宋元戏文佚曲不仅反映出唐宋时... 宋元南戏既反映了古代洛阳的人文实况,又为洛阳增添了文学趣味。在《琵琶记》剧本中,洛阳承担着重要的空间背景任务,是作品安排场次的要点。《破窑记》虽经艺术处理,但作者依然把蒙正觅瓜的地点放在洛阳。宋元戏文佚曲不仅反映出唐宋时期汴、洛之间频繁的社会交往,体现了市民阶层新兴力量的道德追求,而且彰显了洛阳的园林景观之美,其盛况超过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宋元南戏 《琵琶 破窑 佚曲 “A Legendary Pipa” A“Tumble DOWN Cave”
下载PDF
好学校应该是“鸟的天堂”
18
作者 葛怀欣 林凡瑞 《辽宁教育》 2016年第5X期80-81,共2页
著名作家巴金撰写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选入小学课本后,更是在众多读者中广为传颂。小鸟的天堂位于广东新会城区以南十公里的天马村的河流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一株榕树便天堂",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 著名作家巴金撰写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选入小学课本后,更是在众多读者中广为传颂。小鸟的天堂位于广东新会城区以南十公里的天马村的河流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一株榕树便天堂",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一棵榕树历经数百年的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的天堂 作家巴金 小鸟天堂 广东新会 小学课本 婆黎国 智力开发 人文条件 学习成绩 破窑
下载PDF
论知识素养在莺莺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19
作者 秦效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53-59,共7页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是一个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爱情并且终于成了眷属的年轻女性形象。莺莺的爱情胜利,有着多方面的主观原因。然而,一个十分突出并被人忽视的事实是:她在爱情道路上迈进的每一步,都留下自己知识素养的印迹。可以说。
关键词 莺莺 形象塑造 王实甫 知识素养 张生 破窑 闹简 柳骨颜筋 诗家 罗衣
下载PDF
历史文化精神的观照——从元代婚恋剧看元曲作家的爱情观
20
作者 陆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2-35,共4页
在现存一百数十种元人杂剧中,婚姻恋爱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不少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一定时代的文学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心灵的表现。透过元代婚姻恋爱剧,我们看到,当从“士”入“仕”的道路被堵塞之后,失却了晋身之阶... 在现存一百数十种元人杂剧中,婚姻恋爱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不少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一定时代的文学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心灵的表现。透过元代婚姻恋爱剧,我们看到,当从“士”入“仕”的道路被堵塞之后,失却了晋身之阶的元曲作家以其高标时代的精神风骨和非同平常的人生视角审视着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情,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精神氛围中,将人生和世事的沧桑变幻以及悲喜哀愁融入戏剧创作,表现了异于前代文人的爱情观。本文试从历史文化精神变易的视角探究元曲作家爱情观的进步性,愿以此就教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观 曲作家 元人杂剧 戏剧创作 裴少俊 蒋世隆 破窑 刘月娥 张生 亘古不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