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破窑记》看元代文人的“入仕”情结 |
虞江芙
|
《理论月刊》
|
2006 |
2
|
|
2
|
略论元杂剧中的科举考试 |
王颖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3
|
“寒窑”母题的嬗变:从《破窑记》到《王宝钏》 |
牛刚花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4
|
从《破窑记》看王实甫的愤世与自慰心态 |
虞江芙
|
《江汉学术》
|
1996 |
2
|
|
5
|
简析《破窑记》和《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的宣扬 |
胡达菲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6
|
“发迹”母题的嬗变:从悲愤之音到欢乐赞歌——以元杂剧《破窑记》和明传奇《彩楼记》为例 |
杨亚楠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7
|
这一个“崔氏”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看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 |
刘彦君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8
|
论《破窑记》本事来源及其社会意义——兼与《西厢记》比较其得失 |
罗莹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9
|
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 |
郝延霖
|
《西域研究》
CSSCI
|
1994 |
1
|
|
10
|
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之比较 |
张绍冬
|
《太原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1
|
我对陈瘦竹同志的印象——兼及他和我们大家所共有的强烈愿望 |
孙家琇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2
|
建立南戏学的学术意义 |
俞为民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元杂剧《破窑记》与京剧《彩楼记》之比较 |
刘新文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4
|
无悔的生涯——记“老戏改”文忆萱 |
里逊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叙录》选目 |
吴敢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6
|
泉州梨园戏传统剧目《吕蒙正》研究 |
吴榕青
卢湘萍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7
|
宋元南戏与洛阳考论 |
叶天山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8
|
好学校应该是“鸟的天堂” |
葛怀欣
林凡瑞
|
《辽宁教育》
|
2016 |
0 |
|
19
|
论知识素养在莺莺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
秦效成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0 |
|
20
|
历史文化精神的观照——从元代婚恋剧看元曲作家的爱情观 |
陆力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