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音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耀华 《福建艺术》 2008年第1期5-11,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记忆,是人类文化的根,是人文精神的'活力之源',是建设现代人类文明的基石。中国自2004年参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来,无论是在认识上,或者是在行动上,都有诸多的体悟和作为,致力于履行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记忆,是人类文化的根,是人文精神的'活力之源',是建设现代人类文明的基石。中国自2004年参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来,无论是在认识上,或者是在行动上,都有诸多的体悟和作为,致力于履行职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试以中国南音为例略作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弦管 南管 人类历史文化 活力之源 吹管乐器 人文精神 五空 曾侯乙 和歌
下载PDF
中国韵文的传播方式及其体制变迁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小盾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160,共20页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韵文文体的成因的研究,论证了文学传播方式对其体制变迁的直接影响。作者认为,韵文最基本的功能是记诵功能,其原始体制产生于仪式叙述的需要。《诗经》体是祝颂,比歌、兴歌的产物;楚辞体的结构特征和语助特征来自相和歌...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韵文文体的成因的研究,论证了文学传播方式对其体制变迁的直接影响。作者认为,韵文最基本的功能是记诵功能,其原始体制产生于仪式叙述的需要。《诗经》体是祝颂,比歌、兴歌的产物;楚辞体的结构特征和语助特征来自相和歌唱;赋原是周代乐教中的雅言诵,因“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与音乐脱离,成为作家文学最早的文体。本文还讨论了铭刻、书写等传播方式对于文体发展的作用,五、七言诗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乐府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方式 《诗经》 中国韵文 和歌 《汉书·艺文志》 文体 “兴” 楚辞 作家文学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唐宋社会生活与唐宋遗音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翔鹏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26,共7页
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各个发展期的大时代来观察,晚唐的动乱与五代的纷争之间、约近百年的一个阶段,与其说是歌舞伎乐时代的末期,不如看做市井剧、曲音乐时代的开端。唐人杜佑,称唐代‘清乐’为“九代遗声”,不经意中道出了:秦、汉、魏、晋... 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各个发展期的大时代来观察,晚唐的动乱与五代的纷争之间、约近百年的一个阶段,与其说是歌舞伎乐时代的末期,不如看做市井剧、曲音乐时代的开端。唐人杜佑,称唐代‘清乐’为“九代遗声”,不经意中道出了:秦、汉、魏、晋、宋、齐、梁、陈、与隋代以来的相和歌,清商乐,进入唐代而共为音乐史上同一系列的历史产物这个发展系列就是既区别于其前的‘先秦乐舞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唐宋 歌舞伎乐 音乐史 先秦乐舞 历史产物 中国古代 清商乐 和歌 发展系
原文传递
秦汉相和乐器“筑”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翔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22-726,共5页
一、无可争议的"筑""筑",作为失传了的古代乐器,文献的有关形制著录,诸说不一,情况很为复杂。要者,或在不同时代中渐有发展变化,或有同名异制之器;加上记录者的未出真知,传抄或刻书者的差错;以及学者从书本到书本地... 一、无可争议的"筑""筑",作为失传了的古代乐器,文献的有关形制著录,诸说不一,情况很为复杂。要者,或在不同时代中渐有发展变化,或有同名异制之器;加上记录者的未出真知,传抄或刻书者的差错;以及学者从书本到书本地,误将形近之器牵合比附而同观,于是混乱自此而生。1993年"西汉长沙王室墓"出土的三件暂定名为"五弦乐器"的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弦乐器 王室墓 发展变化 秦汉 五弦 马王堆 出土 和歌 形制 西汉
原文传递
论《宋书·乐志》所载十五大曲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小盾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這篇文章討論中國音乐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清商署的設立和“歌弦”、“大曲”兩種新音乐體制的產生,並涉及到相和歌同清商三調的關係,漢以前楚乐同巍晋新聲的關係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
关键词 和歌 左延年 鼓吹署 五言 《陌上桑》 王僧虔 法曲 仲吕 野田黄雀行 歌唱形式
下载PDF
清、平、瑟调考辨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承运 《音乐研究》 1983年第4期73-82,91,共11页
清、平、瑟三调,是汉魏乐府相和歌的主要宫调形式。南北朝称之为清商三调,隋唐时代,与南北朝的吴歌、西曲并称清商乐,流入燕乐调中,后渐难分辨了。三调的渊源,据唐代文献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周代,而其绪余,下及隋唐,前后经历了千余年,其... 清、平、瑟三调,是汉魏乐府相和歌的主要宫调形式。南北朝称之为清商三调,隋唐时代,与南北朝的吴歌、西曲并称清商乐,流入燕乐调中,后渐难分辨了。三调的渊源,据唐代文献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周代,而其绪余,下及隋唐,前后经历了千余年,其形式不可能一成不变,现存有限的文字记载往往又相互矛盾,要搞清这个历史的悬案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三调毕竟是历史上曾风靡一时的名调,必然会在中国音乐传统中留下它的遗迹,如果我们能以辩证、历史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相信还是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的。笔者不揣愚陋,以管见所及,考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商三调 黄钟律管 琴五调 音乐传统 十二律 和歌 旋宫 清商乐 乐器 弦式
原文传递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新考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小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3-29,共7页
琴歌《胡笳十八拍》所受到的殊遇,是没有一篇诗文作品所能相比的。从一九五九年起,几十名第一流的中国文史专家,对它的作者、时代、艺术成就,作了详尽讨论,后由中华书局辑成一本专集。信它、疑它的两派,均实力强盛,因而旗鼓相当。虽然... 琴歌《胡笳十八拍》所受到的殊遇,是没有一篇诗文作品所能相比的。从一九五九年起,几十名第一流的中国文史专家,对它的作者、时代、艺术成就,作了详尽讨论,后由中华书局辑成一本专集。信它、疑它的两派,均实力强盛,因而旗鼓相当。虽然这场讨论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对这篇题为蔡琰作的作品,其精义可以说阐发得至尽至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茄十八拍 琴歌 艺术成就 器乐曲 大曲 唐代 曲化 时代 隋唐五代 和歌
下载PDF
也谈“楚声”的调式问题——读《释“楚商”》一文后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钊 《文艺研究》 1980年第2期76-85,共10页
《文艺研究》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黄翔鹏同志《释“楚商”》一文,提出了“楚商”调是战国时期楚国(包括曾国)“为主的调式结构”,也是汉世相和歌中的“楚调”的见解,试图对“楚声”的调式问题作一初步探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 《文艺研究》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黄翔鹏同志《释“楚商”》一文,提出了“楚商”调是战国时期楚国(包括曾国)“为主的调式结构”,也是汉世相和歌中的“楚调”的见解,试图对“楚声”的调式问题作一初步探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该文的一些论据和结论似难令人信服。现提出来与作者进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式结构 战国时期 和歌 黄翔鹏 楚国 文艺研究 新音阶 《琴书大全》 商调式 定弦法
下载PDF
《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郑祖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4,65-72,共10页
关键词 《古今乐录》 和歌 文字 《乐府诗集》 释义 标点 音乐体裁 史料价值 鼓吹乐 清商乐
原文传递
释相和三调及相和五调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荣坤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认为相和三调及相和五调、是三种和五种常用并可以互相转犯的关系调,而且指出它们的具体调高和关系等等。文中对楚调、尤其是侧调的调高、名称及特性等等作了较详尽的考察思辨。
关键词 和三调 和五调 和歌 楚调 音阶 古代音乐
下载PDF
汉乐府风格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运熙 邬国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66-77,共12页
关键词 汉乐府 和歌 鼓吹曲辞 乐府诗 《诗经》 作品 《安世房中歌》 焦仲卿妻 文人乐府 《陌上桑》
下载PDF
相和歌与琴曲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健 《音乐研究》 1985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相和歌是值得重视的一种音乐形式。汉代民间的“街陌讴谣”经专业乐工“被以管弦”,加工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方式,从而将音乐艺术推向新的发展水平。东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向南推移,相... 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相和歌是值得重视的一种音乐形式。汉代民间的“街陌讴谣”经专业乐工“被以管弦”,加工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方式,从而将音乐艺术推向新的发展水平。东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向南推移,相和歌又吸收了长江流域民间歌舞音乐,进一步丰富提高了原有的艺术形式,后世称之为清商乐。隋唐时期,它又作为“中朝旧曲”,继续保存在当时的清乐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 歌舞音乐 音乐艺术 音乐形式 隋唐时期 民歌 清商乐 音乐史
原文传递
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艳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图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发展过程中来发现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唐代大曲 和大曲 清商乐 曲体结构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关于“瑟调”的调式及陈仲儒“奏议”的校勘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野 《音乐研究》 198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汉魏“乐府”音乐中,有一种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独唱歌曲,称为相和歌。其中包括平、清、瑟,楚、侧五种不同的乐调。据《魏书·乐志》引陈仲儒的奏议说:“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所谓“以宫为... 汉魏“乐府”音乐中,有一种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独唱歌曲,称为相和歌。其中包括平、清、瑟,楚、侧五种不同的乐调。据《魏书·乐志》引陈仲儒的奏议说:“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所谓“以宫为主”、“以商为主力等等,很明显地是指调式而言。如清调显然就是当时流行的清商调。它以古音阶的商音为主音,实际体现为新音阶徵调式。但对瑟调和平调究竟属于什么调式却一直未弄清楚。因为“奏议力原文既说“五调各以一声为主”,又说瑟调和平调都是以宫为主,不免发生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阶 新音阶 羽调式 俗乐二十八调 独唱歌曲 角调 和歌 丝竹乐 五调 黄翔鹏
原文传递
论曹操对音乐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宏灿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3,共5页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已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而他对音乐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似乎还没有人谈及。实际上他热爱汉代以来的清商俗乐,并大量制作相和歌辞来合乐歌唱,使之在当时上层社会中广为流行,取代了雅乐的正统地位,把音乐从...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已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而他对音乐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似乎还没有人谈及。实际上他热爱汉代以来的清商俗乐,并大量制作相和歌辞来合乐歌唱,使之在当时上层社会中广为流行,取代了雅乐的正统地位,把音乐从儒家乐教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自觉地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曹操 乐文化 俗乐 清商乐 《乐记》 悲凉慷慨 乐府诗 文心雕龙 儒家乐教
原文传递
梁鼓角横吹曲杂谈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运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梁鼓角横吹曲 《乐府诗集》 《古今乐录》 北方少数民族 簸逻回歌 鲜卑族 和歌 十六国 吴声歌曲 折杨柳
下载PDF
相和歌杂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3,共3页
文章针对学术界长期存在误解的相和歌的性质问题作了考证。指出:采用相和歌唱方式的不一定都是相和歌,相和歌的根本特征在于曲调的规定性。但歌既非相和歌的一种类型,亦非相和歌的前身,而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徒歌,其特点在于装旦作伎。
关键词 和歌 但歌
下载PDF
乐问——中国传统音乐历代疑案百题(中)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翔鹏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35,共21页
乐问——中国传统音乐历代疑案百题(中)黄翔鹏二十二、史记、淮南,律数何秘(原作“乐、律多秘”)?《史记·律书》是否存在辑佚过程的真伪问题?从它的内容判断,我们能否相信它既与《淮南子》成书的年代相当,自当可以互相印... 乐问——中国传统音乐历代疑案百题(中)黄翔鹏二十二、史记、淮南,律数何秘(原作“乐、律多秘”)?《史记·律书》是否存在辑佚过程的真伪问题?从它的内容判断,我们能否相信它既与《淮南子》成书的年代相当,自当可以互相印证?这两种汉代著作,为什么都有些难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六十律 《乐府诗集》 《淮南子》 十二律 万宝常 和歌 黄钟 三调 八十四调
原文传递
汉乐府与清商乐 被引量:5
19
作者 阴法鲁 《文史哲》 1962年第2期21-28,共8页
一、汉代的鼓吹曲与相和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这里所说的雅乐是指战国以前的古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即《诗经》。清乐,也称为清商乐,是指汉魏... 一、汉代的鼓吹曲与相和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这里所说的雅乐是指战国以前的古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即《诗经》。清乐,也称为清商乐,是指汉魏六朝的乐府音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即当时的乐府诗。燕乐是指隋唐时代以中原音乐为基本,融合边疆地区音乐并吸收中亚等地的音乐而成的新音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初期多半是五、七言绝句诗,随后改变为长短句体,当时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即唐宋词。这里所说的音乐是指各个历史阶段形成的来自民间的音乐主流,而不包括历代朝廷专用于郊庙祭仪的徒具形式的所谓“雅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商乐 和歌 乐府音乐 新音乐 清商署 清乐 新声 梦溪笔谈 中原音 乐志
下载PDF
论中国民歌的艺术表现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锡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2-56,共5页
中国民歌,是我国辉煌灿烂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广袤的土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方言使民歌汇成了浩瀚的海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特征。这就是以民族唱... 中国民歌,是我国辉煌灿烂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广袤的土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方言使民歌汇成了浩瀚的海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特征。这就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多种演唱声型各领风骚、多种演唱形式异彩纷呈,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表演艺术。研究本民族民歌的这些表现特征,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当代歌坛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艺术表现特征 民族唱法 演唱形式 声乐艺术 表演形式 民族风格 西洋美声唱法 和歌 民族音乐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