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鹿洞学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国富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9-22,共4页
朱熹建白鹿洞书院,将理学重义轻利的精义浓缩在学规之中。他将陶渊明思想境界总结为重君臣大义,远离名利,这与白鹿洞学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朱熹尊崇陶渊明,以地方文化名人的人生实践对白鹿洞学规做了清晰的说明。
关键词 白鹿洞 朱熹 尊崇 陶渊明
下载PDF
《白鹿洞学规》精神与台湾书院的具体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洪波 吴淡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2,共8页
台湾书院的儒学精神承继自鳌峰书院,也与来台担任地方官的朱子学者密切相关,通过对台湾书院学规文献及各府县通志、人物传记的综合归纳探讨,可追溯儒学从闽地到台湾地区的重要轨迹。来台地方官宣扬朱子《白鹿洞学规》笃行精神,诠释读书... 台湾书院的儒学精神承继自鳌峰书院,也与来台担任地方官的朱子学者密切相关,通过对台湾书院学规文献及各府县通志、人物传记的综合归纳探讨,可追溯儒学从闽地到台湾地区的重要轨迹。来台地方官宣扬朱子《白鹿洞学规》笃行精神,诠释读书人之应守与应为,期待学子提高道德标准,注重实践,期以改变此移民岛屿民风;而台湾书院士人在获取功名后,身体力行地将朱子学精神发挥于内忧外患的社会,在经世致用中表达了对《白鹿洞学规》精神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 朱子 张伯行 陈璸 台湾书院
下载PDF
朱熹论读书
3
作者 周国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4-47,共4页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生于闽之延平,祖籍安徽婺源,他是宋朝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封建时代“正统派”的大教育家。 朱熹信奉孔学,五岁读《孝经》,十九岁成进士,到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在外作官五任,并曾一度做了...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生于闽之延平,祖籍安徽婺源,他是宋朝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封建时代“正统派”的大教育家。 朱熹信奉孔学,五岁读《孝经》,十九岁成进士,到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在外作官五任,并曾一度做了宁宗皇帝(赵扩)的老师。朱熹在做官期间,曾创办过同安县学,重修白鹿洞书院,亲自拟订“白鹿洞学规”,修复岳麓书院,提倡州学县学,推行移风易俗的教化,编著小学大学的教本《小学书》、《童蒙须知》、《经筵讲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 《孝经》 白鹿洞书院 朱子 《四书集注》 童蒙须知 晦庵 婺源 赵扩
下载PDF
朱熹与书院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清 《学术评论》 2016年第5期4-10,共7页
探寻朱熹与书院的关系,感触朱子理学尤其是朱熹教育思想对书院文化的影响,能给现今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以有益的启示。一、朱熹和他创办的四所书院朱熹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讲书院离不开朱子,讲朱子也离不开书... 探寻朱熹与书院的关系,感触朱子理学尤其是朱熹教育思想对书院文化的影响,能给现今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以有益的启示。一、朱熹和他创办的四所书院朱熹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讲书院离不开朱子,讲朱子也离不开书院。朱熹亲手创办四所书院,与他构建理学相向而行、融汇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思想文化建设 武夷精舍 《四书集注》 儒家道统 玉山讲义 白鹿洞 蔡元定 教育思想 政治抱负
下载PDF
“六经皆文”:寂寞山谷里的异代知音
5
作者 李勤合 郑连聪 《文史知识》 2022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庐山白鹿洞书院因为朱熹和他的《白鹿洞学规》而得盛名,清代的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言中乃将其列为天下书院之首。但实际上,白鹿洞作为僻处深山的一所书院又一直是寂寞的。且不说创始之时,白鹿洞不过就只有李涉、李渤兄弟二人在此... 庐山白鹿洞书院因为朱熹和他的《白鹿洞学规》而得盛名,清代的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言中乃将其列为天下书院之首。但实际上,白鹿洞作为僻处深山的一所书院又一直是寂寞的。且不说创始之时,白鹿洞不过就只有李涉、李渤兄弟二人在此读书而已,且不久之后就已经是“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王建《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就是所谓朱熹和王阳明等人讲学白鹿洞书院的高潮,多半也是后人在思想史上的美好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使君 一所 兄弟二人 白鹿洞
原文传递
白鹿洞书院:为天地立心
6
作者 彭治国 壹图 全景 《优品》 2013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自宋代到清代,江西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名家学者层出不穷,江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镇。据记载,宋代江西拥有260所书院,为当时全国之最。而坐落于庐山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最为有名,被称为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不在庐山上,而在山脚... 自宋代到清代,江西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名家学者层出不穷,江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镇。据记载,宋代江西拥有260所书院,为当时全国之最。而坐落于庐山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最为有名,被称为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不在庐山上,而在山脚下。去那的路很远,它深深隐藏在丛林之中。走进书院正门,是极为幽静的环境。外面的喧嚣全是外面的,在这样的书院里,尤其在夜晚,盯着书院的某一块看,也许能看到鲜活的生命,看到历史深处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鹭洲书院 白鹿洞 生徒 立心 南康军 白鹭洲 居敬持志 象山书院 在山
原文传递
读读书有时:《读书分年日程》的现代意义
7
作者 吴钦根 《教育视界》 2016年第18期114-115,共2页
张恨水在其《读书百宜录》中说:"读书有时,亦须有地。"以为"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 张恨水在其《读书百宜录》中说:"读书有时,亦须有地。"以为"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读书果能如此,自然是人间美事。但仔细想想,亦未尝不是人间恨事。一恨其常人难得,二恨其未免太多情。典籍繁博,庄子已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绮怀 陶渊明诗 旨酒 谢尚 中说 无尘 礼记· 晦庵集 《日知录》 白鹿洞
下载PDF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篇名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玉梅 王照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篇目名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揭示”者,当属不妥;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教条”者,当属最为合理、最为接近其本真。然而依据现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理应称之为“学规”,才是尊重史实。其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学规”...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篇目名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揭示”者,当属不妥;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教条”者,当属最为合理、最为接近其本真。然而依据现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理应称之为“学规”,才是尊重史实。其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学规”见称于现存朱熹文集宋淳熙本,应属于最早的版本;二是“学规”当以史册所载最为信实可靠,也应以此最称著;三是其原本内容所具有的性质、适用的范围、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完全与教育类学规的基本特点相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揭示 教条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下载PDF
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条文训释及其要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玉梅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8-102,共5页
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的核心在其条文,且每一条均源于传统儒家之经典,实属往圣成训,并非朱子之言。故唯有按照朱子所谓"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接物之要""处事之要"逐条... 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的核心在其条文,且每一条均源于传统儒家之经典,实属往圣成训,并非朱子之言。故唯有按照朱子所谓"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接物之要""处事之要"逐条目的顺序训释之,我们方可得以洞悉其渊源、明确其要旨所在。这将会有助于当今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条文训释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