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颗头等水色的宝石”——熊式一英译《王宝川》成功因素探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金铃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熊式一英译中国戏剧《王宝川》获得巨大成功。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时,《王宝川》一剧保留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特色,弘扬了传统文化精髓;在语言上又注重戏剧演出效果,符合西方文化的规范,这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戏剧翻译 王宝 熊式一
原文传递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中国文化外译——以熊式一英译的Lady Precious Stream(《王宝川》)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莹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4,共10页
翻译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借鉴,多集中在卢曼的规范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侧重讨论社会规则对译者的影响,而对行动者网络理论关注不多。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人类学研究方法,描述个人通过行动创建社会网络的轨迹,是一种关注... 翻译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借鉴,多集中在卢曼的规范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侧重讨论社会规则对译者的影响,而对行动者网络理论关注不多。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人类学研究方法,描述个人通过行动创建社会网络的轨迹,是一种关注过程的理论模型,将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本论文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讨论20世纪30年代熊式一在英国成功改译的中国戏剧ZWyPrecioiu Stream(《王宝川》),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行动体”“问题化过程”“利益锁定”“必经点”等概念解释译作《王宝川》的成功要素,希望为中国文化外译提供新的启发和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者 行动体 问题化过程 王宝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重塑:熊式一在京剧英译中对“王宝钏”形象的改写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莹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80,共16页
本文通过考察熊式一在1934年对传统京剧《王宝钏》(红鬃烈马)的英译,发现译者在改译成英语话剧Lady Precious Stream的过程中塑造出一个与原作"王宝钏"性格形象不同的"王宝川"。本文尝试通过京剧剧本和英语话剧剧... 本文通过考察熊式一在1934年对传统京剧《王宝钏》(红鬃烈马)的英译,发现译者在改译成英语话剧Lady Precious Stream的过程中塑造出一个与原作"王宝钏"性格形象不同的"王宝川"。本文尝试通过京剧剧本和英语话剧剧本的对比,展现熊式一在翻译中对人物情节和语言的改写,并结合当时的海外媒体评论讨论这种形象重塑的效果,希望对中国文化外译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红鬃烈马》 王宝
原文传递
戏曲译介与“代言人”的合法性——20世纪30年代围绕熊式一《王宝川》的论争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棘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2期63-75,共13页
近年来,熊式一及其译剧《王宝川》重被发现并被视为跨文化交流的典范。实际上,这一文本与熊式一本人在当时都曾陷于一场关于"纯正中国性"的争论,海外大众舆论和文艺评论界、国内双语知识分子皆投身其中,这当然绝不仅仅是纯粹... 近年来,熊式一及其译剧《王宝川》重被发现并被视为跨文化交流的典范。实际上,这一文本与熊式一本人在当时都曾陷于一场关于"纯正中国性"的争论,海外大众舆论和文艺评论界、国内双语知识分子皆投身其中,这当然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翻译问题。轰动盛景与去魅之声的交错,更多显现出对于文化交流中主体身份的敏感、困惑、焦虑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改译 中国性
下载PDF
“芥蒂”与“成全”:熊式一与胡适关系考
5
作者 唐娒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年届而立的熊式一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戏剧学博士学位,他抛妇别雏远赴海外,主要是由于缺乏留学背景致使其在国内难评教授。此外,胡适对其所翻译的《巴蕾戏剧全集》译稿的否定态度也令他深受刺激。怀揣着强烈的自我正名的目的动机,熊式一... 年届而立的熊式一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戏剧学博士学位,他抛妇别雏远赴海外,主要是由于缺乏留学背景致使其在国内难评教授。此外,胡适对其所翻译的《巴蕾戏剧全集》译稿的否定态度也令他深受刺激。怀揣着强烈的自我正名的目的动机,熊式一赴英后师从戏剧专家聂可尔,并积极与戏剧大师萧伯纳、巴蕾等往来互动,先后改编创作了《王宝川》《西厢记》等戏剧,赢得了海外主流文坛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可以说,熊式一的成名海外与胡适对他的鞭策激发密切相关,而对熊式一译笔的否定一定程度上也便于我们重新理解胡适的翻译观,管窥现代学人的交往情状与文坛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熊式一 翻译观 王宝 《八十回忆》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熊式一英译戏剧译者研究
6
作者 马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6-80,共15页
熊式一是历史上首位让中国京剧走出国门并享誉欧美的戏剧翻译家,然而他却名副其实地声名在“外”,国内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戏剧翻译,遑论探讨其译者风格。本文以熊式一的两部英译戏剧《王宝川》和《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建语料... 熊式一是历史上首位让中国京剧走出国门并享誉欧美的戏剧翻译家,然而他却名副其实地声名在“外”,国内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他的戏剧翻译,遑论探讨其译者风格。本文以熊式一的两部英译戏剧《王宝川》和《西厢记》为研究对象,借助自建语料库,探究其戏剧翻译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分析他的译者风格及成因。研究发现,熊式一有相对统一的译者风格:词汇多样性程度较低,文本信息量较小,词汇易懂性较高,译文可读性较强。但因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差异,这两部熊译戏剧的可表演性相去甚远,《王宝川》的台词上口性、语言动作性及对白流畅性都高于《西厢记》。本文认为,在戏剧外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处理好译文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矛盾统一,唯其如此,作品才能获得良好的接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译者风格 语料库 戏剧英译 王宝 《西厢记》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熊式一的《王宝川》汉英翻译成功原因分析
7
作者 祖玲 张杏玲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5期154-156,共3页
本文基于Lefevere的改写理论分析熊式一在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行为影响下,对《王宝川》的改写行为,探究在文化失衡背景下如何平衡对原作的忠实与对译入语文化的服从。最终给出结论,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采用柔和渐进的方式传播... 本文基于Lefevere的改写理论分析熊式一在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行为影响下,对《王宝川》的改写行为,探究在文化失衡背景下如何平衡对原作的忠实与对译入语文化的服从。最终给出结论,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采用柔和渐进的方式传播更易于异文化读者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熊式一 王宝
原文传递
熊式一英译《王宝川》之得与《西厢记》之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红旗 马晴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4期97-104,共8页
熊式一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在国际上与林语堂齐名的双语作家,也是第一位让京剧走向英美舞台的戏剧翻译家。本文以熊译《王宝川》和《西厢记》两个接受效果截然相反的文本为考察对象,分析探究译品成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翻译策略成因,... 熊式一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在国际上与林语堂齐名的双语作家,也是第一位让京剧走向英美舞台的戏剧翻译家。本文以熊译《王宝川》和《西厢记》两个接受效果截然相反的文本为考察对象,分析探究译品成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翻译策略成因,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是中国戏曲英译,提供借鉴和思考。研究发现,无论是译者动机与策略选择的主观层面,还是他者观照与社会环境的客观层面,译本都必须契合本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才能达到受众知之、好之、乐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戏剧英译 动因 王宝 《西厢记》
下载PDF
读者意识在戏剧翻译中的体现--以熊式一中英对照本《王宝川》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梦寒 《外语与翻译》 2018年第3期28-32,共5页
熊式一英译剧本《王宝川》取材于中国传统京剧《红鬃烈马》,1934年经翻译后风靡欧美,在西方得到广泛接受。本文主要研究戏剧翻译中读者意识的体现,对比该译本和原剧剧本,探析译者熊式一在翻译京剧《王宝川》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对外戏剧... 熊式一英译剧本《王宝川》取材于中国传统京剧《红鬃烈马》,1934年经翻译后风靡欧美,在西方得到广泛接受。本文主要研究戏剧翻译中读者意识的体现,对比该译本和原剧剧本,探析译者熊式一在翻译京剧《王宝川》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对外戏剧翻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的文化输出和对外翻译应当适当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心理,具有读者意识的译者会有意识地向读者靠近,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译作在海外的接受程度,促进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 翻译策略 读者意识
下载PDF
论熊式一改译《王宝川》风波的跨文化形象学内涵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昳婷 张春晓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0,共9页
熊式一于20世纪30年代初改译的英文舞台剧《王宝川》,在西方赢得巨大赞誉,在国内却遭到文化界名人的强烈批判。百年以来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和改编,极少能够同时获得东西方的好评,是极容易引发文化冲突的戏剧实践类型。尤其在战争年代,... 熊式一于20世纪30年代初改译的英文舞台剧《王宝川》,在西方赢得巨大赞誉,在国内却遭到文化界名人的强烈批判。百年以来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和改编,极少能够同时获得东西方的好评,是极容易引发文化冲突的戏剧实践类型。尤其在战争年代,《王宝川》的风波引发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文化本真性的争议,呈现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从这一事件可以窥见"东方主义"对中国戏剧创作中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塑造方式的影响,对当今的跨文化戏剧编创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改译 跨文化形象学 东方主义
原文传递
向世界表述中国的立场和路径——从熊式一英语剧《王宝川》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婷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5-184,I0005,共11页
熊式一英语剧《王宝川》在伦敦剧场曾大受好评,而在国内却受到"辱国"指控。虽然熊式一具有明确的中国立场,但他的异域处境以及英语言说本身,使他的中国表述面临诸多因素掣肘,因而构成了多重的阐释空间。《王宝川》以锦绣中国... 熊式一英语剧《王宝川》在伦敦剧场曾大受好评,而在国内却受到"辱国"指控。虽然熊式一具有明确的中国立场,但他的异域处境以及英语言说本身,使他的中国表述面临诸多因素掣肘,因而构成了多重的阐释空间。《王宝川》以锦绣中国来宣传中国文化,并表现作者自己对中国的忠诚,理所当然的同时,也可能会落入西方对中国文明固有想象的陷阱。熊式一以及同时代旅居英美的中国作家表述中国的得失及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当下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现真实而丰富多元的中国提供了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大学教授》 《天桥》
下载PDF
古典赋技、文化挪用与身份探寻:从熊式一的《王宝川》述说跨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炜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2期181-186,共6页
现代剧作家熊式一改编的英文剧作《王宝川》,曾在海外多次重演和再版,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典型范例之一。该剧既使用了古典技法,还原了中国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叙事结构,彰显了《王宝川》的"中国性";又采取跨文化挪用... 现代剧作家熊式一改编的英文剧作《王宝川》,曾在海外多次重演和再版,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典型范例之一。该剧既使用了古典技法,还原了中国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叙事结构,彰显了《王宝川》的"中国性";又采取跨文化挪用的策略,使《王宝川》的"中国性"与英国元素和时代特色相交融。这一种复合创新的舞台文本引起了国外的重大反响,却招致国内的"奉承""辱国"等批评。这一争议为《王宝川》打开了新的阐释空间,需要人们辩证地观照。它的"中国性"是跨文化改编的意指实践,又是与西方世界搭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秉持着剧作家的现代性思想和传播意识,又表征着熊式一在剧本择选、文学创作及身份认同上的文化释义。在此过程中,熊式一站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上,使"中国意识"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文化观,而体现出一种存活于全球化语境之中的文化主体性。这突破了"固化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既定意义,走向了"中国如何可以与世界接轨"的开放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古典赋技 文化挪用 身份探寻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熊式一英译中国戏剧《王宝川》之成功与困惑 被引量:1
13
作者 游贤育 《大舞台》 2015年第8期7-9,共3页
上世纪30年代,熊式一英译的中国戏剧《王宝川》在西方国家大受追捧。近年来,随着《王宝川》被学界重新发现及对其研究的增多,很多学者把它作为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典范。在获得普遍赞誉的同时,也不乏争论与质疑之声。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 上世纪30年代,熊式一英译的中国戏剧《王宝川》在西方国家大受追捧。近年来,随着《王宝川》被学界重新发现及对其研究的增多,很多学者把它作为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典范。在获得普遍赞誉的同时,也不乏争论与质疑之声。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研究《王宝川》这一曾经轰动西方国家的中国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 翻译 改写 成功案例
原文传递
传播学视角下熊式一《王宝川》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红波 尹成成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熊式一《王宝川》英译本和舞台剧在西方世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西方读者和观众对中国古典戏曲、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等有了正面的认识。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 熊式一《王宝川》英译本和舞台剧在西方世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西方读者和观众对中国古典戏曲、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等有了正面的认识。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王宝川》译介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中国传统戏曲对外传播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熊式一 王宝 英译
下载PDF
中西文化在戏剧中碰撞与交融——论熊式一改编话剧《王宝川》的跨文化阐述
15
作者 冯昱玮 夏炜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熊式一改编译介的话剧《王宝川》在欧洲风靡一时,对我国现有的跨文化戏剧改编有着重大借鉴意义。目前学界主要对熊式一的文本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忽视了熊式一改编的话剧《王宝川》与原有的京剧版本相比,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产... 熊式一改编译介的话剧《王宝川》在欧洲风靡一时,对我国现有的跨文化戏剧改编有着重大借鉴意义。目前学界主要对熊式一的文本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忽视了熊式一改编的话剧《王宝川》与原有的京剧版本相比,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产生了巨大差异。话剧版本有效地进行了跨文化传播改编,这为目前跨文化改编戏剧作品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 跨文化 话剧 改编
原文传递
文本与演出的互见:1935年至1966年《王宝川》在澳大利亚传播
16
作者 郝爽 《戏曲研究》 2022年第4期307-326,共20页
1933年,在英国留学的熊式一接受了伦敦大学教授聂柯尔(Allardyce Nicoll)的提议,试图以中国“旧剧”为基础,写出供“欧美人士可以雅俗共赏的戏”①。次年,熊式一以中国戏曲中的王宝钏为蓝本,撰写了英文话剧《王宝川》(Lady Precious Str... 1933年,在英国留学的熊式一接受了伦敦大学教授聂柯尔(Allardyce Nicoll)的提议,试图以中国“旧剧”为基础,写出供“欧美人士可以雅俗共赏的戏”①。次年,熊式一以中国戏曲中的王宝钏为蓝本,撰写了英文话剧《王宝川》(Lady Precious Stream),并由伦敦麦勋书局出版,随即迅速登上伦敦戏剧舞台,并在英美多国上演达数百场,风靡一时。近年来,随着海内外跨文化交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中外学者都注意到《王宝川》在西方演出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 伦敦大学 中国戏曲 熊式一 澳大利亚 雅俗共赏
原文传递
京剧《王宝川》与英语话剧《宝川夫人》
17
作者 海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1934年,熊式一在英国伦敦出版根据京剧《王宝川》改写的英语剧本《宝川夫人》,并于当年被搬上伦敦戏剧舞台由英国演员演出。京剧《王宝川》在情节、人物、唱腔等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特点。从京剧《王宝川》到英语话剧《宝川夫人... 1934年,熊式一在英国伦敦出版根据京剧《王宝川》改写的英语剧本《宝川夫人》,并于当年被搬上伦敦戏剧舞台由英国演员演出。京剧《王宝川》在情节、人物、唱腔等方面体现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特点。从京剧《王宝川》到英语话剧《宝川夫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而是值得研究的跨文化改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传统戏剧的文化价值、历史局限以及可进行创造性改编的空间,并在跨文化戏剧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王宝 《宝夫人》 跨文化戏剧
原文传递
“中国的巴里”--论熊式-对詹姆斯·巴里的接受
18
作者 倪婷婷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熊式一作为巴里剧集的中文译者,其英语写作也深受巴里的影响。“以一种知交密友的语调传递”的叙事方式,以及聚焦于“迷人的家庭生活”的书写,充分反映了《王宝川》等作品深得巴里风格的精髓。但熊式一并不止于模仿,他为善于想象的英语... 熊式一作为巴里剧集的中文译者,其英语写作也深受巴里的影响。“以一种知交密友的语调传递”的叙事方式,以及聚焦于“迷人的家庭生活”的书写,充分反映了《王宝川》等作品深得巴里风格的精髓。但熊式一并不止于模仿,他为善于想象的英语读者呈现的中国叙事,包含了多重阐释的空间,其中交织了一个中国作家与生俱有的家国情怀,显现了熊式一融会中英文学艺术资源的匠心。“中国的巴里”的提出,虽然附着了30年代特殊的中国语境下价值评估的偏差因素,但它对熊式一与巴里的关系的明确指认,仍然不乏启示意义,至少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三四十年代旅居西方而为中国代言的作家及其作品的参照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巴里风格 王宝 温源宁
下载PDF
多元语境下的中国性呈现——以熊式一的英语创作及其争议为考察中心
19
作者 倪婷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4,共9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熊式一面向英语读者的中国叙事,尽管其中融入了西方视野,但作者的中国经验仍然主导了文本的审美表达。对《王宝川》的解读、重读以及由其引发的有关中国性问题的争议,凸显了作者意图与受众期待的距离,也反映了跨语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熊式一面向英语读者的中国叙事,尽管其中融入了西方视野,但作者的中国经验仍然主导了文本的审美表达。对《王宝川》的解读、重读以及由其引发的有关中国性问题的争议,凸显了作者意图与受众期待的距离,也反映了跨语境下评论者文化视阈的影响差异。熊式一借助于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形象隐喻,既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情感,也传递了中国面对异质文明的积极态度。《王宝川》《天桥》等英语文本的中国性特征是在展示文化差异性和人性相通性的统一中得以生成的,也是在平等自由的现代文明理念统摄下得以呈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中国性 王宝 《天桥》
下载PDF
翻译家熊式一与《王宝川》
20
作者 邓周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王宝川》是熊式一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及其作者的生平是该文研究的重点。《王宝川》的作者熊式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接受英文教育,大学入读英语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英... 《王宝川》是熊式一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及其作者的生平是该文研究的重点。《王宝川》的作者熊式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接受英文教育,大学入读英语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博导为其指明了方向,他在此基础之上对《红鬃烈马》进行了修改与翻译,写出了《王宝川》,并搬上了欧美等国的舞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宝川》的成功,反映了作者的翻译策略的成功,使其适应西方的舞台表现手法、宣传策略,从而使西方观众得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生平 王宝 戏剧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