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物权法中车库的归属及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151
1
作者 王利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86,共11页
车库的归属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该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和谐。在现有的各种解决方案之中,《物权法(草案)》的设计虽然仍存在着缺陷,但相比较而言,是更合理的制度设计,因而应当... 车库的归属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该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和谐。在现有的各种解决方案之中,《物权法(草案)》的设计虽然仍存在着缺陷,但相比较而言,是更合理的制度设计,因而应当在物权法中继续予以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库的归属 建筑物区分所有 物权法草案
下载PDF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建议 被引量:138
2
作者 郭明瑞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物权法草案应规定城镇居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对农户占有的宅基地数量不应限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及维护物权法私权的性质,应允许宅基地的流转。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下载PDF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94
3
作者 王利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94,共16页
善意取得制度在构成要件的规范设计上,应当服务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物权法草案第111条规定的善意取得的构成包括无权处分、受让人善意、转让合同有偿、完成公示以及转让合同有效,从整体上看,这种规定基本符合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在构成要件的规范设计上,应当服务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物权法草案第111条规定的善意取得的构成包括无权处分、受让人善意、转让合同有偿、完成公示以及转让合同有效,从整体上看,这种规定基本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宗旨。但是,由于立法者比较强调法律制度的简洁,将动产善意取得和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统一规定,这就使得该制度出现了一些需要详细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 善意 公示
原文传递
《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 被引量:90
4
作者 童之伟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共20页
看不出《物权法(草案)》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但在宪法眼中不同主体的物权应区别保护不应平等保护。物权法起草过程一直有忽视宪法的相关规定的倾向;现行《物权法(草案)》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确有违宪嫌疑。宪法是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 看不出《物权法(草案)》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但在宪法眼中不同主体的物权应区别保护不应平等保护。物权法起草过程一直有忽视宪法的相关规定的倾向;现行《物权法(草案)》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确有违宪嫌疑。宪法是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的根本法,不单纯是公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一定必然不违宪。民法是具体宪法架构下的具体的民法,不宜脱离一国的现行宪法抽象谈论民法应该是什么样的。法治要求将实现价值追求与进行合宪性操作统一起来,不能以任何借口模糊违宪合宪界线或回避违宪合宪判断。处理私权利与公权力关系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实现两者的平衡。现行宪法有关条款间文义上存在抵牾,区别保护和平等保护主张都有一定宪法依据但又都与另外的相关宪法条文有相悖处。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的《物权法(草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好按平等保护价值取向正式释宪。立法不能代替释宪。应通过宪法解释消除宪法条款间的抵牾。对不同主体的财产实行平等保护是以国家、集体在财产占有方面已经占据了优越宪法地位为前提的,是以国家、集体事实上占有和垄断社会全部财产中的基础性部分为前提的,这种平等只是宪法上和事实上公有主体居优前提下的法律上的平等。真正实现物权平等保护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公有经济的主体、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保护 物权法草案 公有财产 私有财产 违宪嫌疑 解释宪
原文传递
物权法草案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7
5
作者 梁慧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共11页
由其第六次审议结果看,物权法草案在如下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不宜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应废弃“物权法定原则”;不宜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宜规定“国有化”措施;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应统一规定为五十年;不可轻率规... 由其第六次审议结果看,物权法草案在如下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不宜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应废弃“物权法定原则”;不宜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宜规定“国有化”措施;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应统一规定为五十年;不可轻率规定“动产浮动抵押”;“公路、桥梁收费权”和“应收账款”融资,属于典型的“债权转让”,不宜规定在权利质权制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物权法 野生动物 国有化 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动产浮动抵押 应收帐款债权让与
原文传递
论物权请求权的制度价值——兼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有关规定 被引量:43
6
作者 尹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9,共9页
物权请求权是否为脱离于债权的一类独立的请求权 ,取决于对有关利弊的实证分析而非逻辑推理。物权请求权应独立于债权体系 ,相应地 ,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有关规定应予以完善。
关键词 物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 物权法草案
下载PDF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评《物权法草案》第六章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华彬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6,共14页
一、引言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本质上属于一种重要的物权类型,但并非新生的物权概念,远在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的法律中即已有其踪迹。近现代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 一、引言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本质上属于一种重要的物权类型,但并非新生的物权概念,远在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的法律中即已有其踪迹。近现代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等,都制定了有关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导致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区分所有权法的原因,是在近现代社会里,钢筋高层建筑物激增,公寓大厦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物权法草案 第六章 近现代社会 业主 高层建筑物 大陆 英美 香港地区 巴比伦
原文传递
物权法草案第六次审议稿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7
8
作者 梁慧星 卫丹(整理) +2 位作者 刘靖靖(整理) 丁洁(整理) 龙卫球(校)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共21页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审议 历史基础 海峡两岸 主持人 学院 研究所
原文传递
试论动产抵押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利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1,共10页
我国应参照他国的立法经验,在未来的《物权法》中规定动产抵押制度。建议采用反面列举的方法,即只规定不得抵押的动产的方式,规定动产抵押的范围。动产抵押应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为宜。动产抵押应当采用和不动产抵押不同的公示方式。应当... 我国应参照他国的立法经验,在未来的《物权法》中规定动产抵押制度。建议采用反面列举的方法,即只规定不得抵押的动产的方式,规定动产抵押的范围。动产抵押应采用登记要件主义为宜。动产抵押应当采用和不动产抵押不同的公示方式。应当规定动产抵押权不同于不动产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产抵押 登记方式 抵押权实现 物权法草案
原文传递
所有权的类型及其立法结构 《物权法草案》所有权立法之批评 被引量:44
10
作者 徐涤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51,共8页
所有权制度是物权立法的核心,《物权法草案》专以第二编加以规范。但在我国,所有权的性质及其具体制度的设计,历来被笼罩着一团迷雾,其轮廓依稀可见,真实面目却难以辨识。表现在立法活动中,包括学者建议稿在内的各种物权法草案,... 所有权制度是物权立法的核心,《物权法草案》专以第二编加以规范。但在我国,所有权的性质及其具体制度的设计,历来被笼罩着一团迷雾,其轮廓依稀可见,真实面目却难以辨识。表现在立法活动中,包括学者建议稿在内的各种物权法草案,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之区分的立法态度迥异,迎合者有之,拒斥者亦有之。《物权法草案》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大部分条文,就属于前一情况。此种立法态度的分歧,主要原因应该是立法者和学者未能区分宪法层面和私法层面的所有权,迎合者把宪法意义上的所有权引入私法,拒斥者虽在民事立法中坚持民法所有权的概念,但一味非难依据权利主体的标准区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的正当性,殊不知此种区分在宪法层面是完全可能的。在我看来,解决此种争议的关键在于有效区分宪法意义上的所有权和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并依此在立法结构上妥善安排其各自位置,根据其属性设计具体制度。因此,本文将以《物权法草案》的相关文本为分析对象,揭示宪法所有权和私法所有权区分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所有权制度 结构 公民个人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 批评 具体制度 物权 活动
原文传递
物权法的扯淡与认真 评《物权法草案》第四、五章 被引量:46
11
作者 葛云松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2,共11页
耶林有《法学的扯淡与认真》传世,是“概念法学”得名的由来以及对概念法学批判浪潮的先声。笔者不谙德文,无缘直接体昧耶林的妙思与卓见。不过,在对已经箭在弦上的《物权法》草案的一些内容——尤其是第四、五章——有所了解后,不... 耶林有《法学的扯淡与认真》传世,是“概念法学”得名的由来以及对概念法学批判浪潮的先声。笔者不谙德文,无缘直接体昧耶林的妙思与卓见。不过,在对已经箭在弦上的《物权法》草案的一些内容——尤其是第四、五章——有所了解后,不禁惊异于,这么多的条文,真是何其扯淡,而对于扯淡的话题,人们又是多么认真啊!故不揣冒昧,借耶林妙文之题,聊缀此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概念 物权法
原文传递
地役权与居住权问题 评《物权法草案》第十四、十五章 被引量:40
12
作者 薛军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一、关于地役权的规定 (一)关于地役权的类型的问题《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只规定了当事人通过契约设立的地役权,这种地役权在学理上被称为意定地役权。在大陆法系国家,除意定地役权之外,还承认有法定地役权的存在。... 一、关于地役权的规定 (一)关于地役权的类型的问题《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只规定了当事人通过契约设立的地役权,这种地役权在学理上被称为意定地役权。在大陆法系国家,除意定地役权之外,还承认有法定地役权的存在。之所以有法定地役权,主要是考虑到在许多情况下,需役地对供役地的利用有绝对的必要(比如说汲取生活用水),出于利益衡量的考虑,法律规定需役地的所有人直接依法取得对供役地的地役权,不需要取得供役地所有人的同意。法定地役权,由于依法而存在,完全排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除编纂得比较早的《法国民法典》将其作为地役权处理外,后来的民法典倾向于认为它属于不动产所有权受到的一种法定限制,因此在体系上把法定地役权的内容归到相邻关系中去。在地役权与相邻关系之间的界限区分上,将相邻关系限于最低限度的相邻不动产之间的合理忍让,因此它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避免的,必须涉及到相邻不动产的排水、通风、采光等事项。除此之外的,超出合理忍让的,对邻人不动产的积极利用则必须通过设立地役权制度来解决。《草案》基本上沿用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但存在问题的是,《草案》对相邻关系的范围作了不必要的扩张,把本来不属于相邻关系的内容也纳入到相邻关系中来处理。这集中体现在《草案》关于相邻关系的第96条规定中。这一条的规定,把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导致设立地役权的不少情形都囊括了进来,在利益权衡上过于偏重那些利用别人的不动产为自己服务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役权制度 物权法草案 不动产所有权 国民典》 居住权 相邻关系 大陆系国家 取得 供役地 生活用水
原文传递
“宅基地使用权”评释 评《物权法草案》第十三章 被引量:35
13
作者 朱岩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引 物权制度是民法中体现本土性的一个领域,我国物权起草工作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点。“宅基地使用权”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土地政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固有制度”,因此,物权法起草过程中,有关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本质上首先涉及到... 引 物权制度是民法中体现本土性的一个领域,我国物权起草工作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点。“宅基地使用权”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土地政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固有制度”,因此,物权法起草过程中,有关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本质上首先涉及到法律政策,其次才涉及到立法起草的技术。实际上,整个物权法起草过程中涉及土地制度都必然受到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从这一个角度出发,立法者面临的不仅仅是理论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立法工作推动甚至改变现行土地政策中的某些不良之处。所以,下文有关的评释力图从土地政策的角度出发,最终回到民法的立法论上,力求对物权立法有点滴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政策 起草工作 起草过程 物权制度 政策基础 律政策 土地制度 工作
原文传递
对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不同意见及建议 被引量:35
14
作者 梁慧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物权定义建议增加排他性效力;建议修改物权定义、不动产登记簿的证据资格、不动产登记的善意保护的效力,登记机构的过错责任、占有改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公共设施属于国家所有,善意取得、承包经营权转... 物权定义建议增加排他性效力;建议修改物权定义、不动产登记簿的证据资格、不动产登记的善意保护的效力,登记机构的过错责任、占有改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公共设施属于国家所有,善意取得、承包经营权转让、抵押等条文;建议增加关于宗教财产归属、取得时效、营业质权等规定;建议删除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关于物上请求权之规定,删除第十五章即居住权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修改 建议
下载PDF
再论物权法草案中的宪法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量:32
15
作者 童之伟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13,共11页
在物权法中写入“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不仅从立法技术角度是必要的,从维持法律形式统一和端正人们的宪法与民法关系观念的角度看也有意义。地方政府处理重要国有资产应该事先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和获得批准。国有、集体和私人物权刑法... 在物权法中写入“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不仅从立法技术角度是必要的,从维持法律形式统一和端正人们的宪法与民法关系观念的角度看也有意义。地方政府处理重要国有资产应该事先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和获得批准。国有、集体和私人物权刑法保护的条文应该朝修改刑法、创设新罪名和规定单位犯罪的方向做明白表述。《草案》第49条、第68条、第128条和第137条关于征收、征用的补偿依据的规定有明显的宪法瑕疵;根据宪法,应该用“补偿标准由法律规定”替换这些条款中的“按照国家规定”及其它相应文字。在宪法中,市场经济条款要求平等和自由竞争,基本经济制度条款要求必要程度的超经济、超市场强制,处理两者的关系应两方面兼顾和平衡。为做好《草案》修改工作、学理解说工作和促使它顺利通过立法程序,人们对《草案》本身涉及的问题应该有更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瑕疵 征收征用 物权保护
原文传递
占有的基本问题 评《物权法草案》第二十章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双根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一、序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之末编末章,为关于“占有”之规定,共7个条文,加上“附则”第266条第7项占有概念之立法定义,条文数至多7个半。所规定者,为占有的概念(第266条第7项)、占有的种... 一、序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之末编末章,为关于“占有”之规定,共7个条文,加上“附则”第266条第7项占有概念之立法定义,条文数至多7个半。所规定者,为占有的概念(第266条第7项)、占有的种类(第259条)、有关占有的推定(第260—261条)、对无权占有人请求回复占有物时所生的损害、孳息以及费用问题(第262—264条)、占有的保护(第265条)。除此之外,理论上涉及占有的问题,尚有占有在物权法编制中的地位、占有的性质、占有的取得移转与丧失、占有在动产物权变动中的作用。以下就各问题,评本次《草案》占有章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无权占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费用问题 物权变动 条文 概念 附则 推定
原文传递
物权法下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满枝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物权法草案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交易面窄,还不适应我国发展需要,不利于物的价值的发挥。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城镇化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物权法 物权法草案 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 使用权转让 本集体
下载PDF
物权立法与法律理论 评《物权法草案》第一章 被引量:30
18
作者 朱庆育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共14页
一、引言 法律的制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法律的制定仅仅是政治事件。萨维尼早已指出,法律由政治因素与技术因素共同构成,其中,技术因素所表现的是法律“独特的科学性的存在”,它仰赖法学而... 一、引言 法律的制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法律的制定仅仅是政治事件。萨维尼早已指出,法律由政治因素与技术因素共同构成,其中,技术因素所表现的是法律“独特的科学性的存在”,它仰赖法学而得形成。就此而言,如果脱离了法学的支持,所谓法律,它表述的不过是制定者的专断意志。此时,无论立法的政治意义如何重大,皆与法学以及法律学者无甚关联。我对法律的兴趣,仅限于其中的技术因素。为此,本文讨论不涉政治,纯然遵从法学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理论 物权 物权法草案 政治事件 技术因素 政治因素 政治意义 萨维尼 科学性
原文传递
错位与暗合——试论我国当下有关宪法与民法关系的四种思维倾向 被引量:28
19
作者 林来梵 朱玉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90,共8页
宪法与民法之间本应保持一种具有适度张力的相倚关系,但在当下我国的现实语境之中,尤其是在近年所谓“宪法司法化”的进程中,曾出现了可谓“泛宪法思维”、“超民法思维”以及“脱宪法思维”等三种彼此不同、却又互相纠葛的错位倾向。其... 宪法与民法之间本应保持一种具有适度张力的相倚关系,但在当下我国的现实语境之中,尤其是在近年所谓“宪法司法化”的进程中,曾出现了可谓“泛宪法思维”、“超民法思维”以及“脱宪法思维”等三种彼此不同、却又互相纠葛的错位倾向。其中,前二者曾以混在的结构,在2001年的“齐玉苓案”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而后者则可从2006年的“河南地域歧视案”中窥之一斑;至于刻下《物权法草案》中所可能存在的另一种可谓“泛民法思维”倾向,也恰好与“脱宪法思维”倾向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契合;凡此种种法律思维上的错位与暗合,已然在我国当下云诡波谲的时代背景中形成了一副有关宪法与民法之间关系的混乱图景,有待于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化” 物权法草案
下载PDF
物权法的十个基本问题——物权法草案修改意见 被引量:20
20
作者 高富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40,共9页
本文提出了物权立法中十个最具基础性的问题,认为草案在这些方面存在需要重新定位或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这些分析,作者认为草案存在两个原则性问题:第一,在不动产立法方面,偏离了分类规范的方向,试图建立抽象、不具有可... 本文提出了物权立法中十个最具基础性的问题,认为草案在这些方面存在需要重新定位或修改的地方,并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这些分析,作者认为草案存在两个原则性问题:第一,在不动产立法方面,偏离了分类规范的方向,试图建立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权利;第二,没有在现行法基础上创制符合物权法原理的物权体系,使得一些设计或规范不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物权法草案 不动产 土地使用权 物权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