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爱的历史》:后记忆语境下的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敬南菲
-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犹太女作家流散写作研究"(13CWW03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第三代大屠杀文学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代亲身经历和第二代观察记忆双重缺失的后记忆时代,第三代作家试图通过想象性创作,以再现文本的文本之方式与大屠杀取得联系。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因其多重叙事声音、大屠杀隐性在场、大屠杀美国化、后现代及其超越的书写特征,成为后记忆时代第三代大屠杀文学的典范。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第三代大屠杀叙事
后记忆
-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Holocaust literature
post-memory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爱的历史》中的文化记忆书写
- 2
-
-
作者
曹颖哲
张铭洁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
文摘
《爱的历史》是美国新兴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大屠杀影响下大屠杀亲历者和犹太移民后裔两代人的文化记忆危机。在象征系统、仪式系统和文本系统三层文化符号系统的文化记忆展演下,妮可·克劳斯展现了大屠杀幸存者及其犹太后裔的文化记忆的回避与缺失、复归与传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文化的追寻与认同,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并反思文化认同的重建。
-
关键词
《爱的历史》
文化记忆
大屠杀
-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Love
cultural memory
Holocaust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爱与拯救——《爱的历史》的创伤解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苗琳
-
机构
郑州大学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89-92,共4页
-
文摘
《爱的历史》是妮可·克劳斯的一部关于"爱与失"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者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叙事手法、流畅而富于哲思的文笔把小说中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小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对犹太历史的片段式记忆,从侧面反映了小说中隐藏的一些关于种族创伤的问题,这正与爱的宏大主题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作者运用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创伤故事以及治愈创伤的不同方式,给生活在重压下的现代人们以审美体验和人生启迪。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种族创伤
创伤表征
创伤治愈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爱的历史》看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叙事伦理的转向
- 4
-
-
作者
吴敏之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
文摘
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在故事层面呈现苦难与死亡,话语层面表达肃穆与沉痛,旨在揭示大屠杀浩劫对犹太个体与民族造成的难以弥合的创伤。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在大屠杀小说《爱的历史》中采用诙谐幽默、充满诗性的话语,书写了生命的活力和爱的力量,与传统美国犹太大屠杀小说截然不同。本文借用叙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从故事建构、叙述话语和作者创作三个层面考察小说在叙事伦理向度上与传统的背离。探讨作者在小说中重塑生命、信仰与爱的信念价值,彰显了克劳斯对历经劫难的犹太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伦理关怀。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大屠杀小说
叙事伦理
转向
-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Holocaust fiction
narrative ethics
turn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弗洛姆异化理论下解析《爱的历史》
- 5
-
-
作者
张宇
-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9期94-96,共3页
-
文摘
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是异化的社会,社会关系也随之异化。在这样的社会中,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关键在于爱。妮可·克劳斯的小说《爱的历史》所讲述的是在异化了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是如何努力寻求生命的价值和健全的生活方式的。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出发分析小说中人与社会的异化、夫妻间的异化以及个人自身的异化,可以找出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试图通过爱的方式走向正常生活的。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弗洛姆
异化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妮可·克劳斯小说《爱的历史》中的创伤叙事
- 6
-
-
作者
吴林凯
李金云
-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3期42-45,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研究”(13CWW017)
武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水平项目培育计划“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文化记忆研究”(W201903)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欧芝克短篇小说集《大披巾》中的地方书写与身份建构研究”(JCX2020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美国当代犹太女作家妮可·克劳斯2005年发表长篇小说《爱的历史》,小说结合历史与想象,采用非线性叙事、零散化叙事、延宕叙事等创伤叙事手法叙述了波兰犹太人利奥波德·古尔斯基在大屠杀中遭受的创伤及其移民美国后的悲惨生活。通过这些创伤叙事手法,克劳斯生动展现了大屠杀给幸存者以及犹太民族带来的难以愈合的创伤,表现了第三代犹太作家对大屠杀的摹写与反思,以及对犹太民族历史和命运的关切。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创伤叙事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爱的历史》中的哀悼与忧郁
- 7
-
-
作者
郭炳含
-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8-71,共4页
-
文摘
美国犹太裔作家妮可·克劳斯在《爱的历史》中,揭示了两位主人公在面对创伤时展现出的不同状态:艾尔玛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哀悼”情感,而利奥则进入了一种病态的“忧郁症”逻辑。弗洛伊德曾指明沉浸式的“忧郁”逻辑和开放式的“哀悼”情感之间的差别,即处于后者情感中的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重新找到可依附的“对象”,再次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让自我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利奥沉浸在自我的忧郁世界中时,与之分享着共同叙事空间的艾尔玛选择在哀悼中重构与外界的联系。艾尔玛和利奥分别建构的精神哀悼和集体忧郁,共同构成了犹太种族在大屠杀过后的情感结构。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哀悼
忧郁症
-
Keywords
Nicole Krauss
The History of Love
mourning
melancholia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文学治愈人生——《爱的历史》中的文学治疗
- 8
-
-
作者
宋佳婧
-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妮可·克劳斯的代表作《爱的历史》一部具有后现代特色的元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但同时每个人物都与文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他们经历的痛苦和失落都通过文学得到了某种意义的补偿或者治疗,而这种补偿和治疗不仅存在于小说文本内,也存在于文本外的现实世界,具有现实的心理治疗意义。借助国内文学治疗研究的基础,从文学的心理学治疗和叙事性治疗出发解读小说,可以一窥文学如何给带有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灵安慰和治疗。
-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爱的历史》
文学治疗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