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元杂剧“场景”正义
1
作者
包建强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6年第1期243-256,共14页
在元杂剧剧本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景物描写,如《潇湘雨》、《梧桐雨》中的几处雨景,《杀狗劝夫》中的雪景,《西厢记》中的秋景,《倩女离魂》中的夜景,《张生煮海》中的海景等等。这些描写虽然具有时空概念,但仔细斟酌,我们就会发现,它...
在元杂剧剧本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景物描写,如《潇湘雨》、《梧桐雨》中的几处雨景,《杀狗劝夫》中的雪景,《西厢记》中的秋景,《倩女离魂》中的夜景,《张生煮海》中的海景等等。这些描写虽然具有时空概念,但仔细斟酌,我们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片段性的描写,完全等同于诗文中的场景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张生煮海
倩女离魂
梧桐
雨
潇湘
雨
杀狗劝夫
《西厢记》
舞台演出
场景描写
戏曲研究
原文传递
浅析《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与《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秋雨”意象貌合神离
2
作者
孙泽贤
《汉字文化》
2023年第8期62-64,共3页
文学意象往往体现作品人物复杂感情或作品内蕴。“秋雨”意象,在《梧桐雨》与《潇湘雨》中所反映的情境、人物心情,所渲染的内容各有不同。青木正儿(1985)说:“《梧桐雨》是宫殿的雨,是在染着铜绿色的梧桐树上,用银线去画的;《潇湘雨》...
文学意象往往体现作品人物复杂感情或作品内蕴。“秋雨”意象,在《梧桐雨》与《潇湘雨》中所反映的情境、人物心情,所渲染的内容各有不同。青木正儿(1985)说:“《梧桐雨》是宫殿的雨,是在染着铜绿色的梧桐树上,用银线去画的;《潇湘雨》是荒野的雨,是用水墨轻描淡写的。其辞虽亦有文采与本色的分别,而其价值却在伯仲之间。”(1)本文抓住《潇湘雨》与《梧桐雨》两剧中的意象“秋雨”,探讨其意象使用及内涵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潇湘
雨
》
《梧桐
雨
》
秋
雨
原文传递
试论《潇湘雨》结尾所体现的女性悲剧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宏英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元杂剧《潇湘雨》常被看作喜剧。但透视它的结尾,从女性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它是一出悲剧。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女性悲剧
元剧
杂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杂剧《潇湘雨》团圆结尾新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勇风
公冉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元杂剧《潇湘雨》的团圆结尾历来受到学界批评,本文结合元代社会现实与剧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重新阐释,指出该剧结尾符合张翠鸾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也与戏剧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寓意深刻,体现了剧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探析《潇湘雨》团...
元杂剧《潇湘雨》的团圆结尾历来受到学界批评,本文结合元代社会现实与剧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重新阐释,指出该剧结尾符合张翠鸾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也与戏剧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寓意深刻,体现了剧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探析《潇湘雨》团圆结尾被批评的原因,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剧作主题,从而为重新审视传统戏曲的团圆结尾模式提供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团圆结尾
杨显之
元杂剧
原文传递
杨显之评略
5
作者
曾奕渊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杨显之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年辈比关汉卿略晚。其杂剧在结构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杨显之
元杂剧
《
潇湘
雨
》
《酷寒亭》
悲剧
大团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潇湘雨》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6
作者
李晨冉
刘飞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元杂剧《潇湘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儒士富贵之后抛弃妻子这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提出了男子由于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引起家庭破裂、女性悲剧的社会问题,对于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命运进行了关注与思考。本文从文本中翠鸾与试官女儿两...
元杂剧《潇湘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儒士富贵之后抛弃妻子这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提出了男子由于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引起家庭破裂、女性悲剧的社会问题,对于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命运进行了关注与思考。本文从文本中翠鸾与试官女儿两个女性形象的命运入手,联系现代社会,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思考女性如何改变命运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女性命运
社会因素
《伤逝》
朱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
7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26,共2页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杨军岳飞《池州翠微亭》诗道:“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小诗,入选中学语文自读课本是很合适的。课本所附简要注解也较好地传达...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杨军岳飞《池州翠微亭》诗道:“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小诗,入选中学语文自读课本是很合适的。课本所附简要注解也较好地传达出这首诗的意境,有助于读者理解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声
祖国河山
解释为
诗的意境
中学语文
《
潇湘
雨
》
游赏
爱国感情
欧阳修
诗的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元杂剧剧本中情景描写
8
作者
徐扶明
《文学遗产》
1983年第A15期19-30,共12页
一 我们阅读元杂刚剧本,常常看到剧中有各种景物的描写。有雨景,如《潇湘雨》、《梧桐雨》等。
关键词
情景描写
剧本
元杂剧
《
潇湘
雨
》
《梧桐
雨
》
景物
雨
景
原文传递
论元杂剧《潇湘雨》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
9
作者
李世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元代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期。根据元代不同文化的特征,可将《潇湘雨》剧中人物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异质文化下产生的畸形文人形象。这三类人物的言与行受其所属文化...
元代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期。根据元代不同文化的特征,可将《潇湘雨》剧中人物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异质文化下产生的畸形文人形象。这三类人物的言与行受其所属文化的制约,在相同时空下,他们相互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潇湘雨》必然性的大团圆结局。对《潇湘雨》大团圆结局所体现的反抗思想的认识和有悖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固有的"大团圆"结局审美机制则是引发后人争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
雨
大团圆
必然性
反抗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在江湖
10
作者
郭德纲
《法制资讯》
2013年第Z1期90-91,共2页
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要出书了。有人说要出书先出事儿。我也没出事儿,倒是把书出了。我在私底下是一个特别无趣、乏味的人,喜欢待在...
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要出书了。有人说要出书先出事儿。我也没出事儿,倒是把书出了。我在私底下是一个特别无趣、乏味的人,喜欢待在书房里写字、听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屋
颜如玉
人情冷暖
那就是我
郭德纲
一本
潇湘
雨
歌行
彭蠡
一支笔
原文传递
张俊(书法)
11
作者
张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15-I0015,共1页
[清]邓石如沧海少陵长联隶书180cm×45cm×22019年释文: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
[清]邓石如沧海少陵长联隶书180cm×45cm×22019年释文: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石如
薛涛笺
相如赋
庐山瀑布
潇湘
雨
原文传递
诗三篇
12
作者
张贺婷
《明日风尚》
2016年第6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紫骝马
潇湘
雨
晓风残月
清弦
胡姬
霸陵
江山万里
凌烟阁
临江仙
三湾
原文传递
点歌台 潇湘雨
13
作者
安子
胡彦斌
《流行歌曲(下半月)》
2007年第1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潇湘
雨
一性
河南新乡
三一
大常
用间
周晓
原文传递
相遇
14
作者
高荣梅
《时代主人》
2016年第11期43-43,共1页
相遇,是一季花开,是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遇见恰好的人,'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如此真好.跋涉了千山万水,只是为了遇见;轮回了几个世纪,错落了几次季节更迭,只是为了恰好相逢。相遇,凸显着朦胧,轻掩着纱幔,让人如痴如醉。那...
相遇,是一季花开,是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遇见恰好的人,'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如此真好.跋涉了千山万水,只是为了遇见;轮回了几个世纪,错落了几次季节更迭,只是为了恰好相逢。相遇,凸显着朦胧,轻掩着纱幔,让人如痴如醉。那美妙的时光,如锦似画,铺垫着微妙的韵律……那段光阴,透着迷离,带着欢喜,纯纯粹粹的,嫣然一笑,穿越过朵朵缤纷,走进一城烟花缭绕,漫步芬芳心海,划过怦然心动的小舟,手执花纸伞,摇曳花瓣片片,落入彼此眉底,深深浅浅盈然入心。月光如水,星星点点陪衬;茶暖暖的刚好,氤氲的小箭恰好,梦里与你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舟
三生石上
茫茫人海
蝶舞
一瓢
页页
潇湘
雨
沐春
醉了
原乡
原文传递
潇湘雨未歇
15
作者
李国梁
《机电信息》
2016年第16期44-44,共1页
或许是这座城市极尽着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却只有三线城市的房价,让人们能从房贷的压力中挣脱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用最好的中央空调打造自己温暖的爱巢。"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或许是这座城市极尽着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却只有三线城市的房价,让人们能从房贷的压力中挣脱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用最好的中央空调打造自己温暖的爱巢。"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对长沙最初的印象便始于这首李白的诗,诗词中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凝结在"望"字中,让人不禁怀疑"长沙"将会是诗人最终的归宿。求学多年,笔者未曾到长沙,但偶尔在电视中看到芒果台,也曾听到过几句湖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
雨
落梅花
奈何天
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
西望长安
中央空调
呼啸而过
水洼
空调厂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潇湘雨
16
作者
胡彦斌
《流行歌曲》
2007年第10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潇湘
雨
绕指柔
胡彦斌
年红
中国风
英雄气概
如水
一三
原文传递
诗意的生活
17
作者
蒋澎超
《创作》
2010年第1期19-19,共1页
这只是一个梦……在梦里,我在自由地飞翔,诗意的生活……用晨露去装饰它,给它披上晶莹的衣服,镶嵌着珍珠的鞋……流云般的长发,洁白无瑕的瞳仁,沉鱼落雁般的面容……大山也在做梦,大雪为它盖上了被子,桃花……肆意的凋落……梦里花落知...
这只是一个梦……在梦里,我在自由地飞翔,诗意的生活……用晨露去装饰它,给它披上晶莹的衣服,镶嵌着珍珠的鞋……流云般的长发,洁白无瑕的瞳仁,沉鱼落雁般的面容……大山也在做梦,大雪为它盖上了被子,桃花……肆意的凋落……梦里花落知多少?河流稳稳地嵌在山的中间,偶尔有一条小溪从山顶流下,像是用芦花编成的围巾,系在大山的脖子上。丝丝韵韵的风,给这"桃花源"添加了几丝韵味;朦朦胧胧的雾,给这"桃花源"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淅淅沥沥的雨,给这"桃花源"留几份滋润的回忆……云永远白得发亮,如雪,如纱,点缀着那尉蓝的天空,恰似微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白无瑕
在山
梦里花落知多少
相如赋
屈子
薛涛笺
我将
峨眉
潇湘
雨
洞庭
原文传递
潇湘雨 不尽意(散文)
18
作者
赵平
《档案时空》
1991年第1期19-19,共1页
黄昏时节。雨,哗啦,哗啦……屋檐下,她挎上了书包,套上了雨披,打开了车锁,身旁还偎着一个三岁的女孩。“雨真大!”她自言自语。“妈妈,还去上课吗?”小女孩仰着脸。“……”她将她抱上了小藤座……孩子的母亲属于“被毁掉的一代”,十年...
黄昏时节。雨,哗啦,哗啦……屋檐下,她挎上了书包,套上了雨披,打开了车锁,身旁还偎着一个三岁的女孩。“雨真大!”她自言自语。“妈妈,还去上课吗?”小女孩仰着脸。“……”她将她抱上了小藤座……孩子的母亲属于“被毁掉的一代”,十年动乱给她烙上了“知识贫乏”的印记。待到春风劲吹,万物争艳,她已是为人之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
雨
尽意
两代人
档案专业
原文传递
《潇湘听雨录》对湖湘地方文化的考订
19
作者
刘瑞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共八卷,近四万字,记载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其中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其中对湖湘地方文化有诸多考订,颇具真知灼见。文章重点介绍书中江昱对地方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考据篇目。
关键词
江昱
《
潇湘
听
雨
录》
湖南
考订
地方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潇湘听雨录》与永州
20
作者
刘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246-248,共3页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是编订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笔疏而成,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全书共八卷,近四万字,其中对永州不乏笔墨,包括物产、气候、景致、人物事迹等内容,多有记述及评论,有助于永州地方文...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是编订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笔疏而成,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全书共八卷,近四万字,其中对永州不乏笔墨,包括物产、气候、景致、人物事迹等内容,多有记述及评论,有助于永州地方文化研究之参考。《潇湘听雨录》原书经作者排录点校,已列入《湖湘文库》即将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昱
潇湘
听
雨
录
永州
考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杂剧“场景”正义
1
作者
包建强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6年第1期243-256,共14页
文摘
在元杂剧剧本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景物描写,如《潇湘雨》、《梧桐雨》中的几处雨景,《杀狗劝夫》中的雪景,《西厢记》中的秋景,《倩女离魂》中的夜景,《张生煮海》中的海景等等。这些描写虽然具有时空概念,但仔细斟酌,我们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片段性的描写,完全等同于诗文中的场景描写。
关键词
元杂剧
张生煮海
倩女离魂
梧桐
雨
潇湘
雨
杀狗劝夫
《西厢记》
舞台演出
场景描写
戏曲研究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与《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秋雨”意象貌合神离
2
作者
孙泽贤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3年第8期62-64,共3页
文摘
文学意象往往体现作品人物复杂感情或作品内蕴。“秋雨”意象,在《梧桐雨》与《潇湘雨》中所反映的情境、人物心情,所渲染的内容各有不同。青木正儿(1985)说:“《梧桐雨》是宫殿的雨,是在染着铜绿色的梧桐树上,用银线去画的;《潇湘雨》是荒野的雨,是用水墨轻描淡写的。其辞虽亦有文采与本色的分别,而其价值却在伯仲之间。”(1)本文抓住《潇湘雨》与《梧桐雨》两剧中的意象“秋雨”,探讨其意象使用及内涵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
潇湘
雨
》
《梧桐
雨
》
秋
雨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潇湘雨》结尾所体现的女性悲剧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宏英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文摘
元杂剧《潇湘雨》常被看作喜剧。但透视它的结尾,从女性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它是一出悲剧。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女性悲剧
元剧
杂剧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杂剧《潇湘雨》团圆结尾新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勇风
公冉然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基金
2020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宋元南戏研究》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0YJJG144)
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金代演剧研究”(项目编号:2021XBY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元杂剧《潇湘雨》的团圆结尾历来受到学界批评,本文结合元代社会现实与剧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重新阐释,指出该剧结尾符合张翠鸾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也与戏剧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寓意深刻,体现了剧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探析《潇湘雨》团圆结尾被批评的原因,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剧作主题,从而为重新审视传统戏曲的团圆结尾模式提供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团圆结尾
杨显之
元杂剧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K24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杨显之评略
5
作者
曾奕渊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文摘
杨显之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年辈比关汉卿略晚。其杂剧在结构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杨显之
元杂剧
《
潇湘
雨
》
《酷寒亭》
悲剧
大团圆
Keywords
YANG Xian-zhi
drama of YUAN
XiaoXiangYu
KuHanTing
tragedy
reun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潇湘雨》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6
作者
李晨冉
刘飞宇
机构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58-159,共2页
文摘
元杂剧《潇湘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儒士富贵之后抛弃妻子这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提出了男子由于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引起家庭破裂、女性悲剧的社会问题,对于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命运进行了关注与思考。本文从文本中翠鸾与试官女儿两个女性形象的命运入手,联系现代社会,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思考女性如何改变命运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
潇湘
雨
》
女性命运
社会因素
《伤逝》
朱安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
7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26,共2页
文摘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杨军岳飞《池州翠微亭》诗道:“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小诗,入选中学语文自读课本是很合适的。课本所附简要注解也较好地传达出这首诗的意境,有助于读者理解原作...
关键词
马蹄声
祖国河山
解释为
诗的意境
中学语文
《
潇湘
雨
》
游赏
爱国感情
欧阳修
诗的结构
分类号
H19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元杂剧剧本中情景描写
8
作者
徐扶明
出处
《文学遗产》
1983年第A15期19-30,共12页
文摘
一 我们阅读元杂刚剧本,常常看到剧中有各种景物的描写。有雨景,如《潇湘雨》、《梧桐雨》等。
关键词
情景描写
剧本
元杂剧
《
潇湘
雨
》
《梧桐
雨
》
景物
雨
景
分类号
I234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元杂剧《潇湘雨》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
9
作者
李世朝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文摘
元代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期。根据元代不同文化的特征,可将《潇湘雨》剧中人物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异质文化下产生的畸形文人形象。这三类人物的言与行受其所属文化的制约,在相同时空下,他们相互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潇湘雨》必然性的大团圆结局。对《潇湘雨》大团圆结局所体现的反抗思想的认识和有悖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固有的"大团圆"结局审美机制则是引发后人争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潇湘
雨
大团圆
必然性
反抗性
Keywords
Night Rain in Xiaoxiang
happy ending
inevitability
rebell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在江湖
10
作者
郭德纲
出处
《法制资讯》
2013年第Z1期90-91,共2页
文摘
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要出书了。有人说要出书先出事儿。我也没出事儿,倒是把书出了。我在私底下是一个特别无趣、乏味的人,喜欢待在书房里写字、听戏、
关键词
黄金屋
颜如玉
人情冷暖
那就是我
郭德纲
一本
潇湘
雨
歌行
彭蠡
一支笔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张俊(书法)
11
作者
张俊
机构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15-I0015,共1页
文摘
[清]邓石如沧海少陵长联隶书180cm×45cm×22019年释文: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关键词
邓石如
薛涛笺
相如赋
庐山瀑布
潇湘
雨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诗三篇
12
作者
张贺婷
机构
延边大学
出处
《明日风尚》
2016年第6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紫骝马
潇湘
雨
晓风残月
清弦
胡姬
霸陵
江山万里
凌烟阁
临江仙
三湾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点歌台 潇湘雨
13
作者
安子
胡彦斌
出处
《流行歌曲(下半月)》
2007年第1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潇湘
雨
一性
河南新乡
三一
大常
用间
周晓
分类号
J64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相遇
14
作者
高荣梅
出处
《时代主人》
2016年第11期43-43,共1页
文摘
相遇,是一季花开,是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遇见恰好的人,'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如此真好.跋涉了千山万水,只是为了遇见;轮回了几个世纪,错落了几次季节更迭,只是为了恰好相逢。相遇,凸显着朦胧,轻掩着纱幔,让人如痴如醉。那美妙的时光,如锦似画,铺垫着微妙的韵律……那段光阴,透着迷离,带着欢喜,纯纯粹粹的,嫣然一笑,穿越过朵朵缤纷,走进一城烟花缭绕,漫步芬芳心海,划过怦然心动的小舟,手执花纸伞,摇曳花瓣片片,落入彼此眉底,深深浅浅盈然入心。月光如水,星星点点陪衬;茶暖暖的刚好,氤氲的小箭恰好,梦里与你相遇.
关键词
小舟
三生石上
茫茫人海
蝶舞
一瓢
页页
潇湘
雨
沐春
醉了
原乡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潇湘雨未歇
15
作者
李国梁
出处
《机电信息》
2016年第16期44-44,共1页
文摘
或许是这座城市极尽着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却只有三线城市的房价,让人们能从房贷的压力中挣脱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用最好的中央空调打造自己温暖的爱巢。"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对长沙最初的印象便始于这首李白的诗,诗词中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凝结在"望"字中,让人不禁怀疑"长沙"将会是诗人最终的归宿。求学多年,笔者未曾到长沙,但偶尔在电视中看到芒果台,也曾听到过几句湖南话。
关键词
潇湘
雨
落梅花
奈何天
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
西望长安
中央空调
呼啸而过
水洼
空调厂商
分类号
F299.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潇湘雨
16
作者
胡彦斌
出处
《流行歌曲》
2007年第10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潇湘
雨
绕指柔
胡彦斌
年红
中国风
英雄气概
如水
一三
分类号
J642.1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诗意的生活
17
作者
蒋澎超
机构
长沙市第四十二中学初二
出处
《创作》
2010年第1期19-19,共1页
文摘
这只是一个梦……在梦里,我在自由地飞翔,诗意的生活……用晨露去装饰它,给它披上晶莹的衣服,镶嵌着珍珠的鞋……流云般的长发,洁白无瑕的瞳仁,沉鱼落雁般的面容……大山也在做梦,大雪为它盖上了被子,桃花……肆意的凋落……梦里花落知多少?河流稳稳地嵌在山的中间,偶尔有一条小溪从山顶流下,像是用芦花编成的围巾,系在大山的脖子上。丝丝韵韵的风,给这"桃花源"添加了几丝韵味;朦朦胧胧的雾,给这"桃花源"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淅淅沥沥的雨,给这"桃花源"留几份滋润的回忆……云永远白得发亮,如雪,如纱,点缀着那尉蓝的天空,恰似微笑。
关键词
洁白无瑕
在山
梦里花落知多少
相如赋
屈子
薛涛笺
我将
峨眉
潇湘
雨
洞庭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潇湘雨 不尽意(散文)
18
作者
赵平
出处
《档案时空》
1991年第1期19-19,共1页
文摘
黄昏时节。雨,哗啦,哗啦……屋檐下,她挎上了书包,套上了雨披,打开了车锁,身旁还偎着一个三岁的女孩。“雨真大!”她自言自语。“妈妈,还去上课吗?”小女孩仰着脸。“……”她将她抱上了小藤座……孩子的母亲属于“被毁掉的一代”,十年动乱给她烙上了“知识贫乏”的印记。待到春风劲吹,万物争艳,她已是为人之母了。
关键词
潇湘
雨
尽意
两代人
档案专业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潇湘听雨录》对湖湘地方文化的考订
19
作者
刘瑞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文摘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共八卷,近四万字,记载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其中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其中对湖湘地方文化有诸多考订,颇具真知灼见。文章重点介绍书中江昱对地方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考据篇目。
关键词
江昱
《
潇湘
听
雨
录》
湖南
考订
地方文化
Keywords
Jiang Yu
Xiaoxiang Tingyu Lu
Hunan
textual criticism
local culture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潇湘听雨录》与永州
20
作者
刘瑞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246-248,共3页
文摘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是编订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笔疏而成,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全书共八卷,近四万字,其中对永州不乏笔墨,包括物产、气候、景致、人物事迹等内容,多有记述及评论,有助于永州地方文化研究之参考。《潇湘听雨录》原书经作者排录点校,已列入《湖湘文库》即将出版。
关键词
江昱
潇湘
听
雨
录
永州
考订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元杂剧“场景”正义
包建强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6
0
原文传递
2
浅析《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与《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秋雨”意象貌合神离
孙泽贤
《汉字文化》
2023
0
原文传递
3
试论《潇湘雨》结尾所体现的女性悲剧
刘宏英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元杂剧《潇湘雨》团圆结尾新探
张勇风
公冉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5
杨显之评略
曾奕渊
《红河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潇湘雨》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李晨冉
刘飞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论元杂剧剧本中情景描写
徐扶明
《文学遗产》
1983
0
原文传递
9
论元杂剧《潇湘雨》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
李世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人在江湖
郭德纲
《法制资讯》
2013
0
原文传递
11
张俊(书法)
张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2
诗三篇
张贺婷
《明日风尚》
2016
0
原文传递
13
点歌台 潇湘雨
安子
胡彦斌
《流行歌曲(下半月)》
2007
0
原文传递
14
相遇
高荣梅
《时代主人》
2016
0
原文传递
15
潇湘雨未歇
李国梁
《机电信息》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潇湘雨
胡彦斌
《流行歌曲》
2007
0
原文传递
17
诗意的生活
蒋澎超
《创作》
2010
0
原文传递
18
潇湘雨 不尽意(散文)
赵平
《档案时空》
1991
0
原文传递
19
《潇湘听雨录》对湖湘地方文化的考订
刘瑞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潇湘听雨录》与永州
刘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