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审美概念的形成流变及语义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向远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8-14,共7页
《源氏物语》中表达主观感动和感受的"哀",到江户时代由本居宣长发展整合为客观化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哀"概念,并由此生发出对"物哀"加以感知和理解的、作为审美活动的"知物哀",是这三个概念... 《源氏物语》中表达主观感动和感受的"哀",到江户时代由本居宣长发展整合为客观化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哀"概念,并由此生发出对"物哀"加以感知和理解的、作为审美活动的"知物哀",是这三个概念形成演变的基本轨迹。"物哀"之"物"是能够引起"哀"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物,是把政治、道德、说教等内容排斥在外的。"知物哀"的"知"是一种审美性感知、观照或静观,因而"知物哀"就是"审美"的同义词。但"知物哀"所"知"的对象常常是超越道德的复杂深刻的人性人情,只有对人生、人性、人情有充分理解者才能有所"知",因而"知物哀"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一种审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美学 物哀 知物哀 源氏物语 本居宣长
下载PDF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姜文清 《日本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72-78,共7页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文清一、对“物哀”论与“物哀”文艺表现的概述“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文清一、对“物哀”论与“物哀”文艺表现的概述“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体内在情感意绪相融合,而生成的“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源氏物语 “物感”说 审美观念 中日文 知物哀 情感表现 《古今集》 《文选》 紫式部
下载PDF
“物哀”与《源氏物语》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向远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0年第1期50-51,72,共3页
《源氏物语》是11世纪初日本杰出女作家紫式部的著名作品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外国文学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自从丰子恺先生的汉文译本问世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界对这部作品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已有多篇... 《源氏物语》是11世纪初日本杰出女作家紫式部的著名作品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外国文学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自从丰子恺先生的汉文译本问世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界对这部作品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已有多篇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评述。但是,这些文章大多只从作品的认识价值出发,认为《源氏物语》是平安王朝贵族生活的历史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紫式部 外国文学课 贵族生活 丰子恺先生 世界文学史 本居宣长 日本传统 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
原文传递
试论谷崎润一郎的美学观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德全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43-48,共6页
谷崎润一郎是以一个唯美主义作家闻名于世的。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其东渐日本是在20世纪初。明治维新后,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开始影响日本,近代日本文学是以模仿西方为其显著特征的,日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日本文学 日本传统 文艺思潮 变态心理 美学观 源氏物语 日本近代文学史 源氏物语 永井荷风
原文传递
《源氏物语》的诗化悲剧体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62,共7页
《源氏物语》是一部悲剧性小说,然而它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
关键词 源氏物语 阴柔美 静态悲剧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14
6
作者 叶渭渠 唐月梅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3期53-63,共11页
关键词 源氏物语 《长恨歌》 中国文学 紫式部 文学观 文学思想 唐明皇 杨贵妃 主人公 思想结构
原文传递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渭渠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7,共10页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叶渭渠一、和汉文学融合的历史经验日本文学的发展,不仅在文学内部或社会内部主体地发展,而且与外来文学进行交流,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文学的发展史充分说明日本文学是在内外因素的历史联系中来发...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叶渭渠一、和汉文学融合的历史经验日本文学的发展,不仅在文学内部或社会内部主体地发展,而且与外来文学进行交流,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文学的发展史充分说明日本文学是在内外因素的历史联系中来发挥其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西方文学 日本现代化 源氏物语 日本文化 西方文化 汉文学 文学思想 本土文学 文学思潮
原文传递
《雪国》与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兼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强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源氏物语 回归传统 《伊豆的舞女》 小说创作 诺贝尔文学奖 《千代》 新感觉派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千只鹤》的主题与日本传统美 被引量:10
9
作者 孟庆枢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44-51,共8页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文子 《雪国》 日本传统美 源氏物语 回归意识 小说 作品 母亲 源氏
下载PDF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11
10
作者 饶道庆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60,共19页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红楼梦》 长篇小说 比较文学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平安朝宫廷贵族的恋情画卷——《源氏物语》初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芒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5年第3期1-6,共6页
一部古代文学名著,出现于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早期,于本国当然会被视为艺术瑰宝;但于其他国家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依然仿佛是尚埋于地下的珍贵文物,充其量也只是闻其名而不见其形。然而,当辛勤的考古学家把它们挖掘出来,展示于众的时候,它... 一部古代文学名著,出现于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早期,于本国当然会被视为艺术瑰宝;但于其他国家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依然仿佛是尚埋于地下的珍贵文物,充其量也只是闻其名而不见其形。然而,当辛勤的考古学家把它们挖掘出来,展示于众的时候,它们的风姿常常会引起人们的赞叹。于是,人们在欣赏之余,必然会对创造出如此出色艺术的国家和民族,投以钦佩的目光,感谢他们使世界艺术宝库的蕴藏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宫廷贵族 源氏物语 平安朝 恋情 画卷
原文传递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佟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53,共10页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理解与翻译以及实际表现 ,在以往乃至于目前的日本学研究界都是议论纷争的热门话题 ,对此笔者作出了相对应的思考与批评。在对“物之哀”的理解方面 ,参照我国古典《文心雕龙》的理论 ,认为“物”乃是客...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理解与翻译以及实际表现 ,在以往乃至于目前的日本学研究界都是议论纷争的热门话题 ,对此笔者作出了相对应的思考与批评。在对“物之哀”的理解方面 ,参照我国古典《文心雕龙》的理论 ,认为“物”乃是客观之存在 ,“哀”则是对于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主观反映 ,综合言之即是一种对人生的深深感动 ;在对“物之哀”的翻译方面 ,认为应该将其翻译为“感物兴情” ,因为“物之哀”的“哀”即是表现了诸多的情感成分 ;在论述“物之哀”的表现方面 ,主要参考了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文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之哀 感动 感物兴情 源氏物语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源氏物语》两个中译本中转折句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元建 卫志强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9,共4页
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源氏物语》两个中译本中转折句的对比分析何元建*卫志强1.0引言描写译学(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认为,译文的篇章结构直接反映翻译过程。据此,我们对比分析... 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源氏物语》两个中译本中转折句的对比分析何元建*卫志强1.0引言描写译学(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认为,译文的篇章结构直接反映翻译过程。据此,我们对比分析了《源氏物语》两种中译本(林文月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折句 源氏物语 描写译学 对比分析 理论与实践 篇章结构 中译本 翻译过程 译语文化 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洁若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0年第1期46-49,共4页
谷崎润一郎于1886年生在东京,父亲是一个米商。他生长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念中学时就在《学友会杂志》上发表作品。由于父亲的生意失败,家道中落,十五岁就教家馆,半工半读。1905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到第一高等学... 谷崎润一郎于1886年生在东京,父亲是一个米商。他生长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念中学时就在《学友会杂志》上发表作品。由于父亲的生意失败,家道中落,十五岁就教家馆,半工半读。1905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到第一高等学校学习。19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东京帝国大学 学友会 伊藤整 恶魔主义 春琴抄 源氏物语 中央公论 日本文学研究 中村光夫
原文传递
《源氏物语》的“唐物”、唐文化与唐意识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0,共8页
《源氏物语》中有大量关于"唐物"以及唐文化的描写。分析作品对唐的关注和意识,可以看出作品把"唐"(中国)作为一种权威和理想美,与此同时更为关注"和"(日本)的存在,往往将"和"与"唐"... 《源氏物语》中有大量关于"唐物"以及唐文化的描写。分析作品对唐的关注和意识,可以看出作品把"唐"(中国)作为一种权威和理想美,与此同时更为关注"和"(日本)的存在,往往将"和"与"唐"进行对比,并强调"和"的亲切感。"唐"与"和"形成了复杂的多重对照,而这也是《源氏物语》的审美意识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唐物” 唐文化 唐意识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陶陶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9-161,共23页
这是两颗遥相辉映的巨星。它们的光华穿透时空,成为日中文坛永恒的骄傲。它们真是太象了:从创作原则到行文运笔,从题材的选择、处理到人物的设计、塑造,从外在结构到内在气蕴,从社会影响到文学史地位,许多方面都能找到相似之处。然而,... 这是两颗遥相辉映的巨星。它们的光华穿透时空,成为日中文坛永恒的骄傲。它们真是太象了:从创作原则到行文运笔,从题材的选择、处理到人物的设计、塑造,从外在结构到内在气蕴,从社会影响到文学史地位,许多方面都能找到相似之处。然而,其中最根本因之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主题上的异曲同工。虽时隔七百年,地处两国度,它们在全球文学的背景上,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 红楼梦 紫式部 源氏物语 悲剧性 曹雪芹 贾宝玉 社会悲剧 封建社会末期 主题
原文传递
黑色乐章——川端康成死亡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忠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生存是动物最根本最原始的欲望,死亡总归意味着黑暗和恐怖。人类亦然。但莎士比亚却说:“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加缪在《西西福斯的神话》中郑重地宣布:“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黑格尔指出:“只有人... 生存是动物最根本最原始的欲望,死亡总归意味着黑暗和恐怖。人类亦然。但莎士比亚却说:“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加缪在《西西福斯的神话》中郑重地宣布:“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黑格尔指出:“只有人才能够自杀。”亨利希·波尔则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 日本文化 日本民族 源氏物语 作家艺术家 审美意识 乐章 生命意志 莎士比亚
下载PDF
源氏物语研究在中国——研究状况与方法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继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4-28,共5页
与西方文学名著相比,《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文学名著,且又出自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的日本,中国的读者、研究者理应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研究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对《源氏物语》的认识与研... 与西方文学名著相比,《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文学名著,且又出自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的日本,中国的读者、研究者理应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研究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对《源氏物语》的认识与研究远不如对西方文学名著那么深刻。个中原因,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研究 中国
下载PDF
中日古代文学意识──儒佛道──以《红搂梦》和《源氏物语》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渭渠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101,共17页
中日古代文学意识──儒佛道──以《红搂梦》和《源氏物语》比较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叶渭渠中日两国古代文学从口诵文学发展到文字文学的过程中,产生文学意识,尔后受到儒佛道文学思想的渗透。但由于两国的风土、政治经济... 中日古代文学意识──儒佛道──以《红搂梦》和《源氏物语》比较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叶渭渠中日两国古代文学从口诵文学发展到文字文学的过程中,产生文学意识,尔后受到儒佛道文学思想的渗透。但由于两国的风土、政治经济条件、宗教文化形态各异,尤其是各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红楼梦》 贾宝玉 古代文学 紫式部 儒佛道 文学思想 曹雪芹 知物哀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变异的专偶制——从《源氏物语》看日本平安时代的婚姻形态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在亚洲大陆先进文明的影响之下,日本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直接进入阶级社会,使其社会形态和婚姻形态发生变异。日本平安时代虽然仍实行“访妻婚”,但与原初形态的走访婚已相去甚远。与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肖婚姻对比,就... 在亚洲大陆先进文明的影响之下,日本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直接进入阶级社会,使其社会形态和婚姻形态发生变异。日本平安时代虽然仍实行“访妻婚”,但与原初形态的走访婚已相去甚远。与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肖婚姻对比,就可发现两者虽然形式相似,但却存在本质差异。日本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属于专偶制婚姻形态,但已发生变异,表现为:第一,独占但不同居;第二,父权制时代延续母系氏族社会婚禁规则,因此属于“变异的专偶制”。日本古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之提供了完整的“标本”与“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 群婚 专偶制 源氏物语 平安时代 日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