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阴生津法对家兔热瘀模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万海同 杨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实验在成功地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性热瘀模型家兔的基础上,考察了养阴生津法及其与化瘀法合用对热瘀模型家兔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皆能显著地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抗KPTT、PT缩短、降低F... 本实验在成功地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性热瘀模型家兔的基础上,考察了养阴生津法及其与化瘀法合用对热瘀模型家兔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皆能显著地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抗KPTT、PT缩短、降低Fg含量的作用。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对多项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起消散热瘀作用的主要是养阴生津法,而化瘀法则起着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血瘀证 养阴生津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刍议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成海 王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温瘟相通,瘟疫病因多为热毒疫邪,表现为热证阳证,可按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分期论治,或治以吴又可、庞安时等的经方验方,这些因、机、证、治理论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道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或繁殖的部位,采用中医清热通下之法,使邪从肠道而出,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热毒疫邪 辛寒透表 清热通下 给邪出路 达原饮
下载PDF
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5
3
作者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重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也应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温病学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赵绍琴温病学术思想撷要 被引量:28
4
作者 尉万春 颜文强 +1 位作者 邱模炎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06-3908,共3页
赵绍琴教授对温病学体系进行了大胆革新,对温病学说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诸如对温病首立纵横学说、透热转气再论述、髓病论、火郁发之等重要温病学思维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将其应用于临床,获效良多。对临床疑难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赵绍琴教授对温病学体系进行了大胆革新,对温病学说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诸如对温病首立纵横学说、透热转气再论述、髓病论、火郁发之等重要温病学思维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将其应用于临床,获效良多。对临床疑难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拓展了温病学治疗方法在杂病论治中的应用,具有一代宗师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绍琴 温病学 髓病论 透热转气 火郁发之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讨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震 李浩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老年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群体,其具有五脏皆虚、真邪相攻、情绪波动的体质特点。在本次疫情中,“湿”“毒”“虚”相互兼杂,中医辨治应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体,兼顾少阳枢机。结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临证体会,将本病... 老年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群体,其具有五脏皆虚、真邪相攻、情绪波动的体质特点。在本次疫情中,“湿”“毒”“虚”相互兼杂,中医辨治应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体,兼顾少阳枢机。结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临证体会,将本病辨治分为四期七证加以论述。初期多毒伏膜原、中焦受困,或湿毒犯卫、游溢经络,或毒陷少阳、枢机不利;进展期多湿毒化热、熏灼气分,或湿毒化热、入营伤血;危重症期多邪盛正弱,甚或内闭外脱;恢复期可见气阴两虚、湿毒余留。治疗应“重视湿邪”“贯穿解毒”“兼顾体虚”。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相对其他患者既有病机病性的共性,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临床既有专病专方的论治,亦应区分进行个性化的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患者 中医辨证 卫气营血 温病学
下载PDF
中医治疗突发传染病的优势回顾及构建温病学防治传染病体系之思考 被引量:22
6
作者 肖倩倩 张福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60-2863,共4页
近年来,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频发。文章就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的中医治疗情况和治疗优势进行回顾分析,并系统归纳了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几大优势;继而提... 近年来,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频发。文章就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的中医治疗情况和治疗优势进行回顾分析,并系统归纳了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几大优势;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发展温病学理论,培养有志于传染病学事业的温病学人才,构建温病学防治传染病体系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传染病 温病学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原文传递
“截断扭转”疗法对温病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杜松 曹洪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1,共2页
“截断扭转”疗法是由沪上已故名医姜春华老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应掌握“截断扭转”方药的学术观点。经临床实践证明,对防治急性热病及杂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中医传统的防治疾病思想,并且在温... “截断扭转”疗法是由沪上已故名医姜春华老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应掌握“截断扭转”方药的学术观点。经临床实践证明,对防治急性热病及杂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中医传统的防治疾病思想,并且在温病辨证方法、辨病辨证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适当扶正以驱邪等方面对温病学理论有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发展了温病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扭转”疗法 温病学
下载PDF
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先秦至隋唐时期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景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年第7期32-35,共4页
疫病是外感疫疠邪气所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易引起大流行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的统称.疫病学是研究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中医 病学 温病学 先秦 隋唐时期 急性发热性疾病
下载PDF
中医药应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盛华 潘文 +1 位作者 赵多明 马永鹏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4期11-14,共4页
阐述了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分析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制定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中医药 温病学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温病学探讨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粟华魁 周德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05年第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温病学 心包 心内膜 治疗方药 传变 发病前 规律 文献 一般
下载PDF
“慕课”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鑫辉 喻嵘 +3 位作者 何宜荣 苏丽清 杜建芳 祖冰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5期97-98,共2页
目的通过探索"慕课"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果,为深化中医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后习题都在《温病学》"慕课"课程中设为任务点,让学生在学习周期内在线上完成。老师的辅... 目的通过探索"慕课"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果,为深化中医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后习题都在《温病学》"慕课"课程中设为任务点,让学生在学习周期内在线上完成。老师的辅导以线上指导为主,同时在课程开设初期及中期辅以两次面授课程,并且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学生成绩显示,通过率为95.39%,优秀率为79.68%,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有效文字评价达到95%以上,评分为4.8分(满分为5分)。结论通过"慕课"进行温病学教育改革,教学效果良好,中医高等院校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温病学 教学法
下载PDF
中医温病动物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进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制中医温病学动物模型要求和方法。方法 结合中医温病学动物实验的要求 ,提出有关中医温病动物模型的分类、研制的原则、动物选择以及有关的思路和方法。结果与结论 研制温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温病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 目的 探讨复制中医温病学动物模型要求和方法。方法 结合中医温病学动物实验的要求 ,提出有关中医温病动物模型的分类、研制的原则、动物选择以及有关的思路和方法。结果与结论 研制温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温病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研制中 ,应注意温病“病证”动物模型特点要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 ;应以整体观为核心 ;采用多方法、多途径复制温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动物模型 中医学 复制
下载PDF
基于卫气营血辨证谈温病六维辨证观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谷晓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六维辨证观是指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6个维度分辨证态,此辨证观基于现有辨证体系,但又区别于现有的各种辨证体系,旨在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现通过对卫气营血辨证内涵的梳理与思考,对六维辨... 六维辨证观是指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6个维度分辨证态,此辨证观基于现有辨证体系,但又区别于现有的各种辨证体系,旨在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现通过对卫气营血辨证内涵的梳理与思考,对六维辨证观加以探讨.望此文有助于临床识证的简要清晰,个人观点请同道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观 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学 辨证体系 气分证 临床思维 气血津液辨证 六经辨证 气郁 营分
原文传递
从沴疬寒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裕沛 朱益敏 +4 位作者 黄宝驹 张茂 徐小勇 主父瑶 王灿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疠气挟寒湿之气,与体内的伏燥之邪,合而为病;主张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结合脏腑辨证;提出以平为期,以通为要,截断扭转,开达膜原的治则;具体治法则以清肺解毒为首务,宣肺止咳为重要环节,随证可予以祛风利咽、化湿泄浊、化瘀通络、扶正固本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沴疬寒疫 王灿晖
下载PDF
从“阳道实,阴道虚”谈脾胃分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政山 沈福珍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67-2069,共3页
《黄帝内经》阐述了“阳道实,阴道虚”与脾胃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奠定了脾胃分治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中提出了足阳明胃病属里实热,治宜清下,足太阴脾病属里虚寒,治宜温补的脾胃分治治疗法则。《温病学》中《湿热病篇》将湿热病概... 《黄帝内经》阐述了“阳道实,阴道虚”与脾胃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奠定了脾胃分治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中提出了足阳明胃病属里实热,治宜清下,足太阴脾病属里虚寒,治宜温补的脾胃分治治疗法则。《温病学》中《湿热病篇》将湿热病概括为脾胃病,治疗上根据湿热交织中湿、热的盛衰,提出了清热重甘寒、治湿重淡渗的脾胃合治、合中分治的治疗方法。作者以经典为基,在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上对“阳道实,阴道虚”进行了发挥和延伸,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道实 阴道虚 脾胃分治 脾胃病 内经 湿热病 伤寒论 温病学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上)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景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明清两代是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明末的吴有性写出了第一部疫病学专著——《温疫论》。嗣后,清代的戴天章、杨璿、刘奎、余霖等人的疫病学著作相继问世,使疫病学的理论与辨治方法不断丰富,形成了温疫学派。至清... 明清两代是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明末的吴有性写出了第一部疫病学专著——《温疫论》。嗣后,清代的戴天章、杨璿、刘奎、余霖等人的疫病学著作相继问世,使疫病学的理论与辨治方法不断丰富,形成了温疫学派。至清代中叶,叶桂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从而形成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又经吴瑭、王世雄等人不断加以充实,使温病学的理论和辨治方法更臻完善,形成了温病学派。应当说,温病学派比温疫学派在理论上更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医 病学 温病学 发展
下载PDF
温病学说在恶性肿瘤论治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岱翰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从温病学理论探讨温病学与肿瘤的关系 ,阐述温病理论在肿瘤进展期、肿瘤急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展望温病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关键词 温病学 肿瘤 热毒
下载PDF
论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9-14,共6页
温病学核心理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辨治;温病学学科应界定为基础中医学三级学科。温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温病学... 温病学核心理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辨治;温病学学科应界定为基础中医学三级学科。温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的研究、温病学名家杂病辨治规律的研究、伤寒学与温病学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课程有待分化为:经典温病学、温病学派杂病学、中医传染病学、实验温病学。温病学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中医学
原文传递
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闫翔 郭明阳 《国医论坛》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动物模型 研究思路 温病学
下载PDF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刍议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光伟 孙文瑞 崔洪涛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9期997-1000,共4页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学说根据受邪伏留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先天伏邪体质与后天伏邪体质。先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禀赋与天地之气影响,后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体质与伏邪相关理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即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尤其是...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学说根据受邪伏留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先天伏邪体质与后天伏邪体质。先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禀赋与天地之气影响,后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体质与伏邪相关理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即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尤其是明清以后随着温病学的流行,伏邪理论被应用于对疑难杂症病因病机的分析概括。先后天伏邪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四时之气密切相关。伏邪体质乃两虚相逢,同气相求,辨证伏邪体质有助于中医从更深层次剖析疾病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体质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温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