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纪录电影《海上传奇》看贾樟柯艺术风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纪录电影《海上传奇》通过十八位受访者讲述了上海的百年沉浮。导演贾樟柯以口述历史、意境营造、虚实交替、音乐的诗意陪衬等方式将讲述者的亲历倾诉集中于上海这座城市,既映衬了观者的生存境遇,又是浓烈的"贾樟柯风格"的体现。
关键词 海上传奇 贾樟柯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与精英史观——论《海上传奇》的记录与虚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6,共12页
贾樟柯的《海上传奇》试图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中国百年近代史历程。但细究之下,它其实是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化"、叙事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一种不论立场、却对历史真实莫衷一是的接近虚无主义的历史观。但... 贾樟柯的《海上传奇》试图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中国百年近代史历程。但细究之下,它其实是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化"、叙事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一种不论立场、却对历史真实莫衷一是的接近虚无主义的历史观。但与此同时,影片仍然保持了为后现代主义所摒弃的精英史观。作为市场经济下原子化的个体市民的代言人,影片没有一个坚实的"主体性";缺乏政治经济学的视野、阶级分析和"全球眼光",因此对于国族命运的盛衰走向也只能给予奇观化的呈现和人性化的个体命运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后现代主义 精英史观 口述史
下载PDF
影像中的人、城、史——从《二十四城记》到《海上传奇》 被引量:3
3
作者 苟蓝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48,共4页
贾樟柯擅以鲜明的纪实影像关注现世中的人,既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构,呈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又借由观照个体生命的途径,达到对其背后的"城"与"史"的透析,以此,实现他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记下一个时代的... 贾樟柯擅以鲜明的纪实影像关注现世中的人,既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构,呈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又借由观照个体生命的途径,达到对其背后的"城"与"史"的透析,以此,实现他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记下一个时代的宏愿,影片《二十四城记》与《海上传奇》即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海上传奇 寓言 废墟意象 互文性 碎片化
原文传递
亲历与疏离的诗性记录——《海上传奇》的影像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柴焰 陈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9-152,共4页
贾樟柯在记录影片《海上传奇》中以18位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口述呈现出上海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历史样貌。影片在叙事中运用影像交叠构筑起上海这座城市的聚散离合与颠沛流离命运。影片中对上海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无名人物的聚焦... 贾樟柯在记录影片《海上传奇》中以18位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口述呈现出上海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历史样貌。影片在叙事中运用影像交叠构筑起上海这座城市的聚散离合与颠沛流离命运。影片中对上海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无名人物的聚焦则是贾樟柯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投射,反映出他对上海这座城市情感上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亲历 疏离
下载PDF
解读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以《海上传奇》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莞 《新闻世界》 2011年第7期239-241,共3页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评。本文以其2009年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海上传奇》为例,分析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符号语言 海上传奇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实性·底层叙事——从贾樟柯《海上传奇》、《24城记》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望莉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贾樟柯2009年的《24城记》和2010年暑期档的《海上传奇》两部公映的影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樟柯都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叙事形式,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大时代下的个体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 贾樟柯2009年的《24城记》和2010年暑期档的《海上传奇》两部公映的影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樟柯都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叙事形式,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大时代下的个体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下的心灵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海上传奇 影片 口述历史 电影创作 艺术创作 历史事件 城记 底层叙事
原文传递
诗性的记录和记录的诗性——从《二十四城记》到《海上传奇》 被引量:2
7
作者 钱翰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从《三峡好人》以后,贾樟柯再度把目光转向了纪录片,《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虽然从影片的分类上不同,前者是文艺的故事片,而后者是纪录片,但是从手法和形式却又如此相像,从成都到上海,这两部讲述城市命运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 从《三峡好人》以后,贾樟柯再度把目光转向了纪录片,《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虽然从影片的分类上不同,前者是文艺的故事片,而后者是纪录片,但是从手法和形式却又如此相像,从成都到上海,这两部讲述城市命运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姊妹篇:第一部是被聚焦的成发集团的线性历史,第二部则是散点透视下无法捉摸的复杂上海,两个城市,两种记录。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比较和评论是有趣的,我们也许能够看出贾樟柯电影在最近几年的一些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记录 二十四城记 海上传奇
原文传递
浅谈纪录片《海上传奇》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步长磊 《电影评介》 2011年第6期26-27,共2页
由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以"群像式"的讲述方式,生动地叙述了十八位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多角度展现了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百年的变迁。该片在价值选择上以观众和市场为导向,突出显示了纪录片的文献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得... 由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以"群像式"的讲述方式,生动地叙述了十八位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多角度展现了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百年的变迁。该片在价值选择上以观众和市场为导向,突出显示了纪录片的文献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市场 价值选择
下载PDF
历史、城市与现代性的反思——《海上传奇》三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美兰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3期31-32,共2页
"历史"和"城市"是贾樟柯电影的重要两维。贾樟柯的作品不断重复的"历史"和"城市"这两个实质性内核,进一步研究则发现,它们共指着现代性这一宏阔的社会命题。新作《海上传奇》无疑是这一创作旨... "历史"和"城市"是贾樟柯电影的重要两维。贾樟柯的作品不断重复的"历史"和"城市"这两个实质性内核,进一步研究则发现,它们共指着现代性这一宏阔的社会命题。新作《海上传奇》无疑是这一创作旨趣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历史 城市 现代性
下载PDF
记忆理论视域下《海上传奇》的记忆建构
10
作者 方昱力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4期146-148,共3页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的视听媒介,可用于承载、展演、延续记忆。城市纪录片《海上传奇》通过受访者口述的方式再现了上海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的城市历史。本文运用记忆理论,通过分析该片承载记忆的主体、展演记忆的方式及延续记忆的逻辑...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的视听媒介,可用于承载、展演、延续记忆。城市纪录片《海上传奇》通过受访者口述的方式再现了上海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的城市历史。本文运用记忆理论,通过分析该片承载记忆的主体、展演记忆的方式及延续记忆的逻辑,探讨《海上传奇》对集体记忆建构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思考纪录片对保存、建构与延续记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理论 海上传奇 贾樟柯
下载PDF
谈声音对“记忆之场”的构建——以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为例
11
作者 蔡碧湾 李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继《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后,贾樟柯导演的第三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影片通过四位作家——活跃于建国初期的马烽,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贾平凹、余华、梁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个人生活、情感体...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继《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后,贾樟柯导演的第三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影片通过四位作家——活跃于建国初期的马烽,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贾平凹、余华、梁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并由此窥得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片中口述者们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故乡进行阐述。贾樟柯表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乡土正在逐渐被人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贾樟柯 纪录片 海上传奇 口述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 整体面貌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解读《海上传奇》 解读贾式电影音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5期245-246,共2页
电影《海上传奇》是导演贾樟柯的又一新作。该片中的音乐也一如既往的沿用贾樟柯式的风格:影片配合着人物的讲述出现很多特定时代的歌曲,与时代密切相连,很容易让观众引起共鸣。
关键词 电影 海上传奇 贾樟柯 电影音乐
原文传递
非历史化的历史书写——贾樟柯《海上传奇》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欣 《电影评介》 2014年第7期26-28,共3页
从第一部长片《小武》开始,贾樟柯一直在坚持他的理想:记录一个时代.《海上传奇》正是一座试图用光和影寻找并记录历史、抵抗遗忘、与时间的侵蚀作斗争的“记忆博物馆”.一年多来,贾樟柯访问了80多位两岸三地的上海人,将镜头直接对准那... 从第一部长片《小武》开始,贾樟柯一直在坚持他的理想:记录一个时代.《海上传奇》正是一座试图用光和影寻找并记录历史、抵抗遗忘、与时间的侵蚀作斗争的“记忆博物馆”.一年多来,贾樟柯访问了80多位两岸三地的上海人,将镜头直接对准那些历史当事人,最终选取18位,凭借他们的口述,叩开了这座城市记忆的大门.银幕里的上海,讲述中的上海,风云际会,人来人往,革命者、资本家、工人、政客、军人、艺术家、黑帮,革命、暗杀、爱情……仿佛长篇小说的18个章节,娓娓道来了从1930年到2010年的上海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共时性 历史化 海上传奇 历史书写
下载PDF
影片《海上传奇》:对话国际名都的纪录文本
14
作者 侯卫敏 周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68,共2页
跨越世纪的历史,翻天覆地的城市,悲欢离合的人群,浓缩的精彩在以记录为体裁的影片中展现;18个风云人物,18种人生,安静地书写在没有倾力表演的镜语里。影片《海上传奇》精巧的镜头运用,真挚的故事讲述,新颖的段落连接,给受众带来了全新... 跨越世纪的历史,翻天覆地的城市,悲欢离合的人群,浓缩的精彩在以记录为体裁的影片中展现;18个风云人物,18种人生,安静地书写在没有倾力表演的镜语里。影片《海上传奇》精巧的镜头运用,真挚的故事讲述,新颖的段落连接,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感受;而着力打造出的一种真实的东方美,也让观者享受到了与国际大都会零距离的对话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纪录片 上海 传奇 对话
下载PDF
“海上吉卜赛人”——水上巴瑶族的生活
15
《青岛画报》 2020年第7期38-41,共4页
自古以来,他们以海为家,以捕鱼为生,一生之中几乎从不踏足陆地。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海上吉卜赛人",更是鲜为人知的海洋游牧民族。他们生活的海域面积辽阔,横跨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这就是巴瑶族... 自古以来,他们以海为家,以捕鱼为生,一生之中几乎从不踏足陆地。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海上吉卜赛人",更是鲜为人知的海洋游牧民族。他们生活的海域面积辽阔,横跨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这就是巴瑶族,一个神秘的海上民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海洋游牧民族——堪称"海上传奇"的巴瑶族人的生活,一起去探寻他们族群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卜赛人 海域面积 游牧民族 瑶族 海上传奇 人的生活 海洋
原文传递
站在意识形态的缝合点上
16
作者 刘昕亭 《天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2010年7月2日,贾樟柯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公映,这一天仅上海一地就有十五家影院慷慨地排出了三十多场次。恰逢暑期档,对于票房至上、纪录片尚难以登陆大银幕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此的院线礼遇。
关键词 海上传奇 纪录片创作 缝合理论 贾樟柯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海上传奇》:空间与历史
17
作者 肖成刚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0期17-19,共3页
2010年7月2日,贾樟柯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在全国上映,该片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共走访过100多位与上海有关的知名人士,积累了80多个人物的访谈素材,最终保留了画家陈丹青、杜月笙之女杜美如、曾国藩之曾外孙女张心漪、台湾电影导演侯孝... 2010年7月2日,贾樟柯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在全国上映,该片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共走访过100多位与上海有关的知名人士,积累了80多个人物的访谈素材,最终保留了画家陈丹青、杜月笙之女杜美如、曾国藩之曾外孙女张心漪、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上官云珠之子韦然等18位名流的口述历史资料,并穿插上海、台湾、香港等地拍摄的实景镜头与《苏州河》、《红柿子》和《海上花》等老电影片段,共同构成这部独特的纪录电影,全景式地展现出上海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传奇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票房 电影导演 贾樟柯 侯孝贤
下载PDF
历史与海洋城市的诗意纪录反思——《海上传奇》镜像意义
18
作者 臧金英 《视听》 2015年第3期55-56,共2页
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个经典的海洋城市,而上海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洋城市,见证了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历史类纪录片的表达方式,随着新手法的演进也诞生了很多标志性影片。故海洋城市和历史类纪录片的碰撞,也诞生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 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个经典的海洋城市,而上海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洋城市,见证了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历史类纪录片的表达方式,随着新手法的演进也诞生了很多标志性影片。故海洋城市和历史类纪录片的碰撞,也诞生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制的纪录电影——《海上传奇》,其中对上海城市、历史、人文的叙述,更是阐述了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诗意纪录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 海洋城市 海上传奇 纪录电影
下载PDF
《海上传奇》:“海上”中国的传奇与“帝国”迷思的魅影
19
作者 袁园 《南方论丛》 2011年第4期90-100,共11页
通过对贾樟柯电影《海上传奇》这一文本的细读,以及与上海世博会、戛纳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等文化事件的关联,运用文本的意识形态理论、后殖民主义、帝国理论、视觉机制等理论,考察了该文本所隐现的一种"帝国"想象的意识形... 通过对贾樟柯电影《海上传奇》这一文本的细读,以及与上海世博会、戛纳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等文化事件的关联,运用文本的意识形态理论、后殖民主义、帝国理论、视觉机制等理论,考察了该文本所隐现的一种"帝国"想象的意识形态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海上传奇 帝国魅影
原文传递
影片中的不同上海——以《海上传奇》和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月靖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158-158,共1页
不同导演从不同角度展现上海,本文将对《海上传奇》、《姊妹花》和《马路天使》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及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贾樟柯 海上传奇 上海 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