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纪录电影《海上传奇》看贾樟柯艺术风格 |
王莉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2
|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碎片与精英史观——论《海上传奇》的记录与虚构 |
王晓平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3
|
影像中的人、城、史——从《二十四城记》到《海上传奇》 |
苟蓝方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4
|
亲历与疏离的诗性记录——《海上传奇》的影像解读 |
柴焰
陈沉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5
|
解读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以《海上传奇》为例 |
王莞
|
《新闻世界》
|
2011 |
2
|
|
6
|
口述历史·纪实性·底层叙事——从贾樟柯《海上传奇》、《24城记》谈起 |
黄望莉
|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诗性的记录和记录的诗性——从《二十四城记》到《海上传奇》 |
钱翰
|
《文化与诗学》
CSSCI
|
2010 |
2
|
|
8
|
浅谈纪录片《海上传奇》的价值选择 |
步长磊
|
《电影评介》
|
2011 |
1
|
|
9
|
历史、城市与现代性的反思——《海上传奇》三题 |
曾美兰
|
《电影评介》
|
2010 |
1
|
|
10
|
记忆理论视域下《海上传奇》的记忆建构 |
方昱力
|
《西部广播电视》
|
2023 |
0 |
|
11
|
谈声音对“记忆之场”的构建——以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为例 |
蔡碧湾
李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解读《海上传奇》 解读贾式电影音乐 |
王正宇
|
《时代文学(上半月)》
|
2010 |
1
|
|
13
|
非历史化的历史书写——贾樟柯《海上传奇》解读 |
张欣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14
|
影片《海上传奇》:对话国际名都的纪录文本 |
侯卫敏
周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海上吉卜赛人”——水上巴瑶族的生活 |
|
《青岛画报》
|
2020 |
0 |
|
16
|
站在意识形态的缝合点上 |
刘昕亭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海上传奇》:空间与历史 |
肖成刚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8
|
历史与海洋城市的诗意纪录反思——《海上传奇》镜像意义 |
臧金英
|
《视听》
|
2015 |
0 |
|
19
|
《海上传奇》:“海上”中国的传奇与“帝国”迷思的魅影 |
袁园
|
《南方论丛》
|
2011 |
0 |
|
20
|
影片中的不同上海——以《海上传奇》和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为例 |
王月靖
|
《戏剧之家》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