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遇负杖入保者息”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瞿林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檀弓下》"遇负杖入保者息"当断句为"遇负杖入保者,息","息"为叹息之义,"入保者"为守城士兵。"负杖"乃《檀弓上》"负手曳杖"之简写,意为将兵杖拖在身后地上。"遇负... 《檀弓下》"遇负杖入保者息"当断句为"遇负杖入保者,息","息"为叹息之义,"入保者"为守城士兵。"负杖"乃《檀弓上》"负手曳杖"之简写,意为将兵杖拖在身后地上。"遇负杖入保者息"的意思是:(公叔务人)遇见(守城士兵)拖着兵器进入城堡而叹息。此是形容右师守城兵士懈怠战事之行状,是公室子弟公叔禺人叹息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是孔子赞成勿殇汪踦的真正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檀弓 负杖 负手曳杖
下载PDF
谢枋得解经特色刍议--以《诗传注疏》和《檀弓批点》为中心
2
作者 胡泉雨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4-116,129,共4页
谢枋得是宋末元初的民族英雄,也是程朱理学思想的继承者。从其所流传下来的经学著作看,谢枋得的解经方法主要体现在“以理解经”“以经解经”及“以文解经”,重视对经文名物的注释和引述名家对经典经文的解语。
关键词 经典解释 谢枋得 诗集传 檀弓
下载PDF
《檀弓》单篇别行现象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三夕 毋燕燕 《长江学术》 201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檀弓》收入《礼记》后,又从中析出单篇别行。通过梳理和考察历代《檀弓》的单篇别行文本及其广泛流传的原因,发现《檀弓》所载的古代丧葬礼仪,在弘扬孝文化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历代《檀弓》单篇别行的过程中,我... 《檀弓》收入《礼记》后,又从中析出单篇别行。通过梳理和考察历代《檀弓》的单篇别行文本及其广泛流传的原因,发现《檀弓》所载的古代丧葬礼仪,在弘扬孝文化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历代《檀弓》单篇别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历代对《檀弓》的接受情况以及学术思潮对经典诠释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弓 单篇别行原因 单篇别行价值
下载PDF
《檀弓》“有子与子游立”章新解——兼论先秦儒家礼论中的情文矛盾问题
4
作者 闫宁 《江汉学术》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进程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礼的内容与形式即礼之"情"与"文"间的矛盾。《礼记》中《檀弓》这一章记录了有子因不明丧踊之义,疑其无情而欲去之,子游反驳其说,提出礼有"微情"、"...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进程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礼的内容与形式即礼之"情"与"文"间的矛盾。《礼记》中《檀弓》这一章记录了有子因不明丧踊之义,疑其无情而欲去之,子游反驳其说,提出礼有"微情"、"以故兴物"两大特质。旧说多释"微"为"减杀、抑制","故"为"礼仪节文",皆不确。"微"当释为"隐","微情"即"情隐于礼",强调情与礼义皆蕴于礼之仪文度数。"故"即"故事",体现了礼有源自传统的稳定性。《檀弓》此章凸显了儒家言礼者在情文侧重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子游反对当时出现的单纯重情、片面强调礼义的倾向,在重视仪文的基础上,主张义与数紧密结合,这一思路在荀子《礼论》中亦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檀弓 情文 子游 荀子
下载PDF
《礼记·檀弓》所见孔门论学及其学术生态
5
作者 李辉 《励耘学刊》 2019年第2期87-102,共16页
《礼记·檀弓》记载了孔门讨论丧葬礼节的内容,展现了孔门论学的方式、特征及其学术生态:儒家"相礼"的职业传统,使得孔门论学多处于具体的礼仪实景之中,"观礼"成为孔门重要的教学方式;孔子去世后,"闻诸夫... 《礼记·檀弓》记载了孔门讨论丧葬礼节的内容,展现了孔门论学的方式、特征及其学术生态:儒家"相礼"的职业传统,使得孔门论学多处于具体的礼仪实景之中,"观礼"成为孔门重要的教学方式;孔子去世后,"闻诸夫子"成为弟子论学的常见言说方式,"夫子之言"成为弟子表明自身学术正统地位的主要依据,由此各自记录、纂集夫子语录的行为,并出现孔门后学分门别派的趋势。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才学气质各异,各有所尚,因此在记载孔门论学辩难时,多有扬抑,这在《檀弓》中有鲜明体现,这也说明《檀弓》非一时一人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檀弓 孔门 学术生态
下载PDF
学习《礼记·檀弓》中的孔子
6
作者 陈虹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4年第2期88-89,共2页
《礼记》一书也就是区别于《大戴礼记》一书的《小戴礼记》。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共有四十九篇,其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孔子及其后学论述先秦至秦汉年间儒家的礼仪制度等,但是仍很驳杂。据统计,《礼记》一书中出现的人物有一百余人,但其中出... 《礼记》一书也就是区别于《大戴礼记》一书的《小戴礼记》。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共有四十九篇,其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孔子及其后学论述先秦至秦汉年间儒家的礼仪制度等,但是仍很驳杂。据统计,《礼记》一书中出现的人物有一百余人,但其中出现次数最多、最为重要的人物非孔子莫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檀弓 孔子
下载PDF
《礼记·檀弓》中孔子的“非圣化”形象研究
7
作者 陈逸鸣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年第4期22-27,32,共7页
记录孔子与"礼"相关的言行是《礼记·檀弓》的重要内容,比起《论语》中的孔子,《檀弓》中的孔子更加宽容待人、和蔼可亲;情真意切,多愁善感,明显呈现出一种亲切生动的"非圣化"形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檀弓》... 记录孔子与"礼"相关的言行是《礼记·檀弓》的重要内容,比起《论语》中的孔子,《檀弓》中的孔子更加宽容待人、和蔼可亲;情真意切,多愁善感,明显呈现出一种亲切生动的"非圣化"形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檀弓》里的孔子,必定比《论语》的更接近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檀弓》中孔子"非圣化"形象的形成,与其成书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先秦散文的发展与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弓 孔子 “非圣化”形象
下载PDF
礼制与人情——从《礼记·檀弓》看礼制的中道原则
8
作者 苏小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儒家强调中道原则,认为凡事当把握适中的尺度,且这一适中尺度随时势而变动。儒家对中道原则的论述并非仅体现在说理上,而且体现在具体礼仪制度上。《礼记·檀弓》所记之事,较多地反映了时人及孔门师徒对古礼的处理;并在具体事件中... 儒家强调中道原则,认为凡事当把握适中的尺度,且这一适中尺度随时势而变动。儒家对中道原则的论述并非仅体现在说理上,而且体现在具体礼仪制度上。《礼记·檀弓》所记之事,较多地反映了时人及孔门师徒对古礼的处理;并在具体事件中阐释了儒家制礼的中道原则:一是在良莠不齐的众多人情中选取恰当的平衡点,二是在个人情感与流变的不同阶段中始终保持如一标准以维持中道,三是在虚文过盛的时代背景下选取尚质标准以补救时弊、达到中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时中 檀弓 缘情制礼 尚质
下载PDF
《礼记·檀弓》的史传叙事与文学特征
9
作者 丛月明 《北方论丛》 2020年第5期94-106,共13页
《檀弓》以其主于叙事的文章形态,在《礼记》众篇目中独树一帜。其叙事在具有明显史传风格的同时,又内含着以说理为目的的诸子文章本质,由此集中体现了《礼记》上承六经、下启诸子的文学特征。本文即从史传叙事、礼叙事与义理阐发等方面... 《檀弓》以其主于叙事的文章形态,在《礼记》众篇目中独树一帜。其叙事在具有明显史传风格的同时,又内含着以说理为目的的诸子文章本质,由此集中体现了《礼记》上承六经、下启诸子的文学特征。本文即从史传叙事、礼叙事与义理阐发等方面,对《檀弓》篇的文学特征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弓 史传叙事 文学特征
下载PDF
从古代评点看《檀弓》的文学阐释
10
作者 卢静 《求索》 CSSCI 2012年第6期83-85,114,共4页
古代《檀弓》的文学阐释主要以评点的方式呈现,自南朝发端,唐宋有所发展,明代出现从文章方面评点《檀弓》的专著和古文选本,在文学阐释方面创获颇丰,至清代达到鼎盛。纵观其历程,特点有三:评点数量逐时而增;宋代以前的评点载体比较单一... 古代《檀弓》的文学阐释主要以评点的方式呈现,自南朝发端,唐宋有所发展,明代出现从文章方面评点《檀弓》的专著和古文选本,在文学阐释方面创获颇丰,至清代达到鼎盛。纵观其历程,特点有三:评点数量逐时而增;宋代以前的评点载体比较单一,至明清一变,或选或评,或兼而有之,蔚为大观;评点内容从零星的概而言之,逐渐微观化、细密化。梳理《檀弓》的文学阐释历程可以彰显经学与文学的相互演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 檀弓 评点 古文选本
原文传递
文質概念與古禮中的今古問題--以《禮記·檀弓》爲例
11
作者 曾亦 《中国经学》 CSSCI 2014年第1期87-133,共47页
今古問題素爲經學之基本問題,貫穿了整個經學史的發展過程。今古之争,最初不過文字之異同而已;其後,則表現爲章句、條例與義理之争;最後,則歸結爲對古今制度之不同理解。本文試圖由《春秋》公羊家對文、質概念的討論入手,結合對《禮記&#... 今古問題素爲經學之基本問題,貫穿了整個經學史的發展過程。今古之争,最初不過文字之異同而已;其後,則表現爲章句、條例與義理之争;最後,則歸結爲對古今制度之不同理解。本文試圖由《春秋》公羊家對文、質概念的討論入手,結合對《禮記·檀弓》的考察,挖掘今古問題在制度方面的表現,從而拓寬了今古問題的基本内涵,並對中國數千年之制度變遷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禮記》 檀弓 公羊 今古文 文質
下载PDF
再论克罍、克盉铭文及其有关问题──兼答张亚初同志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9-63,共15页
再论克■、克■铭文及其有关问题──兼答张亚初同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陈平笔者按;《考古》于1989年10期和1990年1期分别刊出了殷玮章、张亚初等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铭铜器座谈纪要》与殷玮章先生《新... 再论克■、克■铭文及其有关问题──兼答张亚初同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陈平笔者按;《考古》于1989年10期和1990年1期分别刊出了殷玮章、张亚初等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铭铜器座谈纪要》与殷玮章先生《新出的太保铜器及其相矣问题》两文。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 再探讨 有关问题 西周金文 《金文编》 《周礼》 古文字资料 甲骨文 礼记·檀弓 《左传》
下载PDF
孔颖达的语辞说──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71-77,共7页
孔颖达的语辞说──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孙良明汉语虚词研究,源远流长。如《公羊传》《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表现出对虚词用法的说明①,宋代开始,“虚字”术语厂为使用②。两汉到唐以前的典籍中也广泛的涉及到虚词问题,... 孔颖达的语辞说──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孙良明汉语虚词研究,源远流长。如《公羊传》《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表现出对虚词用法的说明①,宋代开始,“虚字”术语厂为使用②。两汉到唐以前的典籍中也广泛的涉及到虚词问题,有相当丰富的虚词解释材料。这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词 孔颖达 五经正义 语辞 诗经 礼记·檀弓 《语助》 “辞” “于” 义类
下载PDF
移就与词义演变——从“美轮美奂”谈起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邦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美轮美奂”是个有悠久历史的词语,其描述的对象最初是可视的屋宇建筑。意谓屋宇雕饰华丽、色彩鲜明。这可以《礼记·檀弓下》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为代表。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都是这种用法。即便是到了现当代,也还有这种... “美轮美奂”是个有悠久历史的词语,其描述的对象最初是可视的屋宇建筑。意谓屋宇雕饰华丽、色彩鲜明。这可以《礼记·檀弓下》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为代表。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都是这种用法。即便是到了现当代,也还有这种用例。如: 1.地经图去绝地机,美奂美轮多颂词。(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 2.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的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的厅堂屋宇尽成焦土。(金庸《倚天屠龙记·群雄归心约三章》) 这两例“美轮美奂”(或“美奂美轮”)与古代用例无质的区别,即仍是用来形容屋宇的雕饰之美的,这是词语意义稳定性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就 词义演变 古琴 移指 词语意义 用例 心约 礼记·檀弓 琴曲 意义系统
下载PDF
《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 被引量:7
15
作者 连劭名 《南方文物》 1996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连劭名战国秦汉时代的普遍意识中已有阳世、阴世的区分,如《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兮,土伯九约,其角些。"王逸注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连劭名战国秦汉时代的普遍意识中已有阳世、阴世的区分,如《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兮,土伯九约,其角些。"王逸注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土伯,后土之侯伯也。约,屈也。"人死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太平经》 《说文》 文化交流 马王堆帛书 官职爵位 神仙思想 郑玄注 战国秦汉 礼记·檀弓
下载PDF
为什么我们习惯说“东西南北”
16
作者 陈丹阳 《北方人》 2024年第8期22-24,共3页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人们在描述彼此相对的两个方位时,通常会说东西、南北,而不说西东、北南。如果四大方位连在一起,一般习惯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也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虽然也有“南北西东”这样的表述,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及...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人们在描述彼此相对的两个方位时,通常会说东西、南北,而不说西东、北南。如果四大方位连在一起,一般习惯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也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虽然也有“南北西东”这样的表述,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前面两种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中记载,孔子自称为“东西南北人”,意思是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南北 儒家经典 《礼记·檀弓 习惯 东南西北 方位
原文传递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17
作者 陈思婷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檀弓 郑玄 小敛
下载PDF
释“美轮美奂”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0+80,80,共2页
释“美轮美奂”程邦雄“美轮美奂”原作“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出自《礼记·檀弓下》。郑玄注:“轮,轮,言高大;奂,言众多。”依郑玄注释,“美轮美奂”是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唐孔颖达疏《檀弓下》文则说:“心讥... 释“美轮美奂”程邦雄“美轮美奂”原作“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出自《礼记·檀弓下》。郑玄注:“轮,轮,言高大;奂,言众多。”依郑玄注释,“美轮美奂”是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唐孔颖达疏《檀弓下》文则说:“心讥文子饰丽,故佯而美之也。轮谓轮,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汉语大词典》 礼记·檀弓 郑玄注 说文通训定声 茅茨不剪 汉语成语 语言研究所 《辞源》 字词典
下载PDF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友仁 冯好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68-74,共7页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章钜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 《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吕友仁,冯好杰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在谈及委婉语(cuphemism)时说:“‘死’的别名为最多。”我们相信这话不错。但究竟有多少,恐怕一时还难以作出准确回答。清人梁章钜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浪迹丛炎》卷九《人死别称》条列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红楼梦》 《左传》 陶渊明 礼记·檀弓 《文选》 王安石 《儒林外史》 《仪礼·丧服》 战国策
下载PDF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句,课本对“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法” “右” “左” 礼记·檀弓 抽象事物 尊卑 阴阳五行 二三子 题新 朱由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