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期社会问题剧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碧蓉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3-59,共7页
一回顾中国话剧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五四”文学运动从纷纭繁复的众多西方文艺思潮中筛选出了易卜生精神,社会问题剧就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发展轨迹中一条明晰、粗重的主线。新时期文学冲出魔圈、走入正轨也正是以社...
一回顾中国话剧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五四”文学运动从纷纭繁复的众多西方文艺思潮中筛选出了易卜生精神,社会问题剧就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发展轨迹中一条明晰、粗重的主线。新时期文学冲出魔圈、走入正轨也正是以社会问题剧率先的。近年来的话剧无论是剧作形态还是演剧形态都出现了探索的趋向,但理论和批评界在肯定一些锐意创新的戏剧时,对“社会问题剧”颇有微词。有人在高度评价话剧《黑色的石头》中人物的“感性的丰富性”时,以“社会问题剧”作为反衬:“社会问题剧也写人,可那人是政治化的,单一的,为说明社会问题服务的。它的价值最多是表现一种具体的社会问题,不可能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剧
新时期文学
“五四”文学
批评界
人物形象
西方文艺
主题意蕴
寻找男子汉
艺术生命力
榆树屯
风情
原文传递
人的魅力
2
作者
郝国忱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0-62,共3页
剧作家写戏,各有各的追求。有的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的追求艺术韵致,诗情画意;有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活、独特、典型;有的追求演出形式,精制漂亮,等等。所谓追求,并不是只要其一,排斥其余;而多是侧重其一,忽略其余。其实,谁都希...
剧作家写戏,各有各的追求。有的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的追求艺术韵致,诗情画意;有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活、独特、典型;有的追求演出形式,精制漂亮,等等。所谓追求,并不是只要其一,排斥其余;而多是侧重其一,忽略其余。其实,谁都希望样样俱佳,但不可能,有所侧重必然会有所偏废。由于各自有所追求,有所侧重,剧坛上才出现了百花争妍,色彩纷呈的壮丽景观。1、我的追求我操笔写戏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问我追求什么?一时间竟茫茫然无法回答,可见我的盲目性。苦思苦想了几日,才隐隐地理出来:我仿佛十分崇信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榆树屯
风情
演出形式
戏剧文学
喜剧性格
生活细节
百花争妍
雪艳
苏雷
商品经济大潮
原文传递
走向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
3
作者
李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9,49,共7页
新时期以来我省的戏剧创作好像长途跋涉的旅人。他从远方走来,又向远方走去。当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们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目光、甩开的臂膀和匆忙的脚步。他显得刚毅而又灵动。他似乎在追踪着什么。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他...
新时期以来我省的戏剧创作好像长途跋涉的旅人。他从远方走来,又向远方走去。当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们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目光、甩开的臂膀和匆忙的脚步。他显得刚毅而又灵动。他似乎在追踪着什么。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他追踪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在那长长的脚印里,浸润着艰辛的汗水。他前进着,谱写着高亢而沉雄的现代进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戏曲创作
话剧创作
戏剧作品
郝国忱
戏曲理论
人生感悟
榆树屯
风情
赵羽翔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走向坚实——对新时期戏剧的思考
4
作者
赵文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4,共7页
经过漫长、艰难、曲折的跋涉,现代戏剧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向坚实。 1976年,或者说1979以来的中国戏剧,在历史上,至少可以称作辉煌的时期之一,然而同时也是最为纷纭扰攘的时期之一。它仿佛一夜之间害了热病:忽而“危机”喊得震天价...
经过漫长、艰难、曲折的跋涉,现代戏剧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向坚实。 1976年,或者说1979以来的中国戏剧,在历史上,至少可以称作辉煌的时期之一,然而同时也是最为纷纭扰攘的时期之一。它仿佛一夜之间害了热病:忽而“危机”喊得震天价响,忽而又说是“繁荣”了……在不断地“陡转”与“起伏”间,人们渐渐看明白了,“危机”也罢,“繁荣”也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榆树屯
风情
生命意识
社会问题剧
赵羽翔
郝国忱
自省意识
高粱红了
活着
立身行事
原文传递
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
5
作者
呼延北
《戏剧文学》
2002年第7期45-49,共5页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成败荣枯,最根本的一点,要看是否创造并留下了真正属于那个民族、那个地域、那个时代的不朽的或相对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一考察标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戏剧。试想,如果我们的艺坛...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成败荣枯,最根本的一点,要看是否创造并留下了真正属于那个民族、那个地域、那个时代的不朽的或相对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一考察标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戏剧。试想,如果我们的艺坛不曾出现包拯、红娘、窦娥、杜丽娘……这些传诸千载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民族
权利主体
阿骨打
《
榆树屯
风情
》
表演艺术
形象塑造
戏剧
舞台
《田野又是青纱帐》
古塔
牛皮鼓
乌古
辽朝
萧太后
文化氛围
原文传递
关东情韵 黑土精魂——漫游郝国忱的戏剧世界
6
作者
赵文瀚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合上沉甸甸的、墨香犹存的《郝国忱文集》,虽然其中的作品(戏剧作品)早已不止一遍读过,心情仍久久平静不下来。我仿佛又踏上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重又瞧见了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瞧,黑土地上走来了绿海公社党委书记肖明和他的班子...
合上沉甸甸的、墨香犹存的《郝国忱文集》,虽然其中的作品(戏剧作品)早已不止一遍读过,心情仍久久平静不下来。我仿佛又踏上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重又瞧见了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瞧,黑土地上走来了绿海公社党委书记肖明和他的班子成员们。春天已经来临,可是他们中一些人的头脑仍停留在冬天的休眠状态中,还没有明白“用昨天的道理,说今天的事情,谁也是说不明白”了……老榆树下,豪门吴家的掌门人吴老铁端坐在太师椅上,邻人刘三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哀告道:“三叔,你救救大侄子吧!’,吴老铁眼皮也不抬:“人情再大,大不过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国忱
戏剧
《
榆树屯
风情
》
文化人格
黑土地
原文传递
改变我命运的人——温广鲤老师
7
作者
郝国忱
《剧本》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剧本》
《
榆树屯
风情
》
原文传递
吉林省新时期戏剧创作三题
8
作者
吕忠福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65,共3页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戏剧创作走过了30年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业绩与经验,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主要从吉林戏剧整体体现出的意蕴、意境、意趣为切入点,管窥蠡测,以抒浅见。
关键词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
《
榆树屯
风情
》
《田野又是青纱帐》
戏剧作品
吉林省
《救救她》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东北话剧艺术扫描
9
作者
尹传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5,70,共4页
新时期以来,东北话剧犹如一枝独秀斜逸于东北大地,涌现出《救救她》、《报春花》、《高粱红了》、《黑色的石头》、《大荒野》等一大批名扬全国的优秀剧目。经过警醒、融合、诗化三个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话剧多元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极。
关键词
话剧艺术
戏剧艺术
《
榆树屯
风情
》
《高粱红了》
戏剧情境
剧作家
诗意化
艺术良知
《田野又是青纱帐》
东北
原文传递
寻找和确立自己的“人物关系模型”
10
作者
孙桂林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5,共2页
关键词
剧作家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关系模型
原文传递
迟到的感悟——重读《郝国忱剧作选》
11
作者
郭中束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原文传递
百年话剧:吉林路在何方?
12
作者
宋存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9,共4页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百年回顾,感慨良多,但我们更多的是有感于话剧对中国戏剧、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百年历史,每当民族精神危机的时刻,它都对振奋民族精神起到灯塔导航的作用。
关键词
赵羽翔
精神危机
榆树屯
风情
民族精神
郝国忱
延边话剧团
风雪夜归人
本体特征
田汉
人物刻画
原文传递
当代戏剧与观众情绪
13
作者
宋存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60-63,共4页
新时期以来,戏剧经历了由鼎盛到衰微的演变,特别是现代戏(包描话剧与戏曲)也由独领风骚到门庭冷落。尽管期间有所升腾,但总的看,现代剧目还没有真正统领戏剧舞台。吉林戏剧的状况也大体如此。我想,这非但有悖于时代精神。
关键词
当代戏剧
时代精神
当代历史
思想倾向
榆树屯
风情
人生的思考
新编历史剧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传统戏剧
原文传递
当前戏剧发展的三种走向
14
作者
王逸虹
《剧本》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1-53,共3页
一尽管戏剧危机日益深重,愿以戏剧为毕生奋斗之事业的吾辈,仍耿耿热肠于戏剧之振兴,孜孜不倦于创新的探索,旨在为困境中的戏剧寻求走出穷途的新路。经过新时期十年的探索,眼下,戏剧正艰难地行进在三条主要的路径之上:现实主义的深化、...
一尽管戏剧危机日益深重,愿以戏剧为毕生奋斗之事业的吾辈,仍耿耿热肠于戏剧之振兴,孜孜不倦于创新的探索,旨在为困境中的戏剧寻求走出穷途的新路。经过新时期十年的探索,眼下,戏剧正艰难地行进在三条主要的路径之上:现实主义的深化、表现的戏剧、再现与表现的融合。我认为,这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戏剧发展的三大走向,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屯
风情
《山鬼》
现实生活
奥尼尔
《白蛇传》
天边外
天下第一楼
十年
客观再现
街上流行红裙子
原文传递
优长与迷失——在冯延飞10个小戏的背后
15
作者
郝国忱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40,共5页
冯延飞刚刚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他就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看破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戏剧文学》要开辟个专栏,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剧作家进行解剖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报了名。摆到那让人说三道四,这对尊严和面子不能不有所损伤,确...
冯延飞刚刚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他就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看破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戏剧文学》要开辟个专栏,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剧作家进行解剖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报了名。摆到那让人说三道四,这对尊严和面子不能不有所损伤,确实需要点什么都不在乎的精神。编辑部让他自己找写文章的人,他找了我。因为我们都来自长岭县,我和他相识已经18年了。我熟悉他的坎坷经历,我知道他是怎样由一个满手老茧的农民变成职业剧作家的。我也知道他所发表的每一部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飞
戏剧文学
戏曲创作
戏剧冲突
优长
动作性
人物形象
意志冲突
榆树屯
风情
爱的权利
原文传递
试为“关东戏剧”把脉
16
作者
温秀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7,共3页
"关东戏剧"作为当代中国戏剧的一大流派,从口号的提出、大旗的扯起到流派的形成、成果的显示,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也的确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不大不小的辉煌,留下了闪光的一页。一大批"关东戏剧"的代表剧目,...
"关东戏剧"作为当代中国戏剧的一大流派,从口号的提出、大旗的扯起到流派的形成、成果的显示,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也的确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不大不小的辉煌,留下了闪光的一页。一大批"关东戏剧"的代表剧目,或在全国各项大赛、调演、汇演、艺术节、戏剧节中拿大奖,或在广大观众中受到热烈欢迎,都成为"关东戏剧"永远的荣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地域特色
情节
《
榆树屯
风情
》
评剧
原文传递
生命因戏剧而精彩——郝国忱创作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刘勤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77,共2页
关键词
郝国忱
《
榆树屯
风情
》
剧作家
研讨会综述
原文传递
徘徊于世俗与神巫之间——郝国忱戏剧的情结模式
18
作者
张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1-57,共7页
读郝国忱的剧本,许多论者都在作者的“心路历程”与其每一部作品的“深刻内涵”所构成的坐标系上,读出了一条时缓时陡的上升曲线,似乎二者间的关系已非常清楚,无须赘述了。然而对此,我却不时困惑,我感到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并非那么一目了...
读郝国忱的剧本,许多论者都在作者的“心路历程”与其每一部作品的“深刻内涵”所构成的坐标系上,读出了一条时缓时陡的上升曲线,似乎二者间的关系已非常清楚,无须赘述了。然而对此,我却不时困惑,我感到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并非那么一目了然,其中有许多地方是朦胧的,令人深思而不得其解的。我认为,研究文学艺术,不一定非得机械地将创作主体与艺术主体进行一对一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国忱
榆树屯
风情
世俗生活
不得其解
文化心态
自然人性
令人
百史
降神
象征意味
原文传递
克服浅薄 走向成熟——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概观
19
作者
吕树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0,共7页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十三年来演出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大戏近百部,小戏百余出(不含二人转)。在全国各项戏剧评比活动中频频获奖,影响巨大。在这样一个...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十三年来演出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大戏近百部,小戏百余出(不含二人转)。在全国各项戏剧评比活动中频频获奖,影响巨大。在这样一个高基点上,吉林省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如何做到自我超越,取得更大的进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愧不于伟大时代的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榆树屯
风情
郝国忱
创作思想
现实生活
深层心理结构
评比活动
人性美
人物形象
高粱红了
原文传递
发现与超越——郝国忱创作漫议
20
作者
郭翠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也许是因为和郝老师太熟悉的缘故,尽管早就知道郝老师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剧作家,获过那么多的大奖,知道有许多版本的当代话剧史都谈到了他的作品,并且,近几年中央戏剧学院又把他的《榆树屯风情》作为作品课的教材。但平日里你就觉得这...
也许是因为和郝老师太熟悉的缘故,尽管早就知道郝老师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剧作家,获过那么多的大奖,知道有许多版本的当代话剧史都谈到了他的作品,并且,近几年中央戏剧学院又把他的《榆树屯风情》作为作品课的教材。但平日里你就觉得这是一个很亲切的师长,或者是一个很和蔼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东西
话剧
剧种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人物形象
荒诞色彩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期社会问题剧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碧蓉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3-59,共7页
文摘
一回顾中国话剧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五四”文学运动从纷纭繁复的众多西方文艺思潮中筛选出了易卜生精神,社会问题剧就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发展轨迹中一条明晰、粗重的主线。新时期文学冲出魔圈、走入正轨也正是以社会问题剧率先的。近年来的话剧无论是剧作形态还是演剧形态都出现了探索的趋向,但理论和批评界在肯定一些锐意创新的戏剧时,对“社会问题剧”颇有微词。有人在高度评价话剧《黑色的石头》中人物的“感性的丰富性”时,以“社会问题剧”作为反衬:“社会问题剧也写人,可那人是政治化的,单一的,为说明社会问题服务的。它的价值最多是表现一种具体的社会问题,不可能有深度。
关键词
社会问题剧
新时期文学
“五四”文学
批评界
人物形象
西方文艺
主题意蕴
寻找男子汉
艺术生命力
榆树屯
风情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人的魅力
2
作者
郝国忱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0-62,共3页
文摘
剧作家写戏,各有各的追求。有的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的追求艺术韵致,诗情画意;有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活、独特、典型;有的追求演出形式,精制漂亮,等等。所谓追求,并不是只要其一,排斥其余;而多是侧重其一,忽略其余。其实,谁都希望样样俱佳,但不可能,有所侧重必然会有所偏废。由于各自有所追求,有所侧重,剧坛上才出现了百花争妍,色彩纷呈的壮丽景观。1、我的追求我操笔写戏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问我追求什么?一时间竟茫茫然无法回答,可见我的盲目性。苦思苦想了几日,才隐隐地理出来:我仿佛十分崇信人的魅力。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榆树屯
风情
演出形式
戏剧文学
喜剧性格
生活细节
百花争妍
雪艳
苏雷
商品经济大潮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走向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
3
作者
李改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9,49,共7页
文摘
新时期以来我省的戏剧创作好像长途跋涉的旅人。他从远方走来,又向远方走去。当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们看到了他那坚定的目光、甩开的臂膀和匆忙的脚步。他显得刚毅而又灵动。他似乎在追踪着什么。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他追踪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在那长长的脚印里,浸润着艰辛的汗水。他前进着,谱写着高亢而沉雄的现代进行曲……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戏曲创作
话剧创作
戏剧作品
郝国忱
戏曲理论
人生感悟
榆树屯
风情
赵羽翔
审美价值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走向坚实——对新时期戏剧的思考
4
作者
赵文翰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4,共7页
文摘
经过漫长、艰难、曲折的跋涉,现代戏剧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向坚实。 1976年,或者说1979以来的中国戏剧,在历史上,至少可以称作辉煌的时期之一,然而同时也是最为纷纭扰攘的时期之一。它仿佛一夜之间害了热病:忽而“危机”喊得震天价响,忽而又说是“繁荣”了……在不断地“陡转”与“起伏”间,人们渐渐看明白了,“危机”也罢,“繁荣”也罢。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榆树屯
风情
生命意识
社会问题剧
赵羽翔
郝国忱
自省意识
高粱红了
活着
立身行事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
5
作者
呼延北
出处
《戏剧文学》
2002年第7期45-49,共5页
文摘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成败荣枯,最根本的一点,要看是否创造并留下了真正属于那个民族、那个地域、那个时代的不朽的或相对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一考察标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戏剧。试想,如果我们的艺坛不曾出现包拯、红娘、窦娥、杜丽娘……这些传诸千载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
剧作家
民族
权利主体
阿骨打
《
榆树屯
风情
》
表演艺术
形象塑造
戏剧
舞台
《田野又是青纱帐》
古塔
牛皮鼓
乌古
辽朝
萧太后
文化氛围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东情韵 黑土精魂——漫游郝国忱的戏剧世界
6
作者
赵文瀚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摘
合上沉甸甸的、墨香犹存的《郝国忱文集》,虽然其中的作品(戏剧作品)早已不止一遍读过,心情仍久久平静不下来。我仿佛又踏上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重又瞧见了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瞧,黑土地上走来了绿海公社党委书记肖明和他的班子成员们。春天已经来临,可是他们中一些人的头脑仍停留在冬天的休眠状态中,还没有明白“用昨天的道理,说今天的事情,谁也是说不明白”了……老榆树下,豪门吴家的掌门人吴老铁端坐在太师椅上,邻人刘三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哀告道:“三叔,你救救大侄子吧!’,吴老铁眼皮也不抬:“人情再大,大不过王法”。
关键词
郝国忱
戏剧
《
榆树屯
风情
》
文化人格
黑土地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改变我命运的人——温广鲤老师
7
作者
郝国忱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剧本》
《
榆树屯
风情
》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吉林省新时期戏剧创作三题
8
作者
吕忠福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65,共3页
文摘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戏剧创作走过了30年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业绩与经验,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主要从吉林戏剧整体体现出的意蕴、意境、意趣为切入点,管窥蠡测,以抒浅见。
关键词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
《
榆树屯
风情
》
《田野又是青纱帐》
戏剧作品
吉林省
《救救她》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期东北话剧艺术扫描
9
作者
尹传兰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5,70,共4页
文摘
新时期以来,东北话剧犹如一枝独秀斜逸于东北大地,涌现出《救救她》、《报春花》、《高粱红了》、《黑色的石头》、《大荒野》等一大批名扬全国的优秀剧目。经过警醒、融合、诗化三个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话剧多元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极。
关键词
话剧艺术
戏剧艺术
《
榆树屯
风情
》
《高粱红了》
戏剧情境
剧作家
诗意化
艺术良知
《田野又是青纱帐》
东北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寻找和确立自己的“人物关系模型”
10
作者
孙桂林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5,共2页
关键词
剧作家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关系模型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迟到的感悟——重读《郝国忱剧作选》
11
作者
郭中束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百年话剧:吉林路在何方?
12
作者
宋存学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9,共4页
文摘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百年回顾,感慨良多,但我们更多的是有感于话剧对中国戏剧、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百年历史,每当民族精神危机的时刻,它都对振奋民族精神起到灯塔导航的作用。
关键词
赵羽翔
精神危机
榆树屯
风情
民族精神
郝国忱
延边话剧团
风雪夜归人
本体特征
田汉
人物刻画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戏剧与观众情绪
13
作者
宋存学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60-63,共4页
文摘
新时期以来,戏剧经历了由鼎盛到衰微的演变,特别是现代戏(包描话剧与戏曲)也由独领风骚到门庭冷落。尽管期间有所升腾,但总的看,现代剧目还没有真正统领戏剧舞台。吉林戏剧的状况也大体如此。我想,这非但有悖于时代精神。
关键词
当代戏剧
时代精神
当代历史
思想倾向
榆树屯
风情
人生的思考
新编历史剧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传统戏剧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前戏剧发展的三种走向
14
作者
王逸虹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1-53,共3页
文摘
一尽管戏剧危机日益深重,愿以戏剧为毕生奋斗之事业的吾辈,仍耿耿热肠于戏剧之振兴,孜孜不倦于创新的探索,旨在为困境中的戏剧寻求走出穷途的新路。经过新时期十年的探索,眼下,戏剧正艰难地行进在三条主要的路径之上:现实主义的深化、表现的戏剧、再现与表现的融合。我认为,这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戏剧发展的三大走向,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榆树屯
风情
《山鬼》
现实生活
奥尼尔
《白蛇传》
天边外
天下第一楼
十年
客观再现
街上流行红裙子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优长与迷失——在冯延飞10个小戏的背后
15
作者
郝国忱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40,共5页
文摘
冯延飞刚刚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他就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看破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戏剧文学》要开辟个专栏,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剧作家进行解剖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报了名。摆到那让人说三道四,这对尊严和面子不能不有所损伤,确实需要点什么都不在乎的精神。编辑部让他自己找写文章的人,他找了我。因为我们都来自长岭县,我和他相识已经18年了。我熟悉他的坎坷经历,我知道他是怎样由一个满手老茧的农民变成职业剧作家的。我也知道他所发表的每一部剧作。
关键词
冯延飞
戏剧文学
戏曲创作
戏剧冲突
优长
动作性
人物形象
意志冲突
榆树屯
风情
爱的权利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为“关东戏剧”把脉
16
作者
温秀红
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7,共3页
文摘
"关东戏剧"作为当代中国戏剧的一大流派,从口号的提出、大旗的扯起到流派的形成、成果的显示,已经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也的确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不大不小的辉煌,留下了闪光的一页。一大批"关东戏剧"的代表剧目,或在全国各项大赛、调演、汇演、艺术节、戏剧节中拿大奖,或在广大观众中受到热烈欢迎,都成为"关东戏剧"永远的荣耀。
关键词
戏剧
地域特色
情节
《
榆树屯
风情
》
评剧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命因戏剧而精彩——郝国忱创作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刘勤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77,共2页
关键词
郝国忱
《
榆树屯
风情
》
剧作家
研讨会综述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徘徊于世俗与神巫之间——郝国忱戏剧的情结模式
18
作者
张军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1-57,共7页
文摘
读郝国忱的剧本,许多论者都在作者的“心路历程”与其每一部作品的“深刻内涵”所构成的坐标系上,读出了一条时缓时陡的上升曲线,似乎二者间的关系已非常清楚,无须赘述了。然而对此,我却不时困惑,我感到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并非那么一目了然,其中有许多地方是朦胧的,令人深思而不得其解的。我认为,研究文学艺术,不一定非得机械地将创作主体与艺术主体进行一对一的解析。
关键词
郝国忱
榆树屯
风情
世俗生活
不得其解
文化心态
自然人性
令人
百史
降神
象征意味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克服浅薄 走向成熟——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概观
19
作者
吕树坤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0,共7页
文摘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十三年来演出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大戏近百部,小戏百余出(不含二人转)。在全国各项戏剧评比活动中频频获奖,影响巨大。在这样一个高基点上,吉林省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如何做到自我超越,取得更大的进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愧不于伟大时代的剧作。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榆树屯
风情
郝国忱
创作思想
现实生活
深层心理结构
评比活动
人性美
人物形象
高粱红了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发现与超越——郝国忱创作漫议
20
作者
郭翠君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摘
也许是因为和郝老师太熟悉的缘故,尽管早就知道郝老师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剧作家,获过那么多的大奖,知道有许多版本的当代话剧史都谈到了他的作品,并且,近几年中央戏剧学院又把他的《榆树屯风情》作为作品课的教材。但平日里你就觉得这是一个很亲切的师长,或者是一个很和蔼的领导。
关键词
剧作家
东西
话剧
剧种
《
榆树屯
风情
》
郝国忱
人物形象
荒诞色彩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期社会问题剧新探
詹碧蓉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
1
原文传递
2
人的魅力
郝国忱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3
走向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
李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4
走向坚实——对新时期戏剧的思考
赵文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
0
原文传递
5
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
呼延北
《戏剧文学》
2002
0
原文传递
6
关东情韵 黑土精魂——漫游郝国忱的戏剧世界
赵文瀚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7
改变我命运的人——温广鲤老师
郝国忱
《剧本》
北大核心
2006
0
原文传递
8
吉林省新时期戏剧创作三题
吕忠福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9
新时期东北话剧艺术扫描
尹传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0
寻找和确立自己的“人物关系模型”
孙桂林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11
迟到的感悟——重读《郝国忱剧作选》
郭中束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12
百年话剧:吉林路在何方?
宋存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3
当代戏剧与观众情绪
宋存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14
当前戏剧发展的三种走向
王逸虹
《剧本》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5
优长与迷失——在冯延飞10个小戏的背后
郝国忱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0
0
原文传递
16
试为“关东戏剧”把脉
温秀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7
生命因戏剧而精彩——郝国忱创作研讨会综述
刘勤
《剧本》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18
徘徊于世俗与神巫之间——郝国忱戏剧的情结模式
张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
0
原文传递
19
克服浅薄 走向成熟——新时期以来吉林省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概观
吕树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20
发现与超越——郝国忱创作漫议
郭翠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