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权光镐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 ,按其宗旨 ,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 ,仅孟子略言 ,无专书传世 ,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 ,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 ,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 ,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 ,对《...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 ,按其宗旨 ,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 ,仅孟子略言 ,无专书传世 ,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 ,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 ,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 ,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 ,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 :其一 ,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 ;其二 ,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杨朱 为我 纵欲
下载PDF
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兼论《杨朱篇》非魏晋时伪托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鼓应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38-42,共5页
一、杨朱思想略要 在中国历史上,杨朱的“贵已”、“重生”思想,曾经震撼一时,然而犹如流星陨石,稍纵即逝。杨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生平事迹也无从得知,亏得在先秦诸子中可以找出一些有关他的零星记载,我们且列举先秦文献及汉人记述... 一、杨朱思想略要 在中国历史上,杨朱的“贵已”、“重生”思想,曾经震撼一时,然而犹如流星陨石,稍纵即逝。杨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生平事迹也无从得知,亏得在先秦诸子中可以找出一些有关他的零星记载,我们且列举先秦文献及汉人记述中有关杨朱的几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轻物重生 魏晋 乐生 孟子 无父 贵己 盂子 肌肤 思想
下载PDF
适性与白俗:论白居易闲适诗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叶跃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9,共10页
适性是白居易藉以安顿人生的方式,其依据在于人之"天性"。白氏把心理上的禀性和生理上的本能需求视为天性,进而把天性之满足称为"适性"。这种适性思想导源《老子》、《庄子》、郭象《庄子注》以及《列子·杨朱... 适性是白居易藉以安顿人生的方式,其依据在于人之"天性"。白氏把心理上的禀性和生理上的本能需求视为天性,进而把天性之满足称为"适性"。这种适性思想导源《老子》、《庄子》、郭象《庄子注》以及《列子·杨朱篇》。闲适诗就是记录诗人对适性生活的追求、体验和思考。白居易在此观念下的适性诗写作,将题材拓展到日常生活乃至身体感受等领域。这是对此前适性诗以田园山水为核心之写作传统的变革。但它也难以避免地导致诗歌在内容层面的世俗化。这是"白俗"的深层根源。但白居易闲适诗中还彰显出对宇宙万物"皆遂性"的社会理想和天地情怀,这种俗常趣味中的理性元素应是宋人接受白居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闲适诗 适性 白俗 杨朱
原文传递
吴虞论杨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知恕 《天府新论》 1995年第3期44-49,共6页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都无专书保存下来。只是在《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虞 墨子学说 杨朱 快乐主义 厌世主义 许行 杨朱学说 儒家 杨朱学派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下载PDF
杨朱经济思想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路兆丰 《江淮论坛》 1988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杨朱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杨朱是何许人也,历来众说分歧,《古史辨》辨之甚详①,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杨朱是道家人物,老子的后学,生于战国时代②,或称阳生、杨子③、但是有人认为与阳子居并非同一个人物④。还有人认为杨朱... 一、杨朱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杨朱是何许人也,历来众说分歧,《古史辨》辨之甚详①,现在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人主张杨朱是道家人物,老子的后学,生于战国时代②,或称阳生、杨子③、但是有人认为与阳子居并非同一个人物④。还有人认为杨朱在老子之前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经济思想 学术思想 道家 战国时代 《古史辨》 《吕氏春秋》 杨朱 孟子 《庄子》
下载PDF
中国传统理欲观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嘉 《学海》 200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关键词 天理人欲 人生观 享乐主义 世界观 快乐论 道德观 理欲观 无欲 杨朱 灭人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童心 杨朱 儒家伦理文化 无君 韩非 墨翟 启蒙思潮 车匠 明清之际
下载PDF
论《列子注》与张湛思想
8
作者 田永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5,共8页
关键词 《列子》 《列子注》 张湛 魏晋玄学 超越文本 杨朱 人的思想 以无为本 “无” 《老子》
原文传递
《列子》的学术价值
9
作者 王强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29-32,43,共5页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乃是西晋前期玄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吸收“贵无”论、“崇有”论的思想成果和发展“独化”论观点,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其三,有较为完整的社会人生理论体系,坚持“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采取放达肆情的生活态度,对礼乐名教加以嘲弄和否定。本文还企图驳正学术界对《列子·杨朱篇》的曲解,提出该篇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杨朱 老庄哲学 独化论 道家学派 乐名 理论体系 东汉晚期 汉末魏晋 思想成果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内得”与“外得”析
10
作者 朱家龙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1,共4页
在中国古代,伦理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古人的心目中,伦理是指人伦关系的次序、条理和道理,它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的天地宇宙法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体现。它以人伦关系为对象,表现处于一定人伦关系中双方互为主客体... 在中国古代,伦理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古人的心目中,伦理是指人伦关系的次序、条理和道理,它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的天地宇宙法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体现。它以人伦关系为对象,表现处于一定人伦关系中双方互为主客体的相应规定,即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当然它更强调这种关系的主从属性,后来便明确规定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个体道德 中国古代 杨朱 人伦关系 墨子 社会进步 剥削阶级 封建道德 功能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异端人论概说
11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人论 异端 中国古代 杨朱 概说 正统儒家 意志自由 人学理论 列子 感性
下载PDF
虞舜:修齐治平 步步经典
12
作者 刘隆有 《海峡通讯》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史记·五帝本纪》写了五位古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所用笔墨却并未平分秋色,而是有轻有重,且轻重十分悬殊。写舜的篇幅,为写黄帝等四帝篇幅的近两倍,占整个《五帝本纪》的近三分之二。而且,于黄帝等古帝,行文多用概叙... 《史记·五帝本纪》写了五位古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所用笔墨却并未平分秋色,而是有轻有重,且轻重十分悬殊。写舜的篇幅,为写黄帝等四帝篇幅的近两倍,占整个《五帝本纪》的近三分之二。而且,于黄帝等古帝,行文多用概叙,于舜则详叙并特别点明:"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显然,在司马迁眼里,华夏文明虽开端于黄帝,规模备具,实自舜的"明德"始。而此前的《列子·杨朱篇》代表先秦晚期比较普遍的一种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舜 五帝本纪 古帝 杨朱 唐尧 备具 华夏文明 概叙 修齐治平 东夷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史上人生哲学的研究
13
作者 王光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4期26-30,共5页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人生哲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其讨论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研究人生哲学的意义;人生哲学的内容、特点;各家各派人生哲学的比较;人生哲学的历史演变、现在的影响及如何建构新时代的人生哲学等问题。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中国传统哲学 性无善恶论 人生问题 幸福观 性有善有恶论 群体主义 人生理想 人性善恶 杨朱
下载PDF
杨朱篇
14
作者 王炳钧 《德语人文研究》 1995年第1期35-36,共2页
杨朱篇(节译)杨朱说:“伯夷并非没有欲望,但清高过分了,以至於饿死山中。展禽并非缺乏感情,但坚贞过分了,以至放寡子少孙。清高和坚贞的失误竟是如此之大啊!”杨朱说:“原宪在鲁国挨饿受冻,子贡在卫国经商发财。原宪的贫寒损... 杨朱篇(节译)杨朱说:“伯夷并非没有欲望,但清高过分了,以至於饿死山中。展禽并非缺乏感情,但坚贞过分了,以至放寡子少孙。清高和坚贞的失误竟是如此之大啊!”杨朱说:“原宪在鲁国挨饿受冻,子贡在卫国经商发财。原宪的贫寒损害生命,子贡的财富劳累身心。”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参考译文 子贡 鲁国 欲望 卫国
原文传递
《杨朱篇》的道德虚无主义
15
作者 邢雁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0-26,146,共8页
《列子·杨朱篇》在反名教倡自然的魏晋玄学思潮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种道德虚无主义。《杨朱篇》在名义上所反对或否定的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但其实质可以看作是对一般人类道德的普遍否定。《杨朱篇》提出实名贫而伪名富,即追求实利为真... 《列子·杨朱篇》在反名教倡自然的魏晋玄学思潮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种道德虚无主义。《杨朱篇》在名义上所反对或否定的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但其实质可以看作是对一般人类道德的普遍否定。《杨朱篇》提出实名贫而伪名富,即追求实利为真正有价值的追求,而追求名教道德则有损人生享乐。《杨朱篇》认为道德与人性的追求,在历史面前区分善恶没有意义,死亡抹去了人生的一切价值区别,也抹去了道德的区别。《杨朱篇》的论证,没有意识到道德并非因为时过境迁或因为人的死亡而没有价值,道德的价值在于维持人类的生活秩序和使人过着美善的生活。并且,人类的道德并非因为个体的暂在性而没有意义和价值,人类的道德文化不断地通过个体而传递下去,因而人类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个体那里同样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名教 自然 享乐 道德虚无主义 纵欲主义
下载PDF
论《列子·杨朱篇》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占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就理论建构而言,《杨朱篇》从名实入手;提出了去名任心命题。而这一命题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依据,是死的必然性和虚无性。正是对死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深刻追问,使《杨朱篇》确立了“从性”这一个体存在的享乐主义原则。而“从性”又同时把... 就理论建构而言,《杨朱篇》从名实入手;提出了去名任心命题。而这一命题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依据,是死的必然性和虚无性。正是对死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深刻追问,使《杨朱篇》确立了“从性”这一个体存在的享乐主义原则。而“从性”又同时把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在精神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严格界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杨朱 名实 从性 个体生存原则
下载PDF
《杨朱》篇中非道德的纵欲主义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文金 韩冰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17,46,共3页
《杨朱》篇对于否定道德的纵欲主义,理论上作了相当细密的分析,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 杨朱 纵欲主义 思想
下载PDF
人生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18
作者 汪维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32-32,共1页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指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对此,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亦有不同的人生观。《列子·杨朱篇》中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指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对此,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亦有不同的人生观。《列子·杨朱篇》中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唯求“尽奢骄之极,恣无厌之情,虽养以四海,未始挟其心。”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到“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教育 道德教育 共产主义人生观 人生目的 杨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共产主义理想 布克哈特 社会主义 英勇奋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