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46
1
作者 漆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6,共23页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不容忽视,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本质的联系,而范仲淹则起着组织和带头作用。嘉、治平年间,宋学步入发展阶段,形成著名的四大学派,其中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而以二程、张载为首的洛、关理学派终北宋一代则处于形成时期。四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思想和学术上的重大分歧。南宋一朝,宋学发展到演变阶段,作为它的分支的理学兴盛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同时与之对立的则有浙东事功派。由于理学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同现实生活脱节,日益走上空疏道路,因此隐伏了必然衰落的因素。宋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向理学的演变,无不与两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浙东事功派 胡安国 范仲淹 宋高宗 欧阳修 春秋 内圣外王之道 庆历新政 章句之学
下载PDF
宋代理学家的《春秋》学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向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8,49,共8页
东汉末年在何休时代,今古文经学已经合流,而佛教传人,道教形成。儒家经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不能发挥巨大作用,遂渐从统治地位而潜流于野;于是经师变作人师,无论其政治地位,思想情况,童年教育总是自儒家经学启蒙。以此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东汉末年在何休时代,今古文经学已经合流,而佛教传人,道教形成。儒家经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不能发挥巨大作用,遂渐从统治地位而潜流于野;于是经师变作人师,无论其政治地位,思想情况,童年教育总是自儒家经学启蒙。以此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俱有大师,儒家经学虽不寂寞,却步入训诂注疏之整理阶段,所谓“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繁芜,穷其枝叶”者,盖南学承玄学流风,北学袭服郑余荫。经学注疏虽云短于思想而长于名物训诂,但因儒、佛、道三家之思想交浸,在经解中亦渗透佛、玄思想,于是唐宋时代正义之学,亦具理学思想之萌芽。北宋理学由萌芽而结硕果,于是中国之哲学思想再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儒家经学 理学思想 资治通鉴 哲学思想 孔子 夷狄 宋明理学 巨大作用 今古文经学
下载PDF
读帛书本《春秋事语》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荣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一闵子辛即闵子骞的补证《春秋事语》共有十六章,其中有三章都有闵子辛的议论。张政烺先生以为:“闵子辛此人它书不见,疑即闵子骞。《说文》三篇上:‘辛,罪也,从干二,读若愆。’辛辛形近,愆骞音同。闵子骞名损,辛、愆和损义亦相应。”... 一闵子辛即闵子骞的补证《春秋事语》共有十六章,其中有三章都有闵子辛的议论。张政烺先生以为:“闵子辛此人它书不见,疑即闵子骞。《说文》三篇上:‘辛,罪也,从干二,读若愆。’辛辛形近,愆骞音同。闵子骞名损,辛、愆和损义亦相应。”。张先生以为辛愆音同,而愆又同于骞,故见于《春秋事语》的闵子辛即闵子骞。这样的推断,极为合理。现在还可找出其他的旁证来证实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事语 春秋 闵子辛 董仲舒 战国 子夏 引用 汉画像石 公羊
原文传递
程颐《春秋传》及其《春秋》诠释学
4
作者 张高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程颐乃《春秋》宋学之推助者,视《春秋》为“圣人之用”,以为学者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其曾揭示治经之要领,如“《传》为案,《经》为断”“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凸显了《左传》解经之功能。晚年著《春秋传》,阐发正人伦... 程颐乃《春秋》宋学之推助者,视《春秋》为“圣人之用”,以为学者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其曾揭示治经之要领,如“《传》为案,《经》为断”“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凸显了《左传》解经之功能。晚年著《春秋传》,阐发正人伦、谨名分、尊周王、攘夷狄诸大义;且持天理、人道取代微辞隐义,进行创造性诠释。对于《春秋》或书或不书、或称或不称之笔削,与夺进退、褒贬劝惩之指义,抑纵、微显相反相成之笔法,事同则辞同、事同而辞异诸书法义例,观百物、聚众材与张本继末、系统宏观之比事属辞解经方法,程颐《春秋》学多有具体而微之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春秋 春秋 诠释学
下载PDF
《谷梁传》的真伪和写作时代问题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金良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13,共5页
关键词 《谷梁 春秋 写作时代 微言大义 子夏 春秋 战国时期 《公羊》学 口耳相 《古文尚书》
下载PDF
“情”在儒家伦常秩序中的地位——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例
6
作者 徐建勇 张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胡安国《春秋传》以“情”为基点,通过“爱”与“畏”两种本真情之样态运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了五伦亲疏格局和三伦社会政治治理次序,为宗法秩序的正当性找到了情感认同根基。基于此,胡安国又以“父子”这根人伦主轴为发端,通过... 胡安国《春秋传》以“情”为基点,通过“爱”与“畏”两种本真情之样态运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了五伦亲疏格局和三伦社会政治治理次序,为宗法秩序的正当性找到了情感认同根基。基于此,胡安国又以“父子”这根人伦主轴为发端,通过对“孝”与“敬”的进一步伸张,以家庭秩序等差建构为起点支持,以此达成政治秩序建构之目的。为规范伦常秩序运行的实践路径,胡安国遵循“称情节文”的逻辑理路,通过礼与情的互动,最终以“乐”使二者沟通并契合,为伦常秩序的合理性提供治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 儒家 伦常秩序
下载PDF
论胡安国《春秋传》“亲亲、尊尊、贤贤”的逻辑进路
7
作者 徐建勇 王佩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胡安国《春秋传》原亲于情,通过亲亲容情和亲亲容隐赋予传统儒家人伦关系以情感的基础,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将父子人伦推展为以尊君为大的政治建构,而这种政治又反过来制约人情的泛滥,这就是“不以亲亲害尊尊”,从而不... 胡安国《春秋传》原亲于情,通过亲亲容情和亲亲容隐赋予传统儒家人伦关系以情感的基础,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将父子人伦推展为以尊君为大的政治建构,而这种政治又反过来制约人情的泛滥,这就是“不以亲亲害尊尊”,从而不但保证了政治的严肃性,而且强化了君主集权,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同时在君主集权下,社会治理主要依靠对贤人的使用,而贤人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君主贵族的亲亲之情,而且能够保证整个社会以亲亲之情贯连,这就是“尊贤为亲亲之本”的意蕴。总之,胡安国以“亲亲”为根据而建构人伦秩序、君主集权和贤人治世的经世理念,彰显了其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经学诠释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 亲亲 尊尊 贤贤
下载PDF
“夏时冠周月”解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伯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宋代学者胡安国的《春秋》学理论当中 ,有所谓“以夏时冠周月”之说 ,昔人反对者很多 ,今人则以为是纯粹的经学问题而不屑一顾。本文探索此说的真实含义 ,揭示胡氏提出的这一命题在表面的历法问题背后的政治学意义 ,指出解决此类经学问... 宋代学者胡安国的《春秋》学理论当中 ,有所谓“以夏时冠周月”之说 ,昔人反对者很多 ,今人则以为是纯粹的经学问题而不屑一顾。本文探索此说的真实含义 ,揭示胡氏提出的这一命题在表面的历法问题背后的政治学意义 ,指出解决此类经学问题对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是很有助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 三正 改时 改月
下载PDF
朱熹《春秋》学考述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伯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72,共10页
宋代大儒朱熹对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有精深的研究 ,唯独对《春秋》一经很少作出讲解和阐发。他虽然不敢否定《春秋》的经典地位 ,但他反对“一字褒贬”说 ,反对以“例”说春秋 ,对三传以及历代经师的解经表示出了强烈的怀疑 ;同时 ,对在当... 宋代大儒朱熹对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有精深的研究 ,唯独对《春秋》一经很少作出讲解和阐发。他虽然不敢否定《春秋》的经典地位 ,但他反对“一字褒贬”说 ,反对以“例”说春秋 ,对三传以及历代经师的解经表示出了强烈的怀疑 ;同时 ,对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的程颐与胡安国的《春秋传》也提出了批评。他的客观求实的态度 ,在当时的儒者中独树一帜 ,他对《春秋》经传的看法 ,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春秋》学 春秋 春秋 《左 《公羊 《谷梁 胡安国
原文传递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10
作者 刘蕙 《新读写》 2023年第6期46-47,共2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已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已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窘,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子慎 文言文 春秋
原文传递
朱彝尊的《斋中读书》诗第四首发微
11
作者 张宗友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斋中读书》第四首以五行学为论域。其第一层次体现的是朱彝尊的五行观,即建立在儒家经典阐释与正史叙事基础上的五行认同观。第二层次指出邵雍更改五行之举的学术错误。朱彝尊对邵雍的批评,是对朱子以来学人相关研究的延续,而其见解... 《斋中读书》第四首以五行学为论域。其第一层次体现的是朱彝尊的五行观,即建立在儒家经典阐释与正史叙事基础上的五行认同观。第二层次指出邵雍更改五行之举的学术错误。朱彝尊对邵雍的批评,是对朱子以来学人相关研究的延续,而其见解也得到后来学者的认同与继承。此诗因而具有诗学与学术史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斋中读书》 胡安国 春秋 《左
下载PDF
胡安国《春秋传》宫灾经释特征
12
作者 王佩琼 《阴山学刊》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春秋》重灾异、尊严庙制而谨于礼,对比春秋三(诸)传,探索胡安国《春秋传》“宫灾”的真实意蕴,《春秋》各传对于宫灾的诠释笔法不一。《左传》意在叙史,《公羊》《榖梁》精于义理,而胡安国将宫灾作为建设政治秩序的强大推力,崇礼而经... 《春秋》重灾异、尊严庙制而谨于礼,对比春秋三(诸)传,探索胡安国《春秋传》“宫灾”的真实意蕴,《春秋》各传对于宫灾的诠释笔法不一。《左传》意在叙史,《公羊》《榖梁》精于义理,而胡安国将宫灾作为建设政治秩序的强大推力,崇礼而经世。两宋交际之时,时代冲突与动荡加剧,在此特殊时代语境之下,胡安国赋予宫灾合理的逻辑理路。首先,胡安国《春秋传》[1]诠释宫灾以神道设教,恭孝治国,德泽天下;其次,希望通过尊王集权的手段;再次,进而达到尊王中兴目的。可以说,胡安国借宫灾阐发的经世思想对宋王朝统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宗庙 宫灾 恭孝
下载PDF
胡安国《春秋传》民本思想精义钩沉
13
作者 徐建勇 王成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3,157,共11页
胡安国对《春秋》经文的注解,深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在《春秋传》中,他不但指出《春秋》“以三纲为本,以民事为要”,而且反复劝谏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方可邦宁。一是“重民力,役有时”。对于《春秋》经文中书写记载的... 胡安国对《春秋》经文的注解,深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在《春秋传》中,他不但指出《春秋》“以三纲为本,以民事为要”,而且反复劝谏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方可邦宁。一是“重民力,役有时”。对于《春秋》经文中书写记载的民间徭役、军事演练和操习等事,胡《传》主张人君不仅要慎用、爱惜和保存民力,更要用民以时,不可肆意侵占农时。二是“急民事,谨天灾”。胡《传》常通过“天人感应”的天灾谴告说,告诫人君要心系民事,重视和关心民生民命。三是“赋税任其宜”。民之税赋方面,胡《传》以轻征薄敛为原则,认为国家应当根据不同时宜对民征收与返还,以恤民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 民本思想
原文传递
胡安国《春秋传》宗庙礼制之经世功用
14
作者 王佩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宗庙是承载庙祭教化的祭享之所,宗庙文化是儒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春秋》向来尊严庙制,胡安国在《春秋传》中对宗庙有一系列的解读,凸显出鲜明的经世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承二程义理之学,以“理”释礼,因象明礼,使《春秋传》成... 宗庙是承载庙祭教化的祭享之所,宗庙文化是儒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春秋》向来尊严庙制,胡安国在《春秋传》中对宗庙有一系列的解读,凸显出鲜明的经世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承二程义理之学,以“理”释礼,因象明礼,使《春秋传》成为宋代春秋学由神秘思维转向义理解经的关键著作;第二,扬《春秋》万世之法,正君臣父子夫妇之名;第三,秉《春秋》大义,全君臣恩礼,在尊君抑臣的思想中并非一味压制臣下而讲恩义;第四,彰圣王之道,以民为本,提醒君主勤政修德。其精心诠释的理学思想、正名思想、尊君思想、民本思想对南宋走向中兴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宗庙 义理 正名 民本
下载PDF
诗意指向与经解立场——朱彝尊《斋中读书》诗第七首析论
15
作者 张宗友 《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4-39,共16页
《斋中读书》第七首以春秋学为论域。该诗第一层讨论孔子修《春秋》之缘起、历程及其意义。第二层指摘并分析胡安国《春秋传》之谬误。第三层主张在解读《春秋》史事方面,要以《左氏传》为准绳。朱彝尊拈出胡安国《春秋传》中三个典型... 《斋中读书》第七首以春秋学为论域。该诗第一层讨论孔子修《春秋》之缘起、历程及其意义。第二层指摘并分析胡安国《春秋传》之谬误。第三层主张在解读《春秋》史事方面,要以《左氏传》为准绳。朱彝尊拈出胡安国《春秋传》中三个典型问题加以批评,即“夏冠周”问题、“美恶同其辞”问题以及“戒黩武”问题。以上三个问题各有其本事,朱彝尊的批评均有其理据。朱彝尊秉持的经解立场,首先是学术立场,同其春秋学见解与治学宗尚密切相关;其次是政治立场,既同其受教经历与人生取径颇有关联,也同其晚年之心境、坚守之儒家正统观念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斋中读书十二首》 胡安国 春秋 《左
下载PDF
刘绚《春秋传》佚文考说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觉弘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120,共9页
刘绚《春秋传》在宋元之时多有流传。李明复《春秋集义》所引《程氏学》与《程氏杂说》皆系刘绚《春秋传》佚文。又其他著述如吕本中《春秋集解》、张洽《春秋集注》、程端学《春秋本义》、郑玉《春秋阙疑》、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刘绚《春秋传》在宋元之时多有流传。李明复《春秋集义》所引《程氏学》与《程氏杂说》皆系刘绚《春秋传》佚文。又其他著述如吕本中《春秋集解》、张洽《春秋集注》、程端学《春秋本义》、郑玉《春秋阙疑》、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亦多引刘绚《春秋传》,兹并为辑考,凡得一百八十四条。刘绚《春秋传》对程颐《春秋》学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绍述其说;二是推广其义;三是补其未及。刘绚继承并推广了程颐《春秋》学,对程派《春秋》学的发展实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胡安国《春秋传》明标称引刘绚之说的例子不多,大量的是参考吸收后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绚 春秋 春秋集义》 程颐 胡安国
下载PDF
《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远涛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42,共8页
《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李远涛一、生平著述与学术渊源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刚,或作仲虎,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著有《论语详说》、《斐然集》、《致堂读史管见》、《崇正辨》。... 《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李远涛一、生平著述与学术渊源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刚,或作仲虎,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著有《论语详说》、《斐然集》、《致堂读史管见》、《崇正辨》。其中《读史管见》是他的史学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胡安国 春秋 春秋 夷狄 史论 武则天 突厥 历史评论 封建制
下载PDF
元至正本《春秋诸传会通》述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0-93,共4页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人李廉辑,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李廉,字行简,庐陵人,元史无传,志乘笔记均遗之。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二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人李廉辑,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李廉,字行简,庐陵人,元史无传,志乘笔记均遗之。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二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道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江西泰和人。生于至正二十五年,卒于明正统九年。早孤力学,授徒自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天禄琳琅 陈傅良 春秋 天一阁 春秋 杨士奇 《四库提要》 故宫博物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原文传递
胡安国《春秋传》学术渊源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梅 戴宏图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共4页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程颐的影响,其解《春秋》,会通三传,兼采诸家之说...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程颐的影响,其解《春秋》,会通三传,兼采诸家之说,以成一家之言。诚如他在《春秋传.述纲领》中所说"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证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 王道 天理
下载PDF
苏辙《论语拾遗》的诠释特色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明贵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的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学 拾遗 苏辙 诠释 苏氏蜀学 春秋 《老子解》 翰林学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