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山阳史学的整体考察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冬阳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2期55-61,共7页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史学家、汉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以《日本外史》为代表,具有持久广泛的影响力。《日本政记》、《日本外史》、《新策》、《通议》与史诗集《日本乐府》,构成赖山阳独自的史学体系。赖山阳的史学具有三个...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史学家、汉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以《日本外史》为代表,具有持久广泛的影响力。《日本政记》、《日本外史》、《新策》、《通议》与史诗集《日本乐府》,构成赖山阳独自的史学体系。赖山阳的史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作为通俗易读的日本通史,有历史启蒙的功效;2.将正闰史观延伸到武家史,寓尊王之意,鼓吹了忠君思想;3.文学性强,富有艺术感染力。赖山阳的史书以中国史学思想与文学技巧演绎日本历史,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体现了赖山阳的学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史学 日本汉文学 日本外史 江户时代后期
下载PDF
赖山阳广岛屏居时的治学与著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冬阳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第2期16-24,共9页
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21岁因脱藩被软禁于广岛家中,在30岁前行动受限。期间他选编《古文典刑》与《小文规则》,评注《孟子》,完成了《日本外史》与《新策》的初稿。赖山阳的屏居主观上有效仿古圣贤罹难发奋的强烈意味,是... 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21岁因脱藩被软禁于广岛家中,在30岁前行动受限。期间他选编《古文典刑》与《小文规则》,评注《孟子》,完成了《日本外史》与《新策》的初稿。赖山阳的屏居主观上有效仿古圣贤罹难发奋的强烈意味,是他学术的奠基时期。更重要的是,作为"国民精神自觉的先驱",他追逐自由、敢于挑战传统权威的精神也引领了时代风气,为幕末国家与社会的成功转型打下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汉学 日本史学 日本外史 江户时代后期
下载PDF
赖山阳和他的《日本政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冬阳 《古代文明》 CSSCI 2017年第1期113-124,128,共12页
《日本政记》是一部汉文编年日本通史,1845年初刊,是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晚年的主要著作,其议论皆系山阳亲笔,叙事则与门人分担。作为《日本外史》的姊妹篇,《日本政记》体裁严谨,记事简约,夹叙夹议,论古格今,直笔批判,有... 《日本政记》是一部汉文编年日本通史,1845年初刊,是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晚年的主要著作,其议论皆系山阳亲笔,叙事则与门人分担。作为《日本外史》的姊妹篇,《日本政记》体裁严谨,记事简约,夹叙夹议,论古格今,直笔批判,有很强的经世意义,既是赖山阳史论的集大成之作,也可视为日本近世史论的最高峰。其儒家的政治论和诸如"养民造士"、"富国强兵"等主张引领了当时日本的时代潮流,对幕末的尊王攘夷与倒幕维新,以及近代天皇制国家的诸多设施,都有不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政记》 日本外史 日本史学 日本汉学
下载PDF
关于赖山阳历史哲学中“名分论”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赫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6期91-99,共9页
"名分"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赖山阳在其历史哲学中主张"名分论",该理论受到中国的苏轼、柳宗元、朱熹,日本的赖春水、菅茶山等人以及水户学派的影响。赖氏"名分论"的基本内涵... "名分"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日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赖山阳在其历史哲学中主张"名分论",该理论受到中国的苏轼、柳宗元、朱熹,日本的赖春水、菅茶山等人以及水户学派的影响。赖氏"名分论"的基本内涵是"天皇=朝廷"和"将军=武家"的"名"与"实"的辩证关系,外延主要体现在民本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方面。山阳的理论具有以下特点:双重性、重视血统的同源性、行动性和预测性。该理论对日本幕末的尊王倒幕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对军国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外史 日本政紀 名分 天皇 将军
原文传递
一幅近世近代中日交流的文化地图——从《日本外史》、《日本教育》中窥探跨文化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建民 《东北亚学刊》 2013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以《日本外史》、《日本教育》两书为依托,窥探跨文化传释这一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视域。在介绍和归纳两书在近世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其跨文化传释的要点:传播抑或接受双方都要有现实需求;双方要找到一个契... 本文以《日本外史》、《日本教育》两书为依托,窥探跨文化传释这一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视域。在介绍和归纳两书在近世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其跨文化传释的要点:传播抑或接受双方都要有现实需求;双方要找到一个契合点;成为自由平等和互惠的异文化互动。这是一种由静态变为动态的文化交流,且是一种对话活动;它既有理论,也是方法的研究新思路;其关键在于创新。本文拟借用"跨文化传释",对中日文化交流中传统的"冲突与对应"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方法,试提出一点质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交流 文化地图 日本外史 日本教育 跨文化传释 研究思考
下载PDF
钱子琴与明治时期日本文人的交往 被引量:1
6
作者 岛善高(原作) 徐寒冬(译)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钱子琴(名烽,?-1881),江苏省梁溪(今无锡)金匮人,擅长书法,精通诗文。其书法偶有人知晓,而其人其事至今语焉未详。同治(1862-1874)初年始,钱子琴在日本与日本文人酬唱诗文,为他们的诗集点评作序,向他们教授书法入门等。除此之外,钱子琴... 钱子琴(名烽,?-1881),江苏省梁溪(今无锡)金匮人,擅长书法,精通诗文。其书法偶有人知晓,而其人其事至今语焉未详。同治(1862-1874)初年始,钱子琴在日本与日本文人酬唱诗文,为他们的诗集点评作序,向他们教授书法入门等。除此之外,钱子琴还在上海与东本愿寺别院的僧侣们密切交流,并于1879年在东本愿寺的资助下出版了赖山阳的《日本外史》。钱子琴在晚年还加入了曾根俊虎于东京成立的兴亚会。本论文欲从日本现存资料着手进行剔抉爬梳,就其交流活动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子琴 副岛种臣 东本愿寺 日本外史
原文传递
《日本外史》公武关系论考——日本近世后期尊皇论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
7
作者 瞿亮 代明月 《日本研究》 2019年第2期61-69,共9页
日本近世的尊皇论是通过神皇正统论和儒学君臣论两大理论体系构建的,赖山阳的《日本外史》借鉴吸收了《资治通鉴纲目》的君臣有道、纲常有序修史思想,通过春秋笔法和大义名分论为尊皇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史实基础。通篇记述武家兴衰的《日... 日本近世的尊皇论是通过神皇正统论和儒学君臣论两大理论体系构建的,赖山阳的《日本外史》借鉴吸收了《资治通鉴纲目》的君臣有道、纲常有序修史思想,通过春秋笔法和大义名分论为尊皇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史实基础。通篇记述武家兴衰的《日本外史》,描绘了武家受公家委命而替天子及皇室代理执政的图景,以武家“尊皇勤王”为主线贯穿始末,这种虚构的公家拥有名分而武家掌握实权的关系,造就了赖山阳独特的尊皇思想。本文从《日本外史》的文脉出发,探究武家政治时期公家与武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分析武家各执政时代致使公武关系的变化要素及影响,进而探究日本近世后期尊皇论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外史 赖山阳 公武关系 尊皇观
下载PDF
赖山阳史学思想嬗变研究
8
作者 张赫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8期110-111,共2页
日本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武家政治史和天皇政治史的认识方面。山阳去世后,他的思想经历了明治维新前后的两次重要变化。第一次变化,其思想中的尊王、民生、废藩置县等主张被重点关注,成为明治维新的助力;第二... 日本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武家政治史和天皇政治史的认识方面。山阳去世后,他的思想经历了明治维新前后的两次重要变化。第一次变化,其思想中的尊王、民生、废藩置县等主张被重点关注,成为明治维新的助力;第二次变化,其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被发展为国粹主义,强兵思想也演化为对外扩展的军国主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山阳 日本外史 日本政纪》 天皇 国体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中日史籍比较
9
作者 李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8期57-60,共4页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章通过详细考察黄遵宪利用关机原文编写这一事件的情况,还原他作为一个忧国爱国的史家既要客观实录又要回护本朝颜面的两难处境,指出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良史精神及其对中国史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黄遵宪 日本国志》 《续近世日本外史 日本汉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